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之三十三

第三十三課 20080715_三陰三陽、生氣通天論美目、做看雲起整理咱們又見面了,今天咱們還是來講《黃帝內經》,這之前說些題外話,咱們講了這麼長時間的氣道中醫,包括現在講《黃帝內經》也是從氣道的方面給大家講。記得很多講我一直跟大家強調過,如果想學好氣道中醫,首先要有一個氣道的思維方式,我們說過事物是由形氣神三層次組成的,因為形的層次比較易見嘛,桌椅板凳、五臟六腑咱們可見的,解剖所見的,這些都是形跡,形跡就是能夠留下痕迹,能夠簡單的看到,這也是我們最容易去理解的。那麼再上面就是氣,關於氣嘛,我也不知道大家聽了這麼長時間,大家對它有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私下裡啊,我學生跟我說學中醫啊,學來學去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來學好了。這個跟大家說一下,就是說檢驗自己學的質量和效果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一看,是不是能用一個簡單的道理去解釋更多的事物,這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方式。如果你越學越繁,繁雜的繁,或者越學心情越煩,煩躁的煩,解釋的事物越來越繁複,捋不出頭緒,可見你還在迷宮當中,還沒有上路。咱們古人說了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所以學中醫也一樣,它也是為道的一個過程,不是為學的過程。西醫從解剖開始入手,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研究到原子分子的層次,這是越研究越繁,那麼這肯定不是為道的方式,越來越煩瑣,失去準繩,失去大的方向,這樣你窮極一生也不可能把很多道理想明白。凡是咱們傳統的中醫,他從道中來也從道中去,用道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就能以簡馭繁,很簡單的就能把問題解決,就是再繁複的疾病,再繁複的事物現象,你也能條分縷析的、很簡單的很直接的理解並且調控和駕馭,這就是我們學道學醫的一個宗旨。若越學越麻煩,大家越學越心煩,那大家肯定學偏了或者沒有學對路子。所以說我們講的氣道中醫始終從氣的角度來告訴大家怎麼來學好中醫,因為這個氣不是中醫它特有的,我們說過任何事物都是由氣組成的,那麼這個氣的道理不僅可以解釋東西,那麼其他的各種學問,日用倫常我們都能來解釋。所以我們大家學中醫不要學中醫本身,要學中醫之外的東西,把中醫融入在整個的大的道理當中,那麼就能更好的來理解。而且學中醫,不管是初學者還是學時間很長的,建議大家多看一些道學方面的書籍,其實道學方面的書籍也是很多的嘛,汗牛充棟,《道藏》也很重要,其實大家只要把精力用在《老子》《莊子》《列子》這三本書上,誠心來看,不要當簡單的寓言或者神話小故事,那麼你慢慢的就能融入它整個的意境當中,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既不要求什麼神通也不要說練功啊,各家各派啊不斷地找這個合適的功夫來練,這樣如果不能從思想層次方面,精神境界上面下功夫的話,其他的都是末節,也就是形跡上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器嘛,就是不要局限在某一個具體的數上,數,算數的數。在理上、在真正的思想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是一個固本的辦法。記得前兩周開講前都跟大家提過了,三陰三陽命名方法和配屬,今天我就不再提問了。我簡單的跟大家說一下,也是作一個拋磚引玉吧。今天仍然不打算展開來講,能聽懂就聽,聽不懂可以回去聽錄音,反覆思考。這個三陰三陽啊,它無非是在說一種氣,以三陽為綱,以三陰為目,或者為屬,把三陽作為很重要的命名,所以叫少陽太陽陽明,把三陰作為從屬於三陽的來命名,這就是夫唱婦隨嘛,誰來唱,就是陽氣來唱,誰來隨,就是陰氣來隨,所以這是古人大的一個立意。就像《周易》裡面也是陰陽之氣,《周易》裡面爻辭也好繫辭也好彖辭也好還有十翼也好,始終在關注陽氣生長壯老已,陽氣的生滅,把陰氣的生滅作為陽氣生滅的從屬來處理,大家有這麼個印象就可以了。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是學過《周易》的,就是認認真真看過《周易》原文的,如果讀的深入,你就能夠充分理解古人在寫《周易》的時候是怎麼把陽氣的生滅作為重點來論述的。那麼這個三陰三陽的命名也是這樣,把三陽作為綱,三陰作為綱的從屬,他是這樣來命名的。所以陽氣直接叫少陽陽明太陽,正好表示陽氣的由盛到衰,這裡當然沒有死了,死沒有涉及。三陽是少陽為生,陽明為盛,太陽為衰,那麼三陰呢,因為從屬於三陽,這裡我得提一下,它是怎麼配屬的,先從配屬來講一下,簡單的給大家提醒一下。所謂的配屬,你把陰陽和合作為一個氣團來考慮,那麼任何事物都是不陰不長不陽不消的嘛,那麼所以任何一個事物都是陰陽的和合。比如說有少陽之氣的時候,少陽之氣也必須跟一個氣相合,產生一個氣團,那麼它和誰合的呢?這個少陽並沒有跟少陰合,而是跟了厥陰合。同樣陽明和太陰合,太陽跟少陰合。這個什麼意思呢?打一個比喻大家就知道了。其實拿卦來說就非常簡單了,這裡面不知道有多少對卦是有了解的。震卦代表陽氣生陰氣退,那麼這個震卦就是一團氣,震卦震仰盂嘛,上面兩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這是震卦。那麼震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它就是一團氣,那麼震卦裡面分陰陽,陽氣生而陰氣退,那麼這個陽氣就是少陽,退的這個陰氣就是厥陰,它們是在內部凝聚的陰氣和陽氣的狀態,這個是重點當中的重點,我不知道歷代大家有沒有論述這方面的,據我看的書還沒有這樣來說的,所以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一定要從這方面來考慮。如果對於一個個體跟外在的個體相配屬的時候,那麼震是和巽相配的,震是長男嘛,巽是長女,所以震和巽相配,但是對於震這一具體事物內部來說,它的陰陽的關係是陰退而陽進,那麼退的那個陰就是厥陰,那進的那個陽就是少陽。這個如何通俗的來解釋呢,那我們就這樣來說吧,舉一個什麼樣的例子合適呢?舉一個利益關係的團體吧,比如一個公司有兩個派,江蘇派和北京派,這個基本上這麼兩大派別,那麼在今年江蘇派開始佔上風,北京派開始退了,原來一直是北京派把持著整個公司的局面,那麼這回北京派開始衰,江蘇派開始上,那麼江蘇派往上的升的那個勢態就是少陽,北京派往後退的那種勢態就是厥陰,這個應該好理解吧,對一個公司來說,也就是陽進則陰退,陽退則陰進,也就是勢不兩立的,互為進退。