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家長自身素質對孩子的影響

= 本文以一名幼教工作者的角度來談到的家長自身素質對孩子的影響問題。首先以什麼是家長的自身素質為切入點,具體包括四個方面:(一)身體素質;(二)心理素質;(三)文化素質;(四)思想品德素質。再深入分析家長這四方面自身素質給孩子帶來的具體影響,最後,從四方面談到如何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 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識水平、具備良好心理素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記得達芬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首先從改造孩子的母親開始」。也就是說父母的教育觀將直接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面對一群來自不同家庭的幼兒,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他們,就必須對其家庭背景、父母的教育方法及家長自身素質有所了解。一、什麼是家長的自身素質 當老師接觸到一些家長,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個家長素質真高。」到底家長的素質指的是什麼呢? 正如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親子關係建立的基礎。個體在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在母體中接受著影響和教育,當孩子出生後,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將伴隨他的成長,而此時家長自身素質的高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什麼是家長自身素質呢?它包括四個方面:(一)家長的身體素質;(二)家長的心理素質;(三)家長的文化素質;(四)家長的思想品德素質。這些素質都會不同程度的對孩子發生 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家長自身素質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家長自身素質的高低對於孩子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究竟家長自身素質在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怎樣舉足輕重的作用呢?(一)家長的身體素質是影響孩子的第一要素。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人若沒有健康的體魄,就無法真正的享受生命的快樂! 從遺傳學上來說,父母的身體素質是子女身心發展的前提。經由遺傳,父母向子女傳遞祖先的某些生物特徵,如:肌體的形態、構造、神經系統和感官的一些特徵。父母身體素質好、體魄健壯,就會遺傳給子女完善的神經系統和健全的感官。相反,父母因身體不健康或因近親結婚,則可能導致子女身體畸形或智力方面障礙。如母親患糖尿病,子女為先天心臟病或無腦兒的發病率為2.9%。母親甲狀腺功能低下,嬰兒易發生骨骼與牙齒的畸形、甲狀腺腫大等。 從後天的因素來看,孩子身體素質如何,取決於家庭體育運動的開展。許多家長心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似乎只要學習成績好,便覺得成才了,可以放心了,多數家庭存在重智能培養,忽視了體能教育傾向。一位兒科大夫更是感慨的說:「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怎麼就不結實,抵抗力太差,一到感冒流行季節,來看病的孩子成撥成撥,好葯、好針打上作用不大,必須打吊瓶才行,孩子中居然有得胃病的。拿我們園裡兩個小孩的節假日生活一比,就一清二楚。偉偉放假經常和父母一起外出爬山、游泳,甚至每天早上爸爸會讓他陪著一起跑步,所以一看偉偉便是屬於健康型的孩子,身高比同齡的孩子要高出半個頭。而浩浩呢,每次老師問起節假日在家幹什麼,他的回答就是看動畫片、睡覺等,並且浩浩三天二頭請假,不是感冒就是發燒,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可見,這和父母是不是經常參加運動是分不開的。 (二)家長的心理素質是影響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外部動因。 家長的聰明才智、情感行為及個性品質會通過各種渠道對孩子有意無意的產生影響。1、家長的聰明才智會誘導孩子成就動機的高度發展。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的聰明才智表現在家庭教育中即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且富有創新的的思維能力和意志行為的果斷性。如父母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就會誘導孩子成就動機的高度發展。1991年中國奧林匹克競賽選手家庭環境的調查,證實了這一觀點。在82名選手中,有97%認為受到了父母進取精神的影響,43%認為主要是父親的影響,29%認為是母親的影響,13%認為是雙親共同的影響。2、家長的情感行為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家長的情感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構成了孩子最初的生活經驗,父母及祖輩如何相互對待,正是孩子認識社會的開始。許多研究證明,家庭生活氣氛如何對於幼兒性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家庭由於家長的性格暴躁或父母的感情不和,給子女造成心靈創傷難以彌補。甚至導致孩子身心發展障礙,當孩子感到家庭是冷漠、自私、充滿爭吵、敵對的感情時,他便會產生不滿和反感。在一項對163名犯罪青少年調查中,因家庭矛盾導致違法的佔41%,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拯救少年犯》就真實的反映了大部分犯罪的青少年都是因為生活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他們的父母有的成天打罵孩子,使得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而整日在外遊盪,結交一些社會上的不良青年,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就過分的溺愛孩子,使得孩子養成任性、專橫的性格,一旦某些方面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就用一些偏激的方法想達到目的,河南某學校學生因為問家裡要錢打遊戲不成,居然把自己的外婆砍死的例子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理想的家庭生活氣氛是和諧的,各個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協調、融洽,形成溫暖、輕鬆、快樂、積極上進的氛圍,家長具有高尚的情感和待人處世的真誠和熱情態度,對教育孩子將產生極強的感染力。平時在幼兒園裡表現出色的一些孩子,他們的父母會處處考慮自己的言行給幼兒留下怎樣的印象,時刻注意文明生活,文明談話,同時把家庭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3、家長的意志為孩子成才樹立了楷模。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有什麼樣的老子就有什麼樣的兒子。」這些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則的警世格言。孩子對自己喜愛的父母觀察最細,感受最深,學習也最為自覺。父母所持的對待人生,對待工作的態度、觀念都在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並在無形中影響幼兒的成長。積極向上,工作認真嚴謹的父母為孩子做出了榜樣,能夠培養出性格開朗、剛毅堅強的孩子;反之,那些作風懶散、不求上進者也給予孩子的性格形成一種負面影響,甚至導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長的文化素質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長文化素質對孩子的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取決於父母的文化發展。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曾對120名傑出人才進行長達4年的研究,這些傑出人物的父母雖然文化程度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關心孩子的成長,肯於以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和財力去教育子女,並且普遍注意個人言行在孩子面前的表率作用,這些家長經驗的特點,正是家長文化素質高的具體體現;家長文化素質低下,對孩子成長也有嚴重影響。不少的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隨著文盲,據一項對5350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調查表明:目前只有小學文化的佔83%,母親受過高等教育的只佔5%。 我們園裡超超的父親是一位博士,在家中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他主張孩子在玩中學習,在玩中發展。