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_錢文忠解讀《三字經》_第十七講

視頻: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17

http://www.tudou.com/v/RJ2QrT9W-vI/v.swf

三字經 第十七講(老子莊子)

五子者 有荀楊 文中子 及老莊

《畫外音》老子和莊子在中國文化中影響很大,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時代人;莊子與孟子是同一時代人。就像孔孟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一樣老莊就是道家文化的代表,關於老子和莊子民間有許多神奇的傳說,那老子和莊子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老子和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在儒家思想佔主導地位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老莊的道家思想對中國的知識分子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而老子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出《道德經》的,莊子的文章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正文》三字經在這裡講到『及老莊』就是老子和莊子兩人,他們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來講這兩子的重要性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有不少學者認為倘若不真正理解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那恐怕是不能真正理解中國思想的。首先講老子,最流行的說法,老子姓李名耳,號伯陽,謚(是)號聃(丹)。曾經當過官,周朝的守藏吏,不是很大的官,類似今天國家圖書館館長。負責保管周朝的圖書,經籍是他負責保管的。老子的生活年代不明確,大致在春秋末期。在中國傳統當中老子幾乎就是個神仙。比如傳說中說,老子的媽媽姓什麼呢?姓理,道理的理,說老子的媽媽有一天感應到一顆流星,大流星一下鑽到自己肚子里去了,於是懷孕了。這一懷孕,懷孕了多久呢,最長的說法是81年,當然比較客氣的說法是12個月,這個還能理解。懷孕81年基本上就是神話了。所以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頭髮白鬍子的男孩,因為他在娘胎里呆了81年嘛。所以老子的媽媽理夫人就非常感慨。唉呦,哎呀,怎麼生下來個老子。老子的母親還因難產而去世,實在是呆的時間太長了,相應衍生出一個傳說,老子是怎麼生下來的呢,剖腹產生下的,當然這個剖腹產不是剖腹是剖左腋,在李子樹下,因為他姓李嘛,或者因為生在李子樹下才姓李。在李子樹下剖開他母親的左腋,把白頭髮老子給拎出來了,這是一種傳說,這一看就是神話。

《畫外音》關於老子的出生有許多傳說,都是用來證明老子不是個平凡的人,那老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老子所寫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多字,卻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那《道德經》是老子在什麼情況下寫成的呢?

《正文》老子原來是個圖書館館長,掌管圖書的所以博學多聞,當時名聲就很大,很多人跑去向老子請教。那老子是怎麼會寫《道德經》的呢,關於這件事的記載和故事很多,大致現在我們知道的情況是公元前520年左右周王室發生大亂,又碰到戰亂了,周景王死了,周景王有個庶子,也就是嫡出的子了,叫庶子朝叛變,帶著大量的典籍逃到楚國。而老子是負責這些圖籍的,那就脫不了干係,因為你沒盡到責任嘛只好辭職,離開周朝的都城打算從此隱居,就不在人間露面了,走到函谷關,函谷關有個官吏叫尹喜子就請求什麼呢?先生啊,你要隱居了,請您給我們後人留下點東西吧。老子應這位官吏之請口授《道德經》。原本這樣一段歷史事實後來被演繹成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很早就被演繹了。早期有部書叫《神仙傳》,裡面有這樣一段故事或記載。說有一天早晨尹喜子在樓上望氣,古人有這個習慣,每天早晨登到樓上去望望氣,東南西北的氣怎麼樣,然後來判斷今天要發生哪些事情,應該幹些什麼。他突然看到從東面來了一道紫氣,紫氣東來,就斷定今天有聖人要通過我的函谷關往西走。這個尹喜子也比較好學,一看有紫氣東來有聖人要來就下定決心,我正好向這個聖人學道請教點學問。果然鬚髮皆白的老子倒騎著一頭青牛,騎著牛的,就來到關口要求出關西行,出函谷關往西再走就走到新疆哪邊去了。老子要出關。那這個尹喜子說,證件。 出關都要證件啊。老子沒有。因為老子想隱居的嘛。尹喜子就說,哈哈,那老人家您可得給我點好處費了。老子窮得連馬都買不起,窮得連驢都買不起啊,是騎頭牛來的,哪有錢給你什麼好處啊。所以就被尹喜子逼得寫了這部《道德經》。尹喜子說既然你也沒好處也沒錢,那行,給我寫部書吧,留部書給也行。老子被逼無奈寫了一部《道德經》作為過關的好處費,賄賂了尹喜子。所以我們才有了這部經。於是老子就過關了。老子過關幹嘛去了,去印度了,去印度碰見誰了,碰見釋迦牟尼了,碰見釋迦牟尼後老子就勸導釋迦牟尼,把釋迦牟尼勸成佛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老子化胡說。這個說法明擺著是佛教傳進來以後勢力非常大,道教徒不幹了,編個故事,因為中國人歷來比較講究誰是第一,什麼都是我最早,你,你還是我學生呢,所以就編了這麼個故事,就講老子留下了《道德經》,出了關到了印度,搞定了釋迦牟尼,完了以後,佛教你還是從我道教學的,這是後來編的。

《畫外音》《道德經》僅五千餘字,但文約意豐博大精深涵蓋天地,很難讀懂,自韓非子的《解老》《喻老》至今,據說《道德經》的譯註本不下千種。《道德經》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在現代社會中開始引起了世界上許多著名學者的關注,但這部經典為什麼會起名叫《道德經》?