那麼其實三陰三陽在這裡面,它們不是外在的這種相依相和的關係,而是內在進退的關係。什麼叫厥陰啊,就是說這個陰氣達到了鼎盛,開始往後退了,不行了,厥了,厥逆了,就是已經阻礙了整個局勢的發展進程,這就叫厥陰。有人說兩陰交盡叫厥陰,那只是表面上這樣來解釋,什麼叫兩陰交盡呢?那麼三陰交儘是什麼,一陰交儘是什麼?厥陰,厥還有當極講,就是物極必反了,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叫厥陰。而這個上升的就是少陽,少陽氣從上升頂上來,厥往後退,少陽和厥陰相配,一個是肝一個是膽。在我方面來說是這樣來解釋的。那麼好了,下面都好來解釋了。陽明和太陰,陽氣繼續往前挺進,陰氣向後撤退,並且開始散開,陰陽各半,相和相伴,陽氣進一步頂上來嘛,天下越來越有光明,陽氣越來越充沛,所以說把陽氣叫陽明。那麼陰氣繼續衰老,並且有瓦解之勢,但是還有一定的勢頭,這個時候叫做太陰,太,老了嘛,老太太,已經是完全老化了,並且沒有抵抗能力。厥陰是陰氣濃重,還有抵抗的能力,並且佔有一定的統治地位,這個叫做厥陰。那麼隨著陽氣的進一步隆盛、充盈,陰氣開始瓦解,慢慢退出歷史舞台,這就叫太陰。那麼再進一步,陽氣純滿,這個陰氣從下面頂上來,那麼導致陰氣從下面生,那麼叫少陰,那麼陽氣開始走下坡路了,叫做太陽,那麼所以從對代來講,叫做少陰和太陽相對,那麼古書上講少陰腎而太陽從膀胱經,就是陰陽流轉交替,就是從這個角度對三陽命名,並相互配屬,這個大家一定要牢記。如果想學好中醫,任何一個疑點大家都要仔細從從陰陽氣血、從陰陽氣道的層次來推,你才能推出它的根本所在,這個如果大家現在不理解,回去可以仔細體會一下,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一定的《周易》基礎或《易學》基礎或對陰陽氣道有一定的基礎認識,這一塊不好把這個扣解開,而且這也是關鍵中的關鍵。它的命名,三陰三陽的命名和配屬的奧秘就在於此。關於開和樞要等大家消化一下,有機會再和大家講,那麼其實這個開和樞這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了,而且這些事情啊,不僅可以用在中醫,三陰三陽用在中醫,而且對你很好的理解陰陽相互流轉變化、相互對代、相互調和是非常有幫助的。那麼我們接下去講《黃帝內經》的第三篇《生氣通天論》,這樣我們利用一個小時把這個《生氣通天論》講到哪兒就哪兒,之後大家可以作一個交流,解釋一下這個《生氣通天論》的題目,上次我們講的是《四氣調神大論》,我們講春夏秋冬四氣如何調理我們的身心,那麼所謂生氣通天哪,無非所謂的生氣,陽氣嘛,所以陽氣所居而處,就是陽氣的重要性,所以陽氣它不是指純陽這種陽氣啊,它主要是指一種生機,生命之機通於天氣,是由天上賦予下來的。這所謂的天,不是我們所謂的晴天陰天那個天,而是指的玄機所在的那個地方,就是奧秘所在。所有的生機生氣,我們的生命都是從玄機所在的天上賦予下來的,那這就是生長之門嘛,所以說生氣通天,要法天時,順天道,那麼好,我們來講《生氣通天論》。把第一段打一下吧,「黃帝曰: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這塊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我給大家串一下,然後發揮一下。夫自古,就是自古以來嘛,天是生之本,也就是這奧秘是整個生機的本源,因為有生機,我們這個世界才豐富多彩嘛,而如果要參透什麼叫做天,那麼需要我們盡量的能夠窺見天道,其實這陰陽之道就是氣道,本於陰陽嘛,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把陰陽弄好,對於我們學習明理是非常有幫助的。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就是所有的,包括五臟十二節嘛,這個就沒有必要進一步解釋了,看書就可以了。什麼叫做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就是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事所有的物都通於天氣,就是都通於這種生命的玄妙,從這個玄妙當中賦予整個的生機。你看它這個說了嘛,「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生機,就是生生不已,不把事物機械的來看,不要把生物和無生物有機的人為的截然的分開。「其生五,其氣三,」它所說的生物都是五行流轉運布,有了變化才有了陰陽五行,有了五行流轉才進一步產生了整個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進程。其氣三,這個可以這樣來理解嘛,任何一團氣都有三團氣組成,天地人嘛,光有天地,沒有交泰,交泰則必然有中氣,形成了三個氣,一個是天氣,一指地氣,一指天地交合的中氣,這就是「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如果違反了天道,陰陽五行流轉的這個規律,就是違反了大自然的整個的斡旋的規律,那麼就會導致不常之氣,不是正常的氣嘛,傷到人身上。「壽命之本」就是如果能本於陰陽,其氣三能夠順治,就是生命的保障。這一段其實就是在強調我們要順天道、法天時、明陰陽的道理,懂五行的規律,知道氣道的規律所在吧。這個下面可能進入我們比較關心的,也是問題比較多的一塊內容,咱們直接這樣來講,雖然有些枯燥,但是讀過《內經》的可能對這一段那,各家有不同的說法,也是比較有爭議的,所以說在這裡面呢,我想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到九點講到哪兒是哪兒,我們盡量一篇利用兩節課來講。「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這個怎麼說都可以,就是「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什麼意思呢,就是蒼天之氣是整個的奧秘之氣,生機所在之氣,如果是整個大環境清凈,包括內環境清凈的話,「清凈,天下正,」老子講的,你要心平氣和,天地心平氣和,你心平氣和,就無有爭擾,那麼你的神志意識都達到了很順平的程度,就是天下大治的這種意思。這個跟大家說一下啊,這個大家求學也好求道也好,這句話對大家應該是非常受用的。老子講「清凈為天下正」,還有一句話說的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那麼我們把這個事情搞的很繁複很繁雜,整天的心猿意馬,惶惶不可終日,患得患失,所有這些都來自於我們的自尋煩惱。