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三部曲」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四大致死疾病之一。目前,西醫治療2型糖尿病主要通過嚴格控制高血糖,包括飲食、運動、口服降糖葯及使用胰島素。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強調未病先防,防患未然;主動出擊,提前干預;既病防變,延緩或逆轉糖尿病併發症。
中醫西醫治療糖尿病哪個好?
糖尿病在我國古代稱為「消渴「。現代人的糖尿病基本都可以列入中醫的「虛癆」範疇。早在1800年前,東漢的張仲景、唐代著名道士,被人稱為「藥王」的孫思邈等就研製出治療虛癆症方葯。而《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中分明寫著:「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存焉,氣化則能出焉」。而氣化之源在於腎臟(人與天地相同,氣化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口渴、飢餓,是因為脾肺腎轉化失調。中醫只要根據每一位患者的不同體質、所處不同環境等參照脈象、舌苔而「辨證」施治,為患者消除邪氣,補充正氣就完全可以康復的;然而,西醫總是以「科學」來自我標榜,否定中醫「氣化學說」。由於「科學」西醫統天下,廣大民眾都不知道自己已患虛勞病,根本就不會想到自己已元氣受損,還要按照西醫的要求用控制飲食、西藥使本已虛弱的元氣更加虛弱,實在是無辜!
然,現代的中醫都說「消渴」屬於陰虛,所以開的藥方、中成藥中都離不開黃芪、葛根、龜板、玉竹、石斛、枸杞、天麥冬、花粉之類,處方唯求中和。這種治法也最為誤事!雖說時有治癒糖尿病的報導,但治癒率都不是很高,若是初期患者,療效肯定一般,若是較為嚴重的患者,定無療效。
而,中醫用恢復元氣的調理方法治糖尿病,在服期間會出現血糖、尿糖指標升高的情況,這是正常現象。因為真正的中醫只要用真正的「天然」葯調理臟腑,恢復人體自愈功能,使以前虛弱的臟腑組織中所存積的、未能代謝的糖和廢物,「垃圾死角」中的「垃圾糖」逐漸排出,通過血液循環,滲入膀胱,透過尿液排除體外,其檢測指標就一定會「不正常」。而西醫只能檢查出血液和尿液中糖的指標,卻不能檢驗出這些「糖」到底屬於飲食中沒有代謝的「糖」,還是因為服藥而正在排出的體內積存的「垃圾糖」。所以,在治療期間,絕不要被西醫檢測出的指標所嚇倒。而且,中醫治療癥狀只會一天比一天輕,患者一天比一天有精神。雖然血糖指標暫時升高,但絕不會出現西醫所治療的身體逐漸衰弱、併發症越來越多、最終無葯可治結局。
中醫藥如何治療糖尿病?
1、中醫治療糖尿病提倡未病先防,防患未然。
在對糖尿病發病機制的研究中發現,糖尿病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另外研究表明,現代人進食不規律,體力活動減少,導致肥胖、精神緊張及工作壓力大,這些均可以導致糖尿病的發生。中醫理論認為:長期嗜食肥甘厚味,使形體肥胖,生濕生痰,蘊而為熱,痰濕阻滯氣機,進而發展轉為消渴。中醫提出三焦養生說,即上焦養生養心肺、中焦養生護脾胃、下焦養生調肝腎,強調在身體及精神方面注重養生,預防消渴病的發生。
2、主動出擊,提前干預。
有些患者空腹血糖不高,卻存在「隱患」,我國有2/3初診糖尿病患者為餐後高血糖。曾紀斌建議,凡體檢空腹血糖大於5.5mmol/L者,應做糖耐量試驗進行糖尿病篩查。糖尿病前期可通過中醫藥健脾、化痰、活血干預治療,降低糖耐量異常患者的血糖、血脂,同時可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提高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逆轉糖耐量異常。
3、既病防變,延緩或逆轉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的管理實際上是一個血糖的管理和血管的管理。糖尿病的危害性主要是血管方面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心梗、腦梗、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併發症方面採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的方法治療,幫助改善全身血液循環,緩解肢體涼、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經病變癥狀;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採用補益肝腎、活血通脈等方法治療,促進眼底出血滲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視力,延緩其發展;採用補腎固攝等方法治療,使患者尿蛋白排出減少,保護腎功能,降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
中醫藥還可以顯著減輕或改善臨床癥狀,如口乾、疲乏、多汗、失眠等癥狀。這是因為中醫藥可在糖尿病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採取辨證治療、對症下藥,幫助消除或減輕癥狀。
推薦閱讀:
※沒有政府扶持,中醫會消失嗎?
※中醫育兒大全 1—10
※中醫養生:老中醫講:五髒的「保養」!
※中醫藥:慈商們曾經的輝煌和驕傲
※中醫師:甲狀腺結節,是身體這個部位在作祟,補一補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