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寫景抒情詩鑒賞學案

寫景抒情詩鑒賞學案

【學習目標】1、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寫景詩歌的能力

2、學會分析並概括畫面特點(意境特點)

3、能夠分析並鑒賞景物描寫的方法技巧

4、了解情與景的關係,並能夠獨立分析。

【學習重點】目標2、3、4

【學習難點】目標2w。w-w*k&s%5¥u

【課前預習】

【知識架構】

寫景抒情詩,指的是寓情於景,藉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詩人主觀感情的詩作。詩人在詩中不是直接抒發感情,而是移情於物,融情於景,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上感情色彩。詩人帶著有情之眼去觀察景物,以有情之筆去描寫景物,使感情附著於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無隔。一.古典詩歌中寫景的方法

中國古典詩歌「貴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說恨,而是藉助於外界事物來表達,詩人慣用的手法便是借景達情,於是就產生了為數眾多的寫景詩。但寫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異,常用寫景方式有:

1、正與側的結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

再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題為「石頭城」,明顯是寫「石頭城」,但詩歌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

2、動與靜的結合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比如像賈島《題李凝幽居》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選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的形容詞用作使動動詞,都是動態描寫的一些典範,在動詞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往往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王維不愧描寫山水的高手,動靜結合是其主要寫景手法之一。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構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松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為一體,構成一副清幽可愛的風景畫。第三聯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頗具藝術感染力。

3、聲與色的結合

古詩寫景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這是詩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效果。

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4、虛與實的結合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像回憶與現實。如「愁」是虛的,因為它是無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實的,古詩詞常藉助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某種感情寄託某種情懷,或藉助想像或回憶來寫現實的境遇和況味。同學們在鑒賞時要注意詩中哪是實、哪是虛。以及詩人著意要表現的是實還是虛。弄清了這幾點才能準確把握它們的關係。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如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詩中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到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啊!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彷彿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情。

5、點與面的結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繫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繫物,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

6、遠與近的結合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

7、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第二聯兩句詩,就是六個名詞(即六種景物)的組合,沒有任何修飾語。它集中地表現了早行的辛苦。在雞鳴聲起,殘月未落之時,冒著寒霜上路,可見早行辛苦。

寫景是詩歌的主要內容,鑒賞詩歌的寫景就要從詩人寫景的方式入手,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詩人的情感。

鑒賞景物的角度

1、從描寫景物的角度去賞析。

不同詩歌寫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於空間順序,有的偏重於色彩描繪,有的則從人物感覺器官角度去描寫景物。我們在閱讀時,讀出這些角度的話,就能讀懂詩歌寫景的特色。

(1)空間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高低、上下、內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蘇軾《鷓鴣天》,上片寫景,由遠到近、由高到低,層次分明。「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先寫遠處林盡頭,高山清晰可見,再寫近處翠竹遮隱牆頭,小池塘旁長滿枯草,蟬聲四起,接下來「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見空間順序是寫景詩句鑒賞的一個角度。

(2)色彩角度

詩歌中所寫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就收到詩中有畫的效果,鑒賞時可以從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寫景特色。王維《田園樂》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詩,紅綠相映,色彩分明,讓人聯想到一夜春雨過後鮮艷的桃花盛開,碧綠的柳絲籠罩在若有若無的水煙之中的迷人景象。「紅」「綠」兩種色彩在鑒賞時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賞析詩歌抓表示顏色的詞語,分析繪形繪色的畫面美,寫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覺器官角度賞析

詩歌中作者寫景,往往從自身的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去寫,這就要求我們在賞析時,把詩人所見所聞所感的內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這首詩,描寫對象是雪,詩中句句寫雪,可作者依次從自己的感覺、視覺和聽覺寫來,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覺是又一個鑒賞角度。

2、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

詩人寫景時,除安排順序外,總要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最常見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寫方式,前者如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後者如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虛實結合(或以虛寫實),這些手法是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需要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的。王昌齡《送魏二》前兩句寫實景,是送別時的環境描寫,後兩句虛景,想像別後的情景,虛實結合,擴大意境,深化主題。表現手法的運用,使詩歌更加精彩,賞析時當然不能錯過了。

