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誇孩子前需先懂孩子
2015-05-24 14:02:03|分類: 讀懂孩子這本書
家長誇孩子前需先懂孩子
洞悉孩子行為中的小秘密「今天的年輕中國父母似乎已完全甩開了以前教育孩子的各種束縛,他們不斷地誇孩子,崇尚讓孩子自由發展,少規矩,多個性,告訴別人說自己是完全按照歐美國家的教育方
「今天的年輕中國父母似乎已完全甩開了以前教育孩子的各種束縛,他們不斷地誇孩子,崇尚讓孩子自由發展,少規矩,多個性,告訴別人說自己是完全按照歐美國家的教育方法。其實他們錯了!西式教育一直被中國很多年輕父母誤讀了很多年!」在近日新東方舉辦的家庭教育論壇上,眾多知名的教育專家拋出了不少發人深省的觀點,令現場很多年輕父母陷入沉思,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法適合我們的孩子?
中國父母常常把放縱當自由,把任性當個性
「我經常會在一些聚會場合上看到,四五歲的孩子到處亂跑,大聲喧嘩,這個時候年輕的父母都會對我訕訕一笑:『我們現在也學歐美國家,讓孩子自由發展,少點規矩,多點個性!』」華東師範大學認知與心理科學學院教授李曉文的發言以這樣一個場景引起不少父母笑聲,「好吧,我們可以原諒他們,孩子太小了不是嗎?」「可有的孩子已經十三四歲了,在聚會場合,父母還要督促他們問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會,自己玩手機,父母此時會說:『我們家很民主的,多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少干涉他。』這種論調很讓我困惑,從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身上,我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看到;一個十三四的孩子連打招呼都還要父母教,都不具備一個正常的交流能力,談何『素質』呢?所以說,中國的父母有可能一直誤讀了所謂的西式教育。」
李曉文說:「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備一些基本的禮儀和約束力,不要再說『那是歐美的自由和素質』。把放縱當自由,把任性當個性,這在任何地方都不是素質教育。」
「現在賞識教育一直很流行,可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過度誇獎已經造成很多問題了,比如孩子會往過度自由的方向發展。過多的誇獎還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言行能夠討父母的歡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是因為自己想做或喜歡做,而是因為這樣做能夠得到父母的誇獎。這樣一來,孩子就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識。另外,過分的誇獎會使孩子成為愛虛榮、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的人。孩子一旦自滿起來,以後就很難糾正了。」
「一些潛質很好的孩子長大以後之所以沒能有所成就,正是源於孩子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所以,父母在誇獎孩子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要在誇獎的同時指出不足。」同時她指出,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學業甚至放棄自己的事業開始「全職陪讀」。「你以為你這樣是愛孩子嗎?其實現在的『陪』是為了以後的『不陪』,就算『陪』也要獨立的『陪』!」
未來對孩子的要求,首先應是擁有感性的思考力
「如果你很努力很費勁幫孩子打造一雙飛往天空的翅膀,可若干年以後,你可能會發現未來世界的領域並不僅僅是天空,還包括海洋,也許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可能更需要潛入海底的全能人才?」新精英生涯創始人、著名職業規劃師古典這樣開始了他的講座,看到還有觀眾似懂非懂,他接著說,「各位,你覺得你的教育理念符合這個年代嗎?在未來的幾十年以後,專業、行業、職業都迅速變化,很有可能你學了十幾年的專業沒有用,未來甚至可能是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
如何能夠勝任未來世界呢?古典老師說道到幾個關鍵詞,「感性的思考力」,「應變能力」和「創造力」,還有「尋找幸福的能力」。「未來對孩子的要求,首先應該是擁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僅僅是理性思考力,其次應該有應變能力和創造力。再者,他應該有尋找幸福的能力,無論成功與否,都能幸福。從強到美是未來培養孩子的方向,我們要培養很多美的人。」
父母最好不要扮「黑臉」和「白臉」
嘉賓台灣師大副教授林如萍在「教養的第一課,婚姻對親子關係的影響」的主題發言中談到,管教只有建構在情感關係和孩子的意義理解之下才有效。
「例如說父母愛買書和父母愛讀書,哪一個習慣對孩子比較有幫助呢?答案是愛讀書。如果父母愛讀書,那麼當我們看書時,孩子看到我們在閱讀當中找到笑容,於是他會模仿出來,慢慢地他會發現書里有小世界、全世界。可是如果只是買書,卻不趕緊去讀,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讀這個書是很沉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化是一個互動的歷程,孩子的解讀和親子關係才能夠教到他,而父母本身對於這件事情的信念和行為,也勝於我們的作為。」林茹萍娓娓道來。