掙了一百萬還想掙二百萬,當了皇帝還想成仙,所有所有,每天顛三倒四,痛苦不已,或者是思患無窮啊,都是來源於我們自己這一方面。因為誰都想好了好上加好,也就是欲壑難平,導致我們的五心煩亂,沒有片刻安寧,所以這句話大家應該可以警醒。清靜志意治嘛,無為而治,飛上天去,就是你的腦子啊,要清靜下來啊,你的身體都會跟著整個的清靜下來,這個氣血就能調和,五臟平均,神清氣爽,這樣是養生的大葯,這就是養生的法寶嘛。很多記者道農村看那個百歲老人,為什麼能活的長,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無欲嘛,心中清凈,清心寡欲,不見可欲,就是心不亂,沒有什麼煩心的事,晚上睡得著,吃飯吃的香,走路走穩,精神治意都很平安,所以能活那麼長,氣血和順嘛。如果哪天突然有點事就會導致你整個的心煩意亂,那麼氣血沸騰了,五臟氣爭,這人哪這個身體不會好到哪兒去。梁啟超不是有個《飲冰室合集》嘛,他這個為什麼叫飲冰室啊,他是根據莊子的這個「朝受命而夕飲冰」而來的嘛,早上領到這個聖旨,就是領到命令要做某某事,下午心中焦熱的就得吃冰,才能把這個熱氣鎮住。可見外在的事物對我們內心的影響有多麼重要,有多麼厲害,所以大家盡量少事不要多事,少事是修道之機,多事是喪命之本。所以勸大家一定要「清靜則志意治」,大家要牢記。現在很多病人,不管什麼病都往醫院跑,這個擠破頭都要找到醫院給自己治,拉住醫生就要吃什麼葯,不給葯吃這個心裡就犯嘀咕,一定要吃到葯才覺得安心,好像抓到了救命稻草,這個很有意思,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么,天地有天地之理,人有人生之理,這個都能自我調節,自我運化,即使有些小恙,過幾天哪也能平復,只是時間和心情兩個可以解決絕大多是的疾病。前兩天不是發了一個黃善人威海講道嘛,可能很多人也都聽過,講的有一定道理。好,我們接著往下講,「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順什麼呢?也就是說你心中條達和暢,氣血和順,順從陰陽自然變化的道理,那這個病不是自己無端去生事找事兒,也不是捕風捉影,那你的陽氣就能很堅固的保衛你的全身。雖有賊邪,這個寒濕燥暑風火,或者其他的邪氣啊襲擊於你,由於你陽氣固密,也不能對你造成侵害,那這就是正氣居內,邪不可幹嘛,你自己身體底子很不錯,五臟之氣很和順,氣血很調和,那麼即便外在有一些風吹草動,也不會動了你的根本。那麼這個叫做什麼呢?叫做護其根嘛,保護你的根本,而現在很多人捨本逐末,不去關照自身身體素質的好壞,而盲目的向外邊求,大夫、食療、葯療這各個方面去求助。自家有寶珠不要,而要去借錢去,要哀求別人去,甚至跪求別人去,那麼這就是非常不聰明的一個舉動,家有寶兒自不知,自己有寶貝不知道,那麼只要你清凈,則志意治,陽氣則固,慢慢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雖有賊風,弗能害也。我記得經常有些病人問那,乙肝病毒攜帶者,那麼乙肝病毒怎麼才能去除,我就一再跟他們說,這個乙肝病毒攜帶在身上和乙肝病人是兩回事,你只要是身體素質很好,氣血調和,那病毒永遠不會爆發,也即永遠不會侵害你的身體,那麼只有到什麼時候才會侵害呢,要到你的身體素質下降到一定程度,它才會過來侵害你,那這個病人不放心,那他就說什麼時候把這個病毒去掉,那等我身體衰弱的時候就不會侵害我了。那麼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大家想一想,如果真的等我們的身體素質整個下降的時候,一旦沒有乙肝病毒侵害,也會有其他的病毒或邪氣來侵害,就是當你正氣衰的時候,牆倒眾人推,當你地勢窪的時候,不管是哪邊的水,都會向窪地匯聚,你只有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使這個窪地隆起,水才不會漫到你這塊地上來,所以一定要養正氣,保生氣,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鍛煉啊,勞逸結合啊,保持心情愉快啊,但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少事,清靜則志意治,多事則煩少事則安,這當然不是說是怕事躲事。所謂的少事,是在自己整個的生氣充盈的前提下,相對應的少事。那好,我們接下去往下講啊,「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這說的什麼意思呢,這個因時之序啊,因的就是陰陽五行,順的時序,春天完了是夏天,夏天完了秋天,秋天完了冬天,就是因這個五行相生的時序。聖人傳精神,服天氣,所謂的傳精神,就是傳了我們整個的神氣形當中的神氣,這所謂的精神,就是神氣,因為這個神氣由我們心中發出,化而成氣,再化而成形,所以它是源頭嘛,所以要繼承這種神氣的精髓,它的規律。而服天氣,這個服天氣並不是吸食天地精華之氣,搞這個陰陽吐納啊,而這是理解天地生長轉化收藏這個生機的奧秘。而通神明,最終能夠理解整個變化神明的奧秘,這個說的很玄啊,所以說在這兒咱們不作多的講解,一帶而過,先關注一些細節,讓大家對氣道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如果清靜則志意治這一塊我們失掉了,整個的五心煩亂,集聚外在的名色財力,完全違背五行陰陽、生克治化的道理,那麼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那麼裡面的五臟氣爭,則九竅不利,因為九竅和裡面的五臟是相對應的嘛,裡面有個臟,外面有個竅,這個正好是互相關聯的嘛。那麼外壅肌肉,外面的整個氣血啊都壅阻在肌肉,使氣血不能循環相生。「衛氣散解」,這個衛氣也不固密了。前面不是說了嗎?順之則陽氣固嘛,這時候衛氣也不固密了,散是散失,解是解除解散,都解開了,這個失去了保衛的能力,就是說我們的免疫系統差了,或者說整個的機能衰退了。那麼「此謂自傷,氣之削也。」什麼叫自傷啊,這都是我們自己找的,並非是外界所加的。因為我們名色財力一個都去不掉,不是生氣就是妒忌,要麼就恐懼,惶惶不可終日,導致我們氣血失調,五臟氣爭,這是自己傷自己啊,這也就是不聰明的一個表現。氣之削也,那我們的神氣不全,神氣不能清凈,則會使我們的氣慢慢消滅、衰弱,氣消減到一定程度,我們的身心就開始了衰老的過程。好,咱們簡單的說一下啊,這段話 「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告訴我們少欲、清凈,不為外在的名色財力所動其心,那麼是我們養生的大葯,不是吃什麼有機蔬菜啊,吸多少新鮮空氣啊,吃多少可以補腎強身的方子啊,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就是「清靜則志意治」,少思寡慾,絕學無憂,有兩件事兒,你就做一件事兒,那麼這樣總會使你的神氣充盈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使我們整個的生活質量有一個保障。