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源:「一代棋聖」的傳奇人生

也許你對吳清源並不熟悉,但是金庸曾經說過,古今中外,他最佩服的人有兩個,古人是范蠡(lǐ),今人就是吳清源。 吳清源號稱一代「棋聖」,他天資過人,少年東渡扶桑,在日本期間將幾乎所有的超一流棋手打到「降格」,堪稱獨孤求敗。另外,因為其在世的百年時間,正處中日乃至世界格局不斷變化的階段,眾多歷史名人與其產生過交集,因此他的個人經歷也近乎於一部傳奇小說。11月30日,這位圍棋大師在日本去世,享年百歲。一代圍棋大師吳清源離開人世,留給世人的是無限的敬仰和懷念。用他的粉絲、曾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他在圍棋界的地位比愛因斯坦在物理界的地位還要高。」在這裡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吳清源的詳細情況。

11月23日,吳清源百歲壽辰慶祝會在北京舉行,包括梅葆玖、楊振寧在內的很多好友,為遠在日本的吳老先生獻上祝福。 然而僅7天後,這位在楊振寧的眼中比愛因斯坦還偉大的棋壇大師在日本神奈川縣的一間醫院飄然離世。 1914年,吳清源出生在福建福州,不久就跟隨父親舉家遷入北京。生逢亂世,沒有道場,沒有職業老師,年僅7歲的吳清源跟隨曾在日本讀書的父親開始學習圍棋。 在如棋格般的京城四合院中,他一手持棋書,一手打譜。因為拿書的時間過長,吳清源的中指發生了變形,略有些彎曲。儘管如此,對孩童時代的吳清源而言,與念四書五經相比,學棋還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進步甚快,他不再挨父親的板子。 據說,吳清源初露鋒芒是因為一場賭局。一次,吳父與一人下棋,以5塊銀元為注,未至中局,卻已被對方佔了上風。無奈之下,吳父借如廁之名去想挽救的方法。不忿父親被嘲罵為借故遁逃,在旁觀戰的吳清源主動請纓。不過一二十手,他就轉敗為勝。對方不服氣,以10塊銀元為注再下一局,結果又輸。 此番傳說真偽難辨,但吳清源與段祺瑞下過棋卻是事實。當年,一流棋手常常光顧一家名為「海豐軒」的棋社。由於吳清源擁有初中的天賦,再加上刻苦的鑽研,讓吳清源很快在京城圍棋界小有名氣。因此,他也出現在了「海豐軒」的棋社。在那裡,吳清源結識了汪雲峰、顧水如,而正是後者將他帶到了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府上。 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這位下棋的軍閥就是映射當年北洋軍閥段祺瑞。段祺瑞好下圍棋,每逢周日,他便邀棋手上門過招。當時年僅11歲的吳清源就這樣成為了段祺瑞的座上賓。尚不通世事的他又一次在讓兩子的情況下,贏了段祺瑞,讓後者如電影中一般拂袖而起。

幾次敗在小毛孩手下的段祺瑞顏面不悅,再不與吳清源過招。不過,段祺瑞倒也信守諾言,每月仍如數送上100塊大洋當做學費。 但好景不長,父親早逝、段祺瑞下台,讓斷了收入來源的吳清源一家陷入困境。當時,在中央公園的「來今雨軒」,有錢的棋迷會設有獎棋局。只有十一二歲的吳清源下棋極快,連戰連勝,不但多次拿回硯台、花瓶等獎品,還被報館大幅報道。 上個世紀50年代,赴日演出的梅蘭芳還曾在與吳清源會面時提到:「30年前,你和一位老先生下棋,老先生想半天才下一子,你卻一會兒吃糖,一會兒嚼花生,好像滿不在乎。」 後來,一位林先生將吳清源帶到日本人開辦的俱樂部中。在那裡,他見到了一位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棋迷。在觀看了吳清源的對局之後,山崎給遠在日本的大棋士瀨越憲作寫了封信,說中國有一位天才少年,想要引薦到日本。 隨後,吳清源並沒有讓所有人失望,他先後戰勝著名棋手劉隸懷、日本五段井上孝平,最終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為了北京棋界第一人。 幾乎是同時,山崎有民和瀨越憲作開始為將吳清源送往日本留學而奔走。自此,吳清源正式邁入了一個叫做「圍棋」的世界。