她指出,這種概念和作為也叫做「共親職」或「共教養」,「共」的意思是父母齊心協力來做這件事,核心要點是:爸爸媽媽在孩子身上都要投入心力,要儘可能多地關注和陪伴孩子;尊重他的判斷;婚姻關係的經營,夫妻間要有好的溝通。
「最難的是教養的一致性」,林茹萍說,中國的父母很喜歡做黑臉和扮白臉,「例如,北京早晚溫差很大,帶孩子去散步,媽媽說『寶寶來,穿上外套』,孩子說『不穿』,這時爸爸說『我們等一下要玩好一陣,天黑以後更涼,而且我們等下還要去吃好吃的,進了餐廳更涼,我們穿上外套』,這是補充支持媽媽的指令。媽媽有時候可能會這樣說,『寶寶,穿上外套,你看爸爸都穿上了』,爸爸就穿上了,爸爸用行動的方式來支持媽媽的請求,這叫共同行為。這時孩子在解讀,不只是學會了穿衣服,他看著我們的互動,看著我們的溝通,他在這裡面看著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其實婚姻關係好,親子關係就會比較好。」最後林茹萍總結道:「互敬互愛的夫妻關係才是家庭教育的磐石。」
只有犯錯誤才讓孩子有改變自己的空間
「錯誤是孩子成長的印跡,犯錯誤是孩子成長的里程碑。」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的副校長劉麗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只有犯錯誤才讓孩子有改變自己的空間,有人說孩子是在痛苦中長大的,這是非常好的觀點。」
劉麗君以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談到,如今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他能在學業上成功,最後找到一個非常好的飯碗,然後能有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害怕孩子犯錯,希望在他的學業當中或者在他的人格當中,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事實上從人格方面來講,比如說他們犯了一些錯誤,我們是應該去糾正,而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不傾聽錯誤背後的原因,不考慮他的年齡階段,一味地苛責孩子,這會讓他們背負不應有的壓力。」
孩子的這些行為你讀懂了嗎?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許不是因為智商和勤奮的問題,可能他真的有讀寫障礙症!」「孩子有時候說謊也許真的不是有意的,而是他太小還不能區別現實和想像!」「孩子偶爾口吃不要責怪他,那是他在語言學習階段的暫時現象!」孩子的這些行為你讀懂了嗎?在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上,在場的嘉賓為現場父母們解讀了孩子種種行為背後的原因。
喜歡藉助手指閱讀文字也許是有讀寫障礙症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看帶圖片的書,而且喜歡根據圖片的意思來理解文章;或者閱讀的時候往往藉助手指,邊指邊讀,往往是逐字地讀,連讀起來比較困難;尤其是做應用題的時候比較困難,但是只要有人幫忙讀懂題意,就會很快迎刃而解。」北師大劉翔平教授現場說道,如果你的孩子具備以上行為特徵,也許是因為有讀寫障礙症!
「什麼是讀寫障礙?讀寫障礙的人智力是好的,我們測IQ,一測一百多分正常,但是這種人只是在閱讀和書寫方面出現嚴重的落後。」「閱讀障礙是遺傳的,主要是基因。但讀寫障礙的人學數學特別好。」劉翔平教授舉出一組非常驚人的數字,據統計,在所有學習障礙兒童中,在讀寫或者語言的接受與表達方面落後的人要遠遠多於那些數學不好的人,在被診斷為學習障礙的兒童中,大約有80%以上與讀寫落後有關。
這些讀寫障礙的孩子的左腦功能會出現落後,導致右腦脫離了左腦的制約,成為一個「右腦人」。這些孩子通常都會喜歡圖形和空間的事業,不喜歡語音,能夠回答一些字面意義的問題,對於需要推理的問題,只能憑藉猜測。「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兒童,必然也是一個有寫作障礙的兒童。」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有讀寫障礙症,可是這個孩子的觸覺神經非常發達,於是我這個朋友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將近三千個漢字刻到了一個個正方形的小木塊上,每天都訓練孩子去觸摸這些漢字,然後組片語句,最後讓孩子用這些漢字寫短文。」劉翔平教授告訴所有的父母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興趣點,用孩子天生的觸覺、視覺和聽覺幫助他們認識到閱讀的樂趣。
「比如有些男孩喜歡武器,父母就可以專門為孩子提供一些介紹武器的青少年讀物,然後將武器類的讀物延伸到軍事、軍事人物和歷史傳記等。」劉教授還建議,「一般有閱讀障礙的孩子視覺激活都存在一些問題,對於單調的顏色都不能持久的注意,所以父母在選擇閱讀材料最好選取字體顏色比較豐富的讀物或者是紙張帶有顏色的讀物。」另外,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做筆記,對不理解的問題進行提問,或者用特殊符號進做標記,孩子每讀完一篇文章會問「我想到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有哪些精彩的地方?」
父母還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有趣、輕鬆和自在的閱讀環境,一隻靈巧的小書架,一個舒適的小沙發,一小塊漂亮的地毯,都會讓孩子愛上閱讀。
你會辨別孩子假性「說謊」、「口吃」嗎