那麼第二,告訴我們,如果失掉了清靜則志意治,那麼每天煩亂於我們周圍的外界事物的變化,那麼就會使我們的身體素質急劇下降,最後導致氣之消也,整個人那身體素質很差,頭髮也花白了,神氣不足,每天打瞌睡,腰也疼脖子也酸,每天睡也不好,早上起床起不來,總是有毛病,要感冒,吃飯不香,這些東西啊都是由於我們的五臟氣爭氣血不調造成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每天無端的胡思亂想,那有人說了,不想不行啊,還是要上學,自己要供房,上有老下有小,未來的發展方向還不知道,公司的位置啊,如果自己不積極努力可能還會失掉,這個雖然是一個現實情況,那麼我希望大家在這個現實情況當中,能夠有一些洒脫的表現,你中間要找一個平衡點,如果對外界的整個環境抱的過死,那麼你整個的身心的越來越疲憊,松一下,可能會失去很多東西,但是你會因之而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這個孰多孰少,大家心裡應該有個秤,這個就不多說了,捨得捨得嘛,如果說不能舍即不能得,要想得到身體的健康就要捨得對外界的追求,當然不是完全的捨得,保持一個度,所以孔子講中庸,既不偏向於左也不偏向於右,而與時進退保持在一個相對合適的程度。好,我們繼續往下講,「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這個沒有什麼過多的講頭,說的道理無非是彰顯陽氣的重要性,陽氣就像天和日一樣,如果沒有這股陽氣,人的壽數啊也很短暫,所以天運當像日光明一樣。這裡有點問題,它這個有點不符合古代行文的形式,「以日光明」,這句話有點彆扭,有可能中間會出現錯解,這個也不太會影響它中間的整個行文,在這裡不作過多的追究。那麼天運當以日光明,因為日為真,為陰陽之大用嘛。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是說陽氣對整個周身的護衛起了重要作用。陽氣在上,陰氣在下,所以陽因而上,陰氣濁,陽氣清,陰氣重,所以陽氣升而上,陰氣降,陽因而上,從上而外護衛周身。那麼看一看這三段,大家有沒有問題啊?我們利用五分鐘簡單的答下疑,因為下面可能更專業,沒有學過中醫的話,或者只是愛好者,下面聽起來更費勁了,下面也是在教科書上屢次出現的,所以我們接下來可能要更具體摳一下下面更專業的這一塊,看看大家有沒有問題啊?要沒有問題我們接著往下講了。「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因於暑怎麼樣,因於濕怎麼樣,因於氣怎麼樣,它主要講這個外氣啊,這個外面的寒暑燥濕風火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它講的什麼意思,我給大家串一下,不作具體文字的考證,因為這一塊爭議很大,也很簡單。因於寒,就是被寒氣所迫,關於欲如運樞,我不知道它是怎麼說的,什麼叫做欲如運樞,這個不好解釋,即便不好解釋通也無關大礙。起居如驚,這一塊可以好好說一下,為寒氣所奪,人身體的氣被寒氣所奪,陰氣上侵,侵凌於心,就總覺得起居好像受什麼脅迫,時驚時乍,這就是我們心悸不已嘛,心悸現象。這個想起來奔豚病,氣從少腹上衝心嘛,心悸病,說一下水汽凌心的心悸病,一種寒氣嘛,這個可以互相參照,就是為寒氣所脅迫,陽氣有失其所的可能,這時候這整個的人的心神就非常的驚恐不安,因為這個地盤被別人佔了,可能侵入的更深,所以一舉一動啊都好像心悸不已,這叫起居如驚。「神氣乃浮」,什麼叫神氣乃浮啊,大家這個浮啊,就是逃轉。人的這個寢宮啊,為陰氣所襲,神氣被趕了出來,不能很好的固在里,神氣乃浮,這句話講了陽氣被寒氣迫脅之後,導致惶惶不可終日,如喪家之犬,神氣乃浮,起居若驚,你也可以理解為寒氣所脅之後的陽衰的一種表現。「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你看這古人哪,一般不常這樣行文的, 「因於暑」,一個逗點,再一個「汗」,一個逗點兒,再「煩則喘喝,靜則多言」,就是這樣來說話的,你倒是可以「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這是符合古代對仗、排比的方式,如果來個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這樣不是錯箋就是古人把暑汗放在一塊來理解了,因於暑汗,也就是因於熱嘛,汗就是熱嘛,夏天出汗,因於暑汗。所謂煩則喘喝,就熱氣說的,肺氣不順,不能順降嘛,使人喘渴,就是太熱,水也蒸發掉,整個的肺氣不能順降,想想這整個的肯定是又喘又渴的。「靜則多言」,即便安靜的時候,這個人說話也是不停的說,為什麼呢?由於熱氣導致氣血的博弈,流動的非常快,整個的氣血流溢,就像火山爆發,整個的熔岩流溢啊,雖然神態安靜,但話越來越多。很多實症的病人也都有這個癥狀啊。你看一個人不停的說,多半是個實症,急症。如果一點話也不願意說,少氣懶言,那麼這個多半是個虛或是一個痹,這個很好判別。你看一個病人來了愛說的多半是個實症,不愛說的,說兩句沒氣兒的多半是虛症,或者是虛痹之症。那就是鄭聲嘛,《傷寒論》所說的鄭聲,就是說一句停半天,這樣的都是從虛從痹來論治,氣閉在里,不能化用在外嘛,說話也沒勁。因於暑汗這一塊,它主要揭示,這個熱氣迫脅之後啊,這個人亢奮狀態,雖然靜的時候,面赤而熱,妄見妄言,棄衣而走,登高而歌,體若燔炭,就是你把他按在那兒的時候,他都不斷地說話,這都是一種熱症、實症的一種表現。「體若燔炭,汗出而散」,由於體內有熱嘛,就像燒紅的碳一樣很燙,那麼這個就是一個熱氣在里的表現吧,就是白虎湯症,那麼「汗出而散」,另外一種解釋就是汗出出來了,這病就散了,這裡跟大家說一下,這不是啊,這是錯誤的解釋,因為從上下文來啊,這都是對病情的描述,沒有治法,所以這裡出了個汗出而散的治法是不對的,並且這種熱通過汗出的方式,讓病邪熱氣散開也是不對的。你想有熱你要清熱吧,他肯定不是為寒所淤閉的一種熱症,用大小青龍湯開之,麻黃桂枝湯給他解了這種,這個地方汗出而散,汗出了把熱氣給它帶出去,這病好了這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熱了,因於暑嘛,里氣內蒸,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還是對一個癥狀的描述,而且這個散,不讀第四聲要讀第三聲,是散漫的意思,所以這個「體若燔炭」整個的里氣內蒸,使人汗出不止,典型的白虎湯症,經過汗出之後,散漫於體外,熏蒸於外,由熏蒸在里向外熏蒸於外,都影響了外界了,就是人啊蒸蒸然汗出,你看他的腦門也是汗,渾身也是汗,整個的一團蒸汽在那裡,就是蒸包子那個蒸汽一樣,所以這是汗出而散,始終是對癥狀的描述,散當散漫講,不當散(第四聲)講。記得教科書也是解釋為汗出而散(第四聲),還有古人有幾位也說汗出而散(第四聲),不對。