3、從詩歌的結構特點角度賞析

古詩講究起承轉合,詞一般上片寫景敘事,下片抒情議論,如果一首詩詞沒有按一般規律寫作,那在結構上就會有自己的特色,鑒賞時需要對這方面的特點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寫景,或景語作結,或前後照應好,結構嚴謹。這些都是詩歌結構方面的特色,是賞析時容易忽略的,我們一定要有結構觀念,從結構角度鑒賞詩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維的《田園樂》,依次寫了紅桃、綠柳、落花、啼鶯,一句一景,並且「落花」照應「桃紅」「鶯啼」照應「柳綠」,使詩歌結構嚴謹,這一點同樣可以成為這首詩寫景的一大亮點,而不應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4、從錘鍊字詞的角度賞析

古人寫詩非常注重字詞的錘鍊,留下了如「一字師」的佳話,「推敲」的故事,鑒賞時抓住這些運用傳神的字詞,可以了解所寫景物的特點,營造的意境,表達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詩的結構特點。「昨夜一枝開」「僧敲月下門」「春風又綠江南岸」「遙看瀑布掛前川」……詩句中都有運用傳神的字眼,這些字眼的運用,把整個景物都寫活了,能給人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一個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現了景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鑒賞詩歌怎能把這些遺忘呢?

5、從修辭手角度賞析

文學作品描寫景物離不開修辭的運用,修辭能把景物寫活,古典詩歌也不例外,寫景詩句中同樣也會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雙關、互文、設問、反問等,這些修辭不僅能形象生動地再現事物的特徵,而且能恰到好處地表現作者感情,也能使詩歌語句整齊,體現音樂美。鑒賞時同樣不能忽視修辭的欣賞。「露似真珠月似弓」這句寫景的詩句只能從修辭的角度探討其妙處,探討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寫景的詩句如果能從以上五個角度賞析,那麼,一首詩就能讀懂,讀懂詩句不管從哪個角度發問,都可以自如地回答問題。

當然,欣賞詩歌寫景的角度還有其它,無論從哪種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詩中描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麼;一是作者運用哪些表達技巧寫景的,這些技巧的效果怎樣;一是作者借這些景物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方面都必須具體闡述,才能恰到好處的回答提出的問題,才能多角度的賞析寫景特色,才能寫出全面準確的賞析文字。

寫景詩鑒賞方法

1.知作者。一般的寫景詩,字裡行間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純粹是寫景的山水小詩,就不那麼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對作者的身世,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論世,才可能準確地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出的情感。2.析物象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所以,準確把握了山水田園形象的特徵有助於進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看錶達①描寫景物的角度:高低、遠近、明暗、俯仰、繪形、繪聲、繪色。②描寫景物的技巧: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聲襯靜、化靜為動)點面結合虛實相生(化虛為實)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擬人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或物)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5.明主旨: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歸隱嚮往田園厭惡官場憎惡黑暗遠離塵俗閑適6.把握形象的特徵和寓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把握詩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楓葉」、「荻花」、「秋」三個意象不光點明了景物、時節,還通過這三個意象特有的屬性渲染了送別時的環境氛圍和詩人憂傷的情緒。古詩意象往往寓繁於簡,寓萬於一,以高度濃縮的藝術形象誘發想像,產生奇特的審美效果。7.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詩人的感情色彩,為表達詩的特定情感服務。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詩。煙花含愁,孤帆載憾,天際碧水帶走詩人的無盡思念。詩人的惜別之情,從每一個畫面中滲透出來。【寫景詩特徵】

這類詩歌,或勾勒意境,或寫景言志,或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意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

1.思想內容方面,如熱愛自然、嚮往自由、歸(退)隱、閑適淡泊、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襯托(正襯、反襯)、對比、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移情於物、濃墨渲染……

3.語言特點方面,如清新自然、質樸自然、清新洗鍊……

【常用術語】 1.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寄情於景、借古抒懷、對比、映襯烘托、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樂"景反襯"哀"情等。

2.意境特徵。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複——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3.詩歌中常見感情。⑴感情基調:迷戀、憂愁、愁苦、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壓抑、沉鬱、歡快、風趣、平淡。⑵常見主題: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離愁別恨。⑶不同詩歌類別不同感情:邊塞征戰詩對建功立業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  即事感懷詩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生髮,抒寫心中的感慨,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詠物寄託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4.分析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要明確在詩中的位置,一般來說首句:渲染氣氛,烘托形象,為全詩打下感情基調;尾句:含蓄,留下想像的空間。【高考鏈接】