在「第七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學前分論壇上,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教授、江蘇省心理學會理事長譚頂良指出,幼兒的行為特徵有:逆反,以自我為中心,嫉妒,缺乏快樂,怕吃苦,主動(自己來),以及多動,並用事例生動講述了幼兒的假性表現。
譚教授說,學齡前的孩子有一個階段愛說謊,他舉例說,有個孩子對幼兒園的小夥伴們炫耀說爸爸出差給他買了一個很好玩的玩具,恰好老師聽見了,就讓這個孩子把玩具拿來大家一起玩。可是孩子卻一直沒有拿來。老師在與孩子媽媽通電話時得知,孩子的爸爸根本沒有出差也沒有給他買玩具。「可能有的家長就認為這個孩子在說謊,但其實這不是真的『說謊』,是孩子想像與現實不能區別的表現,過了這個階段自然就會好。」
譚教授說:「家長有時發現孩子說話時總是會不斷重複某個詞,說話不夠連貫,表現為『口吃』。但其實這是假象,這種不斷地重複性的『口吃』不是真正的『口吃』,它是幼兒在學習語言階段暫時的現象,是孩子語法結構沒掌握或辭彙少的表現。」
孩子不能控制情緒其實是「恐懼」
「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不能控制情緒,為什麼別人很容易學會的東西我就學不會?為什麼人家能坐下來聽老師講課,我就聽著好煩,甚至我不知不覺就會動,其實這是孩子心理創傷的表現」,懷著一絲感傷,龍迪神色凝重地開始了「療愈童心,聆聽說不出來的傷痛」的主題發言,她說,孩子心理創傷的核心情緒就是恐懼,是不同程度的恐懼。
「恐懼讓孩子受到很多的懲罰,因為他們不聽話,學習不好,然後不好管,所以就增加了他們的恐懼。有時候家長和老師為了制止孩子的問題行為,用的辦法卻增加了他的恐懼反應。孩子長期被恐懼的情緒籠罩,他就會缺乏安全感,會用各種動作來保護自己。所以我們看到問題行為有相當一部分可能就是孩子自我保護的生存策略。」
龍迪進一步說,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時,便會啟動自我保護的生存策略,表現為身體回應危險的三種反應:迎戰,憤怒,具體表現是多動、有攻擊和破壞行為;逃離,退縮,逃避和孤立;關閉情緒,表現為麻木、發獃、漠然。
「當孩子說『沒感覺』時,其實他的感覺很強烈,是需要幫助的」,龍迪肯定地說,童心是可以療愈的,首先就是療傷止痛需要有人聽到說不出來的聲音。如果有人能夠聽懂他們說不出來的傷痛,並且還能幫助他們去面對恐懼的情緒,去學習更有效生活的辦法,能夠有更多的辦法來控制情緒,那麼創傷就可以療愈;其次,我們不僅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聽,因為孩子有些需要是說不出來,但用行動表現的。「我能感受到你痛苦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慈心,這需要學習」;第三,我們是否有能力從生命的脆弱中學習愛的智慧?就是不要那麼勢利眼,尊重孩子們生命的脆弱,堅信今天看來脆弱的生命,其實也能綻放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本組稿件由華商報記者杜娟 耿艷紅 采寫
來自:華商網新聞頻道
http://bbs.hsw.cn/read-htm-tid-7422984.html
您可能也喜歡: 嚴厲家庭和寬鬆家長,哪個有助於提高孩子成績? 嚴厲家庭和寬鬆家長,哪個有助於提高孩子成績?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的學習?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的學習? 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愛聽 2014.10.27 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愛聽 考試前如何做家長 --談談家長的樂觀精神 考試前如何做家長 --談談家長的樂觀精神 容忍挫折與管理挫折—談談高考失敗後的心態問題 容忍挫折與管理挫折—談談高考失敗後的心態問題 對於寫作業丟三拉四的孩子不可打罵 對於寫作業丟三拉四的孩子不可打罵 孩子寫作業拖拉、邊寫邊玩與書寫障礙 孩子寫作業拖拉、邊寫邊玩與書寫障礙 孩子作業馬虎不是習慣,而是學習障礙 孩子作業馬虎不是習慣,而是學習障礙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看懂的家長孩子有救了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看懂的家長孩子有救了 劉教授談考試焦慮之一:變「志在必得」為「志在盡量得」 劉教授談考試焦慮之一:變「志在必得」為「志在盡量得」 如何預防和調整考場上的情緒失控 如何預防和調整考場上的情緒失控 王湛:健全管理制度 推動基教課程改革科學決策 2012.05.17 王湛:健全管理制度 推動基教課程改革科學決策 《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問題學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與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問題學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與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孩子的自信應該這樣練就 孩子的自信應該這樣練就 推送到小組 閱讀(4)| 評論(1)
推薦閱讀:
※5種方法讓孩子感受愛
※女子為給孩子辦戶口嫁給姐夫 欲離婚遭拒絕
※男人長吉痣,中年發財致富,富甲一方,孩子也能金榜題名
※一起寫隨筆|關注孩子的情緒,勝過關注孩子的成績(實驗學校東校 陳豫)
※好孩子好習慣培養之我見-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