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 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 引起早衰的病 變.
1.氣的概念:氣是運行在人體內的一種精微物質.具有極強的能量的活動力,激發和推動機 體器官的功能活動, 因此也代表五臟之氣和經脈之氣. 氣的作用主要是溫養機體和抵禦外邪 的入侵,同時參與臟腑功能的新陳代謝. 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氣虛則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 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
2.血的概念:血即流動於經脈中的紅色液體.血的功能有兩方面.其一,即調養臟腑形體經 絡和骨竅.血盛則形健,面紅潤,皮膚光滑,毛髮潤澤,關節靈活.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動 的物質基礎.血盛則神清氣爽,思維敏捷.血不足則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血虛: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髮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 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3.氣血的來源 氣與血來源有兩個方面.其一,稟受於先天之精氣.即父母的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其二, 即後天之精氣,只通過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氣和自然之精氣.氣可以推動血液運行,學可以 運載氣,氣血相互滋生,氣虛則血少,血少則氣虛,故在中醫臨床上一般是氣血雙補.
一, 貧血: 貧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綜合症,主要是血液中紅血球質量不足或血紅蛋白不足所致. 貧血與低血壓不同, 低血壓是血壓長期低於 90/60mmHg 以下出現頭暈等癥狀. 兩者不能混同.
貧血的臨床表現:
1. 一般表現:面色蒼白,疲倦無力,頭暈耳鳴,昏厥,皮膚乾燥,毛髮脫落,指甲易裂.
2. 呼吸系統:呼吸急促.
3. 循環系統:心動過速.
4. 消化系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舌淡,口角皸裂.
5. 內分泌系統:月經過多或過少甚至閉經. 貧血的種類: 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 全球有兩億人患缺鐵性貧血, 此外再生障礙貧血和地中海貧血.
缺鐵性貧血:
主要是體內鐵質不足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所致.
其原因:
1)長期慢性出血, 如痔瘡,月經過多,潰瘍病等造成鐵質丟失.
2)偏食,消化系統疾病造成鐵質吸收不足.
3) 妊娠,哺乳期及兒童發育期,鐵質需求量增加,造成鐵質相對不足.
再生障礙性貧血:
主要是紅骨髓減少造血功能衰退所致.臨床上可出現常見貧血癥狀外, 還有出血,感染等.
其原因:
1)藥物中毒.
2)放射性損傷骨髓.
3)感染.
4)腫瘤,慢性腎功能衰竭,肝硬變.
地中海貧血:
遺傳性血紅蛋白異常.除貧血的一般癥狀外,可見肝脾腫大黃疸等.
中醫學認為貧血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主要與脾胃和肝腎有密切關係.脾胃為氣血 生化之源: 脾胃為後天之本, 飲食通過脾胃的運化, 化生水合精微轉化為氣與血. 精血同源: 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精生髓,精血再生.
缺鐵性貧血:由於體內鐵質不足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所致.
其原因 :
1)鐵質丟失太多.長 期慢性出血,如痔瘡,月經過多,潰瘍病.
2)鐵質攝入不足.偏食,減肥,缺少鐵質攝入, 胃病影響鐵質的吸收.
3)消耗增加.婦女在妊娠及哺乳期以及兒童在發育期需求增加,如 攝入不足則貧血. 中醫認為貧血的發生主要是脾胃虛弱所致.
中醫學認為,氣血的產生來自水合精微.脾胃為 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強健則吸收力強,氣血生化旺盛.中醫對貧血的治療當用健脾益氣,氣血雙補的方法.臨床選用歸脾湯,十全大補湯加阿膠,龜板,鹿茸等.此外,中醫又有"精血同源"之說,腎臟的精氣生髓,髓盛. 中醫治療貧血主要以健脾溫胃入手,補充氣血,化生之源. 選用補氣補血及補腎精,腎陽之品.如四君子湯加右歸丸,十全大補加阿膠,鹿角膠等. 缺鐵性貧血中藥治療療效好, 服用兩周以上病人的貧血癥狀可以明顯改善, 一個月後血紅蛋 白可以上升至正常。
【 治氣血不足配方】
草莓 250 克,葡萄乾 100 克,白糖 100 克. 【製法】將上 3 味入鍋,加水 800 毫升,煮沸後改為文火燒 5 分鐘,離火浸泡 10 小時後食 用. 【服法】飲湯,吃草莓,葡萄乾.