《正文》為什麼要叫《道德經》?因為它的上篇開頭第一句是,『道可道』,取了一個道字;下篇開頭第一句是『上德不德』取了一個德字,所以這部經叫《道德經》,不過有件事情非常重要,近年來在長沙馬王堆出土了西漢時期的老子的一部抄本,上下篇的次序正相反,如此說來,《道德經》在西漢的時候應該叫《德道經》,但是這一些依然不重要,因為它的文字變化不太大。那接下來關於莊子,莊子名周字子休,據說有個字,字子休。他是老子思想和學說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在中國傳統當中歷來把他們稱為老莊,就像孔孟合起來叫一樣,正好是配對的這樣一個稱謂。

《畫外音》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莊子了,那莊子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哲學思想是什麼,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經典著作呢?

《正文》莊子的一生,他的主要的性格特徵或他主要的處世,很明確的有這樣一些特點: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凈無為,順應自然。莊子和他弟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里,那就是《莊子》,《莊子》共分內外雜三篇,其中集中表現莊子思想的主要是三篇:《齊物論》《逍遙遊》《養生主》。莊子寫文章的方式和先秦諸子都不大一樣,他有一種獨特的莊周風格,什麼風格呢?大量使用寓言,像孔子就是直接給你講道理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子也是直接給你講道理的,人無惻隱之心怎麼樣怎麼樣的,荀子也是跟你講道理的,韓非子更跟你講道理的,八奸啊都給你講出來,老子實際上也是直接跟你講道理的,只不過老子的道理比較抽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莊子不,他給你講寓言。所謂寓言就是你一眼一看,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的事情,或者他講人,但他不通過人講,通過某種動物來講,讓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這就決定了莊子的思想像水一般地流淌,很難被別人斷章取義,斷章取義別人的話容易,孔子的話把句讀改一改意思就不一樣了。莊子一個寓言你怎麼給他改啊,拿掉一段寓言就不對了,故事就不完整了。所以莊子的思想不懼怕後人的肢解,這是第一點。第二點,莊子的觀點不容易被歷史所湮沒,為什麼呢,都是非常有趣的寓言,都是一則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我們屢讀屢新。莊子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故事,也是他接觸到我們人生最根本的問題的故事,就是莊周夢蝶。說有一次莊子做過了夢,夢裡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在飛舞,但在這個夢裡他很清楚地知道,這隻蝴蝶所有的思考方式和蝴蝶在做的事情就是他要做的事情,等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又是莊子不是蝴蝶了。所有他就發出這樣的問題,『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 蝴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他一醒過來,莊子跟咱們一般人不一樣呀,咱們做了一個夢隨它去了,做個好夢高興五分鐘,做個壞夢出門多看兩眼,也就這麼回事。但莊子他要琢磨,所以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所以一般人做不了偉大思想家。他說這個事情怪了,說到底是我在夢中變成蝴蝶了,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莊周了,就是現在我是莊周,是不是有隻蝴蝶在那做夢,我是那隻蝴蝶夢裡的事情啊,他就在琢磨這事。但他想來想去說周與蝴蝶啊總歸是不一樣的,我跟蝴蝶總歸是不一樣的,他得出一個結論,此之謂物化。為什麼說這個寓言或者說《莊子》里這段話涉及到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呢

畫外音》莊子在夢中變成了一隻快樂的蝴蝶,夢醒之後庄子開始懷疑到底是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自己,而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此之謂物化,那物化是什麼意思,這個寓言隱含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 又為什麼說《莊周夢蝶》是對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呢?

