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迎來最好時代?
乍看是漸行漸遠,細想卻越品越近。文房四寶——紙、墨、筆、硯,如今於國內的境遇即是如此糾結。雖不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具,但文房四寶的市場和銷量有增無減。雖漸被遺忘,偶爾只在專賣店、博物館或者收藏家的櫃櫥中瞥見身影,但文房四寶的身價在與日俱增。翻閱歷史,文房四寶不僅支撐著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燦爛輝煌,更見證了中華傳統藝術的發展演進。環顧當下,文房四寶在現代社會中並不普及,但清雅寧靜的文房美景,如今開始在現代生活中慢慢重現,而且演繹著一種風尚。
聚焦博覽會 一葉知秋
2017年秋,第四十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將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舉辦。這距離上一屆該博覽會的舉辦不過半年——第三十九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暨第六屆全國中小學生書法用品博覽會於4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
在第39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白立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原國家輕工業部老部長陳士能、原副部長潘蓓蕾分別為銀川市西夏區、安徽省黃山市、江西省婺源縣、河北省易縣授牌。
由於具體時間和重要內容尚未確定,作為第四十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的主辦方——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和銀川市人民政府,近期正在緊張溝通、協商和落實舉辦博覽會的相關細節。
談到文房四寶博覽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郭海棠便精神振奮。「近20年來,市場在不斷發展,需求在不斷增加,文房四寶博覽會的規模和影響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
不用翻看記錄,也未做任何準備,郭海棠隨口說出了一連串數字,介紹了文房四寶博覽會的發展歷程和每年的進步。
自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於1986年成立至1999年間,每年只在北京舉辦一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從2000年開始,博覽會選擇於每年4月在北京舉行,而下半年則到國內其他城市舉辦。
「截至目前,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已走過國內的10多座城市。」郭海棠回憶說,「上海3次,太原3次,內蒙古烏海2次,天津、杭州、武漢、成都、西安、廣東肇慶、山東臨沂、浙江湖州都舉辦過,明年在江西南昌。」
與此同時,博覽會的規模也在逐年擴大。「第三十九屆的展會面積是1.5萬多平方米,參展企業800多家,742個展位也成為歷屆之最,比去年增加了62個展位。」郭海棠一邊介紹數據一邊找計算器一算說,「第一屆的展會面積只有385平方米、2乘2的展位僅30個……展覽面積擴大了將近41倍,展位數量擴大了將近25倍。」
梁佩陽 《富貴吉祥》筆筒
一葉知秋,經歷了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規模和影響力的逐年遞增,郭海棠不僅見證了文房四寶及行業近30年來的發展,更看到了它們未來的廣闊前景。
「當初,決定通過博覽會為文房四寶及行業發展創造、培育專業市場,並沒有什麼經驗或者樣本可以借鑒和學習,所以只有選擇堅持和不斷嘗試。」郭海棠總結經驗說,「20世紀90年代,各家機關單位的各項採購,大都是單位派人到產品的生產地去買辦。不僅沒有太大的挑選餘地,而且還需要花差旅費,貨物的運輸也不方便。但來北京參加博覽會,不僅能在一個地方用幾天把想要的東西一下都買全,而且挑選的品種也很多,也算一種享受……這樣的功能定位,有市場不斷向好的基礎,再配合大力宣傳和組織豐富多彩的行業活動,博覽會不僅一年比一年好,而且還增加了行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了行業的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文房四寶博覽會的訂貨功能,如今約佔整個展會期間總銷售額的70%至80%。「大家都是上半年訂貨下半年生產。所以,全國百分之八九十的文房四寶商家是跟著博覽會在轉。」郭海棠不無自豪地說,「像日本的商家從1995年開始年年來。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地的企業也來。台灣地區很有名的螺溪硯今年還來了,因為它是第一次來,所以我們也沒有收它的展位費,也是想讓大家學習一下它的創意和設計。」
回顧以往,剛剛結束的第三十九屆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最讓郭海棠欣慰和難忘。中國十大名紙、十大名筆、十大名墨、十大名硯、十大文房名品名具以及103位中國文房四寶藝術大師精品的展出,賀蘭硯首次由銀川市西夏區人民政府組團參展,「中國文房四寶文化名城」「中國歙硯(原產地)之鄉」「中國易硯之鄉」「中國賀蘭硯之鄉」的特色區域授牌,82家宣紙企業,116家書畫紙企業,各種名筆企業134家以及端硯、歙硯等14個名硯硯種的齊聚會場,都讓這屆博覽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
