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瑣記--作者;中華詩詞學會楊逸明

詩詞創作瑣記--作者;中華詩詞學會楊逸明 標籤:鴛鴦湖詩社2014-05-19 20:44 星期一

「創意自成思想者遣詞兼任指揮家」

——詩詞創作瑣記

作者;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楊逸明

詩詞的啟蒙教育是母親無意中賜予我的。母親愛看越劇,那時一個大人買一張戲票就可以帶一個小孩子一起看戲。童年的我因此看了不少才子佳人的戲。《西廂記》里張君瑞和崔鶯鶯隔著園牆高聲吟誦「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和「蘭閨深寂寞,無計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的場景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於是幼小的我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得到佳人的喜歡必須會寫詩。(怪不得孔老夫子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列為「詩三百」之首。)當然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當代的佳人並不愛詩卻大多愛錢。但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我學齡前最愛聽父親講故事,《聊齋》(「畫皮」、「嶗山道士」、「王六郎」幾則記得最牢)、《水滸》、《三國》聽得最多。父親常常騎自行車帶著我到中國大戲院看戲,大多是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京劇《無底洞》、《火焰山》等「猴子戲」。父親給了我兩部書,一部是線裝的《聊齋志異》,一部是精裝的《辭源》。父親一貫教育我要老老實實做人,要有平常心。這對我後來寫詩都很有影響。

我真正迷上中華詩詞是初中一年級,因為讀了《唐詩一百首》、《宋詩一百首》、《唐宋詞一百首》和《詩詞格律》,還有兒童版的《陸遊》和《辛棄疾》。這幾本小冊子的感染力、震撼力和作用力,真的影響了我的一生。

由於愛好古典詩詞,母親把自己同事的丈夫介紹給我當古文老師。我十五歲,陳荊生老先生七十多歲,他在他家的小院子里生著煤爐做午飯,不用看書就滔滔不絕地給我講解《滕王閣序》、《討武曌檄》……我因此背了許多篇的古文和古詩詞,日後很是受用。陳老師贈我的《古文觀止》、《東萊博議》、《學詩入門》、《學詞百法》等書至今還藏在我的書櫥里。

我初中三年級是語文課代表,語文老師陶月琪看了我在作文里寫舊體詩詞,批語道:「你學了不少詩和詞,……因此掌握了較豐富的辭彙,這很好。但本文較多選用了一些不常見的形容詞,如『薈蔚』、『娥眉』等,感覺有些堆砌,也不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欣賞,不如用現代語更為親切、自然,望你多用樸素的語言。」這本作文簿我保存至今,差不多有五十年了。這個作文評語至今影響著我詩詞創作的語言風格。

文革的十年中,偷偷看了大量的世界文學名著,拜倫、雪萊、海涅、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歌都是大段大段抄下來的。莎士比亞、雨果、托爾斯泰……他們的著作我都如飢如渴地貪婪閱讀。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對我的影響很大。巴爾扎克(傅雷譯)、切訶夫、馬克吐溫、羅曼羅蘭(特別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小說,那些深邃的思想,犀利的語言,形象的人物描寫,也直接影響到我的詩詞創作(例如諷刺詩)。

以上的這些舊事,同我後來的寫詩生涯都有極大的關係,所以不避繁瑣,一一道來,算是楔子,以下言歸正傳。

從少年時代到文革的歲月,從隧道公司的工地到恢復高考後的大學的校園,從中學教師的講台到展覽館專職攝影的暗房和信息業務工作的辦公室,我自十三四歲後每年寫上幾首或十幾首舊體詩詞,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三十多年。

忽然增添了不少對於人生的感想、感慨和感悟,想到自己學的是文科,應該動筆寫點什麼。寫小說太累,散文也有點耗時,不如還是繼續寫舊體詩詞吧!這是個「短平快」的項目。一個偶然的機會,報名參加了《詩刊》社辦的詩詞研討班,指導老師是楊金亭先生。他說我詩詞格律已經過關,但是寫作水平三十年原地踏步。於是我下決心好好學,一學就是四年,楊老師說我終於突破了一次自己。打從這個時候開始,中華詩詞幾乎成了我的事業、信仰和宗教。我甚至回絕了領導的提拔,離開單位去從事上海詩詞學會的毫無物質報酬的秘書長工作和編輯《上海詩詞》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寫詩似乎很苦,但是因為喜歡,就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當時的學詩之痴和寫詩之樂,有兩首詩為證。一首是《學詩戲作》:

此身無計躲詩魔,似傻如狂可奈何?夢捉遐思醒捉筆,笑生熱淚哭生歌。

縛蠶繭內終飛蝶,埋藕泥中卻露荷。莫道豪情隨日減,萬山紅樹入秋多。

另一首是《寫詩戲作》:

嚼墨捻須自著迷,閑身已慣閉門棲。童心洒脫饒遐想,老臉輕鬆少皺皮!

歲月如傾多米諾,人生似逛迪斯尼。神遊萬里憑詩興,不必掏錢上客機。

我讀書也算是下了一些功夫。《唐詩匯評》、《瀛奎律髓匯評》、《隨園詩話》和很多的詩集、詩話都一直是我案頭枕邊常備的讀物。陸遊的《劍南詩稿》更是通讀了好幾遍,「書正滿床爭我寵」,拙詩描述的正是這一景象。

在酷暑天讀書時大汗淋漓,不小心汗水滴濕了桌上的古書,忽然靈感一動,得了一句「汗向五千年灑去」,於是有了《酷暑夜讀書》一詩:

天張熾熱網恢恢,我坐危樓卷帙開。汗向五千年灑去,風從九萬里吹來。

哲人思辯飛成瀑,騷客心聲響作雷。誰及書生一瓢飲,納涼隨處是瑤台!

全詩開頭寫天很「熱」,最後寫人覺得「涼」,其中有一條線索貫穿:「汗」——「風」——「瀑」——「雷」——「一瓢飲」——「瑤台」。古人說:詩需要「拆開細講,方見句法、字法,以及起伏照應諸法。」寫詩有點像是編一套組合拳,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事先要有所考慮和計劃,不能寫成一盤散沙。

曾經讀書通宵達旦,描摹眼前之景,先得了一聯寫景的詩句,放在頸聯,便又組合成了一首七律《夜讀達旦》:

展卷渾忘夜已深,燈前拍案朗聲吟。爬搔癢背來神爪,揩拭靈台見佛心。

殘月忽收千樹白,朝暉又送一樓金。不知窗外今何世,車馬傾城起噪音。

古人說,寫律詩往往先有聯,後有詩。此話也不假。律詩如果沒有至少一聯較出色的對仗,律詩就站不住腳。詩需要謀篇布局。李漁在《閑情偶記·結構》里說道:「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剪碎易,湊成難,湊成之功,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每編一折,必須前顧數折,後顧數折。顧前者,欲其照應;顧後者,便於埋伏。」我覺得在理。這首詩就是預先考慮了兩條線索。1、時間線索:「夜已深」——「燈前」——「月色」——「陽光」——「車馬起噪音」(早晨)。2、讀書線索:「展卷」——「拍案」——「朗聲吟」——「爬搔」、「揩拭」(所感)——「千樹白」、「一樓金」(所見)——「車馬起噪音」(所聞)。

練習書法需要臨帖,寫詩也有「臨帖」的過程。我從「臨」放翁的「帖」入手,後來又「臨」了一些白居易、楊萬里、黃仲則的「帖」,語言趨於通俗流暢一路。加上我也愛讀一些新詩,學習新詩中意象豐富、詞語新穎的特點,寫舊體詩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和風格。

《初春戲筆》學的是新詩的寫法:

春風帶電到江南,擊活溪流擊醒山。閃閃繁花初點亮,毛毛細雨半吹乾。

詩心漸暖飛窗外,靈感微麻顫筆端。夢片情絲皆導體,書生自笑絕緣難!

