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二)有關什麼是太極拳的老三刀的話題

(二)有關什麼是太極拳的老三刀的話題流水不爭先:請問什麼是太級拳的老三刀?

快刀:老三刀的說法出自王薌齋(在答記者問里),太極門裡從來沒有老三刀的說法。倒是有個叫老三推的套路,是楊祿禪傳授給王蘭亭的,為八個單趟子。

wushi:摟按擠

快刀:不是太極門內的說法,太極門內沒有這種不倫不類的說法。

wushi:笨!他要問"老三刀",就告訴他好了,反正有這種說法,何必在意是否太極門的東西!

隱士:太極老三刀之我見

太極老三刀可能是傳統太極拳中奇門行功中操練之勢,劈刀、撩刀、撇刀是最基本的操練之法。外界了解甚少。刀乃掌也,錘乃拳也,內練為丹,外用刀錘也。譜中曰:練拳要手如有物。此為意境,絕非筆墨能夠言明。馬前三刀抱刀勢則能基本說明有此說法。「老三推」與「老三刀」是風馬牛不相及。沒聽說過的並不能證明它不存在,當然這也是一孔之見,一家之言。太極老三推也並非八趟走勢,後人把它演化,已失本來面目。古代武者拳術乃殺人之技,詭道也!下面是太極老三推歌訣。此歌訣據說是太極宗師王宗岳先生所留,未加考證,不成定論。 開式起手拉單鞭,進步伏身推向前。 左右分開雲與霧,回身推倒萬重山。 重新又使推舟式,用力托起太行山。 翻身又把按手使,輕輕運力出天然。

註:最後一訣乃太極名家張鴻逵先生補寫。拳譜乃歷代宗師經驗之結晶,是自身所練之功的精華總結。現代之人有不同理解,難免發生誤解。有些人抱殘守缺,不求甚解。總以為有了拳譜就什麼都會練了,結果並非如此。一是拳譜不可能什麼都記載,二來拳法乃口傳心授之功,如果沒有老師傳授會誤入歧途,本人10歲就開始讀拳譜,根本就不得其門而入,後來先生講譜才解譜中真意。所以以本人之拙見,有拳譜者應有明師講解,口口相授,以明至理。比如張冠傑先生在講述李瑞東先生試技張彬儒先生之時,他是親手連說帶比試經過的,什麼叫「抱突沖錘」,什麼是「孫二娘紡棉花」,把比武的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如親臨現場,不得不令人信服。聽先生講故事是美的享受,不同的感受,而這些拳譜中是不會有記載的。先生本已多年不聞不問武林之事,這次看到又有人談及李瑞東先生和太極五星錘,才有感而發。後人為推崇李派,本是好意,但有些違背李老前輩的說法,也影響了人們對李瑞東先生的印象,甚至誤解,實際上起到了副作用,有損李老前輩的形象!比如有人將李瑞東先生和張彬儒先生比武的地點放在了宗人府內,可知宗人府是什麼地方,用現在的話說相當於當時的皇家司法機關;再如把李張二人試技的時間假設在庚子年間,須知庚子年間鬧義和團,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人們都在忙於抗敵,慈禧、光緒西逃,端王府被焚,清皇宮已亂成一團,李老先生也正參與抗敵,哪有閑功夫與張彬儒試技呢?這些說法我本可以不予理睬,可外人看過會一笑至之,甚至對這件事的真偽對李老先生一世的英名產生懷疑。假如李瑞東先生還活著的話他能容忍嗎?你又有什麼根據說司新三先生比李瑞東先生小十來歲呢?司新三先生對武清派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武清派的發展他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註:(有人將司新三先生之名誤稱為司星三 特地在此更正)

