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思想類:從會思考的猿到愛因思坦的廣義相對論

大約在距今7萬年到3萬年前,可能因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能讓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

好奇心始終驅使著他們,好奇地看著能看到的一切,不明白為嘛會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

他們憑經驗,能判斷和預測很多事情。比方說,烏雲來了可能會下雨,老虎來了可能會吃人,月亮既然從西邊落下去了,那麼太陽就可能從東邊升起來。

但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於是,他們向天空看去,相信那裡,有巨牛無比的神仙在管理著萬事萬物,這些神仙勤勞勇敢,事必親躬,業務包括斗轉星移、鶯飛草長、以及我們的吃喝拉撒睡。

有一天,祖先發現,不管神仙咋樣,萬物該咋樣還咋樣。

於是,一些祖先的頭腦逐漸清醒起來。

泰勒斯(Thales)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說,水是萬物之本。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表示嚴重不同意,他認為,自己摯愛的數才是萬物之本。

留基伯(Leukippos)和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相互對視了下,搖搖頭,你們都不對,原子才是萬物之本。

老子騎在青牛上掐指一算,哪有什麼萬物之本,無,才是一切的開始。

蘇格拉底(Socrates)一聽急了,無中生有可不行,咱們還是先搞搞清楚怎麼思考,再去思考吧!

墨子已經搞清楚怎麼思考了,他在研究力學、光學、數學之餘,還思考了時空問題。但是,千學萬學,不如孔子研究的帝王心理學。墨子被無視。

柏拉圖(Plato)用純粹的理性去尋找萬物的真相,這是一條新路子。而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把這條路走到了極致,他認為,萬物依靠自己的本性運行,而我們僅憑思考,就能搞清楚這個本性。

亞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憑著智慧的腦袋瓜,取得了很多成就,當然,也犯了很多錯誤。但是,他的形式邏輯學,成為人類開疆拓土的超級武器。

歐幾里得(Euclid)把這一超級武器耍到了極致,用十條傻瓜式的公理和公設,構築了人類智慧的一個巔峰:《幾何原本》。方法和成就都令人嘆為觀止。

阿基米德(Archimedes)忠實踐行了理論聯繫實踐的宗旨,以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裸奔,向人類昭示了:力學的魅力,絲毫不亞於行為藝術。

曠世全才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扯破了中世紀漫長的夜空,引領了偉大的文藝復興,使科學方法進一步推向實踐。

人類認識事物的方法,從直覺走向經驗,從經驗走向歸納,從歸納走向理性、邏輯,乃至於公理演繹、數學、觀測、實踐的完美結合。

每一個台階,都要跋涉漫漫長路;每一個台階,都讓我們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每一個高度,都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往前看,一片幽深;往回看,一路稚嫩。

看得越遠,感覺世界越大,我們知道的越少。

我們的知覺太有限,就像朝鐵窗外張望的囚徒,渴望振翅沖向藍天。

時間是嘛?空間是嘛?物質又是嘛?

還有,我們在哪兒?

有人說,我們的大地是平的,漂在水上,或者馱在龜背上。天是一個圓圓的蓋子。

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大地其實是個球。

托勒密(Ptolemy)製造了史上最精密的宇宙模型,日月星辰都繞著老亞說的那個地球轉來轉去。

教會表示大力支持。

老亞還說,一輕一重兩個球,重的落地比較快。

一切似乎很美很和諧。

但哥白尼(Mikolaj Kopernik)破壞了這個大好局面,他說模型正中間那個東西放錯了,它應該是太陽,而不是地球。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也來湊熱鬧,說老亞太主觀,要不咱就試試看,到底誰先落地。這一試,老亞的粉絲明白了,不聯繫實際,腦袋瓜再聰明,也有不靈的時候。

伽利略還搞了個望遠鏡,親眼看到木星的四個衛星圍著木星轉,不像托勒密說的那樣非得圍著地球轉。略哥還搞來一條船,告訴大夥,力學定律在所有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都是相同的,這叫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哥白尼、伽利略說了真話,教會很不爽。於是他倆一個終身監視,一個被終身監禁。哥白尼的粉絲布魯諾(Giordano Bruno)更慘,因為宣揚偶像的學說被燒死。

人類正在迷茫之際,第谷(Tycho Brahe)和開普勒(Johannes Kepler)開始了那段奇妙的合作。

開普勒繼承地心說粉絲第谷老師的遺志,把日心說發揚光大,他給天空的星星們制定了法律。

星星很聽話,人類很驚訝。

因為大家不知道星星為嘛這般聽話。

一隻蘋果砸醒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腦袋。

牛頓(Isaac Newton)摸了摸頭說,那是因為萬物之間有引力!

