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功夫是這樣上身的:分享師傅親授的三字秘訣

很多拳友在練了一段時間的太極拳後,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開始感覺枯燥無味了。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凡是看不透的未來的東西,總會讓人迷茫的。每一個練拳者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好師傅或者有一個非常好的同學,那就不一樣了。

好的師傅會時刻告訴你現在所處的境界,並會因材施教,告訴你目前該努力的地方。一旦把師傅指出的問題攻克了,那就立馬上升一個檔次。好的同學也是一樣,因為基礎相同,但如果他在某個方面有所領悟,就會突飛猛進那麼一下子,這就給一起學習的同學起到了榜樣的作用,也是很好的激勵和鞭策。有了這樣的師傅和同學,你的學拳生涯就不會那麼枯燥,也就不會那麼迷茫了。

既然,大家都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練習太極拳,其實也都希望能把太極功夫練到身上。之所以會有迷茫,也不過是看眼前的情況,自己離太極真功夫相距甚遠罷了。

其實,就拿走路來說,再遠的路,只要走的方向正確,總有到達的一天。而一個好的師傅,就是一個會給你指明方向的人,一個告訴你正確路徑的人。

一個初學者,經過什麼樣的路徑才能練成太極功夫呢?這裡我願意把師傅的傳授與大家共同分享。

記得初學太極時,在這個問題上我得到師傅這樣的指點:打、練、行。就是這三個字。師傅說,這三個字就是練成太極功夫的路徑。

師傅說:所謂打、練、行,就是打拳、練拳、行拳。簡稱打、練、行。走過打拳、練拳、行拳這個過程,一個人的太極功夫就基本練成。

所謂打拳,就是太極的初級階段。為什麼叫打拳呢?因為這個階段,主要是記住動作,用的是胳膊和腿。表現也是從比較生硬、僵直,慢慢轉向柔化。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松腰松跨、勁斷意不斷、不丟不項、捨己從人」的這些「規矩」雖然也要求體驗,但往往是顧此失彼。這一階段。打個不恰切的比喻,就像練書法的楷書一樣,橫平豎直,練的是大的框架。

第二步是練拳。練拳階段主要在「輕靈」、「松沉」和「虛實變化」、「陰陽轉換」上下功夫。但是對於太極拳「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松腰松跨、勁斷意不斷、不丟不項、捨己從人」的這些「規矩」,卻有更高、更嚴的要求,此時,就不要拘泥於框架的大小,而是要根據你的情況,拳架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可慢可快、可動可靜,拳架的練習要從守規矩到破規矩再到合規矩並慢慢地要對意念和氣有所體會,這個階段好比書法的行書,練的是由外入內的功力。從打拳到練拳,也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的過程。也就是說,打拳,打出的是框架,練拳練就的是招熟,並由招熟而漸悟懂勁。

第三步就是行拳階段了。行拳是懂勁之後的練法。所謂行拳,其實是意行和氣行。也就是「用意念在裡面練」,拋開外形的意行和氣行,則能練就隨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到這種境界無論走、坐、躺,都在太極之狀態了。師傅說的一個人「坐」在那裡也在練拳,「躺」在那裡也能「走」一趟拳,就是這種狀態,達到這種狀態,難道不是「神明」的境界嗎。這就像大書法家醉後的草書了,無拘無束揮灑自如。

本文為頭條號《龍門show陣》原創,如需轉載,務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傅振雲——探奧「太極功夫」精髓之奧秘
形意八卦掌--熊掌--全球功夫網
李小龍功夫優勢與微瑕
怎樣練好太極功夫?明理!會練!懂養!太極拳一代宗師、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編人馮公志強先生告訴你!
少林與武當的功夫有什麼區別?

TAG:分享 | 功夫 | 太極 | 秘訣 | 真功夫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