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生男孩」比「生女孩」更痛苦
導語近日,《參考消息》刊登了美國《財富》雙周刊網站的一篇文章:「寂寞單身漢助力中國經濟增長」。文章引用了著名經濟學家魏尚進的說法,稱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實際上促使中國產生了超乎尋常的經濟增長。[…詳細]性別失衡難帶帶來的是好處嗎?實際上,「促進增長」不假,但性別失衡也付出了很大代價,而「生男孩家庭」則比「生女孩家庭」要忍受更多痛苦。原因何在?「生男孩」的高昂成本「男多女少」抬升男性結婚成本:男人買不到房就別想結婚中國男女比例失調,並不是一個新話題,媒體上一直有關於「3000萬光棍該怎麼辦」的討論。在此前的專題中,我們曾指出,「3000萬光棍」不會導致「無妻可娶」,而是讓娶老婆的「價格」上漲。
婚姻市場上的「供需失衡」將越來越嚴重從「供需失衡」的程度來看,「漲價」的趨勢可能要長期持續。2011年中國出生人口的性別比達到118.06, 遠超過聯合國設定的103-107 的正常值;2009年,19歲以下全國人口的男女性別比例為118:100,25至29歲間的單身男女比例為192:100, 30至34歲間的單身男女比例則達到327:100。最重要的一點是,從現在開始到未來近20年的時間,適婚年齡的男女數量是已經決定好了的,而不幸的是,據估算,適婚年齡下的男女人數差將從2012年的1250萬人增加到2027年的2350萬人。婚姻市場上的「供需失衡」將越來越嚴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價格」會如何上漲呢?毫無疑問,至少攢足一套房子的首付已經成為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承擔不起房子的首付,就很難過丈母娘這一關。這就是所謂「丈母娘剛需」。而且,只有「買房」才能彰顯經濟實力,「租房」不管用,這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中國的房屋租售比為何長期處於低位。隨著娶老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房子的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魏尚進教授近年的研究揭示了男女比例失衡對房價提升的影響有多大。通過對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他發現隨著城市的不同,男女比例每提高10%,該地用於購買房產的支出費用就提高約7.4%,其中一半用於提高房子的面積,一半用於支出更高的單價。而更進一步的研究則顯示,2003至2009年間房價的增長,有30%至48%要歸因於男女比例失衡。買房結婚的壓力促使「生男孩家庭」拚命存錢,從而推動了經濟增長房價上漲,大家都看得到。那有沒有證據顯示,的確是「生男孩家庭」在承擔買房的費用呢?這可以從不同家庭的儲蓄率看出來。魏尚進的研究發現,「生男孩家庭」明顯比「生女孩家庭」的儲蓄率要高,而且越是性別失調的地區,這種區別越明顯。而且,家長們並不需要知道當地性別比具體是多少就可以做出調整儲蓄方針的決定,因為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部分人都定居、嫁娶於自己出生的地方,配偶也多數來自同一地區。親戚和朋友能夠告訴他們最近娶老婆的難度是增大還是減少了,辦婚禮需要多少錢等等。
「生男孩家庭」與「生女孩家庭」在結婚前後的存錢策略一份來自貴州的調查很好地顯示了「生男孩家庭」與「生女孩家庭」在結婚前後的存錢策略。在結婚前,男方和女方的家庭儲蓄率都處於高位,而在結婚之後,雙方家庭的儲蓄率迅速下跌,因為辦婚禮和買房之後,短期內已經不需要什麼大支出,存錢的需求降低,從而將更多的錢用於消費。在這個過程中,女方的儲蓄率始終低於男方,甚至在結婚後出現儲蓄率(即消費大於收入)為負數的情況,這是因為房子等主要支出大部分由男方負擔,而且女方從男方獲得的「彩禮」也比送出去的「嫁妝」要多。要存錢,光靠省肯定不行。而且要想娶到更好的對象,就需要存更多的錢,這使得中國男人有更多的動力去打拚,去工作。而且,結婚買房的需求推動了房價增高,這使得「生男孩家庭」必須更加努力地存錢,在借貸等金融市場尚不夠發達的中國,這種存錢效應極為明顯。這就是為什麼說「男女失衡」推動了經濟增長。魏尚進認為,從1990年到2007年,中國有60%的儲蓄增量可以用「性別失衡」進行解釋。而過去10年中國經濟高達10%左右的年增長率,有2%是「性別失衡」的貢獻。但這種增長何嘗不是「生男孩家庭」的痛苦然而,這種增長顯然不是讓大多數男同胞及其家庭「感覺到幸福」的增長——為了在日趨緊張的「婚姻市場」找到對象,必須在職場加倍努力地打拚,甚至不停地轉換工作,還要想辦法應付「官二代」、「富二代」們的先天優勢。辛苦打拚得來的錢,大多數不能用於消費增加自己的福祉,只能存起來奉獻給跟女方共有的房子,爭取通過丈母娘的考驗。