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代科舉「連中三元」

我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終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後經歷1300餘年。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考秀才是初級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秀才可以參加,考中的叫舉人,舉人第一名叫解元。再高一級是會試,因由禮部主持,在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禮部試」、「春試」。會試在京師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最高層次的考試是殿試。殿試又稱御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殿試在皇帝的金鑾殿舉行,參加考試者是貢士,考中以後一甲叫進士及第,二甲叫進士出身,三甲叫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一個考生只有在這三次考試中都是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項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稱為「連中三元」。因此,在長達1300餘年的科舉中,能夠摘下「三元」桂冠的,僅僅17人,平均百年才有一人。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清朝的錢檠(q?ng)、陳繼昌、戴衢亨和王玉壁。他們不愧是歷史之俊彥,人傑中的人傑,奇才中的奇才。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詩詞對聯欣賞 詠花篇(蘭)
「世界末日」預言源自兩種古代文化的混淆
中國古代帝王死後下葬玄機(圖)
古代禮俗 (喪 葬)
古人捕蟬有什麼用?

TAG:古代 | 解密 | 連中三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