我先得了第一句,於是開始構思,把關於電的有關詞語一一列出,聯繫與春相關的現象和事物,造成一種較為新奇的效果。首聯「電」字引出全篇。兩個「擊」均扣「電」字。頷聯「點亮」和「吹乾」仍承上「電」字而來。頸聯寫作者「觸電」後得感覺。尾聯仍用電業術語,一語雙關,引人聯想。謀篇布局圍繞「電」字展開,有機組合,渾然一體。這樣的詩偶一為之未嘗不可,但不可多為,因為畢竟處處留下刻意發力的痕迹,所以覺得有點纖弱,也似乎有點「小樣」。

我也嘗試用白話和口語寫舊體詩詞。舉兩首為例,一首是《下崗戲作》:

越愁生計越糟糕,下得崗來擔怎挑?入學小兒需贊助,開刀老母缺紅包。

公司債務多於虱,領導人情薄似鈔。卅載辛勞何所有?當年獎狀掛牆高。

頷聯完全寫平民生活中的兩大現實問題:教育和醫療。頸聯從兩句俗語演化而來:「債多不愁虱多不癢」和「秀才人情紙半張」。這首詩給當時的一位下崗職工看,他說我肯定就是在寫他。

另一首是《逛南京路外灘》:

又向洋場十里行,人流車水沸騰聲。一條街售全球貨,多處樓標外國名。

今見文明錢砌就,昔聞幸福血鋪成。那支大救星歌曲,鐘響依然耳畔縈!

表現社會現實以及對於歷史的思考,不用文言典故,不用華麗辭藻,大白話,口語化,說清道理即可,我想只要有一定的內涵,也未必不能打動讀者。

屈原的《離騷》中有三句詩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第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人生還是學習詩詞創作,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應該投機取巧,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一種詩人的執著,也體現詩人的風骨。詩人要有才情,更重要的是要有風骨。第三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詩人的優良傳統。詩人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詩人的「小我」要與人民的「大我」息息相關。詩人不是不可以吟風弄月,但是如果忘記民生,他不會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詩人,一個受人尊敬的詩人。

有人把中國古代詩歌分為三大部分九個類型:一、人與人之關係:親情詩、友情詩、愛情詩;二、人與自然之關係:山水詩、田園詩、詠物詩;三、人與社會之關係:詠懷詩、詠史詩、時政詩。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但是詩詞創作的題材大致已經包括在內了。

我寫的最多的當然是親情、友情、愛情的詩。

童年的記憶中,與鄰居小姑娘的純情交往最難磨滅。《回憶初戀戲作》是對此真誠而深情的記錄:

與汝相親始惹痴,至今心醉卜鄰時。小窗人對初弦月,高樹風吟仲夏詩。

夢好難追羅曼蒂,情深可上吉尼斯。浮生百味都如水,除卻童年酒一卮。

田遨先生評論此詩時說:「這首詩寫得很雅,以『羅曼蒂』對『吉尼斯』,借用外來譯名來湊熱鬧,也象是戲作,加上『夢好』、『情深』字樣,頓使外來語有了感情色彩。」

那個年代的所謂「初戀」,沒有拉過手,更沒有擁抱接吻,只是相處在一起閱讀和談論文學名著,感覺得到彼此的心跳,有種莫名的激動和甜蜜,享受的是一種純潔的友情和愛情交織在一起的情感。有一次鄰居們一起到老北站送她奔赴自尋插隊的農村,火車緩緩開動了,她在窗口招手,我在月台上衝動地快步跑上前去同她握了一下手。雖然只有一瞬間,但是這一次握手,成了我一生的甜美回憶。後來寫了《鷓鴣天·新年漫筆》十首中的一首:

結得相思一段緣,蛾飛繭縛不由天。聚時肝膽冬猶熱,別後琴樽夏亦寒。

幽徑里,曲籬邊,人生難度是情關。誰知握手才三秒,刻骨鐫心到百年!

最後兩句詩就是取材於生活的真實情節。句中的「三秒」和「百年」的強烈對比,一定會給讀者以感染力。因為我直抒真情實感,情意纏綿,採用的手法是抓住典型的細節,而不是用空洞和概念化的詞語,也沒有寫已經被人反覆說過的陳辭濫調。這一點我在寫詩時一直很注意。

在《父親九周年忌辰作》一詩中,也是寫了一個細節:夢裡與父親相逢,我恍恍惚惚發覺地點總是在童年熟悉的老宅中。詩是這樣寫的:

幾度搬家西復東,渾忘老宅舊時容。如何父子團欒夢,仍在童年小巷中?