其實笛卡爾(Rene Descartes)、布里阿德(Bulliadus)、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胡克(Robert Hooke)這些大牛也在猜引力的事,但他們只是猜,那個引力有多大?怎麼統治萬物,誰也算不出來。

牛爺算出來了。

他還順便鑄成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利劍——微積分,它被無數大大小小的科學家當成最趁手的兵器,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牛頓一鼓作氣,出了一本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書,告訴人們,力啊、運動啊、質量啊、時間啊、空間啊這些東西都是怎麼檔子事兒。

人類恍然大悟,噌噌進步,一腳踏進工業文明。如果說,此前的人類發展是在爬行,那麼現在,人類開始直立行走了。

牛爺還研究了光。

其實不止牛爺研究光,很多人都在研究光。

莫洛利克觀察彩虹堪稱史上最牛,他看出了7種顏色。

開普勒用實驗搞定了小孔成像原理,但是折射定律卻怎麼也搞不定。

擅長測量的斯涅耳搞掂了這件事。人們總結出幾條簡潔的光學定律。

但是國家幹部、史上最牛業餘數學家費馬(Pierre de Fermat)還嫌麻煩,他用一句話把這幾條定律搞掂:光走最短路徑。

正當大家玩得很happy之際,那邊打了起來。為了一個在大清看來閑得蛋疼的問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

古人云,光是粒。

笛卡爾說,光可能是粒,還可能是波。

格里馬爾迪(Grimaldi,Francesco Maria)把一根小棍棍伸進光束,看著衍射說,光是波。

從此光學界分成波粒兩派。

波義耳(Robert Boyle)吹了個肥皂泡,雙方都嚴正聲明:這是我方證據。

胡克說,別吵了,光就是波,看我的證明!

牛爺那時還年輕,他說,我也有證明,光是粒。胡克立即嚴重鄙視之。二人從此針尖對麥芒。

波粒互毆,打了個平手,關鍵時刻,惠更斯插了一腳,用先進的理論武裝了波軍頭腳。胡惠聯手,一時間,粒軍形勢急轉直下。

但是牛爺為了全面摧毀胡克理論,在胡惠死後,祭起牛頓環,用他的力學理論為粒軍開了個大掛,所向披靡,波軍全面潰敗。

危急時刻,托馬斯·楊(Thomas Young)挺身而出,千里走單騎。奇人楊出馬,粒軍鴨梨山大。

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為了結束這場噩夢,下戰書,布軍陣,欲使波粒試比高。

馬呂斯(Etienne Louis Malus)用一塊冰洲石擋住了波軍的去路。

而玩轉了考古的奇人楊重裝歸來,拋出橫波理論,把這塊魔法石收歸己有。

粒軍安排了一場論文賽,發動大決戰。陣前,粒軍名將如雲,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眼看對峙就要變成圍捕,卻不料,波軍陣前殺出一匹黑馬,菲涅耳(Augustin-Jean Fresnel)單刀赴會,一套橫波理論耍得滴水不漏,嫻熟霸氣,勢不可擋。

粒軍大將泊松(Simeon-Denis Poisson)敏銳地發現一個破綻,領軍殺入,卻不料,這是個釣餌,後以上鉤者名之:「泊松亮斑」。

白門樓變成了長坂坡。菲涅耳一戰成名。

多年以後,波粒二軍才發現,原來他們是在同根相煎,遂握手言和,敲定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兩軍對壘期間,羅默(Romer)、布拉得雷(Bradley)、斐佐(Fizeau)、傅科(Foucault)等牛人做了一件牛事:測光速。

卡文迪許(Henry Cavendish)、庫侖(Coulomb)、伽伐尼(Galvani)、伏打(Volta)、奧斯特(Oersted)、歐姆(Ohm)、安培(Ampère)玩電磁玩出了名堂,他們發現電和磁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還鼓搗出一些公式。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玩得最爽,在實驗中捉住了電磁感應,發電機降臨人間,人類對蒸汽時代的新鮮勁兒還沒過去,就驚喜地跨進電氣時代。剛剛學會直立行走的我們開始跑步前進了。

