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見皮膚病的診治(下)

蟲咬皮炎  病因  蟲咬皮炎又可稱「丘疹性蕁麻疹」,現今幾乎都認為其發病與昆蟲叮咬有關,是由節肢動物類叮咬引起的外因性變態反應。當患者被節肢動物,當臭蟲、跳蚤、蚊子、蠕蟲類等叮咬時,該昆蟲唾液可注入皮膚內,若被叮咬者具有過敏素質傾向,通過幾天數次叮咬之後則可致病。多數學者認為屬於遲髮型變態反應。由於昆蟲種類的不同和不同患者機體反應性的差異,可引起叮咬處不同的皮膚反應。  診斷要點  ·本病好發於嬰幼兒童,夏秋多見。有時一家數個兒童同時發病。  ·典型皮損為綠豆或稍大淡紅色丘疹,性質堅硬,頂端常有皰,搔破後結痂,周圍有紡錘形紅暈,經搔抓後呈現風團,風團消退後仍恢復原形。  ·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損害數目不定,分批出現,散在發生或少數簇集,常伴有胃腸障礙,少數患者有時亦會出現水皰表現。  ·病程長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但新的皮疹又可陸續出現,因而新舊皮損同時可見,至天氣轉涼後逐漸痊癒,但次年常又發生。  ·自覺劇烈瘙癢,夜晚更甚,可影響睡眠,患兒精神不安,搔抓後表皮剝脫,易致繼發感染。  目前正值暑期,加之適逢旅遊旺季,居家外出都容易造成蟲咬皮炎。如桑毛蟲好發於我國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廣東、貴州、四川等地。桑毛蟲、隱翅蟲等叮咬後有特定的皮疹形態,嚴重的蟲咬皮炎可產生全身癥狀。  鑒別診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可進行診斷。蟲咬皮炎需與水痘鑒別,後者好發軀幹,四肢近側及頭面部,口腔黏膜常常被累及,損害未見風團樣皮疹,更無張力性水皰發生,自覺不癢或輕癢,但患者往往有低燒等全身癥狀;蟲咬皮炎亦需與蕁麻疹鑒別,前者不是單純風團,而是混合性損害,即風團丘疹或風團水皰。  防治  ·搞好個人衛生,常常洗澡,同時水溫不宜過高,以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為宜。  ·勤換衣服、床單,涼席、被褥等貼身物品要常常清洗曝晒。  ·居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環境整潔,避免潮濕。  ·要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地做些運動以增強體質,外出旅遊最好穿上長褲,以防下肢被蟲咬傷。  ·倘若不慎被蚊蟲叮咬,應避免搔抓,因為這樣會造成繼發感染或局部淋巴結腫大。被蚊蟲叮咬後,較輕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或荷酚液外搽咬傷部位,瘙癢嚴重者可內服抗組織胺藥物。  ·病情嚴重者應到專科醫院就診,免得延誤病情。  足癬  足癬是指發生在趾掌面的黴菌性皮膚病。  危害  足癬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足癬可致瘙癢,嚴重時可致疼痛,雖然輕者不會感到明顯不適,但身處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場所時會產生自卑感。另外,足癬具有傳染性,會影響家人的健康。嚴重的足部真菌感染還與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密切相關。足癬可繼發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治療不及時,抓撓後極易引發手癬、體癬、頭癬等身體其他部位真菌感染。更嚴重的是,搔抓會導致局部細菌感染,可發展成淋巴管炎、蜂窩組織炎及丹毒,可謂「後患無窮」。  病因  足癬是由表皮癬菌、毛癬菌或足趾毛癬菌侵犯趾引起。因角質層厚、皮脂缺乏、汗腺豐富、出汗較多、足部潮濕,利於黴菌生長繁殖。由於真菌喜溫暖潮濕,因此病情常在夏季加重。足癬的病原菌廣泛存在,人們接觸機會很多,比如在浴池、賓館等地穿公用拖鞋、用公共毛巾,都容易引起腳部感染。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足癬,也很容易引起家族內傳染。人們一般不重視足癬,甚至沒把足癬看作是疾病,採取不予理睬的態度。這樣一方面使病情加重,另一方面也使之不斷向社會傳播,致使患足癬的人越來越多。  分型及臨床表現  ·水皰性:多發生於夏季,癥狀是趾間、足緣、足底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皰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數日後乾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糜爛性: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3、4、5趾縫間(圖1)。常見於多汗者

圖1 糜爛性足癬的臨床表現

  ·鱗屑角化型:癥狀是足底、足緣、足跟部皮膚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冬季趾縫間皮膚髮生裂隙,夏季產生水皰,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繼發性感染,並發膿包瘡、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丹毒、敗血症等。  防治  ·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要堅持每天洗腳。  ·要勤洗襪子。因為腳汗、灰塵、泥土等混在一起粘到襪子上,也容易寄生真菌,因此,最好每天都換洗襪子。  ·夏季最好穿透氣性良好的鞋,以減少足部出汗。  ·家庭內拖鞋、洗腳盆最好專用,以減少家庭內傳染機會。  ·在公共場所要注意預防,如拖鞋、擦腳巾等物品要專用。  ·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免疫力。  ·發現足癬要及時正規治療,以免病情加重,也減少了傳染源。外用藥治癬病簡單易行,但必須堅持每日塗藥2~3次,塗藥範圍要稍大於皮損面積,而且即使皮疹消退、瘙癢不明顯後還要堅持2至4周。  ·病情嚴重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飲食習慣與足癬關係不大,不必特別限制飲食。  痱子  病因  因高溫悶熱環境中,出汗過多及汗液蒸發不暢,導致汗管堵塞、汗管破裂,汗液外滲入周圍組織而引起。  分型及臨床表現  紅痱(紅色粟粒疹)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臨床上最常見,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圖2)。好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有輕度紅暈。皮疹常成批出現,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後有輕度脫屑。

圖2 紅痱的臨床表現 

  白痱(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常見於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長期卧床、過度衰弱的患者。在頸、軀幹部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壁極薄,微亮,內容清,無紅暈。無自覺癥狀,輕擦之後易破,干後有極薄的細小鱗唇。    膿痱(膿疤性粟粒疹)是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臨床上較為少見,常發生於皺襞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頭頸部也常見。膿皰內常無菌,或為非致病性球菌,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防治  ·患者應避免搔抓,勿用強鹼性肥皂清洗,勿用熱水燙。可用溫水沖洗擦乾,撲撒痱子粉。  ·保持室內通風;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小兒勤洗澡,及時擦汗及更換衣物;發熱、卧床病人應予勤翻身,經常洗擦皮膚。  ·.多食用清熱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濃茶、咖啡。  ·可內服清熱、利濕、解暑的中藥或製劑。   ·可外用消炎、止癢製劑,繼發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上海市長寧區中心醫院皮膚科張怡明)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皮膚不適,小心激素依賴性皮炎
皮膚澱粉樣變(松皮癬)
常見血瘀證皮膚表現及治療
有痣人群曝晒小心易患皮膚癌
自製千白散治皮膚瘙癢

TAG:夏季 | 皮膚 | 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