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陸銘:人口流出未必不好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陸銘

你說,如果一個省,或者一個城市,出現了人口的凈流出,這是一件很值得緊張的事嗎?

  在中國,就有這樣一些「人口凈流出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報道這樣說,「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東北三省中,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凈流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東北,出生率又極低,整個人口結構自然也更快老齡化。比如,2013年遼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比10.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3個百分點。」

  再如安徽,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省常住人口為5950.1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986.0萬人相比,十年共減少35.9萬人,下降0.6%,年平均下降0.06%。全省普查登記的戶籍人口為6862.0萬人,與常住人口相比,全省凈流出到省外半年以上人數為911.9萬人。

  在2005-2010年間,安徽、河南、四川三省的流出人口分別為553萬、543萬和499萬,成為人口流出最多的三個省。

  一個相關的現象是,中國農村現在正在出現很多「空心村」,隨著人口逐漸遷出,村裡只剩老人,之後,隨著老人故去,空心村則逐步消失。空心村中老人的生活狀態的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政府和社會有責任為空心村裡未遷出的人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

  但是,也要看到,空心村的出現是城市化的必然結果,關心空心村裡留守人口的生活狀態,並不等於要扭轉人口流出的趨勢。

  農村出現空心村,部分省份和地區出現人口的凈流出,這一定是壞事嗎?換個角度來看問題,人口的流出只是人們不斷在尋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經濟發展的集聚效應意味著,工作機會和收入的創造在空間上並不是均勻分布的。一些地方和一些城市比別的地方更加具有經濟發展的活力,就會成為人口流入的地區。而反過來,另外一些地區相對缺乏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的競爭力,就會成為人口流出地。這恰恰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結果,不要忘記人口本身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

  人口的空間再配置是世界普遍現象

  試想一個國家從貧窮走向發達,一定會經歷城市化的進程。這意味著從人口的分布來講,大量的人口將從農村集中向城市。

  而在城市之間,也會出現人口逐漸向大城市及其周圍的都市圈集聚的過程。換句話來說,在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程當中,也一定曾經不斷出現空心村的現象。甚至在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它的城市化的今天,隨著人口向少數大都市圈集中的過程,也同樣有不少城市,它的人口規模是在萎縮的。

  在全世界範圍內,一些地區人口流出並不是少數現象,而是廣泛存在的。僅舉一例來說明此問題,在挪威,近年來出現的趨勢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在這裡所附的圖表示2005-2009年間的人口流動方向,藍色圈表示的是人口流出,淡紅色圈表示的是人口正增長,但速度低於全國平均,而深紅色則表示人口的凈流入,且速度快於全國平均。

  看,圖中越大的圈表示人口越多的大城市,它們都是深紅色的,而小圈表示的是小城市,它們大多也是藍色的人口流出地。

  如果出現產業的衰退,人口的流失則更為嚴重,曾經的汽車城底特律出現的就是這樣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汽車城的人口從2000年的95萬下降到2010年的71萬,十年間,人口降幅達25%。底特律人口1950年曾經達到180萬的高峰,當時在全美排名第五。但隨著汽車產業的衰落,底特律出現了大幅度的人口減少,大量房屋出現空置。

  人口流出本身並不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美國的人口在空間上是高度集聚的,大約80%的人僅僅集中在大約4%的國土面積上。根據人口統計,美國總人口為3億多,其中,9個人口最多的州擁有略多於一半的總人口,25個人口最少的州擁有的人口佔比不到六分之一。

  如果憑直覺,這會給人們帶來一個印象,似乎美國的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非常大。事實恰恰相反,美國的每一個州的GDP份額和人口份額高度一致,美國中部的一些州人口只有五六十萬,但這些州的人均GDP和那些人口眾多的州幾乎是一樣的。不難想像,美國從一個農業經濟過渡到一個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它的人口也在逐步走向高度的集聚,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州和州之間的人均GDP卻是高度平衡的。

  換個角度看,人口流出是好事

  中國是一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當中的國家,空心村的出現和人口從一些省份遷出,恰恰是人口在空間上優化配置和重新分布的結果。對於空心村,政策上要做的事情並不是要運用行政的力量阻止人口流出,而是應該去順應這個過程。

  一方面,讓那些去尋求更高收入和更好就業機會的人,按照他們的意願流動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而對於那些不想流動的居民,當然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為他們在農村的家鄉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質量,特別是為留守的老人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和生活上的關愛。

  同時,應該要注意到,農村的一部分留守老人並不一定是自願留在農村,而是因為當前的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分割,他們如果隨子女進城將面臨過高的生活成本。對於這部分居民,要通過制度改革,讓他們能夠與在城市生根的家人團聚。

  人口不從欠發達的地區和農村流出,就很難提高這些地方的勞動生產率。中國總有一天會達到70%以上的城市化率。如果製造業和服務業能夠不斷地加強國際競爭力,不斷地創造就業,那麼中國的城市化率達到80%也並非不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必然不斷提高。