一,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
1,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 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 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藥物可選用人蔘,黃芪,黨 參等.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 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氣虛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檳榔,大蒜,苤藍,蘿蔔纓,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 胡椒,蓽撥,中指,紫蘇葉,薄荷,荷葉; 忌食或少食:蕎麥,柚子,柑,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蔔,地骷髏,芥菜,薤白, 君達菜,砂仁,菊花,茶葉及煙酒. 相應膳食:懷山百合蓮子湯;參葯煨乳鴿;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棗燒豬蹄;
2,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 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 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 常交替選用: 血虛忌食物品:荸薺,大蒜; 相應膳食:當歸熟地烏骨雞;懷山牛腩煲;懷菊帶魚;玫瑰懷菊露; 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葉,白酒,薄荷,菊花,檳榔,生蘿蔔等.
3, 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 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 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 陰等法。
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等, 可經常交替選服. 陰虛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忌食或少食:狗肉(腦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馬,海龍,獐肉, 鍋巴,炒花生,炒黃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龍眼肉,佛手柑,楊梅,大蒜,韭菜,芥 菜,辣椒,薤白,生薑,砂仁,蓽撥,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 荷,白酒,香煙,紅參,肉蓯蓉,鎖陽等. 相應膳食:金盆富貴豆腐;懷膳小捆肉;懷菊大棗銀耳羹;甲魚懷牛膝湯;農夫烤魚;懷膳 一品肘;金盆富貴豆腐;懷山煨土雞;參葯煨乳鴿;何首烏煨豬肝;
4,陽虛: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陽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除有氣虛的表現 外,平時怕冷,四肢不溫,喜熱飲,體溫常偏低,腰酸腿軟,陽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 小便不利,舌質淡溥,苔白,脈沉細等.進補宜補陽,益陽,溫陽.
補陽虛的藥物可選用紅 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海馬等. 補陽虛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鵪鶉,鰻魚,蝦, 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陽虛忌食物品:鴨肉,兔肉,獺肉(水狗肉),甜瓜; 忌食或少食:鴨血,鴨蛋,阿膠,牛奶,酸奶,甲魚,螃蟹,田螺,螺螄,蚌肉,蜆肉,柿 子,柿餅,柚子,柑,香蕉,無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蘿蔔,絲瓜, 冬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落葵,蒓菜,髮菜,君達菜,羅漢果,荸薺,菊花腦, 薄荷,金銀花,菊花,槐花等. 相應膳食:海馬懷補雞;三鞭懷補凹腰湯;韭菜懷補蝦;爆炒腰花;長生煨老鴨;
5,兩虛:體虛者亦常出現兩虛之體,兩虛之體有以下幾種:
⑴氣陰兩虛:既有氣虛又有陰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有頭暈,乏力,腿軟等氣虛表現,又有升 火,咽干,舌紅等陰虛表現,但沒有慢性疾病,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進補宜採用益氣 養陰之補法,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
⑵ 陰陽兩虛: 既有陰虛又有陽虛, 稱陰陽兩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 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 壯陽等補法.
