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代 羅洪先《行書夜坐詩卷》

明代 羅洪先《行書夜坐詩卷》羅洪先(1504-1564字達夫,號念庵,明代吉安府吉水黃橙溪(今吉水縣谷村)人。羅洪先是官員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為嬉戲,從小立志要當學者。嘉靖五年(1526),羅洪先參加鄉試中舉人,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會試 ,殿試時第一,授修撰。當時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長生,政治極為腐敗。羅洪先看不貫朝廷的腐敗,即請告歸。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聯名上《東宮朝賀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職。從此羅洪先離開官場,開始了學者的生活。他自歸家務農之後,隱居山間,更加專心致志地考究王守仁學,閉門謝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戶。他甘於淡泊,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騎馬練弓、考圖觀史,上至天文、地理、禮樂、典章、水利、邊塞、戰陣、攻守、下至陰陽、術數、無不精心探究。隆慶元年(1564),羅洪先去世,享年61歲,詔贈光祿少卿,謚文恭。

羅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學和地圖學方面,在文學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尤以地圖學貢獻卓著。他精心繪製的兩卷《廣與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圖集。羅洪先在繪製地圖方面的建樹,不但為我國地圖的繪製和地理科學作出了貢獻,而且為國際的同行所矚目,在世界地圖繪製方面佔有一席之地。

他的文學主張,在其文學實踐的過程中有三次較大的變化。開始他效法李夢陽,反對虛浮的台閣體,提倡復古;但後來漸覺復古派一味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專從字句上去摹擬古人,既使作家思想受到束縛,又使作品脫離現實,便自覺放棄了這種文學主張,加入唐順之、歸有光等唐宋派的行列,主張為文「開口見喉嚨」,反對摹擬古人。反對摹擬古文。他寫的詩文既擺脫了擬古派一味摹擬古人的痕迹,又無唐宋派的那種道氣。

羅洪先在理學方面,是江右王門的中堅人物,然一生未及守仁門,曾師事王門學者黃宏綱、何廷仁,研究王守仁「致知」之旨,與王門高弟錢德洪、王畿、鄒守益等頗相交厚。罷歸後,曾辟石蓮洞、作正學堂,讀書其間。羅洪先的思想演變是圍繞王守仁「致良知」說展開的,其理論與王守仁一樣都離開人的社會性而談抽象的人性論,但就他的整個思想傾向而言,則具有由虛而實的特點。

著有《念庵集》22卷,收錄於《四庫全書》。另有《冬遊記》、《廣與圖》傳世。

羅洪先《行書夜坐詩卷》 紙本 圖片由可嘉提供

 
推薦閱讀:

成親王行書《杜甫秋興詩》
精選【米芾手札作品】,必看!常天書院
阮元行書《京邸小園雜詩》
行書運筆的五個小技巧(技術帖)
行書楹聯

TAG: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