下面「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馳長。緛短為拘,馳長為痿。」這說的是中了濕之後的表現,濕則粘連嘛,所以首如裹,像裹了個大包袱一樣,就是為濕氣所侵,很多病人我見過,為濕氣所侵,這個病綿延不愈,不僅是這兒招濕了,腰上啊腿上啊都招了寒濕,寒則痛甚,濕則粘連,濕氣不去嘛,所以有一個,苓桂術甘湯啊,還有苓桂乾薑湯,這都是從去濕上來著手的嘛。濕氣不可驟去,緩緩去之,麻杏薏甘湯這都是從去濕上來治的。所以說首如裹,這個像裹住一樣,這個濕拿人嘛,這個濕熱不攘,什麼叫濕熱不攘啊,這個濕氣和熱氣流連於肉腠,在身體里,這個攘是攘臂的意思,就是往外推,它推不開,也就是濕氣粘連的一個表現,粘在那兒了,不化了,不能為氣血所運化,這個很難辦啊,所以很多人如果說得了這種濕性病的話,沒有相當長時間的調理,濕氣啊終究粘連不化,這濕熱不攘就是推不開了。「大筋緛短,小筋馳長」,也就是這個濕氣啊把這個大筋小筋都拿住了,大筋當伸,現在緛短,不就廢了嘛。小筋馳長,小筋短,它應該發揮短的作用,這時候卻馳長開來了。那麼大筋長,應該發揮長的作用,現在卻緛短了,都是萎廢不用嘛,為濕氣所拿,緛短為曲,馳長為萎,一個曲一個萎,使整個筋氣不用,那這個整個就是濕氣粘連,使人不能有效的運化,筋主變化嘛,那很多病人得的風濕性的這個病,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由於內因的原因,第二是外因的原因。所謂的內因是五臟氣衰,氣血壅滯不利,內濕化生。第二由於長處陰冷潮濕之處,或者得過寒症濕症,外濕內侵,向里攻侵,兩濕相搏,就是內濕外濕相搏,長年不化,這個病非常難治,治這樣的病,就是內虛性的這種風濕病,第一條就是要健壯身體,開什麼附子、烏頭、獨活之類的藥效果不好,馬前子一些猛烈的葯啊,毒蛇、蛇毒都不好,雖然能緩解一時,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現代人得病內虛的多,還是從根本上來治,前面說過了陽氣固,氣血暢,五臟充,疾病才能慢慢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不是上個炮彈就能把這個整個的病崩掉的,疾病沒有崩掉,這個人的氣血崩掉了,這是現在很多大夫想治病,但是事與願違的現象。這個跟大家說啊,很多風濕病患者,尤其老年都是氣血衰弱導致風濕病更加嚴重,這個治病要治本,不能徒去風濕,必須加補氣血的葯,並且調氣血,所以說現在治病沒有那麼簡單,大家不要完全按藥方上著手去論治,說某藥方治某病,主要治某病,這種說法啊,我們學習氣道中醫後,我們就應該摒棄了。方書千千萬,但是方書啊,很多方書就是讓你知道開方子的陰陽五行所運用的道理和規律,並不是告訴你這個方子就是治這個病,所以大家不要執一方也不要執一葯,而是要執這個人本身,他是一種什麼氣態,這個氣態調過來需要什麼來調,還有這個氣態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急性症可以,比如說一個突然的胃中有寒或者肺中有寒,或者腎中有熱,這個你抵一下,盪一下,開一下,這個病可能馬上好,但是由於里虛,長期里虛導致的這個虛性慢性病,不是朝夕可以好的,三分治七分養嘛,三分治還要病人配合,七分養完全是要靠病人毅力完成的,所以說還在談某方治某病,絕對的某方治某病在現實的臨床當中去應用,那麼療效是難保障的。當然對於我們的教學,課堂上可以講這個方證相對,這個主要是讓我們了解陰陽生化的道理,找到氣機所在,並且應用相應的藥物治療,但是在現實臨床完全不是這回事,所以要說,這個經常宣揚我這個方子這個葯加減治療了多少病人,慢性病人,那麼這種說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大家可以看看現在這個藥材質量太成問題,不僅是大家熱衷的一個附子,包括什麼半夏啦什麼杜仲啦不勝枚舉的藥材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所以說大家不要刻舟求劍,拿想當然的方子,覺得這個葯肯定效果不錯的話給病人投下去,還是實踐出真知嘛。關於這個附子,有人說吃了幾百克不見效,那你用得是什麼附子,古人說得很簡單嗎,附子吃下去會有什麼反應,大家吃那個附子哪有那個反應,幸虧沒有那麼反應,如果說有那樣反應,都是真附子的話,我想現在火神派用附子,國家也得開始管制了。就是我記得多少年前吧,五六年前吧,我吃過一個可以說是真附子的吧,可以這樣說,就是說有效的附子,當時大冬天天氣非常冷嘛,吃了黃豆粒大的一點生附子嘛,這個人先手腳冰涼的嘛,吃完之後,手腳全都熱了,而且是在外面,像喝了酒一樣,而且渾身有發麻的感覺。好,我們接著來說,「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這個因氣,是因什麼氣,歷來有爭議,那麼這句話,氣他指的啥?它因於氣,有人說是風氣,有人說直接就說因於四時之氣,這個不好解釋,那麼四維相代是什麼意思?那可能四維是指四肢嘛,四肢不相順接嘛。四維相代,代,代脈我們都知道,代替,代過,那麼這裡面可以講,四肢的氣,氣血為風氣所搏,四肢的氣血不能順接,不能相照應,那麼陽氣乃竭,陽氣受到了整個邪氣的侵蝕,那麼這個陽氣衰竭,大概是這樣來解釋嘛,其實這裡面的話也沒有太多的意思,這裡面說得不清不楚的,那咱們就過。這塊大家主要掌握幾點啊,第一是為寒氣所迫的時候,陽氣的一種表現,又驚又怕,到處亂竄,沒有根據地了。第二是熱氣佔據了我們的身體之後,我們會表現出來的一種亢奮煩躁的一種狀態。第三為濕氣尤其是寒濕之氣所侵的時候,這個病非常難纏,不容易治癒,並且現在的老年性的風濕病患者,要從強壯身體,調暢氣血,順應五臟處下手,不要一味的去用治風濕葯去去風濕,越去氣血越耗,風濕沒去,這個人被折騰得夠嗆。就象現在搞放療化療一樣,這個癌症放療化療,癌症本來還能多活幾年,一放療化療之後這個人很快就是不行了,這個《傷寒論》上是怎麼說來著,就是加快了這個人的滅亡,大家掌握到這幾點就可以。好,那麼我們講下一段,「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這說得什麼意思呢,這個陽氣啊就是我們的生機之氣,大家不要理解成只是一個陽氣。煩勞則張,也就是跟我們前面的清靜則志意治一致,那煩勞則張,如果這個事太多啊,你這個心神運用你的整個氣血,不斷地向外鼓盪。張當鼓盪講,鼓盪向外,都耗散掉了,你心情煩身體勞,則整個地加快你的氣血向外耗散,叫煩勞則張。精絕,這個煩勞則張你耗散得越來越厲害,你不知道停止,就是不知止啊,那這個往往就調用更多的你這個精氣,由從裡面去抽,就象河水沒水了,要打這個井水啊,要抽地下水,地下水就是整個的水的精氣,那麼越抽精氣越絕,越少,精氣就絕了嘛。辟積於夏,什麼意思呢?這個毛病啊就積到夏天暴發出來,為什麼要積到夏天呢?這個問大家一下,為什麼積到夏天這個病暴發出來,使人煎厥了呢?