而且不僅僅是自己需要忍受,連帶整個家庭,在結婚買房之前都必須忍耐低消費水準的生活。這就是「生男孩家庭」的痛苦。而且越是努力打拚,打拚得越久,在婚姻市場上的地位也不見得更有利——隨著年齡增長,其所在年齡段未婚男女比例的失衡會越來越嚴重。如果男女比例失衡不是那麼大,娶老婆不是那麼難,如果沒有「丈母娘剛需」,「生男孩家庭」的壓力顯然就不會有這麼大,可以進行更多的日常消費,即便賺的沒那麼多,也可能過上更舒適更舒心的生活。「生男孩家庭」痛苦,「生女孩家庭」也不見得撈到了好處當然,「生男孩家庭」的痛苦只是個現象描述,不是說所有這樣的家庭都感覺不幸福,也不是說「生女孩家庭」就一定過得更愜意、待婚女青年付出的努力就要少。但普遍來講,「男孩是建設銀行」、「女孩是招商銀行」;「生男孩賠錢」、「生女孩賺錢」 之類的想法已經頗為流行。不過,即便女性在婚姻市場上「以稀為貴」,不用擔心房子問題,也不見得「生女孩家庭」就沒有這方面的痛苦。數據顯示,雖然相比起「生男孩家庭」,「生女孩家庭」的儲蓄率明顯要低,但相對於「婚姻市場」供給均衡的國家,其儲蓄率仍然處於高位。這是因為,雖然女方在婚姻市場上的議價能力比男方要高,但是如果女方的財產地位與男方相比低太多的話,在婚後的家庭關係,尤其是在中國備受矚目的「婆媳關係」上,會處於不利地位。為了避免這一點,「生女孩家庭」同樣有儲蓄的需求。而且,由於「女兒是嫁出去的」,家長普遍更期待兒子的撫養能力而不是女兒,「生女孩家庭」往往會為將來的養老提前儲蓄。總而言之,在擇偶方面佔據優勢的女性及丈母娘一方,不見得會撈到太多好處。其實,歸根結底,「丈母娘剛需」本身就是在特殊環境下的扭曲產物。結婚本來就不該附帶「必須買新房」這個條件的,不管是與父母一起居住還是租房過日子,都是年輕夫婦正常的選擇。因應「丈母娘剛需」拚命奮鬥所買來的新房,未必能增加兩家人多少福祉,而兩家付出的代價卻不是一般的大。這究竟是何苦呢?可當「丈母娘剛需」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之後,很多年輕人和家庭則不得不陷入痛苦之中 了。而這說到底,極大程度上就是「性別失衡」惹的禍,而中國當下的「性別失衡」,與計劃生育政策有很大關係。02多生女孩,恢復男女平衡很重要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在於計劃生育在正常情況下,男性與女性的出生比例在1.03至1.07之間。如果出現大範圍的偏差,決定性的因素必然是人工干預了嬰兒的正常出生。造成男嬰比例明顯偏高的人工干預原因主要有三種:1、父母重男輕女,偏愛男性;2、執行了強制性的限制生育政策;3、通過人工手段檢驗胎兒性別,對女嬰實行流產。
2000年人口普查,男女比例失衡問題嚴峻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不管是男女比例還是男女出生比例,中國的數值都處於正常的水準。在80年代以後,男女出生比例開始明顯失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計劃生育——主要的依據就是,有調查顯示,中國的嬰兒中,第一胎的男女出生比例接近106:100的正常水平,但第二胎男女比例高達146:100。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家庭第一胎生了女兒後,由於計劃生育的限制,會千方百計地保證第二胎一定要生男孩,如果是女嬰,就棄掉,或者做B超確認後進行人工流產。男女比例失衡,讓中國人的婚姻戀愛觀變得扭曲男女比例失衡,除去扭曲了「婚姻市場」外,還產生了很多嚴重的問題,如導致性犯罪、拐賣婦女增加等等。但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讓中國人的婚姻戀愛觀變得扭曲。隨著適婚男女數量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女性在挑選男性對象時的普遍議價能力更高,男性想要獲得女性青睞需要更多的展示其經濟能力而不是性格、才華、愛好等別的東西。這使得觀念方面,「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的女性會越來越多,這反過來讓更多的男性相信只要有錢,就能娶到心儀的老婆。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抱著這樣觀念組成的家庭並不見得會更加幸福美滿。結語性別比例失衡,不至於真讓數千萬男人打光棍,但不管是對男人還是女人,終究都沒有好處。有些政策需要及時改變了。
推薦閱讀:
※張國立的前妻,如今60歲樣樣比鄧婕差,可她卻讓鄧婕痛苦一輩子!
※癌細胞最討厭這3種食物,放化療期間每天吃點,痛苦立減
※來,說說你們刻骨的痛苦回憶?
※「國人震怒」他貴為「國父」?37歲娶15歲妻子,讓其痛苦一生
※在痛苦中提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