法拉第還發現了電場、磁場,圖解了電力線和磁力線,提出了最重要的科學概念之一:力場。

遺憾的是,法拉第數學成績不太好,研究不能繼續深入。

各科成績都很優異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加入了這場遊戲,他把眾多大玩家的經驗融會貫通,單槍匹馬在電磁學世界攻堅克難,開疆擴土,收伏光、電、磁三大門派,一統江湖,建立了以人類最美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為標誌的電磁王國。

麥克斯韋方程不僅中看,而且中用,在電磁世界言無不信,攻無不克,它毫不猶豫地預言了一個精靈——電磁波。

看著大家將信將疑的眼神,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挺身而出,捉住了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精靈。電磁波無處不在、神通廣大,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剛跑沒幾步的我們,騎上了歡樂的自行車。幸福來得太快了!

麥爺的電磁王國與牛爺的力學王朝共同支撐著人類的科學世界。

但是,他倆鬧起了矛盾。

麥爺說,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速——是「固定」的。

牛爺一聽急了:要麼你找出它相對於什麼固定,要麼你推翻我再說。

這可了不得,他倆不和諧,科學的天就要塌!離開了科學,人類還不如猴子呢!

為了拯救世界,讓兩位大神團結友愛共創美好未來,有人和稀泥說,光速相對於以太固定。

邁克爾遜(Albert Michelson)和莫雷(Edward Morley)興緻勃勃地搞了個MM實驗,然後一頭霧水地宣布:沒有以太。

不管光源怎麼動,也不管觀測者怎麼動,任何參考系測任何參考系,測得的光速都TMD固定的!

整個物理界凌亂了。

見多識廣的白鬍子老頭開爾文勛爵(Lord Kelvin)說,雖然我們見過很多烏雲,但這是最苦逼的兩朵。其中一朵,說的就是光速不變。

其實在MM實驗時,馬赫(Ernst Mach)就看牛頓力學不爽,給牛頓體系挑了很多刺,還把牛爺用來證明絕對時空觀的那隻水桶搶過來,用來證明自己的相對時空觀。

牛頓王朝遭到空前挑戰。

為了解決高速運動的問題,福格特(Vogt)、拉莫爾(Larmor)、亥維賽(Heaviside)先後鼓搗出一些奇怪的公式,這些公式的關鍵因子很相似,好像運動都和c有著扯不清的關係。

斐茲傑惹(FitzGerald)和洛倫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提出了長度收縮假設,洛倫茲還用這個假設推導出了變換式,用來解決MM實驗的數學障礙。

史上最後一個數學全才龐加萊(Jules Henri Poincaré)把式子完善了下,賜名「洛倫茲變換式」,嘴裡嘀咕道:物理世界要改天換地了。

速度讓經典物理後院起了火,這邊專家正忙著闢謠呢,那邊發來賀電說質量叛逃了!

羅蘭(H.A. Rowland)、湯姆遜(J.J.Thomson)、亥維賽、西爾(Searle)、維恩(W.C. Wien)、考夫曼(Kaufmann)、亞伯拉罕(Abraham)等著名群眾紛紛舉報,牛爺認定忠貞不變的質量,其實說變就變,這不,他不僅是叛逃,而且還是和速度一起私奔!哈瑟羅爾(Hasen?hrl)等人還驚奇地發現,能量這傢伙也靠不住。佛祖啊,上帝在搞什麼?這正是:

騮馬新跨白玉鞍,將登太行雪滿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拔劍四顧心茫然!

阿門陀佛!同志們集體暈菜了。

但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沒暈菜,這個瑞士專利局的三級技術員說,只要我們舉起手來,放下絕對時間觀念,那就一切都好商量。他說,光速無論如何也不變,是吧?那正好,咱拿它當公設;物理定律在勻速直線運動系都一樣,沒問題吧?咱也拿它當公設。他用這兩個簡單的公設推來導去,導出一堆驚天秘密:

質量可以隨運動變化,速度越快,質量越大。

時間可以隨運動變化。速度越快,時間越慢。

空間可以隨運動變化。速度越快,距離越短(距離是空間尺度哦)。

任何有質量的物質或信息都不可能超過光速!

