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筠家庭教育第一講《如何建立愛的家庭》視頻及文字稿
家庭教育可以補充並促進品牌吸引力,幫助學校形成專屬競爭力。堅持做家庭教育,並在招生中合理、巧妙運用,將有效提升家校粘性,聚合口碑,為學校持續高效導入生源、進行批量招生!
家庭教育講座如何做?怎樣能真正解決家長教育孩子的問題?近期,騰躍校長社區創始人、家庭教育專家常筠校長開展了系列講座,手把手教您如何給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講座。
系列講座共分為十講,每周日開講,持續10周。內容主要包括:1.如何建立愛的家庭(夫妻篇、婆媳篇、親子篇);2.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3.如何管教孩子;4.如何表揚和批評;5.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6.如何培養孩子的素質教育課;7.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8/9/10.孩子的一些常見問題(1)(2)(3)。課程一上線,便有3600名校長報名。
今天,Sherry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第一講《如何建立愛的家庭(夫妻篇、婆媳篇、親子篇)》。
第一講 視頻(建議WIFI環境下,點擊觀看)
講座文字實錄(有刪節)
各位校長:
大家晚上好!
我是騰躍校長社區的創始人常老師,也是無錫騰飛教育的創始人,我們學校在比較短的時間就做到三四千學生,主要通過講家庭教育講座來招生,從2010年開始,就有很多校長來跟我學習講家庭教育講座,我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不僅免費給大家做培訓,還贈送全套課件,因為我覺得如果每個校長都能給家長講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改善親子關係,最終受益的是孩子,這是一件非常有社會價值的事。
過去五年多,我幫助了數以百計的學校,從無到有地開展了家庭教育講座,很多校長非常感謝我。
我們這次開網路直播課,竟然報了三千多位校長,這說明大家有很強烈的學習需求,我打算每周日晚上九點給大家講一次家庭教育課程,10次為一期,持續做很多期,每期都有不同的內容和課件發給大家。
10次課聽完以後,我希望校長們就能給自己的家長去講課了,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鼓勵大家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為了鼓勵各位校長去實踐,我們每期課結束後都會有獎勵政策,比如前100名給家長開課的校長,我們會獎勵一套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家庭教育的知識,建議大家加qq群,以後可以共享課件,並且加我們微信客服好友,進入微信群做交流,加的時候請註明家庭教育。
那我的課程,因為訂閱號提供演講稿,大家是否可以一字不差地講給你們的家長聽呢?這有一個問題,我們講某個觀點,肯定要講一些案例,什麼樣的案例會讓家長覺得更生動更真實更可信呢?那我肯定是講我自己身邊發生的事,這些案例有的沒有辦法借鑒,需要你們替換成你們身邊的事才會讓你們的家長覺得可信,所以大家要和家長多交流,無論是成功的家長還是失敗的家長,去找他們收集一些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這樣才能使講課更生動。
好,話不多說,下面就開始我今天的分享:《如何建立愛的家庭?》
我做培訓的這幾年,接觸到非常多的家長,發現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年輕的父母平時工作很忙,對孩子的陪伴太少,老人帶孩子的情況很普遍,他們往往非常溺愛孩子,雖然很多家長非常捨得給孩子花錢,不管是物質方面的滿足,還是報培訓班,都非常捨得花錢,然後不少家長就認為已經花了錢,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應該有好的結果,但最後往往讓他們很失望,於是他們就開始抱怨孩子的一堆問題:
貪玩,不愛學習,不聽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歡看電視玩電腦…….
