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並不是強者的作為
控制,並不是強者的作為令他遺憾的是,他從未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內心深處,仍然活著一個戰戰兢兢、害怕受到懲罰的孩子,而他自認為正確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將自己受過的傷害,又再傳遞到自己兒子的身上。
1244 控制,並不是強者的作為
在我的諮詢者中,有一位中年男士,他是送自己的兒子來接受諮詢,但最後發現,原來自己也需要心理治療。
這位男士稱得上成功人士,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他人生中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兒子。兒子今年才十六歲,但已經自殺過兩次。他嘗試了一切教育的辦法,甚至曾經想把兒子送進精神病院。
對我而言,他兒子的問題很明顯。因為這位男士一直在對孩子進行著所謂「斯巴達」式的精英教育,甚至要求孩子在冬天洗冷水澡。孩子達不到要求,他便會進行打罵。
但是,這位父親卻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任何錯誤。
他說:「家長如果不嚴格要求,孩子怎麼會有出息?」
我問他:「所以,你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
他回答:「無所謂正確不正確,反正咱們國家祖祖輩輩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我媽媽也是這樣教育我的。我小時候也恨過她,但自己做了父親以後才理解了她。」
原來,這位男士自己從小就在母親的嚴厲控制下長大。母親掌握著家裡的一切事務,包括為他和父親的行為定下一系列規則,比如晚上不論幾點睡覺,早上起床的時間不能晚於六點半,如果起晚了,媽媽就會埋怨嘮叨一整天,給父子倆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從小到大,母親掌控著他生活中的一切細節,包括穿什麼樣的衣服,搭配什麼樣的鞋子,剪什麼樣的髮型,去哪裡該坐幾路車。他只要稍有違背,母親就會傷心難過,抱怨不停。
「但是,母親是愛我的。如果沒有她對我的嚴格要求,我也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說。
有趣的是,即使這位男士一再強調自己已經「理解」了母親,在他的表述間,還是流露出對母親的種種不滿。他說,母親一直對他的成就嗤之以鼻,認為他做得再好也是自己教導有方,是理所應當的;反過來,如果有什麼事情他沒做好,就是因為他對自己要求不嚴,違背了母親的標準。
這位男士的表現,是一種很典型的「合理化作用」。
我認為,他其實根本沒有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理解並原諒了母親,只是為母親的不合理行為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也用這個借口安慰了自己,令自己受傷的感覺不再那麼強烈。
在與他的交談中,我逐漸了解到,他的母親出生在一個舊式大家庭,父親有好幾房妻子,每房都各有子女,而母親的生母在她出世不久就離開了人世。
因此,母親必須將自己的一切行為規則化,這是她不受到責罰的唯一有效辦法。
同時,因為身處那樣一個龐大複雜的家庭當中,母親極度缺乏被別人需要的感覺,她很難從親人身上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於是當她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便會無意識地刻意誇張強調自己的重要性。
這所有的行為背後,透露出母親害怕受到懲罰的恐懼,以及需要被別人認可、為別人所愛的巨大情感需求。
然而,或許是因為時代的局限,這位母親沒有機會理清自己的情感,更無法治癒自己的傷痛,於是,她成了一位苛刻、嘮叨、怨氣十足、控制欲極強的母親。
當這位男士意識到,強有力地掌控著一切的母親原來竟是如此軟弱,他潸然淚下。
而更令他遺憾的是,他從未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內心深處,仍然活著一個戰戰兢兢、害怕受到懲罰的孩子,而他自認為正確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將自己受過的傷害,又再傳遞到自己兒子的身上。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推薦閱讀:
※你能準確說出無人機、航模、玩具這三者的區別嗎?
※控制血糖 走出「吃」的誤區
※馮礦偉 倉位控制思路
※控制體重主要原則
※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與體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