大家打一下字吧,咱們也休息五分鐘。好,我開始說吧,你看我給大家念一下啊!夏天陽氣外浮,夏天陽氣耗散,故春夏養陽,夏天浮越達到頂盛,故易暴脫,外熱內寒,夏天陽氣耗散,陽氣外浮,腎陽虧虛,使人精絕,夏天陽氣浮越於外,陰精枯竭,神氣無所附而散失,夏天陽氣升騰於外,里陽不足,在本身精氣不足的狀態下,矛盾更加突出,容易表現出來。好,大家基本把原因說出來了,無非是到了夏天,陽氣在外,里氣虛,那麼你原先你把精氣里氣耗散得厲害,你整個的陽氣都蒸騰在外了,里氣更加空虛。這個使人煎厥,關於精絕、煎厥都無所謂,你只要把這個陽氣這個虛內狀態,並且發展到一種厥的狀態,什麼叫厥啊,就是壞病嘛,原先陽氣還能代償吧,咱套用一個西醫的名詞,代償嘛我雖然累了,我還能幹活,這個牆雖然壞了,但沒倒,那麼一旦厥了就是說這個牆壞了,還倒了,我累了不能幹活了,跑不動了還倒在地上了,這個叫厥。這個煎厥好理解,這個煎厥就是整個的煩勞之後,你的氣血被邪氣所煎,老是出現這種厥病,出現昏冒啊,很多老太太夏天熱不得了,一下子倒地上,中暑死亡,這個很多中暑都是因為里氣啊,你身體素質不好,遇到這種情況就更不好了,象很多坐車暈車一樣,往往暈車的都是素質差的,他本身這個身體的穩定性就差,氣血不充沛,坐上車一晃蕩,在一個動蕩的環境當中,使你的整個身體就失衡,產生了嘔吐眩暈的現象。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就是臨時的解暑不如平時的多積精存神,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不要找醫生,也不要吃更多的補藥,那麼平時少思寡慮,多開心,起居有節,張馳有度,勞逸結合,慢慢慢慢地每一天積散一點,半年以後,你的身體就會有一個大的改觀,這個需要堅持,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有幾天的堅持的精神,你的身體不可能從一個不好的狀態調到一個好的狀態。我記得原先老人說過嘛,你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你不可有一個好的身體,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也就是我們養好我們自己的身體在於平時的一點一滴,沒有靈丹妙藥,以為做一個手術你的病就能夠好,這個不可能。我們講過人是由氣組成的,這麼做只是把形體拿掉了,就是拿掉形體的同時可能帶走了一些氣,但是這個氣是由神發出來的,你這個神還在,胃潰瘍做胃手術,以後還是喝酒吃肉,這個你這個胃還好不了,所以說要從改變生活不良習慣做起,你才會有一個好的身體,就是吃藥只能解決細枝末節的問題,可以吃一些葯調補一下,但不要把葯當做主要的治病的手段,也不要說是到處找什麼名醫專家啊,他不能解決你自身的身體問題,還得要靠自己。好,咱們接下去往下說,「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煎厥之後的癥狀,人煎厥之後啊,積辟於夏,使人煎厥嘛,使人啊到了不可救藥的時候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有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注意身體,四五十歲身體壞了,不知道亡羊補牢,最終使身體完全垮下來,提早離開人世。使你的耳不聰、目不明,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聽不到聲音,身體這個陽氣汩汩向外這個散泄,這個壞都可以當這個潰敗,這個都無所謂,只是一種陽氣崩潰一種表現,汩汩不可止,流敞開來啊,大壩潰堤之後水向下泄,汩汩不可止,這個人不可救藥了,完了。很多半身不遂就是這樣的,大家看看街上外邊畫圈的有多少,這些人確實可憐,不懂養生道理,他們得病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日積月累,幾十年積累的,身體出現半身不遂的癥狀之前,比如說手麻、心悸、肝疼、腿腳不利,像這些癥狀,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像這些,要是有了這些癥狀的話,你就應該知道你自己氣血已經不行啦,五臟精氣都不好了,這個時候你得亡羊補牢,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少思寡慾,不要再追求名色財利,通過這些辦法來補救,如果你仍然執迷不悟,或者完全不懂這個道理,繼續照原先這個生活規律繼續生活下去,那麼有朝一日,你就會積辟於夏使人煎厥,這個所謂的積辟於夏,這個夏不單指夏,就是指到了一定時候,人就煎厥了,突然早上起來,一睜眼,四肢不能動了,或者遇到什麼事,頭一嗡頭一迷糊,栽倒了,就不醒人世了,不是腦梗塞就是腦溢血了,這個時候就半身不遂了,這個病所由來者漸也,這個治起來非常困難,那已經完全失去代償了,生命要走到終點了,這個時候再治,半死半生,這個人活的特別痛苦。先說這一段話告訴我們一定要保精全神,不能每天游牧於聲色犬馬,不知張馳,那麼這個是不行的,這樣的話,那麼有朝一日你就煎厥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找名醫來,即便是找個神醫來,可能也是回天無力。你看現在我們都說啊,三十歲前人找病,三十歲後病找人,這句話說得一點不假,三十歲前,血氣方盛,那麼這個時候,你這個忘乎所以啊,覺得身體什麼也不在乎,我山吃海喝啊,聲色犬馬啊,什麼都來了,那麼經過七八年或更長時間的這麼消耗,到了三十歲之後,人的血氣平定,很多問題都會暴露出來,到了四十歲,再不改觀,很多病就坐成了,五十歲再不知悔改,所以說這個人啊人命啊由人定,而不是由天定,人定怎麼定啊,是由你的心定,是由你的整個的生活方式、作息習慣,你的整個的心態來決定你的整個身體素質和以後你所有的機遇。好,我們接下去往下來講,「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你看上面說得是陽氣,這又說得是陽氣,陽氣我們不要理解成和陰陽對應的那個陽氣,我們就理解成我們的生機,我們的氣機就可以了,這個氣機是最好的,了解成氣機,因大怒則氣絕,大怒則氣上沖,並不是陽氣上沖,陰陽氣相隨向上沖,你看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我們講過嘛,這個人的情緒對人的身體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首先它作用在氣,氣作用在形嘛,這個人要大怒的話啊,氣怦然而上,直接就頂到腦瓜門上,所以說很多人生氣之後說頭疼,說肝氣不舒,胸郭氣滿,怒髮衝冠是最好的形容嘛,直接頂到腦瓜門上,把這個帽子頂起來了,有沒有呢,跟大家說啊,有,真有可能頂到怒髮衝冠。