《正文》這個故事是中國哲學史,思想史上的一個永恆話題,已經被後來無數學者,中國的一些頂尖腦袋詮釋了上千年,做了很多很多工作,但恐怕還是未必能講清楚。實際上這個故事講的並不一定是夢,莊子只不過借夢和覺來比喻死和生,他的夢和他醒過來在他這個故事裡面都是一個比喻。莊子對人生的處境有深刻的體會,生和死是莊子對人生體會中最深刻的內容之一。我們都說莊子達觀,而達觀實際上正是對某種無可奈何的處境的態度或者說一種處理方式。拋開無可奈何這個前提也就無所謂達觀不達觀了。那麼生死正是每個人所必須面對的這樣一種無可奈何的處境,生死你避得了嗎?生不是你選擇的,死也不是你想逃就逃得了的。莊子在這裡要告訴我們的是生和死的確是有分別的,就像蝴蝶和莊子,夢和醒,它終究是有分別的一樣。那莊子用什麼來解釋或者莊子要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告訴我們此之謂物化,什麼叫物化,就是順應變化。生和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處境,應該順應變化。不要擰著干,不要覺得我非要怎麼樣,我非要活個300歲給你瞧瞧,莊子認為沒必要。夢裡的我是蝴蝶,可以充分享受作為蝴蝶的那種自由自在的樂趣,醒來的我是莊子,那麼不妨實實在地去得過莊子應該過的生活。至於孰生孰死孰夢孰覺,孰為蝴蝶孰為莊周又何必斤斤計較呢,沒有什麼必要去計較的嘛。再講清楚點,莊子是想告訴我們死既然是不可知的你幹嘛去恐懼它。死亡既然並不是生命中的事件你何必過多地去擔心它,沒有什麼必要嘛,現在需要知道就是我就是活著的莊子,就要盡到我活著的莊子的本分,死後或者變為蝴蝶或者最後化為黃土,那蝴蝶自有它的本分事,黃土也有它的本分事,這跟活著的莊子沒有什麼關係。莊子就用這樣一個故事來講述一個很難講清楚的但每個人心間都存在著的一個問題,這也就是《莊子》這本書有無窮魅力的最根本的原因。

《畫外音》死亡是大部分中國人所避諱而不願談論的問題,當孔子的學生向孔子請教關於生死問題時,孔子說:未至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說,你連生的問題還沒弄明白,為什麼要考慮死亡的問題呢,頗有些避而不談的態度,而莊子確敢於直面生死,那莊子對生與死到底是如何理解和思考的呢?

《正文》講生死的問題莊子也用別的比喻,莊子這個人經常做點我們常人看來蠻奇怪的事情。莊子到楚國去,經過一個路邊看到一個死人的頭蓋骨。在路邊,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種觀點,死人就死了嘛,爛掉了,就一個骨頭。空空的骨骼,兩隻黑洞洞的眼眶,那一般人會怎麼辦呢,肯定就趕快跑了。莊子不,莊子就用馬鞭敲著這個頭蓋骨跟他說話,說哎呀老兄,如今你這副樣子是不是因為你活著時太縱慾,太荒唐你才死的,或者是你的國家破滅了你受了斧鉞之苦,被人砍殺的呀,或者是因為你過去有什麼不軌的行為,給家族丟臉了然後被扔在這裡的啊,還是你受不了凍挨不了餓,倒斃路旁的啊,還是你年壽已高,壽終正寢你倒在這裡的。你看莊子其實滿嘮叨,蠻啰嗦的。那他看見路邊這麼一個骷髏,一般人就走了,他跟人聊了半天,聊完以後怎麼辦呢,一般的人也走了吧,他不,捧起這個頭蓋骨枕在頭底下睡覺。所以也難怪莊子經常做夢。半夜他又做夢了,這次不是夢見蝴蝶,是這個頭蓋骨託夢來見莊子。哎,這位老兄,白天你敲了我半天,從白天你這番話來看你這個人能言善辨,不過呢,好像你的境界不行,聽你所說的都是活著的時候的一種憂患,只有活著才會有死亡的恐懼。你別管我,別管那麼多閑事,別管我是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反正我死了,我死了以後怎麼還會有死的恐懼呢,你怎麼樣,要不要聽聽我關於死亡的哲學啊,那在夢裡莊子講,好,洗耳恭聽。這個頭蓋骨就侃侃而談,頭蓋骨講,死亡的王國里沒有高高在上的國君,也沒有在下的臣子,也沒有冬暖夏涼,四季都沒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能與天地同存,這份快樂人間的帝王也比不了,頭蓋骨就跟莊子講死亡的快樂。莊子他當然不相信死比生還要快樂,就對頭蓋骨講,哎呀,老兄,咱們倆有這個緣分,我可以叫司命之神,(因為過去中國人都相信有生死簿啊有閻王,那時候還沒有閻王的形象)管人命的神來恢復你的身形,讓你長出骨肉肌膚,讓你回到你的父母,妻兒,鄰里,朋友那裡去享受人倫的快樂,怎麼樣,願不願意?那夢裡這個頭蓋骨,《莊子》里是這麼寫的,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突然皺起眉頭來,他怎麼有眉頭呢,我也沒想明白,頭蓋骨沒眉頭嘛。但是夢裡的這個頭蓋骨就把眉頭皺起來,唉,別別別別,謝謝你謝謝你,我怎麼能放棄死亡王國的快樂而回到人間去備嘗辛勞呢,你這個人,我真是不能跟你講道理。夢裡的骷髏覺得莊子朽木不可雕,你這人哲學水平不高。這個骷髏一邊說一邊就在夢裡面一溜煙地跑了,這也是莊子的故事也是莊子的一個夢,但這個夢告訴大家的也是關於生和死的這種非常終極的問題。所以我講閱讀《莊子》是一種非常特別的享受。