搬了幾次家,老宅的情結還是魂牽夢縈割捨不下。前兩句寫得似乎平靜和淡定,故意說快要忘記老宅的樣子了,這正是為反襯後兩句的心情沉重。夢裡父親只在老宅里等我重聚,卻從不到我的新居來。是他不認得新居?還是他也難捨老宅?一結使用問句,似帶著壓抑不住的哭聲從心靈深處發出,更顯得萬分悲痛。

還有一首悼念父親的七律《父親逝世十九周年祭》:

孩提情景總牽懷,腦海時時顯影來。周末倚肩看雜劇,睡前摟頸聽聊齋。

當年隨地生成樂,今日終天抱作哀。一寸心中沉痛感,大千無處可深埋!

頷聯追述往事,頸聯追昔撫今。一結用「一寸」與「大千」對比顯示無奈和沉痛。詩的語言要凝練準確,有感染力,可以多多注意反義詞的運用。我原來搞攝影,知道黑白照片(現在好像叫「絕色攝影」)中的「反差」運用的好,會產生很成功的藝術效果。大小、快慢、粗細、高低、剛柔、遠近、長短……巧妙運用,不斷變化,「反差」得當,也是寫詩取得藝術效果的訣竅之一。

寫女兒的詩也有多首,其中一首《送女兒參加高考》這樣寫道:

成龍成鳳夢難除,掌上誰非可愛珠?眷眷目光門外聚,沙沙筆跡案頭書。

此時猶舐投懷犢,明日終飛展翅雛。先父送兒情景在,幾回追憶淚模糊!

頷聯抓住眼前所見所聞的細節來描寫。當前詩詞創作普遍存在一個問題:能寫大,不能寫小;能寫粗,不能寫細;能寫籠統抽象,不能寫具體形象。總體說來,還是邏輯思維多,形象思維少。所以我就很注重詩詞細節的描寫。頸聯發感慨和聯想。此時此刻,我才忽然明白和理解了當年父親送我參加考試時的心情,尾聯盪開一筆,把小詩推向一個情感的高潮。我想,詩能感人,還是要寫平常人的樸素感情,這種原汁原味的感情不做作,富有「人情味」,古人說「詩緣情而綺靡」,一點不假!

我寫友情的詩也很多,《接加拿大老同學信》應該是較有代表性的一首:

飛雁傳書到小樓,來逢春日去逢秋。人添白髮三千丈,月映滄波兩半球。

天上有雲堪作紙,世間無硯可磨愁。童年夢境依然在,一捧遙箋一漫遊。

頷聯出句「白髮三千丈」是李白現成的句子,對句如不能相稱相當,此聯的對仗就失敗了。以「滄海兩半球」對之,應該說比較「現代」,也比較理想。頸聯取物,有大(天、雲)有小(紙、硯),然而相提並論,合而為一,於是雖大也小,雖小也大。主要是極言「愁」多。尾聯回到題中「接信」,首(「傳書」)尾(「捧遙箋」)作了呼應。袁枚說:「詩雖奇偉,而不能揉磨入細,未免粗才。詩雖幽俊,而不能展拓開張,終窘邊幅。」我覺得有理,所以寫詩很注意修鍊「揉磨入細」和「展拓開張」的功夫。孫悟空的金箍棒和鐵扇公主的芭蕉扇都是能變大能變小才是寶貝,如果只能變大或只能變小就沒有用了。

曾經的一個年代把遊山玩水也當成一種剝削階級的生活方式,如今卻成了一種大眾的生活時尚。當代的山水旅遊詩詞很多,我也不例外。寫此類詩要抓住景點特色,展示作者審美情趣、文採風流和精神獨立個性。

陸遊的故事和詩詞對我影響極大,游沈園自然不可無詩。《春遊沈園》:

小徑花飛土帶香,草亭無語立斜陽。鳥尋幽夢穿林遍,柳寫春情蘸水長。

恍惚書生非醉酒,纏綿詩句尚留牆。沈家園裡紅酥手,牽盡人間九曲腸!