快刀:1、關於司星三還是司新三,我認為應該還是司星三,名世銘,號星三,這是有根據的,天津海關的王逸樵師叔多年來在其發表的文章里都作司星三,當年張振之先生有一個司星三本人的抄本就曾經保存在王逸樵師叔手中,在那個抄本中有司星三先生的名、號及生年。所以不是隨便說出來的,是有根據的。司星三在王蘭亭、李瑞東、李賓甫、司星三五人中是年齡最小的,而且司星三是李瑞東的師弟(不是師兄),這是李派傳人中盡人皆知的事情。2、關於老三推,其歌訣是李派各支拳譜都有的,而且都是這八句,各支拳譜的抄本都一致,怎麼變成了張鴻魁先生補寫的最後一訣了呢?搞不懂!我曾經見到最早的抄本是李進修的抄本,李進修無論年齡、輩分入門時間都比張鴻魁早多了!張鴻魁先生在解放初才拜李季英為師學李派的東西,並且得到了李季英抄本。3、老三推套路原本就是八個單趟子,這在李派各支都是一致的練法,要演化應該各自不同,但為什麼現實中那麼一致?李派各支都是這八趟拳法,都是代代相傳傳下來的。並且一句歌訣對應一趟拳,怎麼到了你那裡就變成張鴻魁補寫的最後一訣呢?難不成李派老三推少寫一句歌訣,最後一趟拳沒有歌訣對應?這種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4、至於傳聞逸事,無法考證確鑿,今人寫文章最多只能將傳說記載下來,其中與事實有出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拳法不同,你這麼說話那意思容易被人理解成武清派已經沒有真東西了,真東西都失傳了似的。

susu:天啊,不是你說的「天、地、人三盤......這三盤太極拳法構成了李派太極拳完整的技術體系」的嘛?無天哪來地,天都沒有了,人又在哪?最高層的三分之一都失傳了,還能稱得上完整嗎?咱拳譜上天地人三盤功法不是全有記載嗎!什麼「五雷掌、百步行拳僅僅限於傳說」。搞不懂,你怎麼這麼笨!腦子不開竅,自己把自己繞進去了都不知道!你就不能說咱李派的東西沒失傳嘛,咱不是有拳譜和李進修老先生和王逸樵先生的拳譜嘛,找他們要過來,給他們展示展示,空口無憑嘛!話又說回來了,你到底是哪邊的,怎麼說出來的話這麼沒水平呢?你就不能仔細通讀一下人家的文章再說話?起碼不至於斷章取義,再講出來一些諸如「關公戰秦瓊」的可笑故事吧。

快刀:人盤拳、地盤拳完整就足夠學的了,照樣可以練成很高的功夫,犯不著和你抬杠!展示拳譜沒有必要,我手裡就有李派三支的拳譜,老三推的歌訣幾乎一字不差,可並不是張鴻魁補寫的最後一句。張賓儒和李瑞東先生比武拜師爺的事情,在李派是盡人皆知的事情,當今就連張賓儒的孫子都承認,客觀上張賓儒是李瑞東先生的徒孫,客觀發生過的事情和關公戰秦瓊毫不沾邊。

susu:這就對了,地盤、人盤就夠啦,也能練出高功夫!也是,一分錢就夠花的了,要那麼多錢幹什麼?阿Q精神萬歲!拳譜沒讓姥姥家給賣了,在你手裡我就放心了,藏好了。對,拳譜咱有得是,豈止三支,就不給他們展示!!咱還留著當小人書看呢!要是原版就更值錢了!那該多麼珍貴,留著別再賣了。所問非所答,人家說拉過屎,你非說剛吃完飯。以你的邏輯說,「三分之一沒了」都和「全部盡授」一樣,那麼「幾乎一字不差」也就是「差得亂七八糟」了。什麼「武清派已經沒有真東西了,真東西已經失傳了」!這話是你能說的嗎?自己哪兒短就揭哪兒,原來別人說你笨,我還替你委屈,不過如此看來你還真是笨!

快刀:陰陽怪氣的說那麼多廢話有什麼用?一個基本事實是:李派老三推的歌訣一直就是八句,根本不存在張鴻魁補寫最後一句的事情!還有就是老三推歌訣每句對應一個單趟,老三推一共八個單趟,李派中各支都是這樣傳下來的。

susu:一二三、二二三、三二三、四二三這就是三步!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這就是四步!一個單鞭、兩個單鞭、三個單鞭......N個單鞭此乃第一個單趟推一下 、推兩下、推三下......推N下此乃第N個單趟還要其他的功夫幹啥呀!你功夫天下第一!程咬金就三斧子半還是將軍呢,你要是早生幾百年肯定比他強多了!唉,我都替你屈得慌!!!8個單趟多難練呀,虧你想得出來!還李派各支都這樣?別給李派丟臉了!跟我學三步來吧,我委屈點收了你,今後舞林就有高——人了!別生氣呀,不行我就教你四步!咱倆商量著來,我可不想一個「天才」就這麼埋沒了!可惜!可惜!可惜!可惜!可惜!太可惜了!