1.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1年湖北卷)  登城望湖樓晚景  劉敞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電光時掣紫金蛇。(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參考答案(1)和風細雨

(2)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3)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涌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前,雨後的壯觀美景。 【解題思路】兩首詩歌同為寫景佳作,賞析時抓住詩人描寫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點,結合詩人的詩歌特點,全面賞析。

2.閱讀下面這首詩(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這裡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1)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2)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參考答案

(1)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玡山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題目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與意境創造的理解,全詩僅四句,很顯然一、二、四三句,共創造了四個場景,即四幅畫面。只要用簡短的話概括畫面內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對山水的喜愛並樂在其中。可聯繫初中學過的《醉翁亭記》來幫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釋中「被貶滁州」就聯想到「悲傷」、「壯志難酬」之類的,切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實寫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像,豐富了畫面的內涵。【題目解析】本題是詩歌表達技巧的考查。「虛實結合」關鍵是要區分哪是虛,哪是實;隨流水流出的花是「實」,由此而產生的猜想都是「虛」。《桃花源記》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借到這裡,就是最好的想像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達作用是必須要回答的。

學習過程

【設題方式】

第一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描繪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正確解答:這類問題,解答思路分為三步:

1、再現詩歌畫面  2、概括意境特點  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應用描寫性的語言把詩歌展現的畫面描繪出來,盡量優美生動,切忌直接翻譯。

第二步,描繪畫面後,用一句簡潔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意境的特點,或清新明麗,或恬靜優美,或雄渾壯闊,或孤寂清冷,或絢麗多彩,或生機勃勃,或蕭瑟蒼涼……

第三步,根據這首詩歌的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剖析詩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時應注意,大部分的寫景抒情詩是以樂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哀景寫哀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還有一類是以樂景襯哀情的,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寫,透露出羈旅異鄉而思歸的感傷。這類詩單抓景物特徵意境氛圍特徵是很難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詩題、詩中直接議論抒情的句子、個別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詞、背景等還是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們可以抓三、四兩句直接議論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華的《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我們可以通過抓「自」「空」兩字,體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爛漫,鳥語婉轉的佳境卻無人來欣賞,以樂寫哀,寫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

例1:西樓

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

註:鉤疏箔:把帘子掛起。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簡析之。(6分)

答: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湧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擊堤岸,又咆哮著遠去。(再現詩歌畫面)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概括意境特點)表達了詩人雍容的氣度、開闊的胸襟和坦然面對急風暴雨似的生活的態度。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帘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景象。(剖析作者情感)

第二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是如何描寫景物的?(著眼於寫景方法設問)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在寫景方面有何特色?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描寫景物的方法。

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看寫景的順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外而內等等,還可以用上俯視、仰望、遠眺、近觀等詞語。

2、看描景的角度:如視覺(繪聲繪色)、聽覺(摹聲)、嗅覺、觸覺等,詩人會調動各種感官來寫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徵,一切景語皆情語。

4、看手法:修辭(比喻、比擬、誇張……),表現手法(襯托、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點面結合、側面描寫……)

5、看層次安排:如總分、照應

6、看詞語的錘鍊(動詞、形容詞、有活用的詞)

當然在答題時,不必面面俱到,從中選兩三點這首詩歌寫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貼標籤,要結合詩中的詞句來分析。

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題)

蘇幕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問:這首詞在景物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

答:(1)描寫視角頗具匠心,從高到低或從上到下(碧雲天,黃葉地),由近及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2)突出秋景的鮮明色彩:碧藍的天空,枯黃的落葉,綿長的水波,蒼茫的遠山,連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陽等。

(3)抓住典型景物大處落筆,境界開闊,寫景中暗寓離情。

例3(2004年吉黑滇川題)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註: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問: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

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然後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第三種類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描寫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寫景的目的是什麼?

正確解答:

1、借景抒情、以景襯情。

2、點明時間(時令特點)地點(特定環境、背景)。

3、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

4、渲染一種氛圍。

5、烘託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答題時注意把握詩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徵,結合具體的詞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

例4:下面是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一),讀後回答問題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問:詩題為《秋詞》,那麼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麼?