全詩從寫景入手:「小徑」、「花飛」、「草亭」、「斜陽」、「鳥」、「柳」、「林」、「水」。景又均須含情:「帶香」、「無語」、「尋幽夢」、「蘸春情」。直至頸聯才出現作者(「書生」),「恍惚」的原因是牆上的「詩句」。詩句中的最厲害的是那雙「紅酥手」,能夠「牽盡人間九曲腸」。我所採用的手法是所謂的層層剝筍法。虛實相生,漸漸深入,也頗符合我當時遊園時的感情歷程和思考節奏。

寫山水可以純寫景物,給人以美感,「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句),當然好。但是有寓意有寄託畢竟更好。我先後遊覽黃山寫過兩首《黃山夕眺》的絕句:

排雲破霧踏天梯,攀上危亭日恰西。爛漫群山爭夕照,金峰昂首黑峰低。

萬壑生風走暮雲,千峰翹首斗嶙峋。夕陽分配金黃色,高富低貧也不均!

同樣的景色,立意完全不同。前一首純寫景色,似乎也能給人美的享受。後一首聯繫社會現實,寫出感慨。兩首詩創作的日期前後相隔十年。社會的閱歷,對現實不公的思考,自然就會反映到詩中,因此也就增加了山水旅遊詩的韻味內涵和思想深度。

有些山水旅遊詩是即興之作。如下面四首。

《題潯陽樓》:

九派煙雲起,奔騰入小窗。古今多少筆,到此蘸長江!

《題騰龍洞》:

世上人無數,錙銖計較多。不如山有量,吞吐一江波。

《游長白山天池》

來讀乾坤壯麗詩,地球張口吐天池。人知渺小虔誠立,恰是襟懷博大時。

《天山口占》

長空萬里砌瓊瑤,雪嶺巍峨聳碧霄。我勸詩人先到此,天山腳下學崇高。

寫詩自然需要有感而發,但是此「感」要道人所未道,不能是「流感」,流於平庸。「發」也必須是藝術地「發」出來,不能草率。如果要當場交卷,以字少為好,寫絕句較宜,不要貪長貪多,匆匆寫律詩,往往吃力不太好,很難寫到精彩。我往往是先練一個「意」,安排妥帖結句,點到為止,然後再鋪墊前兩句。

除了必須當場交卷的即興詩,我的詩作幾乎都是反覆斟酌和修改過的。前人說:「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改之方入妙耳。」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引有一段話:「凡人作詩,一題到手,必有一種供給應付之語,老生常談,不召自來。若作家,必如謝絕泛交,盡行麾去,然後心精獨運,自出新裁。及其成後,又必渾成精當,無斧鑿痕,方稱合作。」這就要求作者必須反覆斟酌,使語言產生一種「熟悉的陌生感」。寫詩可以改到面目全非,但是結果要象「一氣呵成」。

山水旅遊詩也可以借題發揮,抒發襟懷,寫出深意。

拜謁黃帝陵,想起當時不少國人居然深恨自己黑髮黃膚,艷羨洋人,紛紛出國定居。為此我感慨殊深,寫成《軒轅廟抒懷》一律:

來向軒轅一放歌,心聲跌宕響高坡。皮膚未悔同黃土,動脈堪豪有碧波。

安得塤篪長奏樂,終教棠棣不操戈。詩人自愧昇平世,薦血無多薦淚多!

頷聯正是針鋒相對批評那些國人,表示自己以「黑髮黃膚」是炎黃子孫而自豪。頸聯用《詩經》里的兩個典,希望全球炎黃子孫化干戈為玉帛。最後的一句從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意思和鄭燮的「墨點無多淚點多」的句式化出。表示自己雖然生活在「太平盛世」,希望報效國家,在「昇平盛世」自然很少機遇「薦血」,但是憂國憂民「薦淚」是從來不少。

「新天地」在上海市盧灣區,緊鄰革命聖地「一大」會址,是一片民居風格的舊式里弄建築,今為高級時尚休閑之商業場所。夜夜香車寶馬,觥籌歌舞,據傳此處消費價格昂貴為滬上之最。到此徜徉,感受歷史的變遷和強烈的今昔反差,不禁感慨萬端,寫成《「新天地」戲詠》一律:

登斯樓也夜朦朧,誰識門牆舊影蹤?人醉新潮天地里,月窺老式弄堂中。

酒吧燈閃星星火,歌手香搖滾滾風。多少腰金衣紫客,不成仁卻已成功!