一個在大怒的時候,查德氣機變化,毛孔都立起來呀,就是那個貓受到驚嚇,那個毛都立起來,這個頭皮發麻,頭髮根根直立的情況出現,所以說大怒則氣血直衝,所有的氣血都上沖,整個的氣上沖,形氣絕而血淤於上,什麼意思呢,大怒則形氣絕,就是整個的氣機向上頂,下面氣絕,它不是頂上來了嘛,形氣分離,氣歸上,這個人生氣生得太大了,這個時候他就大怒,小怒則氣小上,大怒則氣大上,所以說整個氣頂上頭,這個形氣有絕離的可能,而血淤上,所有的血跟著氣往上,氣往上頂血也跟著向上,這個血呀我們理解為有形的血,也就是為氣統的血,不能理解為氣血的血。其實這句可以這樣說,所有的氣血啊都淤到上面了,很多人得腦溢血啊,一生氣血一下騰然而上,衝到腦瓜上面,把血管沖開之後得腦溢血,或者頭暈、迷糊、噁心,這都是由於大怒導致的,所以說大怒傷氣,大怒傷血,大怒傷肝嘛。使人薄厥,這個薄啊可以當迫講,就是迫厥,突然氣血迫絕一上,這個迫切啊,逼迫啊,使人突然的昏厥,就象這種腦溢血的癥狀,突然昏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前面我們講過,這整個的怒屬肝,肝主筋,就是說我們這個筋啊,它由於這種強力的忽然的精神刺激導致大怒,而使血向上沖溢,這個就會把這個肝筋給傷了,因為肝主氣聚嘛,它一下子把這個聚散開。有傷於筋,所有這些剛勁之氣都會傷到筋上,傷在里嘛,傷到根本。「縱,其若不容」因為這也是有語法的問題嘛,古人不會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的,《內經》到後來也不會有這樣的行文,所以說這個地方它也可能有錯箋的地方,其若不容,不容什麼也不好說,因為不是關鍵的地方,所以我們接著往下來講。「汗出偏沮」,也就是說這樣的大怒之後,使神氣離絕,形氣離絕,這個簡直是沖牆倒壁啊,災害性的,氣一下子沖溢而上,導致氣血偏枯了,汗出偏沮,就是一半有汗一半沒汗,那這個是典型的半身不遂啊,也就是說使人偏枯嘛,一半偏枯,這個給大家說一下啊,這個中風的實際的病機變化為什麼會偏枯,而不是說是某一部分不行,為什麼都是半身不遂,那一半為什麼還好,這一半為什麼就完全不好,這個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絕的情況,就是很多的半身不遂呀,按理說比如說我們的氣血不足了,是不是整體的素質下降了,而怎麼出現半邊有半邊無的現象?這個大家可以說一下,這個很有意思啊,對於我們理解神氣很有幫助,為什麼突然一下子這個氣血錯逆的時候出現半身不遂,也有部分不遂的,但是說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是半身不遂的,就是一半有一半無,這個不是很有意思嘛,要下降整體下降,這個看看大家怎麼回答的,這個一會給大家提一下,因為這個涉及到另一個整個氣機的大規律。這樣給大家說一下吧,這裡面有一個機,左右對襯的。這個說得好,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人是對襯的,神啊是兩方面使力,左和右,也就是說氣血充盈的時候,這個人要分神在兩邊,人有兩個眼睛、兩個鼻孔、兩隻手,兩隻腳,協調工作以成陰陽協合式。那麼突然的逆亂,導致神形大損,這個本身已經是成偏枯之勢,整個的精氣耗竭了嘛,突然又經歷了陰陽大損的情況,就是突然的這個神志起了變化嘛,使形神相離,處於重創,那麼這個時候他的神氣,神和氣已經不足以充養左右兩邊,這個大家聽好啊,已經不足以充養左右兩邊,因本身虛又經過大的重創,使神氣不能很好的經營,或者叫做充養兩邊,那麼神氣會採取一種盡量小的辦法來彌補,那麼怎麼辦呢?它只能合兵一處,偏隅一邊。就是兩個城市啊,它守守不住了,那它會合兵一處,去守一個城市,放棄另一個城市。這是神氣儘可能地在它的能力範圍內做出的最好的選擇。大家想想,我們的神氣是多麼的護佑我們,它在萬不得一的情況下,不會離開我們,那麼它沒有任何的辦法,那麼是由你導致的神氣不足,並且導致最終神氣受到重創,那麼神氣仍然會不離不棄地採取最佳的解決辦法,放棄一邊固守另一邊。這個就是半身不遂,一邊有效一邊無效的氣機所在。這有人問,怎麼確定左右呢,這個很簡單,明顯不足的要棄,稍微不足的要保,也就是說你這個偏枯一邊,應該是你常年來說是相對另一邊比較衰弱的一邊。也就是我們大家可以體會,一般這個人肯定是左右功能有稍微差異,就是眼睛視力一個好點一個差點,一個胳膊好點,一個胳膊差點,腰左邊疼還是右邊疼,腿左邊跳得遠,還是右邊跳得遠,大家有左手使的有右手使的,所以大家仔細體會一下,你的左半身好,還是右半身好。這個《內經》不是說了嗎,「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所以說人上半部那邊好,那邊不好,下半部那邊好,那邊不好,這個並不是完全對稱的,這個原文怎麼說來著,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天不足西北,故人右耳不如左明,地不足東南,故人左手足不如右強」。所以說無處不是氣機,無處不是陰陽,無處不是神氣,你看我們一個偏枯告訴大家一點,你的神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你的神氣,請不要過度地失掉自家的寶貝,去追求外在的醫生的藥方,往往你的神氣在你最危難的時候,它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這就是法與陰陽,合於術數,明於天地之理,懂五行,識三才,對我們有多麼大的幫助。比如說我們簡單的一個發燒感冒,寒氣襲於肌表,使肌表毛竅閉塞,人這個時候就要發熱啊,里氣不能蒸於外,人就要發熱,發熱到一定程度,里氣會努而外蒸,毛竅會打開嘛,汗出身和熱解,這就是一個自然的人身體的一個自我調節自我愈病的一個過程。你需要給它的就是要創造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你要給它創造一個相對於它能夠工作的環境,比如說,你要安心,不能再著涼,勞逸結合,多休息,多吃點清淡的可口的食物。第二,你要給它時間,它就能把這個事情辦成的,這可能需要一天、兩天、三天、四天, 積攢到它有能力和邪氣抗爭的時候,或者戰勝邪氣的時候它自然會挺身而出,去與邪氣相鬥相搏,那麼就像我們這個發燒感冒,嗓子扁桃體發炎,那麼就是正邪相爭的一種表現,正邪相爭在咽部,邪氣不能入里,正氣起而攻之,它們交戰的戰場就在咽喉。那麼這個時候,你要給它時間,看它和邪氣一戰,只要你的身體不衰,正氣充足,那麼過幾天,你的正氣會把邪氣排出體外。因為正氣有根,邪氣無根,邪氣方來,邪氣很盛,這個邪氣沒有根,沒有糧草救濟,慢慢就退熱,和攻城戰一樣,圍上十天半個月,只要守城的它能夠堅守如一,那麼攻城的就得退去,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說這個時候你慌神了,棄城而逃,或者內部產生混亂,那麼攻城的一下子、一股勁攻進內城。