二戰初期,在日軍鐵蹄橫掃中國和東亞大陸的同時,棋士吳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軍奮戰,僅憑個人之力,在震古鑠今、空前絕後的十次十番棋中,戰勝了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並把所有的對手打到降級,從此,吳清源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並被譽為「昭和棋聖」。雖然吳清源加入了日本國籍,但日本人始終認為他是中國人。 之後的幾十年,吳清源不僅在十番棋擂台上擊敗了當時所有的超一流棋手,而且還提出了新布局理論,革除了許多過去平庸的定式下法,為圍棋理論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說起吳清源命運的改變,還得從一盤棋說起。 一天,吳清源和一個日本初段下了一盤棋,苦戰數小時後獲勝。這盤棋把日本人山崎有民驚呆了。他立刻給遠在日本的棋院的著名棋士瀨越憲作寫了封信,力薦瀨越收下吳清源做弟子。從1926年夏天到1928年,吳清源又先後與日本3名高手下了多盤測試棋,吳清源均勝出。看了這些測試棋譜,瀨越決意收下吳清源。這一消息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有人擔心,如果吳清源將來棋下得不好,作為當世高手的瀨越臉面何在?另一方面,如果吳清源太兇猛,打敗日本眾多高手,日本圍棋臉面何在?瀨越說:「吳清源是百年難遇的曠世奇才,讓他到日本學習是我的夙願 1928年10月,14歲的吳清源在日瀨越憲作先生的邀請下,東渡日本。開始其職業棋手生涯。當時日本棋院總裁大倉喜七郎答應每月資助吳清源兩百日元,兩年為期。兩年以後,吳清源能否在日本站住腳,也就是說,能不能得到日本棋院承認他具有作一個棋士的資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長足進步。 當時的日本棋院還組織了一個審查會來給吳清源評定段位等級。審查會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瀨越憲作(七段)、木谷實(四段)等人,審查會中的七人,人人都是當時日本的頂級棋士。吳清源要先勝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島三人。審查會根據這個成績,評定清源為三段。1930年,吳清源已經晉陞四段,成為日本棋院的正式棋士,開始參加日本棋院一年中春秋兩度的比賽 。自此,吳清源在無故無知的他鄉站穩了腳跟。1931年,吳清源參加東京時事新聞社發起的棋賽。吳清源連戰連勝十八名棋手,引起了當時日本棋界的注目。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三三 星 天元」的新布局,對陣最高段位的本因坊秀哉名人,轟動棋界。

1939年,日本一流棋手對決流行「十番棋」、「六番棋」和「三番棋」等對局。其中以「十番棋」戰績最為突出。1939年,本因坊秀哉名人引退,在引退前和日本「怪童丸」木谷實下了一盤叫作引退戰的棋。結果木谷實勝了。按理,木谷實應當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後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們認為還有吳清源在。究竟誰是第一人,還得清源和木谷實決一雌雄。於是,讀賣新聞社發起了木谷實與吳清源的十盤決勝戰。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谷實的「鎌倉十番棋」開始。面對最強力的對手,吳清源卻表現出友善的一面,他說,木谷君是為獻身圍棋的人,我和他很投緣,一直把他視為我的兄長。然而,棋盤上,吳清源則追求純粹求道的圍棋精神,在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谷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谷實七段。然而,因為棋逢對手,吳清源和木谷實還成為了摯友。二人還研討出了棋界「新布局」,打破了日本棋界從幕府初期開始300餘年的固定模式,棋手布局的思維方法獲得自由。「新布局」也成為現代圍棋的雛形。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專門寫文章讚揚說:「木谷實、吳清源創造新布局的時代,不僅是二位蓋世天才的青春時代,實際上也是現代圍棋的青春時代。」 從1939年至1956年,圍棋界進入了絕對的「吳清源時代」。這17年間,吳清源憑藉個人之力,在十番棋中,空前絕後地戰勝了全日本最頂尖的7位超級棋士。十番棋由《讀賣新聞》主辦,升降格制是凈勝對手4局之後對手將降格的一種殘酷賽制。比賽中,除了資格最老的雁金准一看大勢已去停止比賽外,其餘6位對手木谷實、橋本宇太郎、岩本薰、藤澤朋齋、坂田榮男和高川格都被吳清源打到降格。這樣的成就讓吳清源成為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人稱「昭和棋聖」。

中國與日本,是吳清源漫長一生身份認同的兩個主題。他在中國成長到14歲,印上了揮之不去的文化胎記,又在日本較好的專業與生活環境中成才成名;但兩國近現代史上的交惡與戰爭,一度給他造成了持續的心理緊張。 吳清源的一生之中曾三度更改國籍:1936年他改為日本籍,1949年加入中國籍,1979年又入日本籍。從少年時代赴日留學,原本是兩國間綿延2000年的文化交流的一樁善事與美談,但時勢弄人,他赴日成長和在專業上建樹的時代,恰逢中日2000年交往史中最黑暗的一頁,吳清源這個中日文化交流的符號,變得無比尷尬。自己在內心深處對身份認同的糾葛,法律層面的國籍往複,以及兩國政治與公眾的情感投射,讓這位單純的天才被動地捲入了政治之中。所以,在中國公眾中,對吳清源甚至還有著「抗日英雄」與「文化漢奸」這兩種極端的評價。

