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何「最難解決問題」一度驚動中央|80年代|問題

核心提示:因歷史等原因,眾多大齡青年男女的婚姻成為最難解決的問題,甚至一度驚動了中央。中央書記處曾開會,討論30歲以上未婚青年的婚姻問題。

1981年,《市場報》在七版一個角落裡,刊登了丁乃鈞的求婚啟事。 資料圖

本文摘自:《遼瀋晚報》2009年11月05日第A08版,作者:佚名,原題:首則徵婚啟事「右派」娶到女教師

那一刻

1981年1月8日,《市場報》第七版刊登了一條徵婚啟事。全文79個字,豎排,配黑白照片一張。照片上,丁乃鈞戴著眼鏡,著中山裝,頗為英俊。

親歷者

趙立崑,原《市場報》編輯,刊發了新中國第一則徵婚啟事。

1981年1月8日,《市場報》編輯趙立崑編髮了一則徵婚啟事。曾被錯劃為「右派」的40歲數學教師丁乃鈞,因此結識28歲的張麗瑛。鴻雁傳書後,兩人喜結連理。

彼時,因歷史等原因,眾多大齡青年男女的婚姻成為最難解決的問題,甚至一度驚動了中央。中央書記處曾開會,討論30歲以上未婚青年的婚姻問題。

首例徵婚啟事成功後,各種媒體紛紛舉辦類似欄目。在經歷羞怯和現實的矛盾考量後,眾多未婚人士選擇刊登徵婚啟事。以紙為媒,成為一個時期解決大齡青年婚姻問題的特別渠道。

「右派」來信徵婚

「現在我還是單身,請求報社幫我找對象。」

看到寫信人這個新奇的要求,趙立崑蒙了。

1980年12月下旬的一天,時任《市場報》編輯的趙立崑一上班,領導就把這封來自四川的長信交給他處理。寄信人叫丁乃鈞,四川江津教師進修學院數學教師。在信中,他詳述了自己被錯劃為「右派」及被糾正的過程。他說,雖然獲得了糾正,但這種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因此,當地沒有人願意跟他結婚,甚至幫忙介紹的人都沒有。結果是,他40歲了還沒成家,希望通過報社「求婚」。

趙立崑很同情丁乃鈞的遭遇。在被這個新奇的要求嚇「蒙」之後,趙立崑立即開始琢磨怎樣才能幫他。

當時,《市場報》已有分類廣告,有人刊登產品銷售廣告,有人登尋人啟事。趙立崑想,可以照著尋人啟事的樣子,給他登個求婚啟事。

瞬間,他又否定了這個想法。他知道,在報紙上登求婚啟事是聞所未聞的事情,況且,要登的人還是一個曾經的「右派」。趙立崑擔心,一旦出了問題,他的政治生命就會終結,「我跟他非親非故,幹嗎要引火上身啊!」

另一方面,趙立崑又不忍心不幫忙。

此後的一周內,責任心和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斷鬥爭。夜不能寐的時候,他也會問自己:登還是不登?

事實上,大齡青年男女的婚姻問題早已存在。趙立崑說,在一則內參上,一名浙江的老大媽給中央領導寫信,說當地找不到媳婦的人很多,請求中央領導幫她找兒媳婦。因為歷史等原因,眾多大齡青年男女的婚姻成為最難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小論文言文翻譯問題
關於中國模式研究的若干難點問題探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辯論心得中級篇(三、攻辯術——如何設計攻辯問題)
李劍諸:團結香港無問題,如何團結費思量
必修4第七課《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TAG:年代 | 解決問題 | 中央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