  不用過於擔心農村人口的減少會危害農業,恰恰相反,人口的流出是農村地區提高規模經營程度和勞動生產率的前提條件。

  隨著空心村現象不斷發展,一部分的農村社區將逐漸消失,原有的宅基地不斷空出,復耕為農業用地,現有的一家一戶的農業經營模式就將逐漸轉變為大農場的模式,這樣,農民的收入水平才可能不斷提高。只有農村不斷提高規模經營的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讓農業成為能夠致富的產業,才可能成為一部分人留在農業的選擇。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古村落將逐漸演變成為旅遊地。在今天的農村,已經有不少古村落正在快速地發展旅遊業。一些產業資本進入古村落進行開發,加快了農村旅遊的發展,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另一途徑。

  什麼樣的空心村逐漸消亡,宅基地被複耕為農業用地,什麼樣的村落有保護的價值,逐漸轉變為旅遊地?說到底還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在這一過程當中,政府應該做的是適當地規制,防止市場急功近利,對於古村落文明過度的毀壞。

  當前在中國農村有大量老人和女性留守的原因是在當前制度限制下家庭居民難以實現舉家遷移,於是總是優先將年輕男性送到城市去打工。中國移民家庭的舉家遷移率只有20%左右。

  如果戶籍和土地制度改革到位,大量家庭僅輸送年輕男性進城打工的局面就會發生變化。未來農村人口減少,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一部分年輕人將會迴流,而這樣的趨勢正在出現。

  女性和年齡稍大的農村居民仍然有向城市轉移的空間。最近,李輝文和熊瑞祥的研究發現,大量農村婦女因為在老家照顧孩子,影響了她們從事非農就業。而如果家裡老人健在,就可大大緩解女性因為照顧孩子而無法外出打工的現象。這說明,農村的留守女性實際上是潛在的勞動力供給。

  中國的城市正在逐漸進入後工業化的時代,服務業的比重將越來越高,並源源不斷地為未來進城的居民提供就業崗位,而服務業對於體力勞動的要求遠遠低於製造業和建築業,這意味著,只要改革到位,未來農村居民舉家遷移的趨勢越來越強,既可以緩解當前勞動力流動狀態下家庭分裂的現狀,又可能為未來的城市服務業不斷輸送勞動力。

  這樣的未來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到發達國家走走,看一看在國外餐館裡的服務員,或者國外航空公司上的空乘人員,就知道女性和年長者在服務業當中就業的前景非常廣大。

  從容應對人口流出

  當前人們對人口流出和空心村的緊張情緒,還是因為一些傳統思維在作怪。人口在一個國家均勻分布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尊重人口在空間分布上集中於少數都市圈的客觀規律,就有可能通過一些政策措施去人為地嘗試扭轉這種趨勢,反而事與願違、事倍功半。

  在底特律的歷史上,就曾經嘗試通過加大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來扭轉人口流出的趨勢。如果沒有持續的產業發展,結果是人口流出沒有被遏制,而公共設施的投入巨大,卻沒有相應的回報。

  底特律政府最終走向破產,就是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公共設施的巨大投入和人口流出成為了一對日益尖銳的矛盾。

  在中國當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樂觀地估計本地未來的人口增長趨勢,試圖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和造房子來吸引人口。

  事實上,一個地方只會因為有產業有就業才能吸引人口流入,公共設施和住房的需求是人口流入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脫離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過度地在基礎設施和住房上投資,試圖以此來吸引人口,結果很可能形成一些空城,反而給地方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

  對於人口流出地來說,重要的是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於人口流出地通常都是相對來說距離大都市圈比較遠的地方(這點,在挪威的圖上也看得出)。因此,要通過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來緩解人口流出的趨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口流出地走出困境的另外一條出路是,發展那些對於當地來講具有比較優勢的經濟,比如說旅遊和大規模的農業。

  發展這些經濟,並不一定要扭轉人口流出的趨勢,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人口的流出,使得這些在本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可以為相對來說比較少的人提供就業崗位,人口流出,反而在人均水平上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

  應該看到,地方政府也有他們所面臨的激勵機制的困境。如果政府管理模式一味強調地方的GDP總量增長,那麼人口流出當然會對地方官員產生壓力。中國早就該放棄GDP指標的考核,即使不完全放棄也應該儘早做出調整,應該從GDP總量增長的考核轉變為人均GDP的考核。

  特別是對那些人口流出地來說,追求人均GDP、人均收入和生活質量才是長久之計,這樣,地方政府才不會過於擔心人口流出。何必要求黑龍江這樣的省份保持與全國同步的GDP總量增長速度呢?黑龍江能夠安心做好全國人民的大糧倉,保護好它的黑土地和森林,讓全國人民能夠有個林海雪原的夢想,不是很好嗎?要那麼多人住那裡,又何苦呢?

  (陸銘,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老齡化是不是個偽命題?
他逼死崇禎,讓明朝生靈塗炭,人口銳減8000萬
二孩政策開放了,從經濟學角度,有沒有可能像碳排放交易那樣,建立一個生孩子名額交易市場?
煙大隧道開通後,東北地區的人口會不會更大範圍的減少?
傅勇:人口紅利消失不一定是壞事

TAG: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