⑶氣血兩虛: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大出血後,婦女月經 過多者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培補 氣血,氣血並補. 相應膳食:氣血:鯽魚豆腐湯;氣血雙補湯;葯膳雞; 二,補氣類食物有補益脾氣,肺氣,心氣等的作用,宜於消除或改善氣虛證.這裡主要介紹 補益脾氣的食物.補氣類食物在使用時,有時易致氣機壅滯,出現胸悶,腹脹,食欲不振等 現象,可適當配用行氣類食物如橘皮,砂仁等同用. 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 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 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紅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 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痘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 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山藥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 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 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紅棗(大棗)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 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雞肉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 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後忌食. 兔肉 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於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 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豬肚(豬胃) 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於虛弱,泄瀉,近代用於胃下垂和消化性 潰瘍. 牛肚(牛百葉) 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 良. 羊肚(羊胃) 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牛肉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 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桂魚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虛寒 證,寒濕證忌食. 泥鰍 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於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粳米(大米,硬米)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 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秈米 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 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糯米(江米) 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於脾虛腹瀉, 近代用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 者忌食. 扁豆 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 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豇豆 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 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 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於脾胃 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 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三,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於抗癌. 墨魚,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能.是婦女的保健食品,有養血,明目,通經,安 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 四,食補菜單:芪棗合湯 取黃芪 15~30 克,大棗 10 克,百合 30 克一起下鍋燉,時間 30~40 分鐘,之後連湯帶料一 起食用.這三味原料中黃芪性溫熱,有補氣的功能,大棗是補血補氣,健脾胃的佳品,百合 能夠滋陰養肺.三者結合,對氣血兩虛的病人大有好處,能夠緩解乏力,怕冷癥狀,也能夠 滋潤皮膚. 五,根據不同的體質,分為四種不同的食補方法: 平補:不論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可以幫助維持健康和生命:如穀類,豆類,乳類,水 果和蔬菜類.這類食品性能平和,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的女性均可食用. 溫補:指食性溫熱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黃鱔,甜食,紅棗,桂圓,荔枝以及蔥姜辛辣之 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這類食品可幫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覺,從而增強體質. 清補:指食性寒涼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綠豆,黃瓜,甲魚,螺螄等,有清火 作用. 溫散:指性味辛熱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這類食物有溫陽散寒作用, 在寒冷的冬季,常用來禦寒和除濕. 六,女性冬季進補應從調整入手,調和好機體內外平衡,使身體保持在一個氣血通暢的狀態 下,然後再根據情況來確定是否需要進補.女性生理特點不同於男性,女性以血為貴,冬令 進補的關鍵在調血,但應根據不同情況辨證施補. 氣虛的女性 氣虛的女性往往表現為氣色虛弱, 臉色蒼白, 神疲乏力, 白帶量多, 月經周期不規律等癥狀. 進補提示:可用一些補氣的藥物調理,如人蔘,黃芪,白朮,紅棗,甘草用來燉雞或排骨以 補氣.用人蔘進補有一定的講究,在家裡用人蔘進補要格外小心,應以小劑量,短療程為原 則,最好在服用之前諮詢一下醫生.氣虛的女性在秋冬季節應該多吃蘿蔔,大棗,排骨湯等 補氣的食物;在葯補上,可以喝由黃芪,人蔘,白朮,甘草配製的"四君子湯". 貧血或血虛的女性 女性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血虛的癥狀,如經常會出現頭昏,眼花,面色暗淡,失眠,多夢,月 經不調等現象,而且血虛體質的人,往往形體瘦弱,身體素質較差. 進補提示:平時可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黑豆,胡蘿蔔,金針菜,蓮藕,黑木耳, 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同時也可結合中藥進 行葯補,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藏紅花,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 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葯膳,如當歸生薑羊肉湯,阿膠燉黃酒,四物雞湯等,都有很好的養 血效果. 對於患有月經不調,經量過多的女性,可選用人蔘,當歸,川芎,黃芪等中藥,也可選用烏 雞白鳳丸,阿膠補血漿等中成藥.日常生活中多吃海參,魚蝦,紅棗,獼猴桃,葡萄,桂圓, 芝麻,菠菜等食物. 怕冷的女性 在寒冷的季節,許多女性感到全身發冷,尤其是手,足等末梢部位.更年期婦女更甚,每逢 冬季特別怕冷,醫學上稱為冷感症. 進補提示:怕冷的女性要多吃羊肉,牛肉,狗肉,雞肉,鵪鶉,大蒜,辣椒,生薑,香菜, 洋蔥,桂圓,栗子等溫熱的食物,有助於禦寒.也可多吃些含碘較多的食物,如海帶,海蜇, 海水魚,蝦皮等.應積极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尤其是從事久坐或久立工作的婦女,應重視 體育活動,多做手,腳和腰部的運動. 七,人體虛症,概括起來不外體虛,陽虛,血虛,陰虛四種類型,根據虛症的不同類型應有 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補虛葯.但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 影響的,一般而論,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易導 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所 以,氣血雙虧,陰陽俱虛亦屬常見之症,治當補氣葯與補血藥,補陰葯與補陽葯並用,所謂 氣血雙補,陰陽並補之法.另外,氣能生血,亦能生津,故氣虛與陰津不足之症,常以補氣 葯配補血藥或補陰葯,即補氣生血,益氣生津之法. 在補益人體的中藥當中,『只有人蔘,何首烏才能采開地之靈氣,長成人的形狀.補氣之首 為人蔘,補血之源為何首烏』,"氣為血之帥", "血為氣之母", 而人體又為氣血所構成, 食補:大棗桂圓湯,補氣又補血. 如果非常重,看下面: 氣血虛怎麼辦 虛證在臨床上十分常見, 老年多虛證,久病多虛證, 其他如先天不足,煩勞過度,飲食不節, 饑飽不調等,皆能導致虛證.虛證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分,本文僅述氣血虛. 氣虛主要指肺脾氣虛,臨床表現為氣虛,氣短聲低,倦怠無力,面色晃白,頭暈自汗,食慾 不振,大便溏薄等.常用的方劑有四君子湯(党參,白朮,茯苓,甘草),補中益氣湯(黃芪, 党參,白朮,灸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脈散(人蔘,麥冬,五味子).