前六句全寫該地景象。「登斯樓也」出自《岳陽樓記》一文。那段人人皆知的歷史發生在這個「聖地」,我也只是輕輕一筆帶過,並不道明,就象夜色一樣的朦朧。紙醉金迷的時尚生活,也無須作出點評。最後翻用「不成功便成仁」一句成語,生出新意,頗覺辛辣:無數先烈未成功只成了仁,而多少今人不必成仁倒都成了「大款」、「大腕」、「大官」這樣的「成功人士」。也只有此地、此景、此情,才能生此感慨發此感嘆。袁枚說:「詩貴翻案。」寫詩可以多考慮用一些成語、俗語、歇後語等,或正話反用,或反語正說,為表現主題別出心裁,往往有奇效。以上兩首詩的結句均是採用舊句翻出新意的手法,應該說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遊覽山水和人文景觀,有時會思索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人類生態和地球環境等,舉《游五台山》為例:

名山濟濟遍蓮台,裊裊香煙散未開。舉世索求增我慮,私心腫脹遣誰裁?

大千物種頻先滅,不二地球難復來。安得五峰抽巨掌,擊醒人類莫添災!

中間兩聯雖較概念化,但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憂心的現實,尾聯發揮了較為大膽的想像,結合眼前的「五峰」,希望能化為「巨掌」,擊醒人類不再干蠢事。寫詩要有憂患意識,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樣才能寫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詩來。

詠物詩我也寫了一些,如《詠蔥》:

指纖腰細影娉婷,身賤心高未可輕。何懼赴湯成碎末?不辭投釜斗膻腥。

性情難改辛而辣,風氣堪稱白且清。調入佳肴憑品味,有香如故慰生平。

我想寫首詩讚頌有風骨的人,馬上想到了梅花、松樹……可是這些形象已經被前人寫得太多,很難再翻出新意。買菜時忽然見到了蔥,幾毛錢一把,自然而然想起了「貧賤不能移」的格言。於是把蔥的外貌和性格里外梳理了一遍。蔥清白。辛辣,有赴湯蹈火、敢斗膻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性格。寫詠物詩「此物」和「彼意」的特徵須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兩者聯繫需自然,不可牽強。如錢泳所說:「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周圍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這首《詠蔥》,力求在「不離不即之間」。借用曹雪芹寫晴雯的「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還借用陸遊寫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併化用成了詠蔥的句子,應該說確切而允當。

人離不開社會,於是就有了詠史、詠懷、詠時政的詩。這些詩應該有「興寄」,有自己要說的話,絕不能複述歷史,人云亦云。

我寫過一首《金縷曲·懷念李白》:

白也頑童耳!久離家,聽猿兩岸,放舟千里。愛到廬山看瀑布,驚叫銀河落地。常戲耍,抽刀斷水。不向日邊爭寵幸,卻貪玩,捉月沉江底。一任性,竟如此!

人間難得天真美,且由他,機靈乖巧,盡成權貴。一句「舉頭望明月」,九域遍生詩意。身可老,心留稚氣。我欲與君長作伴,喚汪倫,組合三人醉。同嘯傲,踏歌起。

填此詞之前,先思考了一下,有了一個想法:有人說李白天真,政治上不成熟,於是我就真覺得李白像是一個「頑童」。我決定以此切入,寫一個「頑童」。我翻檢了李白的詩集,找出一些符合「頑童」天真性格的句子,這些句子似乎有「雙通道」的作用,能管得住兩頭。把它們重新排列組合,居然產生了新意,出現了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第一句「白也頑童耳」管領全篇,漸漸展開,層層深入,寓意其中。投入三天,寫成此詞,讀起來似乎很是輕鬆,但在寫作過程中我卻很是沉重,很是動情,甚至眼中滿含熱淚。我的態度是很嚴肅很認真的。當時有一個詩評者撰文,說我在「污衊李白」!還憤慨地說:偉大詩人李白自己也想不到會在一千多年後從雲端跌下來變成了一個「頑童」!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居住了四十年的老宅,在我搬遷後已被弟弟售出。對於老宅我總有一種魂牽夢縈的情結。《重訪老宅》寫出自己的悵惘:

歲月親情惹夢思,短檐深巷夕陽遲。當年淡飯粗茶日,竟是人生最樂時!