受禮品頹勢衝擊 市場在細分
眾所周知的文房四寶,只指筆、墨、紙、硯四樣。如今的它卻已發展為包括筆、墨、紙、硯在內以及其他文房用品用具(書畫印泥、篆刻印章、國畫顏料等)的總稱。所以,第三十九屆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琳琅滿目的展品不僅讓參觀者流連忘返,而且還讓他們詫異驚奇。
更不為大眾所知的是,文房四寶如今的市場並未因時代變遷、使用範圍縮小而日漸頹靡,反而是在不斷調整中逐年緩增。
第39屆全國文房四寶博覽會期間,紅木文具藝術大師劉華的展位前,參觀者川流不息。
以舉辦博覽會為證,正因文房四寶市場的不斷興旺,近兩年各地也陸續出現展銷文房四寶的博覽會。如在今年的4月20日,首屆北京琉璃廠「文房四寶藝術節」在北京榮寶齋大廈開幕。
「今年展會期間,不少企業的訂貨額在100萬元以上,零售額也在30多萬元。」郭海棠介紹說,「參展企業每年的銷售都是在增長的。大家滿滿地來、輕輕地走,都賣空了。要不然,展會面積以及每個品類的展覽範圍也不會每年擴大。像杭州富陽的書畫紙,今年是14個展位,明年他們要訂更多……」
但郭海棠也發現,禮品市場在近幾年的嚴重萎縮,也給文房四寶的銷售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對硯台的影響最大。畢竟筆墨紙都屬於易消耗品,所以它們的銷售每年還在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郭海棠說,「這雖然影響部分企業的營業收入,但對行業和市場來說卻是走向健康長久發展的調整契機。」
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毛筆年產值達國家統計中「規模以上」標準——超過2000萬元支的生產型企業。該公司董事總經理杜弘在接受《藝術市場》採訪時告訴記者:「即便是在2000年至2012年『禮品市場』非常好的時候,我們也堅決不做筆桿極盡奢華、造價昂貴的禮品筆。後來『禮品市場』不行了,很多禮品公司或倒閉或轉型,但我們的銷售反而越來越好。自2005年至2016年,『周虎臣』品牌的書畫專業用筆銷量翻了10倍;現在每年生產約300萬支書畫用筆,是國內單一品牌、單一廠家中規模最大的。分析原因,就是300年來『周虎臣』制筆的定位只有一個,專業為書畫者服務。」
正因如此,「周虎臣」每年的300萬支書畫用筆,並非萬筆一模;而是按照「傳統名筆」「名技名筆」「名帖名筆」「名人名筆」四大類的600款不同配方來製作。「很多同行覺得這樣做會把自己搞死,但根據市場需求專業細分產品之後,銷量反而是倍增的。」杜弘談及「周虎臣」制筆近兩年來逆勢突起的經驗時如是說。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胡開文墨廠,是由清乾隆年間馳名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徽墨名店——胡開文墨店繼承發展而來,以生產中高檔墨塊為主。「現在廠里的銷售每年都會有15%至20%的增長。」該廠廠長汪培坤說,「就整個黃山市而言,還是以墨塊的生產為主,每年有5000萬元左右的產值,而中低檔產品的市場份額約佔80%。在全國,墨汁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東北三省,三四年前全國還不到十家企業,現在卻增至50多家。」
汪培坤覺得近10年是墨塊市場發展較快的階段,產品不僅有油煙墨、松煙墨、漆煙墨、五彩墨、葯墨等傳統分類,而且還增加了被分為旅遊紀念墨、禮品墨和收藏墨三類的觀賞墨。而汪培坤則以用煙的精細度不同,分出甲乙丙三級墨,以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的變化。「就銷售價格而言,三五十、七八百、一千多甚至幾萬元的各種價位都有。每次文房四寶展帶十箱墨去,全部都會賣掉;但墨塊的價格增長速度在文房四寶中是最慢的,甚至可以說很多年不曾漲。」汪培坤有點失落地說。
傳統文房四寶中,宣紙古有棉料、凈皮、特種凈皮之分;按厚薄可分為單宣、夾宣、二層貢宣、三層貢宣等;按簾紋可分為: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等;還可以根據書畫家及客戶的要求定製高檔專用宣紙。但如今的市場銷售更多按照傳統手工藝和機器參與制造的比例不同分出高中低三等。
「完全按照傳統手工藝製造的宣紙,目前多由安徽涇縣境內的五六家企業生產,年產總量約1000噸,但只佔市場總量的15%至20%。其中,定製或者大師製作的一般會賣到1萬元左右一刀,一般的紅星品牌全手工宣紙會賣到1600元到2000元一刀,其他品牌的也在一刀1000元左右。」中國宣紙藝術大師曹光華說,「主要由書畫家使用的高檔宣紙,目前的產量基本上能滿足市場需要。但每年也有約5%的銷量遞增,這裡的增量還是主要來自書畫家用紙。」
另據曹光華介紹,選用材料與傳統製作相同、只是最後幾道工序通常採用半手工來完成的半手工宣紙和書畫紙,目前安徽涇縣約有300多家企業在生產,估計年產量將近5000噸,主供書畫專業的大學生或者一般書畫家使用。曹光華說:「這類中檔紙的售價大概在五六百元一刀,涇縣有部分企業生產中檔書畫紙和宣紙。另外在四川省夾江縣、杭州市富陽區等地也生產書畫紙。完全由機器製作的低檔書畫紙,估計一年也有5000噸到8000噸的產量,市價在100元左右一刀。」
據了解,歷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中,最暢銷的是中低端硯台,中端市場受禮品交易萎縮衝擊最大。