我們的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其實影響孩子成長的最大因素不是公立學校,也不是我們培訓機構,而是家長給與孩子的家庭教育。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把教育等同於提高孩子的考試成績,總是尋求外部的各種力量去幫助孩子,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我發現有不少家庭的矛盾很多,夫妻之間經常吵架,和兩邊老人的關係也鬧得很僵,因為考試成績不好,父母經常訓斥孩子,親子關係很差。
我有個朋友曾經告訴我,她小時候特別自卑,因為她父母經常吵架,每次吵架都聲音特別大,整幢樓的鄰居都能聽見,她就覺得鄰居都看不起他們這家人,所以她每次在樓道里遇到鄰居,都羞愧地低著頭,不敢和鄰居打招呼,我當時聽了很震撼,沒想到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影響。
有社會學家統計,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今後能獲得幸福婚姻的比例,遠遠低於那些父母不吵架的孩子,而且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性格有缺陷的比例也非常高,尤其是他們特別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覺得一個有愛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有義務給他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生長環境,讓他切身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親人之間的關懷,父母通過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怎麼去關心別人,怎麼對別人表達友善,當大家意見分歧時,怎麼和平理性地表達不同的觀點,並且能夠換位思考,求同存異。
那麼如何建立愛的家庭呢?
我認為要處理好三個維度的關係:第一是和諧的夫妻關係,第二是和諧的婆媳關係,第三是和諧的親子關係。
◆◆◆◆
夫妻關係
男女兩個人戀愛期間,都會掩飾自己的缺點,盡量讓對方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結婚以後朝夕相處,沒有掩飾,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有了孩子以後,時間精力和經濟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於是非常容易吵架。
我發現小夫妻吵架經常有這幾種情況:
當兩個人意見分歧時,總是想讓對方聽自己的,對方不肯,心態就比較急躁,講話口氣就越來越重。
覺得對方有些習慣不好,希望對方改掉,卻不會心平氣和地交流,而是指責對方,以為自己反應越激烈,對方就越應該長記性。
自己有的事做得不好,但是對方一怪自己,覺得下不來台,就以攻為守,也數落對方的不是。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
兩個人因為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不同而發生意見分歧是很正常的,其實去爭論誰對誰錯沒有意義,你吵贏了卻輸了感情,如果有些事是原則問題,雙方必須要達成共識,也別在氣頭上吵,寧可等事情過去了,再心平氣和地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些事不是原則問題,就遷就一下對方又怎麼樣呢?因為改變自己總比改變對方要容易得多,很多小事情如果固執己見,需要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其實所花費的時間精力不值得,還不如就聽從他的意見算了。
當大家意見分歧時,自己怎麼做怎麼想,其實沒必要辯解,往往越辯解,對方火氣越大,對方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沒必要去指責,非逼他承認錯誤才罷休,很多事情點到為止就可以了,他自己會總結經驗教訓的。
如果有些事,或者比較重要或者比較緊急,是我們必須要及時溝通達成一致的。我發現交流的場合很重要,當我要和愛人溝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會拉他出去散步,邊走邊聊,聊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去指責他,而是談自己的看法和希望,以及需要他這麼做的理由,不用太啰嗦,卻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在這裡順便和各位校長分享一下:我們應該怎麼面對家長的投訴?
首先,我們應該非常耐心地傾聽家長的意見,就算是家長講得不對,也不要去反駁和辯解,你越辯解家長越生氣,他會覺得你是在推卸責任,很多事情都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辯論是沒有意義的,不解決問題,你辯論贏了家長也會離開你。
我一直認為只要家長有投訴,不論什麼原因都說明家長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就說明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不是教學沒做好,就是溝通沒做好,我們就應該道歉,然後我們要儘快把談話轉到怎麼去解決問題,怎麼樣改善目前的情況,爭取讓家長滿意,如果實在做不到,我們就要主動退費,總之,不能讓家長有情緒有怨言,出門以後到處去說我們的壞話,這比退費的損失要大得多。
下面談談第二種吵架情況:
首先,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也根本找不到一個完美的男人,不要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年輕的時候,我們選擇異性,異性也在選擇我們,只要不是太衝動的閃婚,我相信大多數人找的對象,已經是當初他有能力找到的最好的對象了。
我們常常說女人是「三分容貌,七分打扮」。我覺得婚姻是「三分選擇,七分經營」。
對女人來說,如果我們能自食其力,對物質的要求不要那麼高,不要把提高生活水準的希望寄托在老公身上,自己努力工作,有多少能力就安心過什麼樣的日子,把老公當成朋友,對他不能要求太高,多看他的優點,包容他的缺點,有這樣的心態,一定能經營好婚姻。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能夠進行坦誠有趣的交流,每天下班回家,能彼此分享一下白天比較有意思的事,能談一談孩子的情況,這就是天倫之樂了。
我們不管工作多忙,都要留一些時間陪伴愛人,或者一起去公園散步喝茶,或者一起出去吃頓飯看場電影,要有固定頻率的陪伴。如果哪位家長在心裡抱怨愛人不如意的時候,先想一想自己為婚姻付出過多少?