能量和質量是一體的!

時間和空間也是一體的!

閔可夫斯基(H. Minkowski)老師見小愛同學玩得有板有眼,深以為然,一時技癢難挨,用優美的數學把這些思想表達了出來,四維時空橫穿六合,縱貫古今。

這個理論叫做狹義相對論。它所發掘的這些秘密,只有在高速運動,也就是近光速運動下,才能顯現出來。

低速運動下,它的結論和牛頓力學保持高度一致。所以,牛頓力學只是狹義相對論在低速下的一級近似。

至此,牛爺和麥爺的爭端,總算是得到了解決,物理世界的天,好歹是沒塌下來。

狹義相對論顛覆了牛頓時空觀,用全新的時空關係、質速關係、質能關係,向人們揭示出一個全新的世界。

它成功地解釋了為什麼光速對所有觀察者都是一樣的,還成功地描述了當物體以接近於光速運動時會發生什麼。這給當時陷入尷尬的理論物理學界開啟了一扇光明之窗。

儘管多數人並不理解它,但它與實驗、觀測相符的那樣好,由不得你不信。

然而,即使與觀測相符,也不是全盤通吃的。

因為它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它和牛頓引力理論不相協調。

為什麼一定要和牛頓引力理論相協調呢?

因為描述自然、宇宙問題,是離不開引力的。而那時,在引力理論方面,牛頓引力論依然是最牛的——與觀測最相符。

狹義相對論在解釋運動、時空關係等方面更靠譜,而牛頓理論在解釋引力方面更靠譜。

什麼意思呢,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人家牛頓理論是套裝,雖然上身很緊,扣子都系不上,但好歹穿上也能出門;你狹義相對論雖然大方合體,雍容華貴,但是只有上衣,沒有褲子,想出門還得混搭牛頓引力論的褲子。

所以呢,如果狹義相對論與牛頓引力理論相協調,它們就可以相洽為一個「統一的理論」,大家都能站住腳,混搭成功,皆大歡喜;如果狹義相對論與牛頓引力理論不相協調,也就是說愛裝和牛褲不搭,那就必須建立這樣一套引力理論:它與牛頓引力論有一拼、與狹義相對論有基情。這樣,狹義相對論才能站住腳,而牛頓理論就退居二線,甘當新理論的「一級近似」,發揮餘熱。

根據牛頓理論,物體間的引力,其大小與距離關係密切,但它們的傳遞與距離無關,如果移動一個物體,另一物體所受的力就會立即改變。

這就是說,引力的傳遞速度是無限的(超距作用),這與狹義相對論的光障限制相矛盾。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牛爺認為,地球立馬就得脫軌,而小愛認為,地球至少得8分鐘後才能有反應,8分鐘以內,它還是繞著原來的軌道公轉。

看,分歧不是一般的大。

愛因斯坦還發現,除了與牛頓理論鬧矛盾之外,狹義相對論自身還存在一個較大的BUG,說起這個BUG的根源,還是在於它沒有徹底解決引力和參考系問題。

還記得三位大師的相對性原理吧?

伽利略:力學定律在任何慣性系中都相同。

龐加萊:運動定律在任何慣性系中都相同。

愛因斯坦:物理定律在任何慣性系中都相同。

瞧瞧,都是「慣性系」。也就是說,三位大師的理論只適用於一種特殊情況:勻速直線運動,也就是慣性系。

如果速度、方向發生了改變(非慣性系),他們的理論——當然包括狹義相對論就不成立了。

在慣性系中,狹義相對論所向披靡,不僅能夠解釋低速運動,還能夠解釋牛頓理論無法解釋的高速運動。

但是,狹義相對論沒有解決加速度的問題,而在自然界里,受錯綜複雜的各種力的相互影響,物體運動都有加速度,基本上不存在什麼直線運動,所以很難找到真正的慣性系。

是不是開始迷糊了?

思考,還是思考,只有思考!

思想是自由的,然而,它難以飛躍我們自身經驗認識的壁壘,衝出去,就是另一番天地!但,這要思想的翅膀夠硬才行!