答:詩中的環境所抒寫的景象都暗合「秋詞」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葉黃,夜深霜重。

作用:①點明題意,向讀者暗示,這是一首宮怨詩;

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氣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調;

③烘託人物孤苦抑鬱的心境。

總之,掌握了詩歌題干設置類型和解題思路,考生就能心中有數,沉著應戰,在詩歌鑒賞題上拿到理想的分數。其他類型的詩歌也可按照此法進行總結。

課後訓練

1、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王夫之評價頷聯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你認為這裡的「小景」、「大景」應指什麼?

答:

(2)本詩的頸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既描繪出了景吻的特點,同時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答:

2、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後回答問題。

【雙調】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注】①嘆新豐句:化用馬周困新豐的典故。據《新唐書·馬周傳》記載,唐初中書令馬周貧賤時,曾住在新豐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備受冷落。

(1)「落燈花棋未收」一句描寫了什麼情境?表現了作者什麼情懷?

答:

(2)本曲開頭兩個詩句的數量詞疊用有什麼妙處?請結合詩句內容進行賞析。

答: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本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被貶在黃州所作。

(1)這首詞上闋寫景,詞人可謂一個妙手的大畫家,短短几句就畫出了多種景物。你認為這首詞在寫景上有怎樣的特點?請舉例分析。

答:

(2)這首詞下闋寫人,你從中看到的詞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詩的首句「風吹柳花滿店香」為全詩營造了一個令人陶醉的環境,請簡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蘊藉之意。

答:

(2)古人評論此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請簡析全詩是如何把惜別之情寫得飽滿酣暢的。(請分條表述)

答:

5.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山餘杭

楊萬里范成大

烏臼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春晚山花各靜芳,從教紅紫送韶光。

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容。忍冬清馥薔薇釅,薰滿千村萬落香。

(1)上面兩首詩都是優美的寫景詩,但表現手法各不相同,試作簡要分析。

答:

(2)兩首詩中的「掩」和「薰滿」歷來為人稱道,請選擇一處加以賞析。

答:

6、(2008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山居即事

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果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答:

(2)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答:

7、(2008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畫堂春

秦觀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1)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4分)答:

(2)「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兩句主要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詞中人物怎樣的感情變化?(4分)答:8、(2008福建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注]這首詩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問: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答:

       9、(2007全國卷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新晴野望

王維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註:塵垢:塵埃。(1)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鍊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答:

(2)尾聯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答:

10、(2007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鷓鴣天·送人辛棄疾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答: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答:

參考答案

1.1)「小景」指風順帆正;「大景」指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景觀。

2).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誤區透視】

做此類題目時考生容易走進的誤區有:1.不能準確地選擇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寫景和抒情的關係,將情、景割裂開來。3.沒有按照意象(詩的基礎)、意境(詩的畫面)、詩情(詩的內涵)來進行有效鑒賞。4對表達技巧和表現方法模糊不清。5.評析不夠到位,缺少層次感。

2.(1)描寫了紛紛落下的燈花餘燼及散亂的棋局,從側面表現了作者夢前以棋解悶,夢後獨對孤燈時百無聊賴的情懷。(2)作者在此取「一」的聯想意義:一點點兒梧葉芭蕉之動,都會牽動秋的愁緒、羈旅的惆悵;一聲聲滴落在芭蕉葉上的嘀嗒雨響,都使得愁思更濃。正是這「一點」「一點」、「一聲」「一聲」使得三更夢醒後的作者輾轉枕上,綿綿相思、悠悠鄉情湧上心頭。開頭兩句詩的數量詞疊用不僅巧妙地表現了作者愁腸百結、夜不能寐的心理狀態,而且讀來讓人有抑揚頓挫之感,同時又渲染了孤寂惆悵的氣氛,使詩句蘊含更豐富的內容,耐人尋味。

3.(1)這道試題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從寫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從寫景方式入手分析,還可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時聯繫具體詩句,且能分不同層次或角度表述。示例:這首詞寫景上的特點一是詞人善於從多個角度寫景,有遠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牆;有仰望,如「翻空白鳥」;有俯瞰,如「照水紅蕖」;有聽覺,如「亂蟬」;還有嗅覺,如「細細香」。這樣多角度的寫景就使景物顯得很有層次,做到了詩中有畫。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亂蟬」「衰草」就不僅僅是客觀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詞人苦悶的心境。(2)這首詞中的蘇軾是一個得過且過、日復一日消磨著歲月而又無可奈何的形象,一個抑鬱不得志的閑人形象。從「杖藜徐步轉斜陽」和「又得浮生一日涼」等詩句中可以看出。

