張獻忠沉銀——「西王賞功」
我是林隱,每天分享一個錢幣上的歷史故事十七
此次國家在「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的金質「西王賞功」錢幣
張獻忠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與李自成同年),陝西定遠縣人,年少時讀過書,成年後當過延安府的捕快,因事被革職,便去延綏鎮(也稱「榆林鎮」,為明朝有名的九邊重鎮之一,也是明朝和蒙古人交戰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明崇禎朝鑄造有「崇禎通寶」背「榆」字錢幣據傳為此鎮就地鑄造的軍餉)投軍,成了明朝的一名邊軍士兵,後因犯法當斬,他上司陳洪範為其求情,免於一死,被開革出了軍伍,下崗了(李自成同志情況差不多,原來是名銀川驛卒,結果朝廷也讓人家下崗了,沒飯吃不造反還能幹嘛)。
崇禎通寶背「榆」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積極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次年參加王自用聯軍,因能征善戰很快成為了聯軍的主要首領,王死後,又歸附於高迎祥,高迎祥自稱「闖王」,張獻忠和李自成都為其麾下的闖將,明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部為孫傳庭伏擊,戰敗被俘而死,高迎祥死後,張獻忠所部和李自成所部則分道楊彪,張率部進攻長江流域,李率部進攻黃河流域。
明崇禎十年(1637年)張獻忠所部為明軍左良玉部所敗,部隊損失慘重,張本人也受了傷,於次年為明朝廷所招安(和李自成一樣,敗了就投降,緩口氣再接著造反(論斬草需除根的重要性)),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又反了,一路戰戰戰,並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改元「大順」
張獻忠稱帝的年號為「大順」,所鑄造的年號行用錢為「大順通寶」,背有「光背」,「工」,「戶」三種,此種「大順通寶」為流通行用錢,鑄量較大,存世量也多
張獻忠鑄造的年號錢幣「大順通寶」
而「西王賞功」分金、銀、銅三種材質,為張獻忠獎勵有功將士所鑄造,非行用錢,鑄量少,個頭大,一般「大順通寶」直徑約為27毫米左右,而三種材質的「西王賞功」直徑則大約有50毫米。
銀質「西王賞功」錢幣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張獻忠出川,將自己的金銀珠寶裝了幾千艘船,在江口鎮與明朝參將楊展決戰,楊用火攻,大敗張獻忠,幾千艘船中大部分都被焚毀,自然船上的寶藏也都落於江中,這就是張獻忠沉銀的由來
此次國家對「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也證實了這一點,不僅發現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有大量的兵器和船釘,都能為明末的那場江口大戰提供佐證。
推薦閱讀:
※張獻忠「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之小考
※為什麼李自成張獻忠能與明軍長期周旋:與清軍作戰卻迅速被殺?
※網友質疑張獻忠的罪行
※張獻忠藏寶到底在哪裡?
TAG:張獻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