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臨本摹刻《宣示表》
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部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閣帖、單本多有翻刻,應以宋刻宋拓本為佳。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此帖風格直接影響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從《黃庭經》、《樂毅論》,《洛神賦十三行》等就可看出),進而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創作,如趙孟趙孟頫、文徵明、王寵、黃道周等。更具歷史意義的是,此帖所具備的點畫法則、結體規律等影響和促進了楷書高峰——唐楷的到來。因此,鍾繇《宣示表》可以說是楷書藝術的鼻祖。《宣示表》 - 鍾繇小楷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現在傳下來的是逸少的臨摹本,字體端整古雅,結體略呈扁形,筆畫已脫八分古意,全是真書筆法,是元常的傑作,也可以說是楷書之祖。鍾繇:三國魏河南長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稱鍾大傅。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書,師曹喜、劉德升、蔡邕。唐代張懷瓘《書斷》稱「其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 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傳說鍾繇在當時書家韋誕住所,見蔡邕真跡,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嘔血。太祖曹操拿五靈丹救活了他。韋誕死後,鍾繇密使人盜發其冢,終獲蔡邕手跡,因而領悟到「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始得其筆法精髓。鍾繇向他兒子鍾會講書法時曾說,我精思學書30年,每逢和友人相談,則畫地廣步探討書法,被子因練字而被劃破,每見大自然萬物,則探索其形象而書之。可見其功力之深。鍾繇的書法,與以後的王羲之並稱「鍾、王」,為後世所宗。[1]
推薦閱讀:
※王羲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兰亭序里哪个字最差?
※蘭亭系列2——走吧,去寫蘭亭(多圖)
※王羲之集字古詩二十首,創作必備素材!
※《王羲之行書結構習字帖》《王羲之小楷習字帖》《常用漢英硬筆楷書習字帖》《鍾繇小楷習字帖》《柳公權小楷習字帖》《顏真卿小楷習字帖》《歐陽詢小楷習字帖》《趙孟頫小楷習字帖》《王獻之小楷習字帖》
TAG: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