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在故鄉·去寨背尋古寨

雖是隆冬,天氣卻好。大清早,紅紅的太陽就越過山坳,溫暖著平靜的村莊。2011年12月24日,我們和伏口梅山文學社社長劉紫嵐先生從婁底來到了風景旅遊區湄江。這次,我有兩個目的:一是來尋找20多年前的那種複雜的感覺。1987年,17歲師範畢業的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湄江。那裡交通閉塞,一天只有一班車,沒有趕上車,擔著油鹽米就只能走路。一路上如畫的山山水水我都了如指掌,可沒能留住我年輕的心。當時,只有一個願望:早點離開這裡。2年後,我離開了湄江,在這20多年裡,感受了塵世太多的喧囂,又常常懷念起這個曾經安靜得讓人害怕的地方。二是對湄江的文化開展調查。湄江的寨背與伏口的龍安接界,是漣源、安化、新化三地交界之所,龍安曾是梅山古道的一個重要點,湄江會留下什麼文化遺存呢?

在蒿子坪,我找到了78歲的退休支書龍世聰老人,他說,據族譜記載,龍姓始祖道公於元朝至元三年時為避亂從湘鄉遷來。道公父親朋公曾任福建泉州知府,朱洪武反元,動員朋公反元,龍不從,遂辭官不做,帶五個兒子隱居到湘鄉(現婁星區)。至正三年,湘鄉賊起,帶家小到湄江龍塘。至元三年到湄江黃羅灣,至正二十七年道公歿。當時,每戶要養一個蒙古人,十戶共一把刀,千戶共一條凳,娶一個媳婦進門,初夜權歸蒙古人。兩年過後的八月十五那天,劉伯溫、朱元璋起義,發月餅給村人,月餅里有錦囊,剝開看,約定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元朝才滅亡,村裡才平安。朱洪武成了皇帝後,覺得湖南的龍身好,出草寇,就血洗湖南,調動全國兵力到湖南打了13年,把龍身都擔斷了,至今在湄江還有處擔斷的痕迹。

當問到寨背村是否有寨子時,50歲以上的人都說有寨子,有人說還看到了石圍子。於是,我們往寨背村趕。

寨背,顧名思義,寨的背面,寨又在哪裡呢?過了大江口水庫,沿著山崖往北走,很快來到了一個四面環山的小鵬地,老人們聽說我們來尋寨,滔滔不絕講起來。有人說寨子叫擂缽寨,是龍安人立的寨,為保護龍安。有位80歲的老人說曾在民國二十三年參觀過這個寨,因它是交通要口。有人說是強盜立的,有人說是長命叫化立的,還有人說曾撿過寨子里的木皮做的瓦,還有人說,當年,北兵龍紀祥在溫塘嚴家(現橋頭河)打劫殺人,把山下的龍安也燒了,向寨背趕來,村裡人在寨子上放鞭炮、放滾石,北兵不敢上來,走了,村裡免了一災……種種說法不一。

這裡600多人口有8個姓,最先來的是徐姓。只有7戶人家,慢慢多起來的,但現只有三戶人家,其次為黃、趙、楊、劉、顏、龍。我們決定去看看這個神秘的寨。路上要經過雲霄洞,當地人傳說雲霄娘娘只聽奉承話,聽人哄,當聽到:「千年石石固當糞用,狗糞豬糞爛禾蔸」時,她果真把田裡的石頭撿盡,換上狗糞豬糞。當地還有小山娘娘(小氣)專門搗蛋、保山娘娘(保家)、天霄娘娘(正娘娘)不做邪事的說法。除雲霄娘娘放山洞裡外,其餘都放堂屋。雲霄洞下的人家家家有娘娘。有一戶人家,五代媳婦都帶娘娘,老木屋的神龕上放著三個竹編的娘娘座。當問到是不是自己帶了娘娘時,兩位老人回答,是唱娘娘時,師公子問:你願不願意入娘娘?入就寫上名字,三年一唱,這樣,可算帶娘娘了。但唱的不是雲霄娘娘,而是小山娘娘。當地還流傳著雲霄娘娘借碗的故事。辦喜事了,只要到洞口前燒三夾紙、三根香,請起雲霄娘娘,就可借到碗。但不能損壞,哪怕損一點點也不行。否則,再也借不到了。雲霄洞下90多歲的老人說,從小就聽這麼傳的。他太公時代還可借碗,後來因為損壞了借來的碗,再也借不到了,雲霄娘娘也一夜之間化成了路邊上滿丘的泥鰍,有人拿棍子一撥,馬上就消失了。從此,雲霄娘娘就走了。我們爬上雲霄洞,在陡峭的崖上,從洞前平整的石塊看,曾經有人在外面祭拜過,但洞口開著,不大,可容納100多人。現在,沒有人來拜了。

