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 Culture | 中國古代的飲茶之道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著名的茶聖陸羽(唐代,公元618-907年)曾在《詩經》中這樣寫道:「中國的飲茶文化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期,由魯周公發揚光大。」早在神農氏時期,古代中國人就發現了茶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從那時起,茶就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常飲品。古代中國人對於茶、水和茶具,以及沖泡方法、飲茶禮儀等要求頗為嚴格。縱觀歷史,中國古代飲茶之法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 煎 茶

古代中國人由於勞動力低下,食物短缺嚴重,健康水平堪憂。自從發現茶葉無毒且可食用之後,人們採集茶主要是為了它的食用價值。但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茶退燒、消炎、消除疲勞等藥用價值,因此人們開始採用煎制這種常見的中草藥處理方法來加工茶葉,這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無疑是一次重大轉折。此外,茶葉還經常被用來祭祀。但總的來講,中國古代時期茶葉的產量極為稀少,多以野生採摘為主。

二、 制 湯

在先秦及漢朝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茶逐漸成為一種流行飲品。《爾雅》一書中曾對人們製作茶湯的方法有過記載。在當時,人們會用其它食材與茶葉共同烹煮,製成濃稠的茶湯。這種做法直到唐代(公元618-970年)依然存在。直到今天,中國部分少數民族仍保留著這種傳統的飲茶習慣。

三、 磨 粉 浸 泡

茶葉磨粉工藝首次出現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在唐代逐漸興起,後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發揚光大。《廣雅》一書中首次出現了對茶葉磨粉工藝的記載。書中道:「生活在四川和湖北兩地的居民會用米湯和茶葉製作茶餅,後將其烘烤,磨成細粉,加入青蔥、生薑、橘皮等。」該種方法可以說是現代普洱茶制茶工藝的雛形。雖然現代人也會在茶中加入輔料,但很少使用味道較強青蔥、生薑等。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茶聖陸羽撰寫了《茶經》,其中全面記載了各種沏茶工藝及配方。從《茶經》開始,飲茶逐漸升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在當時,民間開始盛行飲用不加香料的茶,陸羽更是賦予了茶極富詩意的名字「清茗」,旨在凸顯茶的純凈。據史料記載,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品嘗清明茶了。到了宋代,磨粉 浸泡工藝徹底取代了傳統的煎制方法。

四、 整 葉 浸 泡

整葉浸泡工藝出現於唐代,興起於明清時代(公元1368-1912年)。在唐代,新鮮採摘的茶葉經蒸制、炒制製成散茶。這種工藝的出現為現代制茶工藝打下了基礎。散茶與茶粉相比,外觀更加誘人,口味更加醇香,整葉浸泡工藝因此得以廣泛普及。

隨著制茶工藝的不斷進步,品茶和茶葉鑒賞技術逐漸浮出水面。磨粉和整葉浸泡工藝在宋代並存,而從15世紀開始,整葉浸泡逐漸佔據上風,成為社會主流。直到今天,整葉浸泡仍是中國最為流行的飲茶方法。

今天,中國各地區仍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制茶和飲茶工藝;世界各地對於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普洱茶、黃茶等主流茶葉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速溶茶、冰茶、濃縮茶等飲茶方法並存。此外,功能性差,例如保健茶、香草茶、水果茶等非傳統類茶更是流行各地,正是這種多樣化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茶、愛上茶。

咖啡師 | 天使培育計劃(點擊左邊文字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中國移民讓世界「步步驚心」 各國新政頻出應對
中國韜光養晦足以應對美國圍堵
中國古代最偉大英雄之一,被批評卑鄙無恥,被誤解兩千年
中國書法入門書體選擇之我見
中國歷史四大罪人,其中一個讓漢人差點絕種

TAG:中國 | 古代 | Cul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