物質生活不知改善了多少,可是幸福指數沒有同比例增長。那時的親情,那時的初戀,那時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每天一早父親總是趕在我上班前起身燒泡飯為我準備早餐,我還怪父親有點聲音吵醒了我。現在想起,原來那都是人生的幸福時光!但這一切已經離我遠去。失去了最寶貴的父愛,精神和心靈總有一種無法消除的痛楚。

另一首《重訪老宅》,寫出了一種看似淡淡的哀愁:

淡水新邨訪舊家,灰牆紅瓦老藤爬。密林藏夢光斑駁,斜日牽情影疊加。

星散芳鄰雲外雁,塵封往事路邊花。遙看熟悉窗台上,趴著生疏叟與娃。

現在已經不大敢再「重訪老宅」了,怕老是去撩撥這種傷感,感情上和精神上都經受不住。「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詩』兒如何載得起。」所以這類詩也好久不寫了。

人漸漸老了,更需要一種淡泊的性情和曠達的襟懷。

《辦理退休手續》:

人能耳順即心寬,進退從容步未艱。加四十年方算老,有三千卷足消閑。

生存夢似過駒隙,造化恩須報雀環。鬢角青絲初褪色,小詩吟出更斑斕。

《六三初度》:

每到今宵自唱酬,寫篇初度小詩留。屐痕追憶他鄉月,燈影回歸老宅秋。

夢與晨星終淡淡,心隨斜日共悠悠。人須雪浪雲濤里,駕穩浮生一葉舟。

《書齋寄興》

大任無須我輩擔,小齋覓句欲閑難。性情蓄水流心底,氣骨生風掃筆端。

吟過萬山人未瘦,藏來千卷屋猶寬。摩挲漢字當琴鍵,遙向星空即興彈。

這幾首小詩寫於正式退休之後,詩中理性的思考和人生的瀟洒更多了一些。詩自然可以寫得閑適和曠達,例如《春暮垂釣即興》:

幾樹輕陰綠抱團,一池紅雨泣春殘。人生不似花飛急,猶得從容把釣竿。

又如《山中絕句》:

只爭朝夕實堪憐,放慢流光始是仙。一覺醒來雲未動,城中蟻族幾搬遷。

又如《讀書偶作》:

危樓趺坐與僧同,共我翻書天外風。冷月殘陽為道友,去來皆在不言中。

再如《初春雨夜》:

乍暖還寒夜氣清,恰宜無寐散煩纓。小樓停泊煙雲里,零距離聽春雨聲。

甚至可以作更大的遐想,如《宇宙遐想》:

幾十億人乘地球,似纖埃入太空游。銀河系在乾坤里,也是汪洋一葉舟。

可是人畢竟不能生活在真空里,心情如何能一味地平靜如水?對於所見所聞不能無動於衷,所以我的諷刺詩不少,「戲作」、「戲詠」、「戲題」……幾乎成了我的一種「品牌」。

對於社會醜惡現象,連政府總理都公開發表講話,痛斥近年來禍害百姓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並且大聲疾呼:「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見《中國新聞網》)詩人不能不聞不問啊!我寫了《惡性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戲賦四絕句》:

質檢當關有幾夫?致癌成份總難除。大千物種基因轉,醜陋人心健美豬。

染色饅頭瘦肉精,毒從口入遣心驚。尋常百姓如何吃?九死之中覓一生!

赤子遭逢黑心奶,天良敗給地溝油。三餐都在高危里,盛世豐年為吃愁。

豆芽漂白辣油丹,食不添加色也難。何日嚴防民口吏,為民防口保平安?

說是「戲賦」,又何嘗有一句「戲言」?

社會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我疑心菩薩也有真有假,遂使凈土不凈,理應列入打假範圍也。於是寫了一首《戲詠假菩薩》:

粗雕濫塑廟堂中,鬥法爭權咒有功。擠上蓮台都是佛,奪來金缽豈能空?