所以說得病第一要建立信心,第二要創造環境,第三要打持久戰,要給你身體抵禦外邪的時間。好,那麼我們接下去往下來講,「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什麼意思呢?這個和前面的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已經不是一個意思了,是兩段了,我們可以不接著上面來。這就是說如果出了汗又受到潮濕之氣的影響,汗出不暢,淤在肌表,就是人出汗要出暢嘛,如果剛一出汗,結果被風一吹拂,或者為寒濕之氣所侵蝕,那麼汗不能很好的排出體外,淤在體表,氣淤在體表,慢慢地就生了痤疿 ,就是起了各種的疙瘩,疹子、痘子、痤疿,就是生很多皮膚病。那這個很多了,比如說你夏天,你屁股出汗,又坐在一個很熱的一個椅子上或者沙發上,久而久之,這個濕熱之氣與你的汗氣相灼,你就起了很多的疹子,或者說是從外面大熱突然回到家進到空調房,為這個空調里的冷氣所吹拂,馬上皮膚起了很多斑疹。或者是在空調房中,吹得很舒服的時候,突然出到外面,外面驕陽似火,受陽氣暴晒,使人熱而外蒸,心中煩躁,熱而外蒸嘛,但這個時候,肌表仍然被寒氣淤著,因為出了空調的房子還沒有調節過來嘛,這個外面毛竅閉,而裡面熱氣蒸,一下子人就會出很多斑紅斑,這個都可以叫做乃生痤疿。這樣的一些疹,現在治療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整氣血,用這個辦法來解決,外抹葯基本效果不好,再有機會我們可以單講皮膚病可以,很多人很嚇人,渾身起來都是丘疹、小麻疹啊,這些看得很厲害,其實這些病很好治,無非是用辛散之法、辛溫之法、辛熱之法散一下,這個病馬上就好,這不是大病。小兒得這個濕疹哪,這兒紅一塊癢啊,這都是由於父母啊給這個小孩穿得衣服過多,或者冬天穿得過多,夏天吹扇,這個捂著,這個暴露,這個小孩的肌表啊不能處在一個合適的一種環境,從而導致一些小兒起疹子的毛病。「高梁之變,足生大疔。」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吃得肥甘,肥甘之物啊,山珍海味啊,雞鴨魚肉啊吃得太多了,淤在身體里發生腐毒,這個濕毒熱毒食毒都出來了,那麼又由於你整個身體經脈氣血不暢,這種毒啊聚而生疔,大疔就是一個大毒包啊從身體里拱出來,這個不僅是足生大疔,其實身體這個陰陽不調,有這個熱的聚積力拱出來生疔。為什麼叫疔啊,疔有個卯,疔和瘡的區別,丁根深而瘡淺,疔就象釘子一樣釘進去,口小而根深,如果從裡面來化這個聚毒,這個病就很好解。下面,「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什麼叫勞汗呢,就是幹了體力活之後被風所吹拂了,那麼本身毛孔大泄,為寒氣所吹,則毛孔閉之,寒迫體表,使人又是長一些痤疿的這個外在性的病,什麼叫氣淤,氣淤在表,也就是說寒氣、汗氣和風寒之氣相遇在肌表就生了痤,和那個乃生痤疿那個痤是一個意思,這句話是告訴你啊,勞汗當風,汗出當風不僅生痤疿,汗出當風而且是大部分外感的病因。很多老人們常給孩子說啊,別忘了帶衣服,別在空調房裡呆得太長,別讓空調直吹,在地鐵裡面啊不要吹那個地鐵的冷扇,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得人容易生病的一個病因。這個跟大家說一下,學氣道中醫啊,一定要把握氣道講出來的一些事物,細枝末節都可以考慮不計,不要在考據啊文字上太認真。問:偏枯為什麼會有的左有的右?因為每一個人啊,他左和右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左好,有的右好,有的右好,有的左好,那麼不好得要偏枯,好的要留下,當你的神氣不能充養兩邊的時候,它肯定要往有利的一面去統一,放棄不利的一面,這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問:什麼叫做五臟氣爭?這所謂五臟氣爭,就是說五臟不能順接,互相行克,氣爭就是你吃我的氣,我吃你的氣,內部爭嗎,各部門組織之間互相相爭,那麼你的身體由於沒有一個平衡的狀態而導致的五臟氣爭,比如說這個肝,這個肺氣,比如肺氣能力不強,氣走到肺里不能往下輸送,那麼就會引起下面的腎氣向上索取,那麼這個肺氣就會和腎氣產生相爭,肺氣不能肅降,肝氣又頂不上來,那麼肝肺又產生相爭,也就是我們講五行,有的相生有的相剋,我們盡量讓它相生,而不要相剋。但是如果五行這個狀況不好,它不能相生,只能相剋。問:濕熱導致的痿痹怎樣治療?那首先你要判斷這個濕熱是怎樣的,這個非常重要,這個濕熱和濕熱的形式是不一樣的,這個關於痿痹有專門的論述,那我們不知道他這個濕熱是怎麼得的?而且也不知道他這個基本的情況,那我們無從來治療這種痿痹的癥狀,他這個還是慢性的,如果他是突然的濕熱導致痿痹,我們可以用於通經、利尿的方法來治,如果是慢性的濕熱導致,我們一個是調補氣血,兼去濕熱的辦法來找,我們要知道他這個濕熱的成因,痿痹並不是所有的下肢濕熱都會導致痿痹,它肯定是濕熱到某一經某一脈啊,我們隨經脈而治,所以說你這個直接說的濕熱治療,我無從回答,除非你直接舉出這樣的例子,你看你這個的濕熱的痿痹我們不知道其所在啊,即不知道這個人的氣機狀態和這個病機的所在?所以說給大家講這麼多啊,無非是告訴大家,你要真實把握具體的每一個人他得病那個時候的狀態,而不要用名詞啊去套,因為這樣套畢竟不真實,而且我們講這個《黃帝內經》,中醫很多理論它還是停在理論層面上,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個差距就是個體具體的差異。有人說現在面癱的治療的空間已經很小了,這個不一定,我不知道你這個面癱是局部的還是整體的,是實症還是虛證啊?而且觀察面相,舌相、身體之相、氣相,對我們的治病非常關鍵,那精氣只要在,這個病就不難治,精氣去了,這個病就很難治,再小的病也很難治。還有就是說對任何一種病啊,不管是慢性病,慢性病我們要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整個的精神狀態,也就是關於急性病,一定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風吹著啦?是氣著啦?還是嚇著啦,這個一定要問得非常清楚,隨症治之。氣著了,肯定傷脾、傷胃,嚇著了肯定氣亂,神不守舍,怒著了,肯定傷肝,從調肝啊理氣血治就可以。行,那沒有什麼問題,今天到這兒吧。
推薦閱讀:

馬老師講解《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十-十一)
秘老師批完考卷後,當-場-陣-亡!!!
【楹聯欣賞】 馬老師聯學課程
王慶和靈海老師共評一命例
紫微精論2011辛卯流年愛情運BY善存老師

TAG:中醫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