百花齊放:李瑞東先生是近代武林的一個傳奇人物。他會的東西很多,要剛有剛,要柔有柔,但是他核心的東西、基礎的東西還是五星錘。天盤屬輕功門類,他的侄子講起過,練天盤有許多禁忌,一般不容易練成。自火槍普遍應用後,這門功夫的實際作用也就非常有限,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練了。

susu:還是百花兄英明,一語道破天機!火槍那玩意兒打得多遠呀!輕功能躲得開嗎?跟火槍的威力比這門功夫的實際作用也就非常有限,所以也就很少有人練了。是吧,百花兄弟?依你所言這功夫不練也罷了,那時候太落後。火槍就老厲害了,看看現在飛機加大炮,嚇死人了!洲際導彈來了什麼功夫能管用?那快刀兄弟說的什麼地盤拳、人盤拳不也都得跟著歇菜啦?!我勸他別練了對吧!聽聽人家陳慧琳的「不如跳舞」吧!http://202.108.11.168/m?ct=134217728&tn=baidumt,不如跳舞 - 陳慧琳 - 飛吧&word=mp3,http://www.yaohua.org/teacher/qi ... Ors-hoALQQfOA$$.mp3,,[????????]&lm多麼輕鬆呀!來吧!百花兄弟,快刀兄弟咱們一起跳舞吧!我教你們!!!

百花齊放:如果把拳術完全作為一門藝術,而且能夠著迷,不怕花費很多精力沒有換來實用價值,還能自己有飯輒,能養活自己,還得被李瑞東先生看中嘍願意教,才可能學到天盤拳。我認為這些條件同時滿足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即使天盤的練法完全保存了下來,現在也很少有人能練出來。

