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原汁原味的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 | 壹讀百科

圖片來自網路

撰文 | 會說話的啞巴

編輯 | 早安喵

每年的四月中旬,在雲南美麗的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家都會舉行一個盛大的節日——潑水節,以慶祝傣族新年的到來。傣族人認為,在四月初八浴佛節(即佛誕日)過後,被沐浴過佛祖的聖水潑到身上,將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漢族人信奉的佛教稱為漢傳佛教,藏族人民信奉的佛教稱為藏傳佛教,那麼,傣族人信奉的佛教是不是叫傣族佛教呢?不是,傣族人信奉的佛教叫作南傳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是我國目前現存的三大佛教派系。

那麼,什麼是南傳?什麼是上座部呢?有南傳就有北傳吧?有上座部是不是應該有下座部?

南傳與北傳

南傳與北傳的稱謂產生於古印度,在於區別所處地理不同、最終形成不同系統的佛教體系。

公元前6世紀左右,佛教在印度誕生,並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不斷發展;公元前2世紀,在印度,支持佛教的孔雀王朝被其大臣普士亞米多羅推翻,之後建立了信奉婆羅門教的巽伽王朝。

巽伽王朝對佛教採取了打擊行動,毀壞寺院、迫害僧侶,佛教徒被迫逃亡,分別逃向印度的西北部和南部,並在這兩個地方繼續佛法的弘揚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佛教系統,並根據地理上的南北之分,分別稱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印度佛教從本土北部出發,經絲綢之路傳至我國漢民族地區,之後又傳入藏民族生活區;從本土南部出發,傳入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地區,之後傳入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因此,從地理上區分,漢、藏佛教歸屬於北傳佛教,而上座部則歸屬於南傳佛教。

上座部與大眾部

上座部與大眾部的稱謂也產生於古印度,沒有下座部,與之對立的被稱為大眾部。

佛陀滅度100多年後,因為主要對戒律理解的不同,印度佛教徒分裂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兩派,大概可以理解為上座部屬於保守派,其信眾堅持原汁原味地保留佛陀制定的戒律;而大眾部屬於改革派,其信眾認為因為時代的不同,對佛陀制定的戒律可以靈活調整,適應發展。派別的分裂導致了後續發展教義的不同,至公元1世紀,印度佛教逐步演化成了兩大體系:以上座部為主的小乘佛教和以大眾部為主的大乘佛教。

小乘與大乘

乘,即車乘、道路之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小乘就是小道,大乘就是大道。小乘略帶貶義,因此南傳佛教徒一般不認為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只有修習方法不同。大乘小乘應該是北傳佛教徒為了以示區別而起的稱謂;後世研究佛教的學者為了方便區分,也沿用了這個稱謂。

小乘佛教堅持佛教應保持最初的原始教義、修行方法和本身特色,注重個人修行;大乘佛教則主張多參與社會活動,適當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普度眾生。根據這樣的區分方法,我國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均屬於大乘佛教,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則屬於小乘佛教。

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上座部佛教由緬甸等地傳入雲南西雙版納地區,但傳授方法只是師徒相傳,未立文字,因此在隨後的社會動蕩中,曾經在西雙版納消失了一段時間。公元11世紀以後,上座部佛教以佛經的形式再度傳入,增強了傳入的穩定性,在西雙版納地區發展繁衍至今,並保留著許多原汁原味的佛教初始文化,呈現出了與漢傳、藏傳佛教完全不同的鮮明特色。

特色之一:傣文貝葉經

在古印度,造紙術還沒有出現,佛教信徒就將佛經講義以巴利文(當時的一種語言)的形式,用特製的刀子刻在加工過的貝多羅樹葉上,以便於傳播和傳承,這種刻在葉子上的佛經,被稱為貝葉經。貝葉經防蟲防潮,經久耐用,方便實惠,廣受歡迎。

13世紀,傣族人民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傣文,從此傣族人就開始用傣文刻制貝葉經。在今天的西雙版納,人們依然用這種辦法傳承著佛教。

特色之二:村村有佛寺

佛寺幾乎是無處不在,每個村寨都建有佛寺,其建造風格與漢傳、藏傳的都有很大不同,屋頂中間有尖形建築。佛寺一般坐西朝東,裡面只有佛座、經書台和僧座。佛座上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像,佛像與漢、藏相比略顯消瘦。寺內也無諸如菩薩、羅漢等塑像,只尊釋迦牟尼佛。

特色之三:和尚可吃肉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僧侶們保持著最初的「沿門托缽」的傳統,即托著缽上門化緣。值得一提的是,化緣絕非乞討,信眾會將當日家中的食物(不是吃剩下的)分出一部分奉予僧侶,以示虔誠敬佛。化緣到什麼食物,僧侶們就吃什麼食物,並無吃素一說。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特色之四:結夏安居

印度的雨季長達三個月,佛陀在世時就要求門下弟子,在雨季到來時不外出不應酬,在居住處打坐修行,一來整理學習思路,二來避免外出踩踏到剛繁衍的草木蟲蟻,這一戒律被稱為「結夏安居」。雖然並非上座部才有結夏安居的規定,但是因為西雙版納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與印度半島相仿,所以應該與佛陀時代的結夏安居最相似:聽著窗外雨打芭蕉,在蒲團上參禪打坐,感悟佛法。

特色之五:和尚娶老婆

去過雲南旅遊的朋友們應該都聽說過雲南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和尚可以談戀愛」,說的就是在西雙版納地區,傣族的每個成年男子都應入廟當一段時間的和尚,成為小沙彌。小沙彌在寺院的學習期滿之後可以還俗娶老婆。因此在有些地方會看到穿著僧衣的和尚在談戀愛,真的就是「不負如來不負卿」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的傣族小夥子在進入寺院學習佛法的同時,還能學習到語文、數學、歷史等現代學科,畢業時甚至可以取得相關國家認證的文憑。一心向佛的小沙彌也可以在寺院的學習期限滿了之後,選擇在寺院繼續深造佛法。

流傳至今的南傳上座部佛教依然保留著佛陀時期的許多特色,是目前為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佛教古制的派系:以律、經、論三藏為根本理論,以最原始的修行方法作為基本修持,提倡簡單生活,甚至依舊堅持著佛陀時代托缽乞食、結夏安居、每日一餐、不碰金錢等等清規戒律,不僅傳承了佛教文化,同時也讓我們能夠在兩千多年以後的今天,以最古樸、最直觀的方式領略到佛教原始文化的無窮魅力。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讚唄


推薦閱讀:

新老娘舅—搜狗百科
人際交往要懂得適度「暴露」 心理知識 心理百科
腦—搜狗百科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搜狗百科
飲食小百科——黑豆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百科 | 壹讀 | 上座部 | 上座部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