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關於秋天的詩詞有哪些?
《秋歌》
唐代詩人對「秋「的描寫甚多,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節奏明快,朗朗上口。詩如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注釋:平羌,即青衣江,流經樂山匯入岷江。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為縣,在峨眉山附近。渝州,今重慶一帶。
詩意:半輪秋月掛山頭,鋃輝灑江隨水流。
始發峨眉到平羌,清溪三峽夜行舟。
別離依依思念君,思君悠悠下渝州。
詩人在這首七言絕句中勾畫出一幅千里長江夜行舟的圖景。由於是「夜發「,觀察到的景物只有天上的半輪秋月和月光鋪照下的江水。前三句都是鋪敘,末句傾吐自己對故鄉與親友的思念之情。「秋月」,這是秋天景物的典型標誌。但作者並不是要對「秋「大書特書。重點是寫眼前的景,經歷的事,簡潔的抒情。「節奏明快「是李白詩歌的又一語言特點。
再看杜甫的《又呈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放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詩中無一「秋」字,但「秋天打棗「這是常識。所以把它歸入「秋歌「之類。這是杜甫寫給親戚吳郎的詩信。安史之亂後,杜甫漂泊到達四川夔府(今奉節縣)。在瀼西的一草堂住下,堂前有幾株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阻止。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個吳姓的親戚,自己搬到另一個地方去了。吳郎將草堂周圍插上籬笆,把棗樹也圍了起來,西鄰的婦人不得再來打棗。杜甫得知,寫詩勸告吳郎。這首詩就是一篇微小說。人事景物時間地點俱備。刻畫了一個無兒子沒飯吃的孤苦婦人。打棗充食都是因窮困所至。而吳郎又把堂前棗都圍欄住了,至使她不能打棗。這就突出了矛盾,把故事推向高潮。結局呢?自然是作者勸告吳郎。並強調說,她曾經對我說過,是因為賦稅征斂而貧窮如洗。戰亂中的百姓多是淚流滿目。杜甫想到自己漂泊的一身,更想到那些因為戰亂而吃盡苦頭的窮人。杜甫的憐憫之心,我們不僅僅視他為慈善之人,而是他心中想著「大庇天下寒士「的嚴酷現實。這才是詩聖的難能可貴之處啊!
推薦閱讀:
※母音老人關於入定的開示
※關於男人女人的經典闡述(圖文)
※關於買車的談判——不會賣車也會買車
※關於核污染
※關於性:一個東北姑娘的大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