一個思想實驗,可以連續做幾天,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

愛因斯坦說,一個封閉箱中的觀察者,不管用什麼方法,也無法確定他究竟是靜止於一個引力場中,還是處在沒有引力場的加速運動中。

加速度運動和引力是等效的。

等效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基本原理,也是整個廣義相對論的核心。

引力與慣性力、加速度等效。加速度,是矢量速度,沿著運動方向變化。

而狹義相對論適用的慣性系,是勻速直線的,速度是不變的。

那麼,在矢量變速中,狹義相對論是不是不成立了?

由於有了加速度,速度不斷發生變化,所以即使是分解成再小的一段距離,它也是有變化的。那麼,我們只好把它分解到「最小」,只看加速度運動區域的一個點,在這個點上,物體運動的速度和方向都只有一個,也就是所謂「勻速直線」。

所以,在加速運動的一個點上,狹義相對論成立!

在時空區域中,一個點內的引力場,可以將其等同於慣性參考系去描述,而狹義相對論在這個「局域慣性參考系」中完全成立。

有了這個思想,狹義相對論就成了這個新理論的一部分。這就是「強等效原理」。

上面說到的那個等效原理,當然只能叫「弱等效原理」了。

還記得狹義相對性原理吧: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都相同。

有了等效原理,愛因斯坦把相對性原理又推進了一步:物理定律在一切參考系中都相同。

這就是「廣義相對性原理」。那麼,原來的那個相對性原理,只好叫做「狹義相對性原理」了。

這是一個質的飛躍,物理定律從此不受參考系的制約,無論你是直線的、勻速的,還是曲線的、加速的,都沒關係,到愛因斯坦這兒,都一樣。

但愛因斯坦清楚,得到一個基本原理,只是拿到一隻雞蛋,想靠它辦養雞場,早著呢。

繼續做思想實驗。

牛郎織女坐在電梯內。

電梯在向上加速。

電梯外,遙遠的太陽,光芒何止萬丈,射向電梯的那道光,方向與電梯運動方向垂直。

電梯內,牛郎織女感受著向下的「引力」,起舞弄清影,好似在人間!

「可是,牛郎哥,我們明明知道自己沒在人間,而是在太空里啊!」七仙女看著立即就要我耕田來你織布的牛郎,有點犯迷糊。

「咦,牆上有個蓋板,咱打開看看外面,不就心裡有底了?」牛郎說開就開,可打開一看,蓋板後面沒窗,更沒門,是一條橫縫,正對著遠方的太陽。

一道陽光迫不及待地闖了進來,在對面的牆上投射出一道光條。細心的七仙女發現,這個光條比它剛剛通過的橫縫低一點點,也就是說,陽光透過橫縫後,向下彎曲著投射到對面牆上!

聽起來是奇聞,說起來是笑談。一統光電磁帝國的麥克斯韋說過,光是走直線的,這是個久經眾多牛人考驗、無數常人見證的真理。在我們人類印象中,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前,光就始終直來直去,愛誰誰,誰見它彎過呢?

可就是現在,我們眼巴巴地看著它彎了。

不僅彎了,它還彎得那樣自然、淡定、優雅,那樣理直氣壯、天經地義和毋庸置疑。

似乎它從來就不曾直過。

世事難料啊!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我們知道,光是不受任何參考系速度影響的,光穿過橫縫,向對面牆射去的時間裡,電梯正在向上加速運動,而光卻沒有跟著向上作加速運動,所以它到達對面牆的落點就偏下了。

可是,為什麼不是斜線,而是彎曲呢?

又來一個思想實驗,乒乓球和光子同是火車上跳動,為嘛軌跡不一樣?乒乓球向上跳逐漸減慢、向下落逐漸加快,上下用的都是加速度,所以畫弧線;而上下跳動的光子,速度不變,又是在勻速直線運動的愛車上,所以它劃的是斜線。

現在,電梯在做加速運動,而光速是不變的,所以它相對於做加速運動的電梯,划出了一條奇異的弧線。

這很好理解。

可是,一想到加速度帶來的慣性力和引力等效,就得到一個奇怪的結論:引力應該也可以使光彎曲!

然而,根據久經考驗、戰無不勝的麥克斯韋方程,光線必須是直線,或者說,光不會拐彎抹角,寧「折」不彎,那麼,它的「彎曲」該如何實現呢?