4.(1)一是描寫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兒,寫出春之氣息;二是誇讚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間情誼的濃厚。(2)先寫酒店姑娘的勸酒,讓詩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熱情;再寫一群青年朋友前來相送,讓詩人感覺到了真摯的友情;三寫把酒言歡「各盡觴」的場景,讓詩人產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東流水」與「別意」的比較,讓詩人倍感朋友之間「水長情更長」的無限深情。加之詩的首句「風吹柳花滿店香」烘托出的氛圍,使全詩的惜別之情顯得非常飽滿酣暢。

5、(1)楊詩從視覺角度落筆,借秋山之樹描寫秋天之景色。范詩從嗅覺角度落筆,借春山之花描寫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楓與孤松紅綠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滿」用了誇張手法,極寫花開之盛,花香之濃,傳播之遠。

6、⑴「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⑵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閑適的心情。

7、(1)上闕通過描寫鋪徑之落紅、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園、哀啼之杜鵑等殘春景象,表現傷春(惜春)的無奈之情。

(2)這兩句詞主要的表現手法是:細節描寫。寫動作描寫也可。用捻花、放花兩個細節(動作)表現了詞中人物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春歸的感情變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愛春、傷春(惜春)到無奈的感情變化也可。

8、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9、(1)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後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沖洗後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2)尾聯寫了農忙時節,農人全家在農田裡忙於耕作的景象。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再一次突出表現「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表態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修畫面活了起來。

10、(1)翹首遠望,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難,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鬱悶之情。抒情或寓情於景。

(2)下闕表達了這樣兩層新意:一是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千件萬般,不止是只有生離死別,還有國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頭風波險惡突顯人間行路之難,世事之險。

寫景詩鑒賞專項練習

一、社日

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糧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這首詩描寫社日農民的歡樂情景運用了細節描寫,很具表現力。試舉兩例分析。

二.過分水嶺

唐·溫庭筠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爰一夜聲。

1.全詩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詞總領全詩,堪為「詩眼」。

2.試說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自己真切感受的?

三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明代詩論家楊慎曾評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見嗎?請簡述你的見解。

四、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這首詩描寫的環境有何特點?試簡述。

(2).從全詩看,詩人的「夏意」是什麼?

五.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詩人寫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記》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說說末句一問透視了詩人怎樣的意趣?

六水檻遣心

唐·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此詩寫景最傳神的是哪一聯?聯繫全詩試作評說。

七山中問答

唐·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從結句「別有天地非人間」看全詩,詩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樣的世界?從中看出詩人崇尚的是什麼?

八、山中留客

唐·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道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詩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幾點?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九次北固山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詩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馳洛陽故里,急切的思鄉之情溢於言表。寫出詩中表現這種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試簡述這句詩的內涵。

十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第二句的「水急流」與上下句哪兩處相關聯?有何作用?

(2).古人寫景常用「虛實」結合的方法,請聯繫此詩作簡要解說。三、四句的寫法與宋代送別詩歌中哪一句極為相似。

十一、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①

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註解:①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詩歌首句提及的「遷客」當指西漢賈誼,作者借他來表達自己的什麼心情?

(2)《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江城五月,恰逢初夏,當然無梅,可是耳聞笛聲吹寒,不覺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飄飛。作者運用的是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十二、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1)第二句中的「涼」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2)這首詩在藝術構思上虛實結合,請對這種藝術手法及其作用作簡要分析。

十三、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對這首詩,清人沈德潛曾評價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從全詩來看,你同意他的看法嗎?「送別」二字應該如何理解?

(2)這首詩的結尾運用了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十四、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詩題中「十五夜」應指什麼時間?何以見得?

(2).世稱此詩結句妙絕,請從內容與表現手法兩方面解說其妙處。

十五、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註:作於詩人在九江任職時。

(1).詩人的「知雪重」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的?這種寫法在藝術上稱之為什麼?

