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孝順是一種接續

孝順是一種接續 作者/孫貴頌 江蘇阜寧縣有位陶姓老人,十多年前與兩個已經結婚的兒子分了家。陶老漢把老家的兩畝地給兒子種,自己到縣城郊區租了間房,靠收廢品賺錢供養自己。2014年底,陶老漢感到自己身體快不行了,於是在春節前回到老家,希望在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由兒子媳婦養老送終。 讓陶老漢萬萬沒想到的是,兩個兒子一聽,竟然找出種種理由,你推我讓,誰也不想把父親接到自己家來過。 帶著委屈與無奈,陶老漢又回到了縣城。不久,在孤獨中離開人世。老人臨終前,彷彿有預感似的,自己把壽衣穿戴整齊。陶老漢的兩個兒子得知消息後,很快趕到現場,一看父親的樣子,倒也省事,直接就把父親送到了火葬場。 火葬場職工在火化時,透過爐口看到:爐子里有無數張百元鈔票在火光中翻卷飄舞,被熊熊烈火吞噬。當他將這一情景告訴陶老漢的兩個兒子時,兩兄弟大驚失色,面面相覷。然後,他們去整理翻查父親的遺物,這才發現,陶老漢決定回老家時,就將含辛茹苦積攢下的所有存款,從銀行里取出,共計21萬餘元。 不用說,陶老漢原本是想將這筆錢交給兒子的,既讓自己有個幸福的晚年,又給孩子增加點收入。然而令他寒心的是,兩個兒子竟然推三阻四,不願意盡最後的孝心。於是,萬念俱灰之下,陶老漢做出了上述舉動。 如果按照因果報應說,這是陶老漢兒子應得的「待遇」。自己的親生父親,到了日薄西山、風燭殘年之時,想讓子女伺候、贍養,居然受到冷落和拒絕,這讓老人多麼失望。哀莫大於心死。看起來好像老人絕情,而起因則是子女的不肖行為。 人類是世界上最為聰明、最有智慧的高級動物。但卻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人的幼兒期特別漫長。以我們飼養的家禽為例,小雞一出殼就會奔跑,小牛一出生就會站立,而一個人出生之後,有幾個月的時間只會躺著,有一年左右的時間,還不會走路。直到兩三歲了,生活還不能自理。這段時間,全靠父母特別是母親來餵養,來照顧,一把屎一把尿地將孩子拉扯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詩經·小雅·蓼莪》)為什麼說「一孕傻三年」?因為母親幾乎將所有精力、體力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我28歲結婚,36歲有了兒子。妻子做月子期間,我擔任「月嫂」,時逢大旱,我家住四樓,由於水壓低,經常停水。於是我便打起時間差:晚上睡得晚,趁別人都休息的時候,把大人的衣服與孩子的尿布洗乾淨;第二天四點起床,又是清洗尿布、擇菜做飯、拖地……到了六點鐘,樓下鄰居有人用水,樓上水管立刻戛然而止。這時我的事情也幹完了。因為與妻子共同撫育孩子,非但不覺勞累,反而心情愉悅,勁頭十足。其實,天下的父母,又有哪一個不是如此? 民諺道:「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中華民族向有孝敬父母的優良傳統。這種優良傳統植根於每個家庭,就成了基因密碼,輕易不會嬗變。中央電視台曾經播放過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從外面回來,看到媽媽正在給奶奶洗腳,立刻也去用臉盆端了水來,口裡喊著:「媽媽洗腳!」這個廣告讓我百看不厭,每次都很受感動。對於孩子,潛移默化、以身作則最為重要。我們老家鄰村有一位婦女,虐待婆婆,經常不是摔臉子就是罵罵咧咧。婆婆說她:「小寶她媽,你這樣對我,就不怕報應嗎?」也是蒼天有眼,這個婦女後來也當了婆婆,她的兒媳對其冷眼相向,她向兒子訴苦。不料兒子回道:「媽,你知足吧,她對你比你對我奶奶強多了!」 孩生日,母難日。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 1月28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日,近臣要給他慶壽,被太宗拒絕。他對近臣與家人說:「今日是朕生日。俗間以生日可為喜樂,在朕情,翻成感恩。……《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奈何以劬勞之辰,遂為宴樂之事!」說罷涕泗縱橫。我們的東鄰韓國有一個調查, 90%的國民認為,孝是人類一種生生不息的親情之愛,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種神聖的義務,一旦哪個不盡孝者被曝光,將被社會所唾棄。 父母是根,子女是葉,根深才能葉茂。父母比我們先長大,我們比孩子先長大;父母比我們先變老,我們比孩子先變老。孝順父母,其實就是孝順我們自己的未來;盡慈子女,其實就是留給子女一筆精神存款。說到底,孝順是一種接續,一種輪迴,一種角色轉換。人生固然不能一報還一報,但終究還是盼望子女孝順自己,希冀有一個幸福安寧的晚年,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就從自己做起。這種「回報」的獲得,也許只能在家庭的接力之中得以實現。
推薦閱讀:

【貼圖】曾經感動了千萬人的漫畫——請孝順父母 會有...
決定前途好不好,要看兩點:脾氣好,孝順父母】
孝順善報篇
孝順孝順,百孝不如一順
孝順和孝道

TAG:孝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