天王受賄敲邊鼓,羅漢貪杯撞亂鍾。解決人間何許事?香煙也自舞東風。

全詩從寫「假菩薩」下筆,當然與「真菩薩」無涉。如今假藥、假鈔、假文憑、假職稱、假品牌……不勝枚舉。有時想想,即使是真書記真局長,因為素質、品德、能力不行,實際上也是披著合法的外衣在以次充好,這就迷惑性更大,危害性更甚,應該也屬於「假菩薩」之列。「擠上蓮台都是佛」的現象比比皆是。我的小詩也只能諷刺一下,肯定是起不到實際的糾正作用的。

所以我寫過《讀諷刺詩戲作》兩首絕句用以自嘲:

樂府新聲句凜然,不知官府有誰看?白公詩筆包公鍘,哪個能教賊膽寒?

寸毫如劍舞生風,刺虎屠鯨字字雄。狐鼠依然倉內卧,更無一個怕詩翁!

既然是「諷刺詩」,就只需一根刺,扎在穴位上,使人感到酸麻即可。現在有很多的所謂「諷刺詩」,掄起大棒大棍,擊人皮肉,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諷刺詩」。不但沒有現實的意義和作用,連詩詞的審美趣味的可讀性都失去了。

再舉幾例諷刺詩。《鼠年戲詠》:

飽食無憂日又高,官倉鼠輩正閑聊。商量成立基金會,救助街頭流浪貓!

《戲詠唐僧師徒四絕句》:

管理階層地位殊,深諳念咒不含糊。斗妖無膽兼無識,整治徒兒有緊箍。(唐僧)

耍遍天宮與佛門,頻翻筋斗笑猢猻。故鄉花果山多好,還去當啥弼馬溫!(孫悟空)

戲言幾句落豬身,只怨嫦娥太較真。恨未投胎時尚世,會調情是好男人!(豬八戒)

西行輜重一肩挑,不為陞官不為鈔。試問當今公僕輩,幾人風格有他高?(沙和尚)

記得薛寶釵說過:「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鳳姐式的「市俗取笑」就不是諷刺詩。我想學的是黛玉式的「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的「促狹」的寫法。

從寫詩的「單幹戶」,到參加中華詩詞學會,直至廣交天下詩友,又有十五個年頭過去了。詩還得繼續寫。有時覺得詩幾乎沒有什麼可寫了,有時又覺得詩實在寫也寫不完,就怕寫不好。

自己的寫詩心得,歸納在《詩詞創作的「金字塔」原理》一文中,這裡不再贅述。再引兩例,本文就可打住了。

《秋興》:

吟翁無奈性情何,歲歲霜天發浩歌。殘照入懷豪氣在,秋風吹夢壯遊多。

人生丹桂心頭綻,歷史銀河硯底磨。自信詩箋非落葉,擲江成石不隨波。

《詩詞創作漫談》:

一杖鏗然一帽斜,晨餐墜露夕流霞。心隨崖瀑頻衝動,夢與雲山共疊加。

創意自成思想者,遣詞兼任指揮家。詩人踏遍天涯路,落筆無須手八叉。

寫詩寫到這個份上,人生應該無憾矣!兩首詩不用詮釋,詩人的自足,自得,自信,自樂,自豪,已經躍然紙上。「創意自成思想者,遣詞兼任指揮家。」這種自以為是「思想者」和「指揮家」的快感只有在詩詞創作的過程中才能獲得,這是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寫詩的人卻能「不改其樂」!在詩詞創作中體驗和創造人生的真正價值,恰如拙詩所說:「也算吾生事有成」矣!

寫詩使得人生何等淡定!何等充實!何等瀟洒!何等自豪!何等快活!

2012年3月16日於海上閱劍樓


推薦閱讀:

毛澤東的詩詞創作與中國夢
柳梢青 | 無雨無風,聽霜聽雪,寂靜歸家
文檔導入
【詩詞創作】(第三十二輯)| 詞:【風入松】
喻在當下詩詞創作中的調用問題芻議

TAG:詩詞 | 創作 | 中華 | 詩詞創作 | 學會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