我相信,你做好了做到位了,愛人不可能體會不到你的誠意,他也會用他的方式回報你的。
我們已經選擇了愛人,就好像打牌已經摸好了牌,就不要去想你本來應該拿到什麼牌,而是應該全神貫注,把手裡的牌打好。
我覺得,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和家庭生活經營得怎麼樣有直接關係,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很多家長已經人到中年,孩子很快就會離開我們,最後陪伴我們相互照顧的只有我們的愛人,所以我覺得年輕時候多花點心思,好好經營我們的婚姻和家庭,是非常值得的。
等我們老了,回憶這一輩子過得怎麼樣,腦海里都是一些溫馨美好的畫面,一定會覺得這一輩子過得真值呀。
第三種吵架情況:
我生活方面經常丟三拉四,比如總是會忘了關燈,喝完牛奶沒洗杯子,用完剪刀沒放回原處,我愛人是個非常嚴謹的人,他經常會為了一些很瑣碎的事批評我,剛結婚的時候,只要他說我,我也開始說他,然後很容易吵架,最後能吵到上綱上線的程度。
後來我發現,他說我的時候,只要我能認個錯,他就不說了,認錯是解決錯誤的最有效率的辦法。所以他再怪我忘了關燈,沒洗杯子,我都態度特別好,馬上搶著認錯:對不起,我錯了,下次這個事一定注意......我這麼一認錯,他就沒脾氣了,雖然也常常笑著說:你是虛心認錯,堅決不改!但是改不改是一回事,至少我先爭取一個好的態度。
這件事對我非常有啟發,我覺得如果我們在工作中能勇於承認錯誤,團隊就會減少很多摩擦,團隊就會變得更和諧,我們就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就算明明知道自己不對,你要他張口說一句:對不起,這是我的錯,還是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在團隊建設時,設計了一個遊戲,訓練大家認錯:
10個人圍個圈,一個人走到中間,先對第一人鞠躬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我負全部責任,以後我會注意這個問題,不會犯同樣的錯。然後再對第二個人說,對第三個人說......
一連說九遍,最後他就會覺得認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很容易張口說出來,這樣的訓練對團隊是很有好處的,我後來遇到好多次,同事發現自己工作失誤,還沒有等我發現去批評他,他就會主動來和我說明情況,先認錯,然後拿出解決方案,這樣處理問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面講的三種吵架情況,其實和我們的溝通能力有關係,我覺得溝通的原則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首先,我們講話要有預見性,有可能讓別人感到不愉快的話,如果不涉及原則的話,盡量別說了。
其次,別人說了讓你不高興的話,不要反應過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許別人不是針對你的,也許別人只是開個玩笑,不要太較真。
我相信每一對夫妻都會有溫馨美好的時刻,也會有矛盾爭吵的時刻,會有感動也會有傷害。
和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好的故事:
有兩個好朋友,我們就叫他們甲和乙,有一天吵得很厲害,甲一時衝動,打了乙一個耳光,乙很難過,用樹枝在沙地上寫了幾個字: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打了我。又過了一陣,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乙掉在河裡差點淹死,是甲不顧危險救了他,乙很感動,用刀子在一塊石頭上刻了一行字: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
為什麼受到傷害是寫在沙上的呢?因為風一吹或者手一抹,這些傷害就沒有痕迹了,而那些,那些讓我們溫暖的讓我們感動的場景,是應該深深地銘記在我們的腦海里我們的心裡。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碰到困難和挫折,發生問題的時候,正是腦海里這些溫暖的畫面,給我們力量和勇氣,讓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讓我們可以攜手去解決問題,一起笑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我們要儘力對愛人好一些,讓更多的更美好的畫面銘刻在彼此的記憶里。
建立和諧的夫妻關係,我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和愛人好好相處,因為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是我們的責任,家庭和諧了,工作起來更有勁!
