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趙孟頫引領一代書法風尚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
在元朝,真正引領一代書法風尚的人物是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紹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宋亡仕元,很受朝廷重視,出任集賢直學士等職,謚文敏。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文人,文章、經濟、書畫等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由於他的特殊身份、地位及藝術成就,其書法實踐及書法觀念就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像
趙孟頫對於書法沒有發表很多的評論,也很少對前朝書法之得失有明確的品評。他用自己的藝術實踐說話,平生精於「六體」,包括大篆、小篆、章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其楷書以平正之態出以流暢的筆法,在顏、柳之後獨樹一幟。行草書皈依王羲之,求其雅正,而不注重意氣風姿,這就說明他對於前人書法的取捨。這種取捨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元朝的書法藝術取向。元人陸友《研北雜誌》云:「唐人臨摹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氣韻;米元章得其氣韻而失其形似。氣韻、形似具備著,唯吳興趙子昂得之。」元末崑山人盧雄云:「至宋李建中、蔡君謨輩追蹤六朝,見稱於時,論者猶謂未能善。本朝趙魏公(趙孟頫),識趣高遠,跨越古人,根抵鍾、王,而出入晉唐,不為近代習尚所窘,海內書法為之一變。」這些說法基本上代表了元朝人們對於趙孟頫書法的認識。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千字文》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千字文》
趙孟頫作為元朝藝術領域的盟主,從實踐到理論,都是以復古為宗旨。他說:「當則古,無徒取於今人也。」趙孟頫所說的「古」,並不是遠古,而是以魏晉書風為尚,且對王羲之書法尤其推重。他說:「言楷法則王次仲、師宜官、梁鵠、邯鄲淳、毛弘,行書則劉德升、鍾氏、胡氏,草則崔璦、張芝、張文舒、姜孟穎、梁孔達、田彥和、韋仲將、張超之徒,咸精其能。至晉而大盛,渡江後右軍將軍王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故歷代稱善書者必以王氏父子為稱首,雖有善者,蔑以加矣。」
在這段言論中,趙孟頫認為王羲之有「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的成就。這樣的認識並非始自趙孟頫,唐太宗、孫過庭等都有類似的判斷。正是有這樣的認識,趙孟頫以王羲之書法為最終理想。唐宋以及其以後很多書法家以王羲之為皈依,心摹手追,但是,同樣的「則古」,如何取捨是有差別的。趙孟頫沒有致力去追求王羲之書法中「字勢雄強」「龍跳虎卧」的一面,而是求其溫雅清真的一面,筆畫上努力尋求與王羲之接近,字形則相對平穩,化王書的變化多端為平和含蓄。所以,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這裡他認為書法中用筆是第一位的,因為用筆的妙理千古不變。字形結構也要用功,因為字形構造是隨著時代而改變。他說王羲之一變古法,創造出新的高度,所以古往今來的人們以為師範。
「用筆千古不易」是趙孟頫最有代表性的觀點。從趙孟頫的表述來看,他以王羲之作為「古今」師法的對象,言下之意隱含著王羲之的筆法應該千古不易,這也與他對王羲之「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的崇拜一致。趙孟頫意識到很多有成就的書法家,即便他們力追王羲之書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字形結構也不可能不發生變化。所以,趙孟頫的「用筆千古不易」實際上是強調恪守王羲之的筆法。趙孟頫體會到只要抓住用筆這個關鍵,就能在氣質層面貼近王羲之。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相州晝錦堂記》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相州晝錦堂記》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相州晝錦堂記》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相州晝錦堂記》
趙孟頫《跋懷素<論書帖>》說:「懷素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也。後人作草,皆隨俗文繞,不合古法。不識者以為奇,不懣識者一笑。」「終不離魏晉法度」是趙孟頫對於懷素之所以好的一個最根本的判斷。不過趙孟頫對於魏晉法度的繼承更趨於平正典雅,這種想法與做法在元朝受到歡迎,元朝其他論者也都強調雅正之度。柯九思說:「右唐人所臨王右軍《司州》等三帖,用筆沉著,轉折熟圓,自歐陽法中來,至其妙處,從容中道,誠書家所不可無也。」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跋懷素<論書帖>》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跋懷素<論書帖>》
在當時人眼裡,趙孟頫成為那個時代魏晉書法典型的化身,受到頂禮膜拜。宋濂《宋學士集》云:「今人臨『二王』書不過隨人作計,如賣花擔上看桃李耳。若趙工乃枝頭葉底僅見其活精神者,此未易俗子道也。」因此,趙孟頫提出的「古法」,主要是指王羲之為中心的魏晉風範,後世學者當中,也只有以「從容中道」為原則去師法魏晉的書作才值得稱道,一切狂怪怒張之氣都在摒棄之列。元陸友《研北雜誌》卷上云:「趙子昂謂薛道祖(紹鵬)書誠美,微有按模脫墼之嫌。」這個看法說明趙孟頫的復古守法並非亦步亦趨,而是對魏晉範式進行自己的歸納與選擇。朱熹強調求其「不變者而學之」,「變而不失其正」,趙孟頫的「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趙孟頫《大學》
趙孟頫的「則古」是求其雅正,求其不變,核心在於格局法度。趙孟頫的書法以靜雅守法示人,在這個時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若按照唐朝張懷瓘的價值準則,趙孟頫屬於「妍美功用」的範圍,或可入能品,而在元、明時期,趙孟頫以至有王羲之再世之譽。何以有如此大的差異?其原因當在於整個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唐朝崇尚生命力的張揚。南宋以後,社會主流價值觀在於明道證聖,以溫文爾雅為尚,或者說按照朱熹等人的理論來做人,此時的書法樣式需要符合這種做人的身份。趙孟頫的書法風格符合這一身份,因而也獲得了一種新的性質,叫作儒雅。
摘自 | 《中國書法批評史》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中國書法批評史》
出版時間:2016年3月第1版
開本:16開
定價:69元
- 加關注- 官方微店 商業合作或投稿點擊下方「閱讀原文」7折購買此書!推薦閱讀:
※法師甄姬的出裝銘文推薦有哪些呢?
※秋季喝茶可清肺降噪 推薦八款花茶
※推薦一款宮廷秘制酸梅湯
※秋天到了,這些水果很適合糖尿病人,推薦!
※處境有多絕望,人性就有多暴露,5部讓你壓抑的無法呼吸的密室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