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人種、民族、語言、宗教、文字和文化圈(2010年05月11日)作者:[天津]沈國光

世界的人種民族、語言、宗教、文字和文化圈

、問題的提出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人民幣。在人民幣上有五種民族文字,其中藏文的樣子與印度的文字很相似。此外,通過日常的影像資料也會發現,印度文字的樣子與以色列和南亞國家如泰、緬、柬埔寨等國的文字也都相似。這就激發了我要了解一下印度文字影響及其與東亞諸國的文化聯繫的念頭。

對於並非搞人文科學的人來說,搞這種事只是出於興趣和好奇的探索。後來發現要弄清此事並非易事,必須從了解世界的人種、民族、語言、文字、宗教和文化圈的情況和脈絡關係著手。

二、世界的人種民族和語言

通常將人類劃分為三大人種:蒙古人種(黃種人)、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黑種人)。

令人詫異的是:印度次大陸上的黑皮膚人是白人;北歐的芬蘭人被認為是黃種人。這主要是從民族的遷徙和人種的骨骼等特徵分析得出的結果。

全世界共有2000多個民族。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布極不均衡,中國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國際上多以語言譜系分類為基礎來劃分民族分類。全世界的語言分屬17個語系,即:

印歐語系:包括日耳曼、斯拉夫、羅曼、克爾特、伊朗、印度等10個語族,分布於世界各國,約有150個民族使用,使用人數最多。

▲漢藏語系:使用人數居第二位,包括漢、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分布在中國和東南亞等地。

▲閃含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

▲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

▲高加索語系各族分布在高加索地區。

▲達羅毗荼語系各族分布在印度南部。

▲烏拉爾語系各族散居於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烏拉爾山一帶。

▲阿爾泰語系各族分布於從東北亞到小亞細亞的廣大地區。

▲南亞語系各族分布在中南半島。

▲南島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各島國。

▲尼羅-撒哈拉語系各族分布在蘇丹地區。

▲科伊桑語系各族分布在西南非。

▲古亞語系各族分布在東北亞。

▲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各族分布在東北亞和北美北極圈內。

▲印第安諸語各族分布在美洲大陸。

▲澳大利亞諸語各族分布在澳大利亞。

▲巴布亞諸語各族分布在伊里安島。

各洲概況

亞洲民族 亞洲地區居住有1000多個民族。他們在種族、語言、宗教、經濟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點,處於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就種族而言,亞洲民族多屬蒙古人種,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其次屬歐羅巴人種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印巴次大陸。尼格羅人種與歐羅巴人種混合類型的民族,分布於印度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島沿海地區。另外,在東南亞居民中還可以見到維達、美拉尼西亞和尼格利陀等種族類型,以及蒙古人種與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

亞洲民族的語言非常複雜。漢藏語系各族全部在亞洲,占亞洲人口的一半以上。南亞語系包括孟高棉和蒙達等語族。達羅毗荼語系各族,分布於印度中部、南部及斯里蘭卡北部。印歐語系在亞洲有兩個語族:印度語族和伊朗語族。在西亞,屬於閃-含語系的主要是阿拉伯各族。阿爾泰語系各語族有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滿-通古斯語族。高加索語系的民族在亞洲較少,主要分布於土耳其、伊朗和前蘇聯境內。

歐洲民族 歐洲各國的民族成分比較單一。大多數民族都是在各自民族國家的範圍內形成的民族分布區域與國界大體一致或接近。只是在民族分布交界的地區,民族成分比較混雜。

印歐語系的日耳曼、羅曼和斯拉夫3大語族占歐洲民族的大部分,其餘多屬這一語系的克爾特語族、希臘語族、列托-立陶宛語族、阿爾巴尼亞語族和亞美尼亞語族。此外,還有一些民族語言,屬於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和高加索語系各語族。

非洲民族 非洲大陸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5,尼格羅人占非洲人口的多數,大多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和衣索比亞高原以南。屬於歐羅巴人種和黑白混血人種的居民,主要居住在北非、衣索比亞高原和索馬利亞半島。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居民則具有蒙古人種的血統。近年來,歐洲移民人口明顯下降。

非洲民族的語言分屬4個語系:閃含語系、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尼羅-撒哈拉語系和科伊桑語系。閃-含語系各族主要分布在北非和東北非。在撒哈拉以南,廣泛分布著尼日-科爾多凡語系的各族居民,約佔全非人口的一半。尼羅-撒哈拉語系,包括桑海語族、撒哈拉語族和沙里-尼羅語族。這一語系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閃-含語系各族的東南地區,人口較少。使用科伊桑語系諸語言的是布須曼人和霍屯督人,生活在西南非洲的半沙漠地帶。