繼續往前走,繞過山塘田土,來到了一個像倒扣著的擂缽狀的山腳下,寬闊平整的草路,寬的地方可並排走兩台小車。在一條通往漆樹、龍安、田坪三個方向的三叉路口,我們見到了一大片平整的草坪,足有一公里長。找到了一口被農民引水到家而堵塞的井,離井不到一公里就是村落。我們決定先登寨子山,倒著的鐳缽四周陡峭,為這群山中的高峰。村上楊姓秘書拿著柴刀在前面開路,樹叢濃密,每登高,想向四周望時,總被樹枝遮擋視線,時不時有荊棘掛扯我們脫下的衣服。最後沒有路可走了,秘書說,我先上去看。我們原地休息,聽不到他的聲音了,我們喊:看到么子了嗎?他說:先上來吧。上去後,又說:有石頭。聽到有石頭,我們都來了神,山頂上很平,確實有石頭,天然的,很雜亂,也很多,但就是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種碼得整齊的石圍子。站在山頂,撥開樹枝,瞭望四周,山脈村落盡收眼底,龍安就在山腳下,屋宇繁密;漆樹,沿著山溝中的銀帶似的馬路蜿蜒而去;去灧塘方向的小路纏在對面的山腰上。從本山頭險峻的地勢和所處的位置來看,這裡確實是個交通隘口。但我們分析,就是立寨,絕不會立在頂上,只會設哨,總部應在山腰的平坦處。因沒帶鋤頭,什麼也沒找到。一看時間,下午2:30了,該吃午飯了,我們不敢停留,從陡峭的坡上滑下去。到山腰時,秘書提議我們去看石觀音。雖有些遺憾,但至少知道了寨子原來的具體位置。大家都有點餓了,先填飽肚子再說,滿坡的過山龍泡成了我們的美食。濃密的過山龍藤葉下掛滿了紅紅的泡,今年氣溫高,泡大獲豐收,但是在外面的經霜打過後成了黑紅色,只有葉下的還是那麼大、那麼鮮,有的一碰就落下地去了。我們四個人找泡吃,找最大最鮮的吃。原來,最美最大的都躲在葉下,緊挨著地面的草,不細心還難發現,往往翻起一片葉子,就能發現一串。冬天裡吃這麼鮮美的泡,長到40多歲,我還是第一次。我左手摘,右手拍照,我要把這美味記住,誰見了都會吞口水。一路吃一路去看石觀音。在山坡的平整處,有一塊上小下大、2米多高的天然石頭,酷似人端坐在那裡,人稱石觀音,又叫石磯娘娘。正好,聽說我們來找寨子,村裡也來了8個小夥子,要和我們一起找,在石觀音處匯合了。他們都說石觀音很顯靈,小孩不好帶,只要許下願心,備香紙茶酒來敬,就好了。從觀音像前木架上的紅布和酒杯可看出,經常有人來這裡祭拜,但石磯娘娘的崇拜源於何時,什麼來歷還有待考證。秘書說,5點半就天黑了,現在近4點了,下次再找。大家就返回到村裡,一起看了一間用泥巴壘起來的傳了六代人的房子和一棵一抱多圍的杉樹,它們都是寨背歷史的見證者。

神奇的寨背,你前面的那個寨子到底在哪裡,還有待下次探尋。

湄江是漣源、新化、安化接界之地,是梅山古道的一個重要驛站,一些民俗具有梅山文化的典型特徵,如娘娘崇拜。很多東西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深度挖掘。筆者將在適當時候再訪湄江。(編輯/姜友富)

推薦閱讀:

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揭秘:周恩來一生不回故鄉的真正原因(2)
故鄉的皂莢樹
又回故鄉!

TAG: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