《畫外音》莊子通過他的寓言故事把死亡理解成一件快樂的事情甚至比生還要幸福。所以莊子在自己的妻子去世之後竟然鼓盆而歌,毫不悲傷,他認為妻子是到另一個快樂的王國去了,莊子對於死亡的態度如此獨特,那莊子對於生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莊子所代表的道家學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正文》莊子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是一種精神的自由不受限制,而絕對不要積極於,不要太在意俗世的這些名利,他認為這些名利沒什麼意思。名利會成為一種枷鎖把你牢牢地綁住,人在追名逐利的途中,無形中給自己綁上了一道一道的繩索,戴上了一副一副的鎖鏈。你失去了自由,何況你未必得到名利。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和倫理觀為後來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的可能性。因為中國後來的知識分子就不是都是按照儒家文化的傳統培育出來的,養育出來,成長起來的,如果完全只有儒家學說這一套來作為他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大家想想會是什麼樣子,而莊子則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中國很多知識分子在非常得意時,修齊治平,出將入相,立功立言立德,追求三不朽,成為一代名將,一代名相,但是失意了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呢,如果僅僅只有這麼一種學說作為你的價值觀,世界觀的背景,除了自殺就沒路可走了,要麼自殺要麼瘋了,但莊子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什麼呢?你也不妨獨善其身,退而獨善其身,退而跳出名利的框框,退而追求內心世界的一種自由,退而追求精神的自由。所以莊子的學問和儒家的學問在中國的文化傳統當中成為一種互補的形態,這也使得中國的文化傳統呈現出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文鍾寄語: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互補,使中國傳統文化保持了穩定。莊子對後世的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儒家學說代表著官方意識形態的話,莊子就對後世的非官方意識形態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官方世界之外的傳統中還有另外一個世界,什麼世界,江湖嘛。我們這個大社會有政府管著了,政府以外另外有一套規矩的地方叫什麼,叫江湖。江湖這個詞就出於《莊子》,在江湖上它的很多價值觀念和官方是不一樣的。比如盜,強盜。強盜在官方意識形態當中怎麼可能是好的呢,抓住了都要處罰的,重的是要砍頭的。但在江湖上不一定吧,有義盜。《水滸》當中就有很多義盜,武打小說一堆義盜。即使強盜我也我的道理也有我的價值觀,這話出自哪,出自《莊子》。江湖也好,盜亦有道也好這種觀念,全部是《莊子》里出來的。所以莊子實際上提供了某種民間意識形態的一個規範和標準。換句話說我們完全可以講,莊子是後來中國很多武打小說真正的鼻祖,因為在武打小說中寄託了太多現實中不可能想像的理想,裡面的武功,裡面的愛情,裡面的這種兇殺,裡面的追求,裡面義氣,裡面的道義都是一種理想,而這種理想我們寄託到這種武俠小說里去,從這個角度來講莊子是真正的鼻祖,同時莊子有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崇尚天人合一,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天地與我並生 萬物與我為一』天人合一的這樣的一種精神境界就不把人和人所存在於其中的大自然給切割開來,他認為人和大自然是和諧共處互為一體的,誰也離不開誰,這個思想在近來受到高度關注。在台灣去世的著名國學大師,一代大儒錢穆先生臨終前的最後一篇文章,老人家走的時候90多歲,他講,他想了一輩子,研究了一輩子中國的學問,他認為中國的精神和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海峽對岸有這麼一位國學大師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我們祖國大陸也有一位大師級學者同樣得出這個結論,季羨林先生,他在前一兩年尤其是最近反覆講,中國文化能夠貢獻於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的學說和精神之一就是天人合一,不要把人和自然割裂,不要對自然採取一味地征服,一味地開發,一味地掠奪,如果這麼做的話自然必將報復人類。三字經到這裡就把四書五經,諸子講完了,接下來的部分三字經的作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什麼事呢?用寥寥兩百多字為我們講述了一部完整的中國歷史,這些請聽下講。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 清案探秘(第一部) 7 晚清太監之謎
百家講壇 《水滸智慧》第一部
【百家講壇】 端午時節話屈原 7 光齊日月
清明的由來--摘自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文景之治

TAG:解讀 | 《三字經》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