美洲民族 美洲的民族除印第安各族外,多是近代才形成的。從15世紀末開始,歐洲移民陸續遷入,使美洲的民族構成發生了巨大變化,除了屬於蒙古人種的印第安人,還有屬於歐羅巴人種的歐洲移民,屬於尼格羅人種的非洲「黑奴」後裔,以及不同種族互相通婚而形成的混合人種類型。從16世紀開始,經過近500年的重新組合,在美洲已形成了一系列使用印歐語的新興民族。他們全是混血民族,只是在不同地區混入的種族成分有所不同。

現代美洲民族的語言主要屬於印歐語系的兩個語族:羅曼語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和日耳曼語族(英語)。

大洋洲民族 住在大洋洲的居民,主要是歐洲、美洲和亞洲的移民及其後裔。大洋洲各土著民族,多屬澳大利亞人種以及各種混合類型。其語言多屬南島語系的波利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3大語族,少數屬澳大利亞諸語和巴布亞諸語。

世界主要語系分布圖

民族與宗教

在世界許多民族和國家的社會生活中,宗教信仰有其特殊作用,也是區分民族的標誌之一。人們通常把宗教信仰分為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和世界性宗教三大類。原始宗教一般包括圖騰崇拜、巫術和萬物有靈觀念,在中南半島、熱帶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島嶼的某些民族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民族宗教種類很多,如印度教、猶太教、神道教等。世界宗教是指佛教(包括喇嘛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的信徒估計佔世界民族人口的一半。

世界宗教分布

世界的文字

世界上有多少種語言?無一定論。使用人口超過100萬的語言只有140多種,其中漢語的使用人口最多,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聯合國指定的六種工作語言是: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世界語言的分類標準一般有兩個: 一種是按結構分類,即以語言結構的特點來進行分類。 ⒈ 辭彙附著型語言。這種語言的詞用在句子里時,詞形不表示語法關係的形式,必須用其他辭彙附著句子里,才能表達語法關係。如漢語中的時間,必須加 ·現在,昨天,明天等辭彙才能表達。 ⒉ 字母附著型語言。這種語言的主要特點是靠詞尾,前後綴(用一定的字母組合)等來產生語法形式,表示各種語言關係。例如英語,俄語中詞的性,數,格,位的變化都是靠詞尾和前後綴來表現的。印歐語系的語種,大多屬於這一類型。 3. 混合型:以上兩者兼有之。如日語中的主語,狀語,賓語分別用字母 「が,に,を」 表示,而現在時,過去時則用辭彙」ぁります, ぁりますした」 表示。 另一種是譜系分類。譜系分類是根據語言的歷史淵源,地理位置,親屬關係,把世界上的語言分為若干語系,語系以內再分為若干語族,語族以下再分為若干語支。 比較合理的分類方法應該是:▲印歐語系 印歐語系是最大的語系,下分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羅的海,印度、伊朗、等語族。世界上除了亞洲(不含南亞各國)外,各大洲大部分國家都採用印歐語系的語言作為母語或官方語言。使用人數大約40億,佔世界人口的70%。

漢藏語系

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種。使用人數大約15億。下分漢語和藏緬、壯侗、苗瑤等語族。還包括阿爾泰各語族(如西阿爾泰語族、東阿爾泰語族)。前者包括突闕諸語言以及前蘇聯境內的楚瓦什語,後者包括蒙古語以及前蘇聯境內的埃文基語。▲非太語系

包括除歐亞語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國的語言。非洲及太平洋諸國採用這種語言。

人造國際語系

古往今來,人們就渴望有一種共同語言。特別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更需要有一種國際通用的語言,實現人們的互相交流。第一個在國際上獲得較大影響的人造語,是由德國教長施萊耶(Schleyer)於1879創造的沃拉普克語(Volapuk)。 1887年波蘭人柴門霍夫創造世界語(Esperanto)。