這些方 劑都是以補肺健脾的中藥為主而組成的. 血虛包括心血虛與肝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指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常用 的方劑有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歸脾湯(白朮,茯 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党參,木香,灸甘草,當歸,遠志)等. 氣血雙虛則應氣血雙補,常用的方劑有八珍湯(四君子湯加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加 黃芪,肉桂),人蔘養榮湯(當歸,党參,白芍,白朮,茯苓,熟地,灸甘草,黃芪,肉桂, 五味子,遠志,陳皮,生薑,大棗)等. 中藥的劑型很多,最適合補虛的是煎膏製劑,這是傳統的中藥劑型之一,藥性滋補,味道甘 美,濃度高,體積小,容易保存,便於服用,具有良好的滋補效果.從季節而言,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其中冬季是閉藏季節,氣候寒冷,虛證也會加重或複發,因此更宜服用滋補膏. 製做滋補膏,首先是對症選方,看你是氣虛,血虛,亦或是氣血俱虛,然後按上述介紹的方 劑選擇.為慎重起見,最好請當地的中醫師選方遣葯,藥材必須乾淨,地道.中藥材的質量 高下懸殊甚大,要選擇上乘者. 具體的製作方法,有以下四個步驟: 一,煎煮 將藥材置於砂鍋或不鏽鋼鍋內(忌用鐵鍋,銅鍋),加冷水浸泡 4—8 小時.因為滋 補藥物含有多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浸泡可使水分子滲透到藥材內部, 增加有效成分的浸 出率.第一煎的水平應淹埋藥材後再高出 2—3 指.先以文火加熱,以使藥材預熱,然後加 大火力(武火)至沸,再轉為文火慢煎,持續 1 小時.1 小時後濾出,再加水進行第二煎,先 武火至沸,再轉文火慢煎,又 1 小時後濾出.由於做膏劑藥量較大,故尚需第三煎,以充分 溶出有效成分.第三煎亦是先武火後文火,沸後半小時即可濾出.藥材經三次煎煮後,內部 組織膨脹,含有較多葯汁,故還應將藥渣裝入粗布袋內,放入榨床上擠壓,有板框壓濾機更 好.榨出的葯汁與三次濾出的葯汁兌在一起,用適宜的濾器過濾乾淨. 二,濃縮 過濾後的葯汁放入鍋內加熱濃縮.濃縮時有浮沫產生,欲稱膏化,應掠去浮沫不 要.在加熱過程中應不斷攪拌,防止結底焦化.濃縮至稠膏時沾取少許滴於濾紙上檢視,以 無滲潤水跡為度,此時稱為清膏. 三,煉蜜 將適量(一般為清膏的二倍)蜂蜜置於鍋內,文火加溫,沸後不斷用銅篩撈去死蜂 和泡沫,煉至色轉棕黃,有香氣時為止. 四,收膏 將上述清膏與煉好的蜂蜜兌在一起,攪拌均勻,再微煉,去沫,此時仍需不斷攪 拌,以防結底焦化.根據經驗,用膏板挑起鍋內之濃縮膏成水平面 5—10 秒鐘(室溫不得低 於 5°C), 再將膏板轉成 90°直角, 膏若成小薄片狀流下時, 即為收膏成功. 中藥稱此為"拉 大旗",然後裝入磁罐中貯存即可. 口服時每次 1 湯匙,每天 3 次,虛證嚴重者量可加倍.有不少體質虛弱者,包括年老體虛, 久病體虛等病人,每到冬季自製一料滋補膏,自冬至日開始,至立春日為止,若服 90 天左 右,總能安然地度過冬天. 冬季服用滋補膏,可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甚至能延緩衰老,諸君不妨 一試. ※氣血虛四物湯四君子湯可改善體質 在中醫古書《內經》中雲:「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身而周於性命者也」.中醫師陳潮 宗表示,貧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一個綜合的癥候,在許多疾病過程中,往往伴有貧 血,而且可能以貧血為主要癥狀. 中醫認為「氣為陽,血為陰」,血本不會動,而是由氣所推動,所以認為「氣為血之帥」, 故中醫又稱為「氣血循環」.西醫則認為,血液所以能循環,流動,主要是靠心臟血管的收 縮作用,與氣血沒有關係,所以稱為「血液循環」. 患有貧血的人, 一般都會出現以下癥狀, 很容易來辨別, 第一皮膚及黏膜蒼白, 尤其以面部, 唇,舌,指甲及瞼結膜處最為明顯. 第二心悸,呼吸急促,有時心前區緊悶不適的感覺,活動後更加明顯.第三有頭痛,頭暈, 眼花,耳鳴,無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第四食欲不振,噁心,腹脹等現象. 中醫治療方面,可用有補血功效的四物湯,加人蔘,黃耆,及可補脾胃之氣的四君子湯,以 養血葯配合健脾補氣葯,能改善消化及吸收功能,增加營養吸收,刺激骨髓造血,有促進紅 血球生成的作用. 葯膳食療有助於改善癥狀,具有補血作用.黃耆雞汁粥,材料有母雞一隻(約 1000 至 1500 克),黃耆 15 克,白米 100 克.作法是將母雞剖開洗凈,水煮熬成雞汁,再將黃耆水煎煮 汁,每次以白米 100 克同煮成粥.有補益氣血的功效.蓮子龍眼粥,材料有蓮子 20 克,龍 眼 15 克,糯米 30 克.作法是將蓮子,龍眼,糯米同煮成粥.可補脾胃之氣,也有補血功效. 八珍湯!氣血雙補,熟地黃,芍藥,當歸,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 八珍湯!氣血雙補,熟地黃,芍藥,當歸,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 八珍湯《正體類要》(補益劑:補氣) [組成] 當歸(酒拌)10g,川芎 5g,白芍藥 8g,熟地黃(酒拌)15g,人蔘 3g,白朮(炒)10g, 茯苓 8g,炙甘草 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補益氣血. [主治] 氣血兩虛. 