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節點嚴防「骨松性骨折」|骨吸收|骨折風險(3)

50~60歲骨量丟失最快

劉忠厚研究發現,正常情況下,骨質疏鬆有兩種,絕經後骨質疏鬆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絕經後骨質疏鬆一般在女性50歲左右絕經後出現,老年性骨質疏鬆則是女性62歲以後,男性72歲以後出現。

日本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女性40~50歲時,絕經前每年骨量只丟失0.3%~0.5%,十年丟失3%~5%,到50~60歲,絕經這十年,就會丟失20%~30%。進入老年以後每年的骨量丟失就減少了,一年丟失約1%左右,累積下來,到80歲時骨量就丟失一半。

這是因為,雌激素對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絕經後體內雌激素明顯下降,骨量丟失速度明顯加快。儘管如此,但骨量流失很少有癥狀,自己很難發現。絕經後應該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如果骨密度偏低或者每年骨密度明顯減少,要適當補充鈣劑。

在絕經最初的3~5年內,要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每日攝取鈣1200~1500mg。含鈣的最佳食物來源就是牛奶。其次,海帶、深綠色蔬菜、豆類、蝦皮、芝麻、杏仁等含鈣量也很高。除補鈣外,還應注意,骨骼組成基礎是骨基質,而骨基質的主要成分,其實是蛋白質、氨基酸以及一些礦物質,如果長期吃素,蛋白質攝入不足,也易骨質疏鬆。

60後防骨松先防摔倒

骨質疏鬆最嚴重也最常見的後果,就是骨折。

已經骨質疏鬆的人預防骨質疏鬆骨折的方法,第一就是防摔倒,然後才是維持骨量,強化骨強度。老人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骨和髖骨骨折。一旦骨折,卧床休養一個月骨量就會流失10%,同時開始出現肌肉萎縮,運動能力下降,這對於骨量原本就存余不多的老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有一項調查,老年人摔倒的場所約1/2是在家中;在家中摔倒的人,1/2是在自己的房間內。有些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有時打個噴嚏或端一大盆水都能骨折,就更要注意。在打噴嚏或咳嗽時,或乘坐顛簸的車輛時,應該用手扶住腰背,這樣可以減輕脊柱和椎間盤的突然受力,預防骨折。

80歲還是硬骨頭

運動、飲食和藥物,是對抗骨質疏鬆的三大療法。深諳此道的劉忠厚教授,更是以身作則,把自己的骨頭保養得好好的。

如今已78歲的老人,每天仍堅持20分鐘慢跑,雨天、霧霾天時他就在屋裡來回跑;出差在外,就圍著開會大樓跑一跑;甚至在西北戈壁灘上也有他跑步的身影。

「營養更得要跟上。」劉忠厚教授強調。均衡飲食、曬太陽、喝牛奶、吃鈣片……都是養護骨骼的好方法。如今,他的骨密度依然是一個標杆,他這個年紀的人很少有。不久前,曾在路上不小心被一個騎電動車的年輕人撞倒,愣是啥事都沒有,起來拍拍屁股就走了。現在,還能追著趕公車。

而相比之下,現在很多年輕人盛行的「宅文化」:不出門,不運動,飲食馬虎,以及流行的「白富美」:為了追求皮膚白皙,一年四季都不願意接受日照,為減肥而節食,都會給骨質疏鬆的發生提供可乘之機。


推薦閱讀:

應用ANSYS對K型主方支圓加強節點滯回曲線分析
港陸民間關係三節點:大逃港、北進、捍衛本土
世界田壇迎來關鍵節點
老佛爺1年虧2千萬遭遇滑鐵盧 兩次入華均踩錯節點|老佛爺百貨|節點

TAG:風險 | 骨折 | 節點 | 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