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大人這樣「逗」孩子!愛他就別害他

這是「做個優秀家長」的第698篇文章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逗孩子。

嚴格說來,「逗孩子」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遊戲的逗,比如咯吱一下孩子,和他玩躲貓貓,逗得孩子開懷大笑;但另一種卻是戲弄的逗,往往是大人開懷大笑,而孩子不知所措。

今天我們主要說第二種逗孩子,這種在生活中也司空見慣,也許正是因為太司空見慣,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麼不對,可實際上,一些「逗」的行為,對大人來說好玩,可對孩子來說就是災難。

先說說小編自己的經歷,小時候跟著父母去親戚朋友家,他們總愛跟我說這些話:

「今天沒車了,走不了,你就留我家吧。」

「今晚你住我家,床不夠就把你掛起來。」

「以後你就做我女兒吧,你爸媽把你送給我了。」

……

這些話你是否也很熟悉?都是大人逗小孩的常見玩笑,可我還記得當時自己的恐懼不安,也沒心情玩了,怎麼逗也不笑,就差哭出來,還寸步不離地跟著父母,怕他們一轉身就偷偷把自己拋下。

其實這是內心的安全感在消失,恐懼感在滋長。擔心被父母拋棄,這對小小的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

長大以後,身邊類似大人逗小孩的情況依然屢見不鮮,常見的行為包括:

故意顛倒黑白>>>

孩子正在學習認識新事物,看到地上一片紅色的落葉,獻寶一樣地跟媽媽說:「葉子!」

可旁邊的大人朋友偏偏說:「不對!是花!」

孩子猶疑地堅持:「葉子...」

大人繼續逗:「是花,你看是紅色的。」

孩子低下頭默不作聲,大人哈哈大笑。

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新認知一秒就被攪亂。

這也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也許從此就不再敢隨意表達。

嚇唬小朋友>>>

經常聽到大人這樣逗剛剛有了弟弟或妹妹的孩子:

「你媽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愛你了。」

一句話,就把孩子推到了彷徨無助的深淵。

還有搶孩子心愛的東西,小朋友對一把玩具槍寶貝得不行,大人一把搶過來並舉高:「沒收!我的了!」

弄得孩子哇哇大哭,大人還要加一句:「小氣鬼!」

無異於把孩子推倒再踩上一腳。

以欺騙孩子來取樂>>>

大人經常騙小朋友是撿來的;爸媽不是親生的;

裝作要給孩子東西吃,等孩子伸手來接,大人卻一口自己吃掉;

說給孩子糖吃,結果只是拿了一張空糖紙騙他;

桔子很酸,大人騙孩子很甜讓他吃,看到孩子被酸到的樣子就哄堂大笑。

孩子不知道大人在笑什麼,但能感受到是在笑自己,以為自己犯了什麼錯,也許自信心就這樣一點點磨滅。

引誘孩子做愚蠢或不好的事情>>>

大人之間經常有些惡作劇,但又喜歡拉上孩子來做自己的「幫凶」,比如父親的朋友讓孩子說「爸爸是流氓」就給紅包。

或者是用其它獎勵引誘孩子抽煙、喝酒、罵人、扮小丑……

孩子看到大人嘻嘻哈哈的大笑,以為是對自己的讚賞,他會為這些本來錯誤的行為感到驕傲,下次還會做同樣的事來取悅大人。

這樣的「逗孩子」事例舉不勝舉,很多成年人居高臨下的利用孩子的天真不懂事,故意取笑或是捉弄孩子,目的只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並不是為了讓孩子開心,相反的他的方式只會給孩子帶來恥辱感和恐懼心理。

捉弄式的「逗孩子」,是為了成年人自己的快樂,從成年人自己的心理高度出發與孩子開玩笑,這種玩笑是孩子所不能理解與接受的。

孩子的心智是單純的,他們還無法判斷大人的話是玩笑話,還是真實的,所以這樣的捉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甚至做出極端反應。

曾經就出過「逗孩子」逗出的慘劇,因為鄰居一句「你媽媽有了弟弟,不要你了」的玩笑話,7歲的姐姐把2個月大的弟弟從8樓扔了下去,當場死亡。

不同方式的「逗」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不一樣,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逗」,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長遠甚至終身的,只是是可惜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

戲弄孩子會有哪些不良影響

01 讓孩子不能區別善惡和混淆是非

大人像耍猴一樣逗弄孩子,慫恿孩子說髒話以取樂,後果是污染孩子的心靈,讓孩子不能區別善惡和混淆是非。

02 使孩子喪失安全感,進而不敢相信人

嚇唬孩子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欺騙行為讓孩子不敢信任別人,比如說「你媽媽不要你了」等,會讓孩子把大人的玩笑話當真,並且感到恐懼。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具有攻擊性,傷害自己,其實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03 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此外,被戲稱「小胖墩」、「小胖妞」之類的,會讓孩子感知到自己不被尊重。在不被尊重的環境當中長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

很多「逗孩子」的大人都舉著一面冠冕堂皇的旗子:「我喜歡你小孩才逗他,其他人我還不逗!」這讓重情面的家長拉不下臉來阻止。

但是請記住,大人「逗孩子」的快樂,是建立在孩子痛苦的基礎上。孩子被大人們欺騙、引誘、愚弄和嚇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這讓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

所以,為了孩子免受這些內心的煎熬和傷害,果斷站出來保護他吧!

01 父母樹立「尊重孩子」的意識

首先,父母要意識到孩子是一個有感受的個體,他們並不是什麼玩物、動物或玩具,他們也需要被平等地對待和尊重。有了這種意識,自己的行為就不會魯莽地傷害他,也能及時發覺別人什麼樣的行為會對孩子構成傷害。

02 及時阻止大人戲弄孩子

  

孩子受到戲弄時,父母一定要及時阻止,站出來保護孩子的安全感和對世界的信任感。不要礙於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最忌諱的是父母幫腔傷害。

03 禮貌表達孩子不喜歡這樣的行為

爸媽不用動怒,可以採取溫和的方式,對孩子說「大家其實是喜歡你,不過你不喜歡這樣是不是?」一方面讓孩子知道大家並沒有惡意,另一方面還順便告訴別人,孩子不喜歡這樣的逗弄方式,識趣的大人會及時停止。至於不識趣的,那就更直接地阻止吧。

04 理解並支持孩子

  

孩子被逗得憤怒或難過時,爸媽要成為孩子的支持者,不要再雪上加霜,給孩子貼上「小氣鬼」、「膽小鬼」等標籤,而是理解地說「他們這樣做你肯定很難受!」

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孩子會感覺到溫暖,他們會感激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並且由於戲弄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因為父母的理解而減少。

05 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父母無法時時刻刻呆在孩子身邊,也無法做到讓孩子生活在「無菌」環境,所以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很重要。

平時可以告訴孩子,當別人不恰當的言行讓自己感覺到不舒服時,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要求對方停止這樣的戲弄。當孩子不配合時,大人也會自討沒趣從而不再繼續。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和孩子玩是一種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所以他強烈反對「捉弄孩子」的行為。

其實,跟孩子玩又何償不是大人德行的體現?不管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別人的孩子,都請尊重他,愛護他對這個世界的一片純真,請不要戲弄他!

-END-

【原創出品,抄襲必究】

更多精選文章

推薦閱讀:

男人要這樣穿衣搭配才有男神范
照這樣去論命,非累死不可
看,有錢人是這樣安排窮人的
原來杜甫是這樣寫七律的(一)——有話直說
婚禮餐桌得這樣布置~

TAG:孩子 | 大人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