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金錢真的可以買到幸福
許多年來,我們都認為幸福和金錢的關係會到達一個飽和水平。當人擁有了足夠的金錢之後,更多的財富就無法為他們帶來那麼多滿足感了。但the Atlantic引用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或許錯了。
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金錢和健康的關係是這樣的:金錢可以購買快樂,但這種快樂只能到達某種特定的程度。一旦基本需求被滿足了,更多的金錢產生的邊際回報是遞減的。或許富人會把自己搬去更富有的地區,在那裡他們就不覺得自己有錢了。相對收入——你的收入和你朋友們的相比——要比絕對收入更有影響力。經濟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作「伊斯特林悖論」。
但是新的研究報告則認為,這一結論是完全基於不成立的經驗證據之上的。Daniel W. Sacks、Betsey Stevenson 和 Justin Wolfers的報告《收入和主觀快樂程度的新程式化事實》("The New Stylized Facts about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中指出:「更有錢的人覺得自己更幸福,包括那些收入排名在前10%的人」,以下是報告中最有趣的6個發現:
1. 富有的國家更幸福。
以下是體現了這一簡單事實的簡單圖表。研究者調用了Gallup世界調查的人均實際GDP數據(購買力調整之後)和幸福程度,在兩者之間發現了強有力的正相關關係。不管收入程度如何,各個國家的幸福感會隨著收入水平而增加。
2. 每一美元帶來的幸福感有所不同。
圖中的直線乍看之下很具有欺騙性,但它並不代表每1000美元的工資增長將帶來等量的滿足感。收入和幸福感是成對數相關的。這意味著將收入從10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所增加的滿足感將和把收入從10000美元增加到20000美元相同。同樣的,從30000美元增加到60000美元所帶來的幸福感和從60000美元增加到120000美元的幸福感相等。
3. 國家越來越富有,國民也會越來越幸福。
第一張圖表證明了在越富有的國家,國民就會感到越幸福的問題。而下圖則證明了隨著一個國家變得越來越富有,他的國民也會覺得越來越幸福,圖中顯示了世界上最大的25個國家之中家庭收入和幸福指數的線性關係。
4. 幸福不會達到飽和,或者需要更多的財富才會達到飽和。
這些線告訴我了我們三件重要的事情。首先,線是向上傾斜的,意味著更多的財富可以帶來更多的幸福。其次,各國的線條幾乎是平行的,意味著不論語言、文化、信仰或者民族背景,同樣的多錢可以買到幾乎相等的幸福。第三,直線的斜率保持不變,意味著金錢不會在超過了某個界限之後失去增加幸福感的效用。
5. 歐洲給我們上的課:用收入的穩定增長來支持生活滿意度的提升。
下面的圖表更加點彩畫派,甚至有些凌亂,但是他們表達的信息則是相同的。在歐洲的調查中,數據記錄了1973年以來人們的生活滿意程度以及人均GDP的關係。9個國家中的8個國民的幸福感都隨著經濟增長而上升,而比利時則是唯一的例外。比利時,您真是個奇葩啊!
6. 美國作為例外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收入的不平等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美國的經濟總量自1970年以來翻了一倍,但是人們的幸福感卻下降了。報告的作者提出了兩個合理的理由。首先,經濟增長和幸福感的提升在大多數國家是正相關的,但這並不意味著GDP是幸福的最大決定因素。社會變化(例如單親家庭的增多)也在美國人的幸福感中扮演著很重要的決定因素。其次,美國國內的經濟不平等領先全世界,經濟總量翻番的成果並沒有平等分配到每個人頭上。作者指出,「歐洲近年來出現的不平等現象,其嚴重程度只是美國的一半。」文 / carlos
推薦閱讀:
※給研究《周易》者提供點基礎知識 - 儒學經解 - 國學論壇
※明末清初禪門「異端」——關於臨濟三峰宗的幾點研究
※明清史研究
※【八字研究】論官殺
※三命通會卷四 論水 黃文塗堪輿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