吳清源是圍棋界毫無爭議的殿堂級人物,他的棋不僅已經影響了幾代人,甚至還將繼續影響下去。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作為一位生於福建長於北京的中國人,他不僅先後兩次加入日本籍,而且還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兩次慰問日軍。以致於當他去世的消息傳來時,網上罵其為漢奸的人不僅有,而且是大有人在。 那麼,最終以「日本人」身份辭世的吳清源真的是位漢奸嗎? 關於兩次加入日本國籍,吳清源在自己的自傳《中的精神》中其實已經有非常詳細的描述,概括起來不外乎是這樣的原因:1936年,為了繼續在日本的棋業,同時也是為了家人的生活需要,吳清源歷時3年,幾經努力,終於加入了日本籍;抗戰勝利後,吳清源重新加入中國國籍;1979年,因為考慮到兒子在日本學習與就業的需要,已經65歲的吳清源再次主動申請加入了日本籍。事實上,正如吳清源在自傳《中的精神》中披露,「國家處於戰亂中,根本不是下棋的年代,」「在當時的中國,光靠圍棋是無法生存的。」中國圍棋的大環境、家道中落、父親去世、學費斷源等等的生計窘境,是吳清源當年不得不出走日本當一名職業圍棋手的根由。 資料顯示,20世紀20年代,日本公務員的平均月薪在20日元左右。在當時的物價條件下,1個日元就可以購買6公斤大米,1萬日元便足以購入房子和車子,過上中產以上的體面生活。職業棋手在日本不僅地位頗高,待遇也是相當優渥。而在吳清源初到日本之際,一度在恩師瀨越的介紹下租住在東京麻布穀町的一間小房子。僅僅一年之後,他就搬到了中野,再然後喬遷到了高檔社區所在的西荻窪,緊挨著瀨越的宅邸。經濟境遇的改善,從他的生活中便可見一斑。

因此,透過吳清源的人生經歷,其實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儘管吳清源被圍棋界視為神一般的人物,但其實他與普通人有著同樣的煩惱與痛苦,以致於為了自己的家人不得不像普通人一樣為了生活而進行抉擇。雖然這樣的選擇由於是發生在加入日本籍這樣的事情上,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但如果是換作日本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度,也許就是大家再容易理解不過的選擇了。 當然,有關吳清源兩次慰問日軍的記錄,站在中國人角度,確實可以視為吳清源的人生污點。事實上,1942年,當吳清源在上海慰問日軍時,他所下榻的酒店旁便已經有人貼出「殺死文化漢奸吳清源」的標語。 但人性確實是相當複雜的。當吳清源橫掃日本棋界,被譽為「昭和棋聖」時,不僅日本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的勝利」,而且就連遠在國內的人們也認為他是「民族英雄」。其實,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本就是一個人性最敏感又最容易被扭曲的年代,吳清源作為那個時期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被時代所裹挾,說來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只是,不論是「漢奸」還是「民族英雄」,其實都不應該貼在吳清源的身上。棋壇之外,他並不是神,他就是一個普通人而已,有對有錯,有功有過——說他是漢奸,他卻讓崇拜強者的日本人發自內心折服於「中國人」;說他是民族英雄,他卻在抗戰期間也僅僅只是通過書信讓棋迷日軍「別太虐待中國人」。 其實,人們現在紀念吳清源、景仰吳清源,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他作為一個人所做出的一切,而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棋士所創造的一切。他曾有過自述,自己是一個無國界主義者,也許他就是一個單純屬於圍棋的人。

從1914年到2014年,吳清源,百年來最偉大的棋手,走完了他的漫漫人生路。如果說是一個時代的告別,你或許會覺得這個說法被用過太多次,但吳清源確實是少有的能配得上這個形容的人。 吳清源畢生執著於棋盤,追求圍棋之道,但同時,他也是那個大環境下的普通人。三次改換國籍、輕信日本軍政府宣傳出訪偽滿州國,這些如今看來存在爭議的問題恰恰也只是當年一個普通人在大環境下夾雜無奈的選擇。 或許就像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說的那樣,「圍棋泰斗」就是給吳清源最恰如其分的定義。「他並不是神,而是人。他最可貴的是對圍棋的這種執著,因為他經歷的時代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

本日誌內容屬中國時刻、深圳廣電集團原創

原文地址:http://www.s1979.com/young/renshi/201412/03135533703.shtml

推薦閱讀:

一代奇人:東方朔是隱於朝市的大隱嗎?
天下奇人集錦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一個傳奇人物的傳奇經歷。
財源滿糧倉,富貴自天來的三種奇人手相
雍正年間,有奇人在秦檜夫婦跪象背後寫了一副對聯,至今沒橫批

TAG:人生 | 奇人 | 吳清源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