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超級細菌」,人類怎麼辦 12
06-19
新華社 圖本報見習記者 雷冊淵 整理日前,麥當勞停用「抗生素雞」的一則聲明引起軒然大波。資料顯示,在美國,每年至少有23000人因濫用禽類抗生素導致耐抗生素「超級細菌」感染的增加而死亡,這也對全球健康構成重了大威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事關「超級細菌」防治。那麼,「超級細菌」是什麼?它是怎樣產生的?人類又該如何應對呢?「聰明」的細菌所謂「超級細菌」,是指對幾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這種細菌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在於它對普通殺菌藥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細菌是微生物的一種類型,而微生物是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資料顯示,細菌共有約4萬種,目前已知的有4760種。它們個體微小、種類繁多、與人類關係密切,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有的對人類有益,有的則對人類有害。1929年,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以此為標誌,抗生素時代來臨。此後,抗生素幫助人類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細菌攻堅戰,一度成為最常用的治療藥物。然而,在人類使用抗生素殺滅或抑制細菌的同時,這些「聰明」的細菌也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巧妙化解危機以求得自我生存,並變得更加頑強:第一種是抗生素外排泵機制,即細菌將抗生素當作敵人趕出去; 第二種是抗生素降解酶機制,即細菌通過自己產生的降解酶將抗生素降解掉; 第三種是抗生素修飾酶機制,就是在無法降解抗生素的時候,採取一種同化的方式,使抗生素對細菌不具有威脅性;第四種是自我救護機制,即當抗生素阻斷細菌生命要道時,細菌能十分聰明地開闢新路線,避開抗生素的鋒芒,重新打開自己的生命通道。所以,一般在一個新的抗生素上市後,往往不到兩年時間就會出現新的耐葯菌,且刺激細菌獲得更強的生命力,從而使治療更加困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藥治療技術的提升,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然而,過於頻繁且常常非必要地使用抗生素,卻導致了對抗生素治療耐受的新型細菌——「超級細菌」的出現。2015年11月,中英兩國研究者在牲畜和人體內發現了一種能夠對抗強效抗生素的「超級細菌」基因;2016年5月,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境內出現了首例無法被任何已知抗生素治癒的「超級細菌」……而抗生素的濫用正是「超級細菌」日益猖獗的「幕後推手」。「12強」榜單拉響警報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資料顯示,每年全球死於抗生素耐葯的約有70萬人。英國抗菌藥物評估委員會估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1000萬人遭遇抗生素耐葯問題。而我國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值得警惕和重視。中國動物保健品協會的統計也顯示,我國目前已批准的獸用抗菌藥物種類超過70種。國際權威雜誌用著名的「兩個一半」描述了這種狀況:2013年中國抗生素使用量達16.2萬噸,約佔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又有一半是獸用。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藥性、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超級細菌」列表「12強」,上「榜」的細菌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急需開發新型抗生素來應對」。其中,耐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腸桿菌類為第一隊列,在需要新抗生素的迫切度上最高,其次是耐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類似清單,也意味著拉響了「超級細菌」警報。世界衛生組織的有關專家表示,這份清單不是為了用「超級細菌」來嚇唬人們,而是提醒科研人員和製藥公司,他們應該優先做的是什麼。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在為此做出努力: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控制細菌耐葯,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將無葯可用」;2015年出台抗生素抗藥性全球行動計劃,要求所有成員國在2017年5月之前實行國家行動計劃。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布國家抗耐葯菌行動計劃,中國也一直在積極行動。2015年8月,衛計委修訂並發布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版)》;2016年8月,14個部委聯合發布《遏制細菌耐葯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今年2月,農業部制定了《2017年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公報承諾將「推動謹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耐藥性的話題已經上升到了國際高度,成為世界性議題。同月,出席聯合國大會的193個成員國簽署宣言,承諾加強管制抗生素。人類如何應對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人類用盡了所有有效的抗生素,怎麼辦?那時,我們或許將回到20世紀初的行醫模式,而有些方式在今天看來是一種非常可怕的選擇,比如把受感染的肢體直接截斷等。到那時,醫院的病房裡或許會擠滿腹部或骨骼膿腫的患者,他們往往只能通過重複的引流和外科手術來治療。諸如關節置換術等很多常規的操作或許都會存在風險,因為這會給患者帶來無法治癒的術後感染。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生,醫療機構更應規範、合理地用藥,盡量縮短用藥時間,同時避免濫用或誤用抗生素。而對於普通公眾,則需牢記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四大原則:一、謹遵醫囑,按症用藥;二、發熱不明,檢查先行;三、口服優先,注射後行;四、慎用廣譜,避免耐葯。此外,政府與企業應充分重視抗生素耐葯問題,自上而下加大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力度,並開展破壞細菌耐葯基因和增強細菌對抗生素敏感性的深入研究,為預防「超級細菌」提供更長遠和可靠的支持。事實上,國內外科學家一直沒有放慢研究的腳步,近年來對抗「超級細菌」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讓人欣喜的成果。英國科學家發現,用於治療皮膚感染的抗生素奧列萬星(oritavancin)可通過「暴力手段」撕裂細菌並將其殺死,且殺死細菌的力量比萬古黴素強1.1萬倍。這為研發新一代擊敗「超級細菌」的藥物另闢了蹊徑。澳大利亞的分子生物學家利用X射線晶體分析技術,成功解析了「超級細菌」的結構,發現包裹在「超級細菌」外部的蛋白質正是它掩護自己、抵禦免疫系統和抗生素的關鍵部位。由此,他們制定了先以一種藥物攻破外部蛋白,再用另一種藥物殺死無保護細菌的治療策略。此外,我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研究團隊,針對「超級細菌」的最後防線——粘菌素開展研究,明確了我國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多粘菌素的耐葯情況,填補了臨床感染多粘菌素耐葯基因數據和認識上的空白。面對「超級細菌」日益逼近的威脅,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快藥物研發刻不容緩。 (本文綜合自《健康報》《人民日報》、央廣網、生物谷網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怎麼根據身形挑選合適的馬丁靴
※戀愛新思維:關係一般的女孩怎麼追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續詩還能怎麼寫?!震驚了
※十二生肖睡床怎麼擺會旺事業和財運?
※新8條:槓桿併購怎麼辦?讓「併購貸款」盪起雙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