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家長自身素質對孩子的影響
(三)家長的文化素質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長文化素質對孩子的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取決於父母的文化發展。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曾對120名傑出人才進行長達4年的研究,這些傑出人物的父母雖然文化程度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共同之處在於都關心孩子的成長,肯於以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和財力去教育子女,並且普遍注意個人言行在孩子面前的表率作用,這些家長經驗的特點,正是家長文化素質高的具體體現;家長文化素質低下,對孩子成長也有嚴重影響。不少的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隨著文盲,據一項對5350名青少年犯罪分子的調查表明:目前只有小學文化的佔83%,母親受過高等教育的只佔5%。 我們園裡超超的父親是一位博士,在家中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他主張孩子在玩中學習,在玩中發展。超超父親說:「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學習,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為孩子創設好的環境。」每逢周六父親總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去書店買書。他認為全家人學比孩子一個人學更能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和持久性。與那些整天就只知道沉迷於麻將桌、舞廳的家長相比,超超絕對是走在了別人的前面。(四)家長的品德素質是決定孩子品德面貌的基礎。 有位優秀的兒童教育家說過:「優秀的品格,只有從孩子搖籃中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孩子在幼年時期行為習慣不固定,在心理上對父母存在依賴感和信任感。此時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與父母經常的接觸中,耳濡目染,受到思想上、道德品質、行為規範多方面的熏陶影響,從而形成對善惡、是非等概念,學會待人處事,學會做人。比如在孝敬父母方面,有的家長對待自己的父母經常惡言惡語,甚至拳腳相加,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就會造成很大的陰影,也許你的孩子以後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到時就後悔莫及了。如果在平時能多關心老人,多孝敬父母,你的孩子也會懂得這是一種美德,是值得學習的。 綜上所述,家長的自身素質對孩子成人、成才必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成為制約家庭教育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福錄貝爾指出:「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充分說明了家長素質在家庭教育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三、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對其性格、品德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積極的人生觀;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社會上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講究文明禮貌,作風正派,為人正直,是非分明等等。 凡是對幼兒提出的要求,父母應身體力行,比如想要幼兒回家洗手、飯前洗手,自己也要天天去做。如想要幼兒關心別人,那麼在汽車上就要為老人、抱小孩的人讓座。如要求幼兒誠實不說假話,則父母對待家人,對待客人都要以誠相待,千萬不可只要求孩子,而自己不做典範。(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識水平,掌握正確的幼兒教育方法。當今時代文化科技日益發達,知識不斷更新。即使高學歷的人,如不繼續學習,也會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知識也存在老化的問題。孩子的求知慾相當強,經常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問題,所以家長要善於學習,使自己成為孩子求知的良師,不僅為孩子做出了榜樣,也保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同時,父母還應掌握正確的幼兒教育方法。如:我們園裡就有個小孩叫雅雅,今年3歲,經常亂畫表姐的本子,甚至還將它們撕得亂七八糟,在園裡也會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雖然媽媽經常罵她,處罰她,可沒過幾天,她又開始了…… 然而,幾個月下來,老師慢慢發現雅雅在幼兒園裡的朋友多了起來,在發彩筆時,也等別人用完才去選擇自己的顏色,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這是為什麼呢?為此,我們專門請到雅雅媽媽談談她的教育心得。雅雅媽媽談到:孩子經常出現破壞別人東西、搶別人玩具等反常行為,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諮詢了一些教育專家後,了解到,在幼兒發展過程中,三歲的孩子開始喜歡交朋友,會與同伴分享及功用的概念。雖然如此,三歲的孩子對「物權」的概念,還不是很穩定,在遊戲中搶奪玩具,甚至大打出手。這個時候,父母應給予機會教育,教導孩子「輪流」,以及「尊重別人物權」,教育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由此證明,科學的教育方法,可以改變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使之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1、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中,應具備耐心、細緻的心理品質。國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二愛型」巨人(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決心。擁有1000多項發明的愛迪生曾被老師視為白痴拒之門外,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因「智力遲鈍」12歲被校方退學,他們的父母沒有因孩子「苯」而喪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去開發孩子的潛能,為「二愛」走向輝煌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缺乏耐心和細緻,他們長因孩子領會不到大人的意圖而斥責、打罵,什麼「蠢豬」、「笨蛋」之聲不絕於耳,孩子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由此產生。2、家長還應具備堅強的性格,遇到困難敢於面對,善於動腦筋去解決,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對孩子形成堅強個性,勇於戰勝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向來喜靜,認為靜以修身養性,同時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每天因忙於工作而疲憊,所以年輕的父母就懶於鍛煉了,這樣就會影響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在一項中日比較研究中,3—6歲的中國孩子的身體運動能力明顯差於日本兒童。為改變這一局面,家長應以身作則,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父母可有意識的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來鍛煉幼兒某一方面能力,或母子一起撿豆子、摺紙船、釘紐扣,這一過程中既增進了母子間感情,又發展了幼兒手眼協調能力,鍛煉了手部肌肉群的活動能力。在工作之餘,除看電視外,父母還可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郊遊、下棋、體育鍛煉等,在一些有重大意義的日子裡,還可去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如植樹節去郊外植樹,國慶節參觀革命勝地。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讓孩子在多彩的活動中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只重視他的身體,孩子將成為四肢發達的可悲的愚人;只重視智力,孩子會成為弱不禁風的書呆字;只重視品德教育,孩子會成為一個病夫、懦夫。這種人對社會,對人類都是無用的,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須三方面並舉。從孩子降臨於這個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註定了要負起他一生的責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教導他如何擁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體魄和過人的智慧。 我們真心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中度過,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能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他們最好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榜樣!
回復:笑笑3800
推薦閱讀:
※爆笑,熊孩子到底有多可怕呢?
※性格內向不會交際,幾乎沒有社交的媽媽如何培養孩子開朗自信善於表達?
※孩子學琴疑惑問答
※孩子班上有人炫富,然後孩子覺得自家條件不夠好,覺得父母不夠能幹,怎麼辦?
※孩子最喜歡的事,其實是和爸媽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