愛因斯坦說出了他的答案:是空間彎曲了。

那麼空間又怎麼會彎曲呢?

是引力。愛因斯坦推論道,空間被引力場彎曲,順便彎曲了光線。引力場又來自哪兒呢?源於物質。這就是說,物質的存在會影響空間幾何!

物質存在於空間之中,同時影響空間,使空間幾何發生變化。

再來一個思想實驗。

一個大大的圓盤狀飛行器懸浮在眼前。它叫愛因斯坦圓盤,簡稱愛盤。

織女MM到愛盤中央待命,也就是圓心位置;牛郎GG到愛盤邊的內壁上待命。

這個實驗很簡單,就一個字:轉。

當愛盤以圓心為軸,轉動起來時,牛郎GG和織女MM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呢?

愛盤緩緩轉動起來,逐漸加速。

站在圓心的織女說:好無聊哦,就是轉,沒有任何變化啊!

站在愛盤邊的牛郎說,哇,很神奇啊,我感到自己被一股力拉向盤外,幸虧盤沿內壁擋住了我,不然就飄向太空了!這股力越來越大。嗯,現在我站在內壁上,不覺得愛盤在轉,只感覺到引力,現在感覺身體重量正常了!

愛盤開始勻速轉動。牛郎感覺很踏實,就像回到地球上一樣。

我們剛才看雜耍得知,這是因為,圓盤轉圈兒,做圓周運動,也就是加速運動,產生的離心力等效於引力。

這個不新鮮,沒意思,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再對下表吧。

牛郎織女心有靈犀,「同時」報時,但數字不同:織女報的時間與你同步,而牛郎報的時間比你慢。

嗯,這個也不新鮮,愛盤轉動,織女在盤心,等於沒動,與懸浮在盤邊的你同處一個參考系,屬於靜系,所以報時與你相同;牛郎在盤邊做加速運動,屬於動系,所以時間流動比你和織女慢。

是不新鮮。

等等,好像有哪兒不對勁。

對牛郎來說,他並沒有感覺到什麼運動,而只是感覺到引力,所以對牛郎來說,是引力讓時間流動變慢——時間膨脹了!

加速度等效於引力,不僅力效應等效,運動效應也等效!加速運動能使時間變慢,引力也能!

織女一聽,哦,這麼好玩兒啊?嘴噘起老高,「我不在盤心玩了,我也要去牛郎GG那兒!」

好吧,你去吧,不過,每走兩步,你就得報一次時。美女一噘嘴,你一向是有求必應。但這次,你是正中下懷,因為咱倆剛好要了解一下,從盤心到盤邊,時間變慢的幅度是如何變化的,所以順水推舟答應了織女的要求。

織女從盤心向牛郎走去——與其說是走去,不如說是被甩過去,因為離開圓心向外沿走,就有了離心力,越向外,離心力越大,幸好織女是神仙,掌控力強,居然保持勻速向外移動!

隨著織女的報時,咱倆發現,離盤心越遠,時間變慢的幅度越大。

這很正常,因為離盤心越遠,轉動的速度也就越快,引力就越大,時間當然就越慢了!

那,咱倆把織女報時變慢的幅度記在坐標上,每次報時的變慢幅度標記成一個點,用線連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哇,原來是一條美麗的曲線!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隨著引力的變化,時間彎曲了。

引力可以使時間彎曲!

你說不可能?時間怎麼會彎曲?

你不會是忘了吧,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啊!怎麼就不能彎曲呢?

那,空間彎曲,有證據嗎?你疑惑道。

別急嘛,實驗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說道。接著做試驗!

你倆才「同志」呢。織女嗔道。

好吧。現在,需要七仙女大顯神通了!你是天庭的著名裁縫……

人家現在都叫服裝設計師。織女瞪眼。

嗯,你是天庭的著名服裝設計師,量體神尺應是隨身攜帶,可否一展神通,幫俺們量量這愛盤的尺寸?

這好辦!說到織女的特長,她興奮起來。量哪兒的尺寸?

量一下愛盤的半徑。我說道。

好辦。織女話音未落,玉臂輕揚,眼見一道白光,卻是軟尺順衣袖飛出,尺頭直落盤心,尺身筆直地貼在盤面,延伸到盤邊。

半徑是r。織女話音剛落,白光一閃,衣袂飛揚間,尺已收回袖中。

酷!

