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襲警者「火氣」十足的六大原因!最後一句亮了!

來源:警察說警事/作者:烏鴉


原標題:鹽從哪咸 醋從哪酸 襲警的人火氣為啥這麼大?

清明小長假,去郊區祭祀的車特別多。我的一位交警朋友就這樣執勤了三天。令他鬱悶的是,幾乎每天都能遇上"理直氣壯"不遵守交警指揮的人。這最後一天,一個違章的女司機一家圍著他罵了半天。要不是看著堵得一塌糊塗的交通秩序,他真想報警拘留這名女司機。這樣的事,他一年總能遇上幾起。他一直想不明白:警察執法也不是為了私利,怎麼違法敢於襲警的人火氣這麼大?

我同這位戰友一樣,心情也一直沉甸甸的。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接觸到的襲警案例遠比這位戰友多。遠的不說,就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令人沮喪的消息:從山東交警王勇被打斷三根肋骨,到貴陽交警谷正剛被兩名交通違法人打傷住院;從北京民警陳佳伍執勤中被商販連刺4刀,到河北邯鄲民警被無良司機強行拖行百米;從河南省交警袁世峰遭嫌疑人駕車碾壓因公犧牲,到合肥警車被掀翻……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公開見諸媒體報道的襲警案就有四五十起。

這些報道出來的案例,只是當前全國公安隊伍執法面臨的一個縮影。現實生活中,警服被撕扯、警帽被打飛、警車被砸爛、人身遭遇暴力攻擊、人格經受嚴重屈辱等情況在各地每天都在上演。

對於這些襲警行為,其涉嫌「妨害公務罪」想來不會有什麼爭議。一段時間以來,在自媒體上,警察抱團取暖的態勢讓人後背陣陣發涼和悲哀。但是譴責的怒火能否喚起全社會的重視,我們不得而知。官方見諸報端的回應也僅有遼寧省警方和濟南市警方,表態對襲警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一律先刑事拘留再說。

問題在於,頻發的暴力襲警案中,襲警者十足的「火氣」究竟為什麼這麼大?小編想來也許有這麼幾條:

1、「仇警」之人不計後果。這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因種種原因對社會不滿,進而對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產生報復心態。這類案例不多,但社會影響力極其惡劣,造成的後果特別嚴重。比如河北肅寧那個央視名嘴裡所說的「端起獵槍的50多歲的老漢」。

2、「疑警」大於法制意識。中國現在正處於"中等收入陷阱國家",這一階段,個人權利意識普遍增強,但相應的法治信仰卻沒有跟上,發展成為只講權利、不講法律束縛。而警察身處執法一線,一旦對警察執法存在某種看法,就產生懷疑心態。比如交警罰款,有人就認為是警察發獎金,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法律規定了你闖紅燈就得罰你,要是都闖紅燈了,警察說「您好,下次注意。」實際受害的還是老百姓。但有人就是懷疑警察,職業特點造成了這種誤解。

3、「護警」法律威懾不足。雖然從2003年起,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會有人大代表提案增設襲警罪,但直到今日,《刑法》中仍然沒有專門的襲警罪條款。對襲警行為僅以折衷的《刑九》中的妨害公務罪處理,缺乏足夠的法律威懾力。暴力抗法往往被視為一般違法行為,使一些人產生「不在乎」的心理。

4、「丑警」宣傳推波助瀾。當民警遭遇暴力襲擊時,一些媒體更多地是把目光聚焦在警察是否正確行使執法權上,而沒人關注警察權益的保障。更有一些公知、意見領袖誤導輿論,旁觀起鬨,造謠生事。這在慶安事件、河北肅寧事件等所有涉警報道中早有明證,引導公眾對公安機關的執法行為產生抵觸情緒。即便是正當合理的執法,也會被誤認為是吃、拿、卡、要,無理刁難,輕則辱罵,重則毆打。

5、「愛警」維權力度不夠。對於輕些的侮辱、語言暴力和輕些的傷害,大多數基層民警都會選擇默默承受,主要是因為維權的成本過高,息事寧人、妥協了之是應對此類傷害的慣例。公安機關為了樹立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普遍要求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如有違背,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以致警察在執法過程中患得患失、畏首畏尾。

6、「襲警」打擊懲處不高。懲治率不高、追究不嚴,這是普遍現象。另一方面,襲警行為證據不好收集,有些民警只能選擇容忍,有理的讓給無理的;還有些是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挨打挨罵的民警首先會考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進而選擇忍氣吞聲。

所有這些,帶來的後果就是基層民警在遇到侵害時,能忍就忍,委曲求全。「不想幹了你就還手試試。」這是基層民警的普遍心態。

而越是這樣的委曲求全,警察的權威和尊嚴更是不斷地喪失。試想一個可以被肆意侮辱而不敢或不能還擊的國家暴力機器,還會被別人敬畏嗎?而作為社會正義的捍衛者,如果連自身的安全都難以保障,又何談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讓民警流血又流淚,損害的不僅是民警的個人合法權益,整個公安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而且會直接損害公眾安全感,損害國家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這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余凌雲先生的話。

俗話說:鹽從哪咸?醋從哪酸?我們是有必要反思一下襲警為什麼多發了!

推薦閱讀:

用儲蓄的心態投資P2P 是難以去剛兌的重要原因
日本海岸詭異現象,如何保護海洋生態?
什麼原因讓你癢不可忍 ?
怎樣都白不了 6大暗沉原因對號入座
謗僧的原因與如何避免謗僧

TAG: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