超超父親說:「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學習,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為孩子創設好的環境。」每逢周六父親總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去書店買書。他認為全家人學比孩子一個人學更能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和持久性。與那些整天就只知道沉迷於麻將桌、舞廳的家長相比,超超絕對是走在了別人的前面。(四)家長的品德素質是決定孩子品德面貌的基礎。 有位優秀的兒童教育家說過:「優秀的品格,只有從孩子搖籃中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孩子在幼年時期行為習慣不固定,在心理上對父母存在依賴感和信任感。此時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與父母經常的接觸中,耳濡目染,受到思想上、道德品質、行為規範多方面的熏陶影響,從而形成對善惡、是非等概念,學會待人處事,學會做人。比如在孝敬父母方面,有的家長對待自己的父母經常惡言惡語,甚至拳腳相加,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就會造成很大的陰影,也許你的孩子以後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到時就後悔莫及了。如果在平時能多關心老人,多孝敬父母,你的孩子也會懂得這是一種美德,是值得學習的。 綜上所述,家長的自身素質對孩子成人、成才必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成為制約家庭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福錄貝爾指出:「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充分說明了家長素質在家庭教育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三、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對其性格、品德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積極的人生觀;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社會上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講究文明禮貌,作風正派,為人正直,是非分明等等。 凡是對幼兒提出的要求,父母應身體力行,比如想要幼兒回家洗手、飯前洗手,自己也要天天去做。如想要幼兒關心別人,那麼在汽車上就要為老人、抱小孩的人讓座。如要求幼兒誠實不說假話,則父母對待家人,對待客人都要以誠相待,千萬不可只要求孩子,而自己不做典範。(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識水平,掌握正確的幼兒教育方法。當今時代文化科技日益發達,知識不斷更新。即使高學歷的人,如不繼續學習,也會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知識也存在老化的問題。孩子的求知慾相當強,經常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問題,所以家長要善於學習,使自己成為孩子求知的良師,不僅為孩子做出了榜樣,也保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同時,父母還應掌握正確的幼兒教育方法。如:我們園裡就有個小孩叫雅雅,今年3歲,經常亂畫表姐的本子,甚至還將它們撕得亂七八糟,在園裡也會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雖然媽媽經常罵她,處罰她,可沒過幾天,她又開始了…… 然而,幾個月下來,老師慢慢發現雅雅在幼兒園裡的朋友多了起來,在發彩筆時,也等別人用完才去選擇自己的顏色,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這是為什麼呢?為此,我們專門請到雅雅媽媽談談她的教育心得。雅雅媽媽談到:孩子經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諮詢了一些教育專家後,了解到,在幼兒發展過程中,三歲的孩子開始喜歡交朋友,會與同伴分享及功用的概念。雖然如此,三歲的孩子對「物權」的概念,還不是很穩定,在遊戲中搶奪玩具,甚至大打出手。這個時候,父母應給予機會教育,教導孩子「輪流」,以及「尊重別人物權」,教育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由此證明,科學的教育方法,可以改變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使之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1、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中,應具備耐心、細緻的心理品質。國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二愛型」巨人(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決心。擁有1000多項發明的愛迪生曾被老師視為白痴拒之門外,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因「智力遲鈍」12歲被校方退學,他們的父母沒有因孩子「苯」而喪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去開發孩子的潛能,為「二愛」走向輝煌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缺乏耐心和細緻,他們長因孩子領會不到大人的意圖而斥責、打罵,什麼「蠢豬」、「笨蛋」之聲不絕於耳,孩子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由此產生。2、家長還應具備堅強的性格,遇到困難敢於面對,善於動腦筋去解決,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對孩子形成堅強個性,勇於戰勝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向來喜靜,認為靜以修身養性,同時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每天因忙於工作而疲憊,所以年輕的父母就懶於鍛煉了,這樣就會影響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在一項中日比較研究中,3—6歲的中國孩子的身體運動能力明顯差於日本兒童。為改變這一局面,家長應以身作則,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父母可有意識的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來鍛煉幼兒某一方面能力,或母子一起撿豆子、摺紙船、釘紐扣,這一過程中既增進了母子間感情,又發展了幼兒手眼協調能力,鍛煉了手部肌肉群的活動能力。在工作之餘,除看電視外,父母還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郊遊、下棋、體育鍛煉等,在一些有重大意義的日子裡,還可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如植樹節去郊外植樹,國慶節參觀革命勝地。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讓孩子在多彩的活動中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只重視他的身體,孩子將成為四肢發達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視智力,孩子會成為弱不禁風的書呆字;只重視品德教育,孩子會成為一個病夫、懦夫。這種人對社會,對人類都是無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須三方面並舉。從孩子降臨於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註定了要負起他一生的責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教導他如何擁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體魄和過人的智慧。 我們真心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中度過,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能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他們最好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榜樣!

回復:笑笑3800


推薦閱讀:

爆笑,熊孩子到底有多可怕呢?
性格內向不會交際,幾乎沒有社交的媽媽如何培養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
孩子學琴疑惑問答
孩子班上有人炫富,然後孩子覺得自家條件不夠好,覺得父母不夠能幹,怎麼辦?
孩子最喜歡的事,其實是和爸媽一起玩!

TAG:孩子 | 素質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