文字分類

世界上的文字大體可分作幾種:拼音文字、混合文字、表意文字、象形文字

拼音文字可分為音節文字和音素文字。所謂音節文字就是一字一音的文字,這種文字的一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節,比如ja、ka之類的就是音節,音節由音素構成,梵文、吐蕃文、緬甸文屬於這種文字。音素文字的一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比如a,b之類的,這個是音素,把音節分開,分作母音和輔音。大部分的拼音文字屬於這一類,像泰文、馬來文、朝鮮文。拼音文字易學易懂,學會了字母就會拼寫,即使你不知道意思也可以正確的拼讀出讀音,這就是拼音文字的優點,其中音素文字比音節文字則更要易學得多。當今世界上的文字多是屬於拼音文字。音節文字的歷史比音素文字要早一些。 混合文字的類型可分作這幾種:半拼音文字、半表意文字、半象形文字。組成的成分比較複雜。先來介紹一下半拼音文字,這類文字通常會被當做拼音文字,因為它們擁有字母,但是與真正的拼音文字不同,它們文語不一,也就是讀法和寫法不一樣,有些寫的時候只寫輔音不寫母音,有的是一個字母幾種讀音,只能加上音標才可以讀出正確的讀音。對於學習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度。英文、越南文、阿拉伯文屬於這類文字。半表意文字要比上述的半拼音文字更加難一些。它們的組織成分多是表意文字的符號,但也不缺少象形文字的圖形和拼音文字的字母(這類文字中的形聲字,勉強可以稱作字母)。漢文屬於這類文字。半象形文字和半表意文字差不多,只不過它的象形成分多一些,內部也有表音的類似於字母的符號(圖形),埃及文屬於這類文字。 表意文字可能是世界上最難的一類文字了。它們不表示語音,有一個符號表示一種或者多種意思。對於母語文字不屬於這類文字的人來說,學習表意文字實在是不容易的事。党項文和巴比論文屬於這一類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可以用表意文字來表示。 象形文字是最古老的文章,由人類的古代壁畫進化而來。說它是文字可以,說它是圖畫也可以。東巴文屬於這類文字。象形文字的表達方式很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出一些形象的物件。大概是這個原因,象形文字才進化成了半表意文字和半象形文字,最終出現了拼音文字。

世界五大文化圈簡述 文化圈的是指以文化為主要特色,並且各個文化圈內都有一個核心地區,由其向四方擴展,使周遭的地區在文化上表現出共同的特質。 從對世界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文化來說,學術界基本上一致公認,在世界範圍內的文化起源先後主要有五大文化圈,即: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和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 拉丁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後來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數國家。 西方文化圈的地理範圍,主要是以白種人的居住地為主,包含歐、美、紐、澳等地。西方文化圈的共同特色,主要有:議會政治(政治)、實行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經濟)、中產階級為社會上的主要力量(社會)、物質文明發達、基督教的價值觀仍為主流以及重視消費與享受(文化)。 「西方」的興起 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諸多重大文明運動造成現代歐洲,也就是西方的興起,如文藝復興、民族國家建國運動、宗教改革、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美國獨立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民主化運動等等。這些重大的變革大致言之,在西歐發展的時間較早,程度較高成就也較大,而越往東歐的方向則相反;至於俄國和土耳其帝國控制下的東歐地區,更是「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化外景象。由於上述這一些運動對於塑造現代的西方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由此可知這些「現代性」的變革,對於「西方」的形成和興起有決定性的影響,可是東歐、俄國卻沒跟上這個興起的腳步,所以到十九世紀時,兩個歐洲已經隱然出現。另一方面,隨著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與帝國主義的殖民,促使「西方」的範圍擴大,其實力增加,而「東方」的範圍相對縮小,實力也減少。▲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代表儒學文化和後來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等國,以及以華語作為民族語言之一的新加坡。 東亞文化圈的區域,主要是以東亞為主,以中國為核心,包括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正因為中國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擴散中心,所以中國會成為東亞文化圈的核心,而表現在東亞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有:漢字、儒家思想(例如這些地方都設有孔廟)、以中國律法為藍本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中國化的佛教。▲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阿拉伯文化圈,代表伊斯蘭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國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蘭教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伊朗、巴基斯坦等)。 伊斯蘭文化圈的區域主要在: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東南亞以及非洲,其特色就是直到今日仍虔誠地保持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以及阿拉伯文字的使用。東南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有:馬來西亞、印尼(除了巴里島之外)、菲律賓南部的閩達納蛾島等等。 什葉派、素尼派 伊斯蘭教共有八十多個派別,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素尼和什葉兩派。

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寮國、柬埔寨等。 印度文化圈的範圍主要在印度半島與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其特色就是表現在對梵文系字母的使用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上。 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斯拉夫文化圈,代表東正教文化,包括俄羅斯、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 東歐文化圈的範圍:主要是在俄羅斯、東歐以及巴爾幹半島等地為主;而東歐文化圈所展現出的主要特色有:以東正教為其宗教信仰,使用斯拉夫字母,而在政治方面,在共產蘇聯尚未瓦解之前,因為東歐以及巴爾幹半島地區皆受其控制,所以都傾向極權專制,而且在經濟方面實行共產主義,但這些現象已隨著共產蘇聯的瓦解而有了改變,在政治與經濟方面逐漸向西方文化圈結合、靠攏。

至此,我們已經對世界的民族、宗教、文化等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要回答本文一開始所提出的印度文化對東南亞及西藏的影響和關係的問題,對於一個語言門外漢來說還要做許多艱苦的工作。


推薦閱讀:

56張民族艷照 ! (珍藏)
果敢是漢族後裔嗎?
2018年春季十大熱點新聞盤點
猶太人為什麼這麼聰明?
世界苗族的生存狀態是怎樣的?

TAG:民族 | 人種 | 文化 | 語言 | 世界 | 天津 | 宗教 | 文字 | 10年 | 2010年 | 2010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