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藝術博物館青州佛像兩組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魏至東魏 帶背光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魏至東魏 帶背光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魏至東魏 帶背光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魏至東魏 帶背光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魏至東魏 帶背光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齊 彩繪佛立像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齊 彩繪佛立像
青州佛像之謎青州佛像之魅力興寺佛像未發現之前,有誰能夠想像出山東會有這樣的佛像么?青州,古稱益都,東晉隆安二年(398),鮮卑人慕容德建立南燕國,其都城就在益都。慕容氏崇信佛教,境內興建寺塔不少。義熙八年(412),著名高僧法顯從海路回國,即從青州長廣郡牢山南岸登陸,並在青州停留一年,對當地的佛教必然產生深遠的影響。1996年秋,一個令世人吃驚的考古大發現,使青州這個小小的城市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原來,在青州市西南側的益都師範學校進行擴建新操場工程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地下埋藏的佛像。最初的發現就引起了青州市博物館考古學專家的重視,並向省上和國家文物部門彙報,很快受到文物部門的高度重視,於是,由青州市博物館資深考古學家夏名采先生為首的發掘小組,開始了有計劃的挖掘工作。後來的研究證明,這裡就是古代著名寺院龍興寺的遺址。龍興寺乃是北齊時州中之大寺南陽寺,唐開元年間更名龍興寺。唐代書法家李邕所題「龍興之寺」的石刻至今猶存。龍興寺的考古發掘比起很多地方的考古發掘應是十分激動人心的。其中心部位窖藏佛像都是在短短一星期左右的時間內就一個接一個地發掘出土了。這樣集中的挖出一千多年前的珍貴佛像,數量達400多件,在中國的考古發掘中也屬十分罕見了。一踏入青州博物館,便匆匆奔向那嚮往已久的龍興寺佛像。龍興寺遺址出土的佛像以東魏北齊時代最多,其最早的在北魏,有永安二年(529)的題記,這是一個三尊像的造像碑,從發願文可知所造為彌勒菩薩像。光背上有線刻的佛光和三身化佛。還有一個獨特之處是在舟形背光的兩側,露出兩個人物,手裡分別托著兩個圓輪,顯然是象徵著日、月的。象這樣在佛背光兩邊出現托日、月形象者,據說在山東出土的佛像是還有幾例,這兩個天神應當是什麼神格,至今還沒有人研究過。北魏晚期到東魏的佛像裝飾漸趨複雜,線刻和彩繪細膩,而佛像那微笑的面容依舊,細眉眼,小嘴唇,含蓄而恬靜的微笑,不論是佛還是菩薩,都彷彿是充滿愉悅與快慰――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誰都會被這會心的笑容所感染,把心中的雜念去除,隨著他進入一種宗教的自然境界。北魏晚期,從龍門石窟開始,我們是可以看到所謂的「中原風格」――身體清瘦,卻穿著華麗而複雜的衣服,有一種飄然而流動之感,那是所謂「魏晉風度」在佛像中的體現。可是到了東魏以後,似乎開始講究實際了,佛、菩薩的形象變得更真實可親了,不再是那種過份形式化的嬌柔的姿態,而是身體較厚重,菩薩的形象也許會顯得不那麼纖細,卻給人與樸實、內秀之感。一尊東魏的菩薩像(這本來是三尊像的殘段,僅剩下右側的這尊菩薩了)左手下垂,握著一個如玉玦之物,右手已失。頭部略方,眼眉較長,她穿著一種百褶裙,大大的瓔珞交叉掛在胸前,飄帶緊帖身體而垂下。比起北魏時期龍門石窟的菩薩來,她似乎身體不夠修長,頭也顯得大一些,然而,她身上體現出一種強烈的鄉土氣息,是一種沒有任何做作的質樸、熱情、落落大方之美。當你走進山東這塊土地時,大概就會感受到這樣一種精神氣質了。最美的要數這一身斷臂的「維納斯」了,她的頭冠顯得很簡素,一條帶子把頭髮攏住,在頭的兩側打出漂亮的結而垂下。胸前金色的項飾華麗燦爛,紅綠兩色的飄帶從雙肩下垂,由於雙臂已失,飄帶的下部也無法看到。長長的瓔珞自雙肩垂下在腹前交叉於一個圓形的玉環上。長長的裙子自腰間垂下舒展的衣紋,而豐滿的雙腳卻在裙腳的彎彎曲曲的褶痕中露出。她是那樣亭亭玉立,沒有印度式的三道彎的媚態,也沒有東晉那種弱不禁風的「秀骨清像」,而是一種健康而又典雅的內在之美。北齊時代的佛像有一種偉岸、挺拔之美,這時的大部分佛像以細細的陰刻線表現簡單的衣紋有的甚至沒有刻出衣紋。藝術家似乎有意有把對象的肉體完全自然地表現出來。這樣的風格當然是來自印度笈多時代佛像的造像風格。但是在印度,笈多式的這種手法,本來是意在強調佛的超凡脫俗的「神性」,而在這裡,佛卻似乎離我們近了,臉上總是表現著一種忠厚而堅毅的神情。而佛像的眼眉、雙耳以及頭上的肉髻分明是傳自印度的規範。龍興寺遺址出土的佛像最令人驚嘆的是保存得那樣新鮮,使我們看到了這些石刻的佛像原來最初都是有鮮艷彩繪的,臉部的貼金自不用說,衣服、飄帶、瓔珞等無不是五彩斑爛,華美無比。以前,我們看到古代的雕塑,特別是那些一千多年前的遺物,大都由於風化、變色,顯得陳舊、灰暗、殘破,我們已無從得知其原貌,以至很多人還以為古代的藝術本來就是這等殘灰暗和殘破,而龍興寺窖藏佛像的發現,至少使我們了解了一部分佛教藝術的真實面貌,使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佛教並不是向來就是那樣灰暗和陳舊,古代的人並非不知道用艷麗的彩色來裝飾藝術。當然,學術界關於龍興寺遺址出土這些佛像的熱門話題,可能會集中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強烈的印度笈多時代風格?這種風格幾乎是突然間這樣大規模地出現的,因為在此前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中都沒有出現過。所以,很多人都會努力地探討其流傳、影響的路線等問題。也許,現在討論這些歷史問題存在著太多的困難,實際上青州龍興寺佛像的發現,最能說明的問題是:我們目前對古代藝術的認識真的太少太少了,由於各種人為和自然的原因,現在我們能看到古代的藝術品只佔那個時代的百分之幾呢?在龍
推薦閱讀:
※港珠澳大橋主橋最大跨徑青州航道橋順利合龍
※1986年撤縣改為青州市
※斗酒傾茶萬古情——李清照在青州的文學創作簡介 ? 國學網
※青州有哪些小吃?
※「古城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