在端硯的產地廣東省肇慶市,目前從事端硯製作和交易者約有1萬人。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梁佩陽觀察,「當禮品市場好的時候,端硯每年會有3億到5億元的總交易額,但現在已萎縮至一兩億元。其中,售價在七八萬元以上的高檔端硯並未明顯掉價,但也沒有漲價,有些特別好的大師精品、售價幾十萬元的端硯反而還有略微漲價,只不過銷量沒有前幾年火;以往售價幾千元、幾萬元的中檔端硯感覺便宜了,售價的最低降幅也在20%;市價幾百元的低檔端硯,銷量在逐漸增加。」
現有歙硯生產企業(作坊)近500家的安徽省婺源縣,據統計,2016年共產硯60餘萬方,銷售額達3.32億元。據歙硯雕刻大師汪向群介紹,如今歙縣有五六千人從事歙硯製作和交易,但因歙硯石材的資源緊缺,售價在5萬元以上的高檔歙硯雖然銷量在減少,但未出現跌價的現象,價格反而每年還有一定幅度的增長;5萬元以下的中檔歙硯市場萎縮最為嚴重。
管定華 中國文房四寶藝術大師
借弘揚傳統文化東風 開拓國內外市場
雖然正在面臨生存空間萎縮、工藝傳承臨危、市場環境多變等發展困境,但文房四寶也迎來了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和提高等大好時機。所以,業界也在普遍期待文房四寶迎來美好的新時代。
2016年12月27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促進文房四寶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前所未有地從國家層面確定了發展文房四寶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義,而且為促進文房四寶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全面、詳細的政策指導和扶持。
管定華 組合文具
業界為之一振,且普遍認為,文房四寶將迎來它的第二次輝煌。
單從毛筆的使用來說,杜弘認為將迎來毛筆書寫時代結束以後的最好時期。
「現在的毛筆,除了仍舊為書畫創作者必備之外,於其他使用者而言,已經由書寫工具蛻變為修身養性的器物,其中蘊含的需求量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的。」杜弘分析說,「毛筆在古代雖然是必備用具,但那時沒有多少人會寫字。現如今幾乎人人都會寫字,而且隨著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退休之後或者閑暇之餘都會將愛好轉向練習傳統的書畫藝術。只是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毛筆潛在使用者,我估計就能超過古代全國的毛筆使用人數。」
除了修身養性所帶動的市場之外,教育部在2012年初公布最新課程大綱、讓毛筆書法進課堂,在杜弘看來,雖然5年來效果並不理想,但終將帶動另一塊市場的發展。
「還有一塊市場潛力更大,那就是工業用筆。」杜弘告訴記者,「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運用傳統的毛筆製作工藝,來適應當代工藝美術行業和工業企業的需要,如在電子行業、照相機及精密儀器行業、陶瓷行業、印染行業、汽車行業、印刷行業、製鞋行業等,毛筆都將成為必備的工具。現在,我們廠每年都要生產上千萬支的工業用筆。」
管定華 組合文具
面對同樣的發展契機、類似的市場基礎、相近的市場需求,紙、墨、硯以及文房用品用具與毛筆同樣也迎來了發展新契機。如曹光華用傳統手工製造宣紙的優勢來研髮油畫用紙,還不斷開發極具裝飾性的家居用紙。汪培坤重新挖掘漆煙墨以及葯墨的市場潛力;突破性地採用幻彩描金來裝飾墨塊,以吸引年輕書畫家和收藏者的目光。
「特別是國外市場的開拓,更值得一試。」已87歲高齡的中國文房四寶瓷文具藝術大師管定華在接受《藝術市場》採訪時說,「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對外影響力的擴大,國學在西方發達國家也逐漸升溫,特別是近些年來傳統文化的理性回歸,中國書畫藝術的再度興起對文房四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可以說,國外市場的潛力比國內更大。比如調色盤,現在有6家外貿公司向我們訂貨,而且每年的量都在增加;但銷售總額也就幾十萬元,不算大。如果我們抓住『一帶一路』的大好機遇,擴大國際市場,文房四寶的發展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的確,近幾年來,文房四寶不光是中國人越來越感興趣,也引起了國外人士越來越多的關注。去年的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一位德國人就向郭海棠提建議說,博覽會的各大標語應該中英文對照;而這讓郭海棠更有信心提升「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郭海棠滿懷信心地說:「作為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文房四寶最具民族特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又富有人文情懷,還是實用工藝和藝術的凝聚體,文房四寶的許多特徵註定了它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恢復文化自信的時代潮流中,必將扮演重要角色,也將迎來又一次繁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