◆◆◆◆
婆媳關係
下面我來講講婆媳關係,其實更準確地說是我們應該怎麼和老人相處的問題,因為婆媳矛盾比較多,把婆媳關係作為標題,大家一看就明白。
和老人相處
首先,我認為不要對老人有什麼要求,父母把子女養大,就盡到了責任。
老人退休以後,沒有義務一定要給我們帶小孩,如果他們願意給我們一些幫助,我會很感激,如果他們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幫助我們,我也不會有意見,我會自己想辦法帶小孩,因為照顧下一代是我們的責任,不是老人的責任。而且自己帶孩子,無論從培養親子關係來說,還是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說,都會比隔代撫養好得多。
關於父母的財產,我認為他們有權利隨便處置,我多次對我父母說過,如果他們想多給我弟弟一些,我不會有任何意見,也不會影響我今後對他們的照顧。
很多家庭矛盾,可能本質不是為了財產,而是覺得父母偏袒,對自己不公平,為了咽不下去一口氣,不開心很多年,浪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和情緒,其實很不值得。
就算父母真的有偏心,也希望我們不要去計較不要去介意,放寬胸懷,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我們和愛人的父母相處得不好,會使愛人夾在中間很為難,所以就是吃點虧也沒什麼,就是受點委屈也沒什麼。
其次,我覺得做小輩的嘴巴要甜一點。
老人就像小孩一樣,有時要哄哄,逢年過節,多買些禮物拍拍馬屁。我以前在房產公司,福利比較好經常發東西,我每次發東西都會去送給婆婆,其實送的不是那些東西,而是表達了一份關心。
最後,我覺得我們應該更主動地和老人多交流。
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要有預見性,不要等有矛盾衝突了再去溝通。
我結婚20年,和婆婆相處得非常好,連一句抱怨對方的話都沒有講過,在他們搬來無錫定居以前,我每個月給婆婆寫兩封家信,堅持好幾年,老人退休以後通常比較寂寞,我們能主動和老人多交流,他們會非常高興,而且多交流也能增加彼此之間的理解。我來北京工作以前,給我媽媽和婆婆各買了一個IPAD,教她們上網用微信,這樣她們能從我的朋友圈了解我的信息,我覺得這對她們是一個安慰。
兩代人在一起,總有些觀念,生活習慣不同,還有對待小孩的教育理念不同,當大家有分歧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婉轉一些,盡量避免衝突,有些事可以先和自己的愛人達成一致,然後由愛人出面和他的父母溝通。
隔代教育
下面我想談談隔代教育的問題。
什麼是隔代教育?因為父母工作忙,或者是在外地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和教育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隔代教育。
我看過一個報道,說中國現在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多。
隔代教育的優點
1. 老人的時間充裕,又有很多生活經驗,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得比較周到,而且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願意耐心地傾聽孩子說話。
2. 老人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與父母相比,老人一般不會在應試方面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不會給孩子增加很多負擔。
隔代教育的缺點
1. 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和工作條件的限制,對子女可能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補償心理,把對子女的愛以及對孫輩的愛全部集中到孫輩的身上,對孩子疼愛有加,過分關注,以至於事事代勞,處處遷就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問題。
2. 孩子從小就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習慣了老人的寵愛,可能會養成一些父母看不慣的行為,當父母在某個時間段內接管孩子,父母可能就會急於去扭轉孩子的行為,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很容易出現對立情緒。這種情況很多老人就會去袒護孩子,指責年輕的父母,於是老人和父母之間就很容易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引發家庭矛盾。
3. 很多老人知識老化,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會影響孩子吸收新的知識。
對於隔代教育,我們給家長几點建議:
1.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孩子,拒絕老人帶孩子,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不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暫時把孩子寄養在老人家中,我們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係,一切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解決矛盾糾紛,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
2. 兩代人對教育孩子存在認識上的差異,需要經常溝通,有些問題,我們要和老人達成一致:
比如,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老人務必不要出面干涉,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應該努力維護父母的權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再比如,要告訴老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應當儘早培養,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會為別人服務,對於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至關重要。