神仙辦事效率就是高啊!我由衷贊道。不過,七仙女啊,你尺子收得太早,咱還沒量盤的周長呢!

剛展示了才藝的織女不屑道,有了半徑,周長還用量么?周長=2πr啊!當我白痴啊!

是嗎?你確定一定以及肯定?世事無常啊,還是量量比較放心。我說道。

唉,不和你這個文盲計較了,量完看你還有什麼話說。織女說著,縱身懸停在空中,玉臂輕舒,白光再現,神尺精準地繞盤沿一周,盤動尺不動,那個刻度靜靜地展示在織女眼前。這手法,嘆為觀止啊,咱倆等著觀賞織女報完數以後收尺的Posse。

然而,織女似乎石化了,她遲遲沒有聲音,尺也不收了。

咱倆仔細觀瞧,卻見織女瞠目結舌:怎麼不等於2πr,居然比2πr短?!

不必懷疑精度,這是神尺。

牛郎見老婆演砸了,尷尬地打圓場:咳咳,嗯嗯,腫么回事?圓周率不靈了?

狹義相對論有一個已經被證明的預言:物體會沿著它運動的方向變短。那麼,這個圓盤做圓周運動,其圓周就會變短,沿著圓心所做的圓,越靠外,速度越快,圓周變短的比例就越大。你神采飛揚地搶答道。

牛郎織女和我用傾慕的目光看著你。

那麼,作為一個圓盤,它在半徑不變的情況下,周長是怎麼做到變短的呢?!

答案是:空間彎曲。具體什麼情況呢?

我們所說的圓周率π,即圓周與直徑之比,只在平面幾何中有效。

也就是說,你在平面上畫個圓,再畫出它的直徑,這個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就是π(3.1415926535……無限不循環ing)。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圓畫在球面上,比方說畫在足球上,再畫出它的直徑,你就會發現,圓周變短了,直徑變長了,圓周與直徑之比,就會小於π。

不信?我們可以這樣極端地想:在地球上畫圓,以南極為中心,沿赤道畫一個圓,在地球表面畫出它的直徑,應該是過南極的一條經線,兩端到赤道截止,其長度是地球周長的一半,現在,這個圓的周長和半徑之比就是2,小於π,是吧?

那麼,有沒有大於π的情況呢?

有的。

見過馬鞍吧?就是相對的兩邊下垂、另兩邊翹起的面。在馬鞍曲面上畫圓,再畫出它的直徑,這個圓周與直徑之比,就大於π。

嗯,只要空間是彎曲的,圓周與直徑之比就不等於π,周長自然就不等於2πr了。

圓盤轉動,產生狹義相對論的尺縮效應,那是由於空間彎曲了。

原來,狹義相對論已經隱含了空間彎曲的結論!

好吧,剛才說時間彎曲,現在又說空間彎曲,那麼,到底是誰彎曲了呢?

時空彎曲了。

「時空一體」這四個字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時與空不是親密關係,比如夫妻,可以拆成夫與妻。我們說過,時空是一體的,就相當於老婆,我們不能把她拆成兩部分,一部分叫老,另一部分叫婆。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從深層次上講,時脹和尺縮效應,其實是時空彎曲這件事表現的兩個方面。就好比閃電和雷聲,實際上是電流在空氣中傳導所製造的兩個表象。

至此,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就敘述完畢了。我們小小地回顧一下:

1.弱等效原理:引力質量=慣性質量。加速度與引力等效。

2.廣義相對性原理:物理定律在一切參考系中都相同。

根據以上原理:

3.加速度可使光線彎曲,那麼引力也可以使光線彎曲。

4.圓周運動實際上是加速運動。

5.由「光線彎曲」推出:空間彎曲。「圓周率失效」也可以推出空間彎曲。

6.引力源於質量,也就是說,質量可使空間彎曲。

8.引力越大、時間越慢、空間越彎曲。

上面的都很簡單,下面這條我們也應該不難理解:

9.強等效原理:在時空中,一個點內的引力場,我們可以把它當做「局域的慣性參考系」。也就是說,可以用狹義相對論去描述引力場中的任何一點。

你會發現,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原來如此簡單。至少,不像想像中那樣難以理解。為什麼?

