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軍為何偏偏要燒圓明園,而不是北京紫禁城
1860年,英法聯軍焚燒了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這一點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英法聯軍已經攻入了京師,為什麼被焚毀了不是號稱權力中心的紫禁城,而是郊區的圓明園呢。這一個問題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說清楚。其實認真的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完全可以避免,但是由於清廷統治階層愚昧無知,最終激起了這麼一場浩劫。英法聯軍之所以沒有焚毀北京城,頗有一點冤有頭債有主的意思。
一、鴉片戰爭以後,清廷方面還是原來那個德行
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這是歷史的常識。清廷為這次戰爭付出了趁著的代價,不僅付出了2100萬銀元的戰爭賠款,而且還開放了五處通商口岸。換一個角度來說,被迫開放的這些口岸反而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不過在鴉片戰爭以後,清朝並沒有迅速的改變外交和政治方向,它還是原來的那個德行。很多人都感覺自己敗的冤枉,如果讓林則徐來指揮就不會失敗。他們並沒有認識到這是制度的問題,而不是人的問題。在戰爭結束以後,清廷仍然延續著戰爭之前的套路,整個國家就像沒事人一樣。甚至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以後,清廷都沒有太大的改變。魏源撰寫的海國圖志,在國內僅僅賣出了1000多本,在日本卻印刷了330萬本。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是因為換約的問題,此時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這次英法兩國的要求是增加通商口岸和雙方相互派遣大使,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在談判桌上解決。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談不攏,那就是跪拜的問題。英法兩國的代表需要到京師遞交國書,而清朝要求他們向清朝的咸豐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雙方很多年,清朝皇帝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國,因此要求各國代表都必須跪拜。問題是當時你算老幾?大英帝國比你強大得多。而且西方只有見耶穌聖像時才會跪拜,清廷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在乾隆、嘉慶時期就曾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現在這個矛盾再度激化。
二、只有用戰爭才能夠讓清廷方面讓步
英法兩國的交涉簡直是對牛彈琴,清朝一點也沒有讓步的意思。英法兩國認識到,只有戰爭才能迫使清廷讓步。就這樣,藉助亞羅號事件的發生,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實這次戰爭和鴉片沒有半毛錢關係。此次英法聯軍在攻陷了廣州以後一路北上,他們看住了天津大沽口。此時清軍的統帥是僧格林沁,這是一個弓馬嫻熟的傳統將領,但已經不適應近代戰爭。起初英法聯軍十分的輕敵,僧格林沁真的還擊敗了英法艦隊。不過這也僅僅是暫時的,英法聯軍開始繞道進軍。這回清廷麻煩了,為了保住京師,清廷要求英法聯軍派代表來通州談判。英法聯軍派出了以巴夏禮為首的39人抵達通州,他們沒有想到這是一條不歸路。
在通州談判期間,雙方的價碼根本不在一個等級,因而爆發了爭吵。戰場出身的僧格林沁不懂得什麼國際外交,他將英法這39人全部拿下。巴夏禮被關進了刑部大牢,其餘37人被關進圓明園。接下來,僧格林沁率領3萬滿蒙騎兵衝擊8000多人的英法聯軍。結果,清軍傷亡15000以上,英法聯軍只死了6個人。這就是歷史,真的只死了6個人。北京的咸豐皇帝聞訊以後,立刻帶領大臣和后妃2000多人逃往熱河。等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以後,發現37人只剩下了17人,其餘那20人已經被活活餓死。剛剛從刑部大牢救出來的巴夏禮勃然大怒,他向英軍主帥額爾金提出了報復的要求。
三、英法兩軍統帥發生了分歧
在報復的問題上,法軍主帥孟托班建議直接焚毀紫禁城,這是清朝皇帝權力的象徵。摧毀了它就等於重創了清廷,迫使他們屈服。而英軍主帥額爾金不同意,額爾金認為得罪他們的是清朝皇帝,而不是普通的老百姓。燒毀了紫禁城很有可能殃及北京城內的居民,這樣做得不償失。圓明園是清朝皇帝的私人園林,燒毀它是最合適的。就這樣,英法聯軍先是洗劫了圓明園,隨後一把火燒掉了這座萬園之園。現在我們的教科書只講述了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卻沒有講釀成這段屈辱的前因後果。讀史不僅僅是知道那些稀奇古怪的段子,更應該體會什麼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推薦閱讀:
※被毀前的圓明園竟然這麼美!
※誰盜走了珍寶——追索楓丹白露宮的圓明園珍寶
※圓明園四十景6
※大觀園的原型或為圓明園
※救命的財富觀2:乾隆是聖君還是勒色?別被歷史玩家忽悠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