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慾減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虛. [方解] 本方在原書用治於失血過多,以致氣血皆虛諸證. 肢體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無華,短氣懶言,心悸怔忡. 脈細虛,舌淡苔白,皆為氣血兩虧,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開竅於目肝血虧,故頭暈目眩. 方用參,術,苓,草補脾益氣; 歸,芍,地滋養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氣,則歸,地補而不滯; 加姜,棗助參,術入氣分以調和脾胃. 全劑配合,共收氣血雙補之功. 製作八珍湯的材料如下: 製作八珍湯的材料如下: 主料:當歸二錢,熟地三錢,川芎二錢,白芍二錢,党參三錢,白朮三錢,伏苓三錢,炙甘 草二錢,烏骨雞一隻,豬大骨半斤 配料:生薑,米酒,鹽適量 八珍湯怎麼做呢?下面將詳細介紹八珍湯的做法: 1,豬大骨燙過洗凈,和八珍湯藥材置於鍋內,加水 10 碗,燒開後以小火熬約 40 分鐘後, 過濾取湯汁備用. 2,烏骨雞去內臟洗凈,入瓦鍋,倒入上述湯汁,加生薑,米酒和鹽,再加適量的水(以淹 雞為度) .瓦鍋加蓋後放入電飯鍋蒸熟即可. 扒飯網溫馨提示: 功效:適合臉黃,疲勞,氣血兩虛者,可補氣補血,使臉色紅潤,冬天手腳冰冷的人喝這個 也很好.八珍湯適合月經期過後連喝 3 天,即可有效補血.孕期和更年期常喝可以改善皮膚 和脾氣. 另:八珍湯(四物加四君子) 【處方】人蔘 30g 白朮 30g 炙甘草 30g 【功能與主治】益氣補血,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 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本方常用於病後虛弱,各種慢性 病,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屬氣血兩虛者. ) 【用法與用量】上為末,每服三錢(9 克)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煎至七分, 去滓,不拘時候,通口服(現代用法:或作湯劑,加生薑 3 片,大棗 5 枚,水煎服,用量根 據病情酌定) . 若以血虛為主,眩暈心悸明顯者,可加大地,芍用量;以氣虛為主,氣短乏力明顯者,可加 大參,術用量;兼見不寐者,可加酸棗仁,五味子. 【備註】本方是治療氣血兩虛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氣短乏力,心悸眩暈,舌淡,脈細無 力為辨證要點. 本 篇 文 章 來 源 於 扒 飯 美 食 網 ( www.8FAN.com ) http://www.8fan.com/jiachang/tang/2009/232.html 四物湯是血劑,女人血方面就想到四物湯是簡單的中醫思維,而不是中醫辨證用藥.根據您 的情況是量少和閉經,月經不調,中醫里,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是互生的,而四 物湯為純陰之劑,陰無陽便無所化生,所以單味四物調血之能所在而養血之能所差,只有理 血之功, 量少和閉經單用此方太微弱了, 在此方中應該當歸 12 克, 川芎 6 克 白芍 10 克, 熟 地黃 15 克,在加丹皮 10 克,太子參 10 克,砂仁 6 克, 原 文 出 處 : 白茯苓 30g 當歸 30g 川芎 30g 白芍藥 30g 熟地黃 30g 《方劑學》四 物 湯 組成:熟地黃 15g 當歸 9g 白芍藥 9g 川芎 6g 白參也有用党參的,但肯定不是紅參.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的四君子湯方劑和註解: 【異名】白朮湯(《聖濟總錄》卷八十).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人蔘(9 【主治】 脾 【分類】 補益劑-補氣 克) 白朮(9 克) 茯苓(9 克) 炙甘草(6 克) 【功用】 益氣健脾. 胃氣虛證.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該方常用於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15 克), 水一盞, 煎至七分, 通口服, 不拘時候; 入鹽少許, 白湯點亦得 (現代用法: 水煎服) . 【禁 忌】 斟酌. 【化裁】 若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胸膈痞滿者,加枳殼,陳皮以行 氣寬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乾薑,附子以溫 中祛寒. 【附方】 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保元湯 【附註】 該方為治療 脾胃氣虛證的基礎方,後世眾多補脾益氣方劑多從此方衍化而來.臨床應用以面白食少,氣 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該方與理中丸比較,兩方均用人蔘,白朮,炙 甘草以補益中氣,僅一葯之別,而功能相異.四君子湯配茯苓,功用以益氣健脾為主,主治 脾胃氣虛證;理中丸用乾薑,功用以溫中祛寒為主,適用於中焦虛寒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