3. 大家可以一起協商家規,家規不能定得太嚴厲,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獨立性。
我們要做到尊重老人,經常和老人聊聊天,講講科學養育孩子的新經驗,某些方面也要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可以經常買一些科學育兒的讀物,與老人交流學習體會,幫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對老人寵愛孩子等錯誤的做法,既要堅決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盡量減少正面衝突。
總之,兩代人互相理解,多溝通,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就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
親子關係
前面我談了夫妻關係和婆媳關係,最後我來談談如何維護和諧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否融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教育。
假如親子關係惡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無法起作用,孩子並不想聽父母的教育;父母的價值觀再好,也無法影響到孩子。
但是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就會好好配合父母,會聽從父母的教導,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比如關愛他人、有同情心。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將來孩子走上社會,就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而且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會不願意讓父母失望,他們會在學習或工作中更加努力。
那怎麼來維護和諧的親子關係呢?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協商家規
所謂家規,就是一個家庭的遊戲規則,它不僅僅用來規範和約束孩子的行為,同時也應該保障孩子休息和玩耍的時間,好的遊戲規則是維護親子關係的基礎和保證,我們用規則去管理孩子的日常行為,就能避免很多無謂的情緒化的爭吵。
那麼怎樣制定家規?我會在後面兩次課程中詳細介紹。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呢?
現在很多家長都抱怨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我給大家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無錫一個女學生,和我兒子是同一屆的,這個孩子上初三的那年,因為學習基礎太差,每天作業都寫不完。越是成績差的孩子,其實花在作業上的時間越多。有一天早晨,孩子對媽媽說:「我昨天作業又沒有寫完,去學校會被老師批評,我能不能今天請假不去了。」媽媽不同意隨便請假,我們也很好理解這位媽媽...
這個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鎖上房門就跳樓自殺了,而且自殺身亡,父母后悔莫及。
這是真實的案例,這個花季女孩和我兒子同歲,就在上初三的那年離開了這個世界,令人扼腕痛惜。
我兒子今年讀大學一年級,他整個中學時代都非常輕鬆愉快。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並不太多,但還能保持優異的成績,同時還能發展自己很多興趣愛好,比如打籃球、看電影、研究恐龍。
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目前應試教育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差,每天為了應付作業而身心疲憊,沒有時間和父母交流,父母和孩子都陷入焦慮之中,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是怎麼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句話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還有一句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1. 我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10歲以前,我幾乎每周都帶他去新華書店看半天書,再買些書帶回家看,每個周末上一次作文課,增加寫作能力的鍛煉。我兒子學物理專業,數學也很好,同時文字的表達能力也非常棒,寒假去紐約玩,洋洋洒洒寫了一萬字的遊記,這都是小學裡上作文課打下的底子。
2. 我非常關注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買了很多故事的磁帶,讓他每天聽故事講故事,孩子非常喜歡,有的故事他會要求聽很多遍,聽故事能培養孩子的專註能力,討論故事情節能培養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複述故事能豐富孩子的語言,提高對語言的駕馭能力,編故事能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可以說一舉數得。
我兒子四歲的時候,上幼兒園小班,有一天主動要求給全班小朋友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他能夠把這個故事非常完整地講出來,而且表情生動,語言準確。
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孩子,往往很自信,性格很陽光,樂於交朋友,而且很願意主動和陌生人交流。語言表達能力好,往往溝通能力強,工作以後在團隊中更融洽,再學習一些演講技巧,更容易擁有領導能力。
3.我建議孩子10歲以前加強文科的學習。
多重視語文和英語這兩個科目,因為10歲以前的孩子記憶力比較好,適合文科的特點,一定要先把文科的底子打好.