那是因為,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和時空關係的理論。我們已經接受了狹義相對論,嶄新的時空觀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概念,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是很新奇,但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難接受了。

小愛發現了等效原理、提出了廣義相對性原理,並且據此推出時空彎曲等一些聽起來是奇譚、但又相當有前途的結論,可以用來解決物理學衣褲不搭的尷尬。但新的煩惱出現了:用什麼手段來描述這一光輝思想?

當然是數學手段。

1915年到1917年,是愛因斯坦科學成就的第二個高峰。

1915年11月,愛因斯坦一連向普魯士科學院提交了4篇論文。

第一篇論文發表了新的引力場方程,既滿足了守恆定律,又遵從了「普遍協變」的要求,但有一個蛇足,加了一個對變換群的限制。

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面對這個方程,他面對的是多年後全世界的目光和期待!不必要的蛇足曾經在論文中浪費過兩個方程,他深知這一點,他還能夠微笑著面對他面前的這個蛇足?二十天以後,他會是怎樣的表情?

第三篇論文根據這個新方程,預言了光線經過太陽表面偏轉的角度,還推算出水星近日進動的角度,解決了困惑天文學60多年的一大難題。

第四篇論文《引力的場方程》,他放棄了第一篇論文里的那個蛇足,建立了真正普遍協變的引力場方程。

廣義相對論誕生了!

蛇足砍掉了,戰鬥結束了,愛因斯坦獲得了勝利!淘汰了所有懷疑的目光!他沒有再一次倒在數學面前,偉大的愛因斯坦,偉大的愛因斯坦精神!廣義相對論今天生日快樂!!愛因斯坦萬歲!!!

1916春天,愛因斯坦寫了一篇總結性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塵埃基本落定。

他沒有辜負全人類的期望,這是一個絕對理論上的絕殺,絕對的死角。人類科學進入了新時期!勝利屬於愛因斯坦,屬於麥克斯韋,屬於牛頓,屬於伽利略,屬於普朗克,屬於哥白尼,屬於所愛真理愛科學的人!!!

1916年6月,愛因斯坦根據他的方程預言,一個力學體系變化時,必然發射出以光速傳播的引力波,提出了引力波理論。該預言在1979年得到了間接證明。

1916年8月,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激光的理論基礎。

1917年,愛因斯坦在《根據廣義相對論對宇宙所做的考察》一文中,推論宇宙在空間上是有限無邊的,這又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大膽創舉,宇宙學從此擺脫了純粹猜想的思辨,進入現代科學領域。

現代宇宙學誕生了!

1937年,在兩個助手合作下,他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之間的統一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發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造活動中所取得的最後一個重大成果。

廣義相對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思想成就之一,它統合了狹義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將引力描述成因物質與能量存在而彎曲的時空,取代了傳統對於引力是一種「力」的看法,它代表了現代物理學中引力理論研究的最高水平。

廣義相對論是典型的三無產品:無矛盾相逼,無觀測徵兆,無現實需要。但愛因斯坦僅憑對「萬物平權」這一簡潔的自然美、科學美的不懈追求,以一人之力建起一座巍峨的科學大廈,使人類對宇宙本質的認知向前狠狠地邁出了一大步。愛因斯坦說,如果我不發現狹義相對論,5年之內肯定有人發現它,如果我不發現廣義相對論,50年內也不能有人發現它。看來,他把時間估算得太保守了,從廣義相對論發表近百年的現在來看,別說是發現相對論,就是研究相對論,稱得上精通的也不多。

廣義相對論顛覆了人類的認知,在時間流逝、空間幾何、自由落體、光的傳播等問題上,提出了與經典物理和人類日常認知完全不同的看法。

廣義相對論得到了諸多當時看起來不可能,以後卻廣為接受的預言:引力場內的時間膨脹、光的引力紅移、引力時間延遲、黑洞、光線彎曲、引力透鏡、引力波、有限無邊宇宙、蟲洞、時間旅行等等。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11009-1.shtml

-End-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成為母親或改變大腦解讀嬰兒思想
思想修養資料集錦04
我要用一生來證明我的無知
(轉載)論郭璞風水思想淵源及其風水實踐
思想

TAG:人類 | 相對論 | 思考 | 思想 | 廣義相對論 | 相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