隱士:最近本人將李瑞東先生收張彬儒先生的經過介紹給廣大朋友,目的是讓大家了解這段真實的歷史,以解歧說。但快刀先生很快回言,以道聽途說收集來的離奇傳說繼續誤導大家,說一些有損老前輩們形象的言論!我真的搞不懂快刀先生你到底想證明什麼?你對太極門的規矩知道得太少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說得再多,只說不練也只能證明你的無知,你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今天我藉此機會再告訴你一點你不知道的事情,讓你長長見識,省得再說外行話。1.關於張鴻逵先生何時拜張振之先生學習猶龍派太極之事。30年代張振之先生來津,住在天津市河東區復興庄王家民房20號,與張鴻逵先生住在一院。張鴻逵先生的母親她老人家叫項樹芬(外人稱為「項大姑」),張振之先生和她是遠房親戚,稱項老太太為「嫂子」,張振之所住房屋就是由張家免費提供的。1936年,張鴻逵先生從母親口中得知張振之先生是武林高手,有一身的好功夫。再加上外界對老先生的評價,張鴻逵先生便記在心上,有心投拜,但張老先生尊師囑,不願授藝。直至1937年,在張鴻逵先生母親的再三勸說之下,張振之先生終於答應收張鴻逵先生為徒,成為入室弟子,這也是張振之先生第一次收徒。但張振之先生告誡張鴻逵先生藝未學成之前不得言師,更不能與他派摻合。張鴻逵先生從1937年開始磕頭拜師。至於與李季英先生開始交往則是在解放以後,則是另一回事,況且張鴻逵先生與李派傳人的交往還不止李季英一人,還有項潤田、李伯英、張彬儒等。(其實張冠傑先生早在80年代就有此方面的詳細筆記,記載此事。)但有一點可以告訴你,張鴻逵先生所得李瑞東先生的筆記拳論並不是李季英所給的!解放初期,李季英先生來津,也是暫住張鴻逵先生家中。拳譜乃珍貴之物,先人有言:寧傳十手,不傳一口。李家拳譜怎可隨便給人!也難怪快刀先生,他不懂!2.有關師祖的名字是「司新三」,還是「司星三」、「思新三」,這是個不爭的事實!難道我們師祖的姓名還要外人來證明嗎?難道我們還不知道司新三的真實姓名、生辰八字?那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不知父母是誰一樣,豈不可笑!再有,你稱王逸樵先生為師叔,不知從何而論,你拳學何家?猶龍派太極傳人王逸樵先生師承張振之先生,他是張冠傑先生的親師叔,王逸樵先生無論武功還是學識都是有目共睹的,張冠傑先生有幸承蒙多位師叔的教誨,關係最為親密的當屬王逸樵先生,他對張冠傑先生的教誨可謂傾囊而授,毫無保留,甚至包括一些文章、手稿、心得體會。對張冠傑先生秉承猶龍派太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張冠傑先生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與王逸樵先生的教誨和鼓勵分不開的。所以不要拿王逸樵先生說事,因為在我看來此舉只能是不敬之舉!需要說明一下:司新三的親筆手書根本就不曾在王逸樵先生的手中保存過,你又怎麼會看到呢?而且據我所知王逸樵先生也是嚴尊師囑之人,他老人家從未和武清派傳人有過任何交流。所以,快刀此說純屬無稽之談。到是王老先生給了你大量李派的拳譜資料,才成就了你的需要,你應更加感恩,不能忘恩負義。3.有關司新三早於李瑞東進入太極門,猶龍派太極門內外的老前輩們早有定論,不是我們這些後輩隻言片語就能推翻的事實!況且歷史記載也是不僅你一人所言能夠否定的。王逸樵先生在所著「李派天盤拳雜言的雜言」中,就詳細的介紹了司新三先生早於李瑞東先生學藝於王蘭亭先生。請你再次仔細閱讀。歷史就是歷史,不是你通過幾句前言不搭後語,沒憑沒據的胡話就能推翻的!4.有關老三推之說。太極老三推不是如你所言,只有李派才有,別家都沒有,都不會練。太極老三推是王宗岳先生所傳留。就老三推為何意,練得是什麼?由於你沒有練過此功,我只能講一些最基礎最初級的,就如同你不知道太極門中有太極老三刀之說一樣,因為你不懂,不怪你。先從歌訣談起。老三推顧名思義講的是一個推字,訣中共有三個推字出現。如果真如快刀所說是八趟架子的話,那為什麼不稱老八推呢?前人已經表達清楚了。太極老三推歌訣中開頭一句,「開式起手拉單鞭」是說:此勢開頭是單鞭之勢。單鞭怎麼練各家都會,雖有不同,但也是單鞭。這可能是最直接最簡單的理解,怎會對應一趟拳架子呢?難道操練時只打單鞭嗎?再說後句「伏身進步推向前」,是說明推的姿勢,要伏身前推之意。同樣一個推字歌訣用了三次,已經再明白不過了,已經明確表達出了此歌訣的真意。很顯然,把一個推字對應一趟拳架子是很可笑的。說到後面的「左右分開雲雨霧」,相信明白人不用解釋也能悟出其意了。這只是些最基本最簡單的東西,至於老三推歌訣中更深的內涵,天外有天,還有高人在,個人理解不同,我便不好再講了。另外再告訴你,張鴻逵老先生早已印證了老三推中單鞭是如何演練的,李仰真先生、馬俊先生和鄭炳章先生應該知道張鴻逵老先生是如何演練單鞭的,而且對如何應用應該有著深刻的體會!廊坊地區著名的太極拳家張萬生老先生其武功高深可謂武林中之佼佼者,有很高的修養和見識。83年張冠傑先生在廊坊的一位學生陳志剛在練太極老三推時被張萬生先生看到。他素來認拳才認人,他對陳說:「你打的老三推是正確的,而且別有韻味。」 你說你手裡有「李派三支的拳譜,老三推的歌訣幾乎一字不差」,想必鄭炳章先生的老三推歌訣你沒見過吧!給你寫下來,須知:差之毫厘,謬之千里,拳更如此!也讓大家看看你說的「幾乎一字不差」,到底差了多少!起勢出手拉單鞭,伏身進步推向前。左右分開雲與霧,雙手托起萬重山。十字推手向前進,回頭又使虎推山。順水推舟雙搓掌,往返呼吸要自然。此拳長久練下去,身強力壯壽,這也是延年。這次李派傳人保定的蘇春先生首次證實太極五行錘並非一人所創,可以說蘇春先生是客觀公正的,對太極五行錘的來龍去脈是很清楚的,而且是實事求是的。此事能由李派傳人道出真情,值得佩服。

八極拳宗師:快刀和百花齊放都是馮福明,李瑞東的重外孫子,此人一向陰陽怪氣,最擅長偽造史料,編造故事。

八極拳宗師:太極五行錘是為了對付楊班侯的。司新三先生參與了該拳的創編。李氏天盤拳源自猶龍太極拳定論。


推薦閱讀:

太極練習
太極拳堂奧問答(二)
太極拳氣沉丹田法
八卦太極拳

TAG: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