我兒子5歲就開始學習英語,除了一套精讀教材以外,主要用英文閱讀和原版動畫片來學習英語,孩子的興趣很高,7歲就拿到全市少兒英語比賽的冠軍。
4. 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
我對孩子的培養,非常重視他的興趣愛好,幾乎每個周末都帶他出去玩,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假期會帶他出去旅行,參觀各種博物館,他喜歡天文,我帶他去過紫金山天文台,澳大利亞悉尼天文台,他喜歡恐龍,我們會幫他收集各種恐龍的資料。
我兒子現在美國上大學,寒假去紐約玩,會在紐約的各種博物館呆一整天,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孩子,與人交流也言談有趣,很容易交到朋友,不會無聊得整天想著打遊戲。
另外會玩的孩子,有豐富的經歷,寫作文也有很多素材。
5. 10歲以前,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應試教育上
10歲以前的孩子,不要去在意學校的成績,不要為了一個好看的分數,讓孩子把時間都浪費在應試上,因為這會是一個虛假的成績,是反覆訓練的結果,不代表孩子的真實水平,有非常多的女孩子,學習很認真,沒什麼興趣愛好,除了課本以外的閱讀很少,知識面很窄,她們在小學的成績很好,但是到初中就不行了,還有不少男孩子,小學裡很調皮,成績也很一般,但是興趣愛好廣泛,喜歡閱讀,思維很活躍,到中學裡突然開竅了,很快就脫穎而出,並且能把學習方面的優勢一直保持下去。
我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我們在小學階段從來不圍繞學校的考試去做訓練,明天要期末考試,今天晚上還是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為考試去花時間複習,所以我們四年級以前的考試成績很一般,很少會進入班級前五名,但是我在10歲以前非常重視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還尊重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保證孩子的娛樂時間,等到五年級,孩子的考試成績就脫穎而出,沒有做任何題海訓練,就很輕鬆地在各種升學考試中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結果,不是靠刷題刷出來的。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學習,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注重能力的培養,就能使他輕鬆愉快地完成學業,並且一直對學習保持興趣和熱情。
6. 小學四年級開始學奧數
很多家長都問過我一個問題:孩子需要學習奧數嗎?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奧數比較好?
我建議孩子四年級開始學習奧數,因為小學數學課本內容很簡單,難以鍛煉孩子的數學思維,所以我建議孩子要學奧數,但是不要對奧數進行過度學習,不要讓孩子進行題海戰術的反覆訓練,這樣只能讓孩子厭惡數學,適度學習奧數的目標是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激發孩子解決難題的勇氣。數學好的孩子在中學階段會佔很大的優勢,他們能夠很快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擁有更多的業餘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從而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上面我分享了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問題,關於親子關係,我再接著分享.
多和孩子溝通,爭取成為他的朋友
推薦閱讀:
※中國的教育好還是美國的教育好?
※取消「的、地、得」的區別,你有意見嗎?
※如何看待北大校長周其鳳所說的「美國的教育一團糟,因為他們沒有培養出優秀的世界公民」?
※中國人為什麼缺乏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