(2)論家皆評此詩「看似寫雪,實為寫人。」說說你對此評是怎樣理解的。

專項訓練參考答案

一、.《社日》這兩個細節分別是:春社延續的時間很長,到傍晚才散;其二是農民們興高采烈,開懷暢飲,大醉而歸。

二、.《過分水嶺》.1.溪水有情2.從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與「惜別一夜聲」的「聲」兩方面來表現溪水與人情真意切,詩人化無情之物為有情,寫得細膩別緻,意味綿長。

三、.《江南春》不同意。1.詩作應題而來,「江南春」非一處一地之景,而是整個江南春色的巨幅畫卷;2.中國古代詩歌美學理想是講究虛實相應,作「十里」顯然過「實」則無味,不如「千里」更能給人以無窮的想像和盎然意趣。

四、.《夏意》1.最大特點是清幽。庭院深,遠離鬧市;夏席清,舒適宜人;樹陰滿地,更添幾分幽靜與清涼;石榴花的明艷與黃鶯的鳴叫又使清幽的環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這些又從詩人晝寢的美夢中流露出來。2.恬淡閑適的情趣。

五、.《桃花溪》問洞在何處,即意在尋「桃源」所在,透視出詩人厭惡現實,如同陶淵明追求理想社會的心態。

六、.《水檻譴心》頸聯。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詩人抓住雨中魚兒躍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風中自由飛翔兩個極富特徵的形象,置於全詩開闊靜謐的背景中,傳神地表現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悅的心情。

七、.《山中問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見李白陶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樣「非人間」的仙境。詩人「棲碧山」一方面表明他酷愛自然,另一方面可知詩人憤世嫉俗,遠離塵囂,崇尚高潔閑雅的生活。

八、.《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絢麗多彩的春光誘人。二是天陰下雨不是理由,因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雲霧也會沾濕衣服,可那卻是另有一番風光。從勸友中流露出詩酷愛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

九、.《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鄉書、歸雁。(2)、前句是寫實,黑夜漸去而東方紅日嘖薄而起,充滿無限生機和力量,第二句是寫虛,聯想到江上的春色,標誌著舊的一年已逝。「入」是使動。兩句詩包含的哲理是舊事物總會被新事物替代,光明總會驅走黑暗。

十、《謝亭送別》(1)、「水急流」是應首句中的「解行舟」而來,又下句中「人已遠」的緣由,這樣寫環環緊扣,結構緊湊。(2)、古人寫景常以「眼前景」為實,而以想像之景為虛。據此,本詩一、二句是寫實,三、四句是寫虛。後兩句是想像之景,寫得孤獨凄涼,襯托出詩人與友人之情之間的真摯深情。這兩句寫法與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句極為相似。

十一、《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1)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抒發了詩人遷謫之感、去國之情,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含有自我辯白之意。

(2)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託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

十二、《送魏二》:(1)「涼」不僅寫出了秋風秋雨中身體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寫出了此時因朋友分離而倍感凄涼的內心感受。

(2)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香氣的清秋的日子裡,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然後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後兩句詩人以「憶」字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瀟湘之上,一輪孤月高照,恐難成眠,即使詩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無法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藉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十三、《渡荊門送別》:①沈德潛的說法是有道理的。詩中確實無送別朋友的意思。從詩的內容來看,「送別」應該是作者告別家鄉的意思。所以可以刪去。(如果不同意,能結合最後兩句扣住「送行」二字答題,且言之有理,則酌情給分。)(3分)②作者移情於物,表面寫江水送自己,實則是自己思念故鄉。(3分)

十四、《十五夜望月》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宮,又是中秋時節花。第三句更寓懷人、團圓之意。.2.前兩句以引無限懷人之意,而結句卻不言己情,用疑問把詩意推向更廣闊的境界:中秋夜思親懷人乃天下離人的共同感受,而詩人又賦月光以人情,暗寫自己。「落」字千鈞,出意新奇,寫盡心中思念之懷。

十五、.《夜雪》1.詩人從感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三方面來表現雪重(大),三處不著一個「雪」字,這是側面描寫的藝術方法。2.此評恰當。詩人從「已訝」到「復見」再到「時聞」已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這不僅是因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寫自己的內心感受,暗示謫居潯陽(九江)居住環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悵的心情。


推薦閱讀:

鑒賞詩歌第一步
山水田園詩鑒賞訓練
岑參詩鑒賞
館藏古瓷標本鑒賞:宋代建窯兔毫盞標本,大飽眼福!
岑參《磧中作》鑒賞

TAG:情詩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