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辦刊物風生水起(組圖)

青年作家辦刊物風生水起(組圖)2011-03-31 03:02:34 來源: 北京日報(北京)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隨著安妮寶貝主編的文學季刊《大方》近日上市,年輕作家出任主編創辦雜誌漸成風潮,真的有了一些規模。前不久,我們還看到青年作家笛安主編的文藝雜誌《文藝風賞》擺上了街頭大大小小的報攤兒。  年輕作家主編雜誌的現象不自今日始。2008下半年,短短一個月內,先後就有《鯉》、《逗小說》、《最女生》等雜誌湧現,主編是清一色的80後作家。更早一些,還有2006年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至今依然很火。  為什麼當下會出現年輕作家爭相辦雜誌的現象呢?其背景首先是近年來以80後作家為代表的青年作家群體的崛起,他們一出場,就在觀念、趣味、視野、認知等諸多方面表現出與傳統文學群體的不同。傳統文學期刊接受他們尚有難度,他們對傳統文學期刊在觀念、趣味方面也未必認同,雙力合一,自然將他們推到自己辦刊這條路上。  辦一本我們自己的雜誌  無論是《大方》、《鯉》,還是《最小說》、《文藝風賞》,這些雜誌與傳統文學期刊在外貌上的區別就是顯而易見的。主編的大名赫然掛在這些雜誌封面、書脊的顯眼位置。這當然只是表面現象,就安妮寶貝或張悅然來說,她們對於文學的想像、理解和感受,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是這一代年輕作家嚮往和追求的東西。她們希望自己創辦的雜誌,既有別於商業氣息過濃的刊物,也有別於傳統文學期刊。  半年前,安妮寶貝與幾位朋友商量做一本雜誌,她們討論了很久,對雜誌的定位、風格、內容、主題基本達成了共識,就是要做一本「暫時離開資訊、應景、熱鬧、時效話題」的雜誌書,她說,推出《大方》的目的,就是要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倡導一種敬畏寫作、專註閱讀的態度,給讀者以世界文學版圖的真實面貌,與現今快節奏、簡訊息的時代拉開距離。  張悅然與其好友周嘉寧、霍艷一起創辦了《鯉》,她們創辦此刊的初衷,是想為80後作者搭建一個展現其文學審美的平台。「當時沒有這樣一個平台,而傳統文學期刊的審美標準跟我們差別很大。當時我們三個人正在魯迅文學院上作家班,就定下來要辦這個刊物。」擔任刊物營銷總監的霍艷后來回憶,《鯉》就是我們這代人自己的文學平台,在這裡,不必像在《收穫》等傳統期刊上發表作品那樣需要論資排輩。  這些雜誌的主辦者既是年輕人,他們的作者、讀者也以青年人為主,成為年輕人之間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一種媒介。像安妮寶貝、張悅然、郭敬明等,從事文學創作的時間也不短了,在青少年讀者中影響廣泛,都有相對穩定又比較龐大的讀者群,即「粉絲」。所以,由他們出任雜誌主編,也是看中了他們的市場號召力。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認為,這些人在成為明星式的偶像作家之後,需要鞏固已有的地位,延伸自己的文學效應,而利用自己的聲望與影響,主辦文學雜誌,以此為「品牌」,也以此為「紐帶」,進而擴展創作成果,聯絡作者隊伍,服務「粉絲」群體,輻射閱讀市場,就成為他們在謀求新發展中必要的抓手與最好的選擇。  突出個性和主題化編輯風格  《大方》第一期發表了關於村上春樹的長篇訪談,篇幅長達100頁,佔了雜誌的二分之一。此外,這一期還發表了已故作家周作人、導演賈樟柯、香港作家黃碧雲的作品。編排方式如此新奇,發稿範圍如此之大,引起《青年文學》副主編李師東的感嘆,他說,作家自辦刊物更容易凸現雜誌的個性和特色,而傳統文學期刊的欄目設置大而全,受很多條條框框限制,數十年如一日,面孔永遠不變,也不可能一期就推出這麼大篇幅的訪談。  安妮寶貝對記者說:「村上春樹這篇訪談做得非常認真,圖文俱佳,我很欣賞他們的專業態度。而他對創作、作品、生活、思想種種層面的論述和觀點,也會讓喜愛村上的讀者受益,包括一些搞創作的人。這是這個訪談的價值所在。單純從文本的誠意、嚴肅和深厚上來說,這個採訪也是值得刊載的。」  其實,年輕作家主編的雜誌,不僅區別於傳統文學期刊,彼此之間也盡量避免「撞車」。有的傾向於類型化,如《最小說》主打青春玄幻,《逗小說》側重幽默調侃;有的則喜歡同人寫作,如《鯉》或《不周山》對主題的設計。孤獨、嫉妒、謊言、曖昧、最好的時光《鯉》的每一期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最新一期就以「來不及」為主題。「每期主題都是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我們希望所選擇的主題既是文學母題,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據霍艷介紹,她們選擇的主題比較側重內心體驗,可能會為讀者打開一扇門,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不周山》第一期,庄滌坤設計了「癢」這個主題。「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狀態,表達一個群體的精神文化狀態」。他解釋道,刊物的讀者主要定位於為媒體寫作的小眾群體,「癢」所傳達的就是這群人想做事而感到無力的一種狀態。這種主題設計明顯地帶有主編的個性烙印,能看出刊物的編輯意圖。  傳統文學期刊幾乎做不到這一點,幾十年來,他們按照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分類編雜誌,從來就沒變過,似乎也沒想到過要變。  約稿側重同齡年輕作者群  翻開這些雜誌,不難發現,每位主編都會發表一篇自己的作品,張悅然、安妮寶貝都是如此。專走商業偶像化路子的郭敬明則每期都會刊登自己的明星照片,並鏈接上一些廣告,以此來保證主編對粉絲讀者的持續吸引力。  由於主編的個人化色彩比較濃,這些雜誌大多採取約稿的方式,而排斥自發投稿。但他們都對同一代年輕作者敞開大門。事實上,《鯉》在初創時期,每期設定主題之後,主要向周圍的朋友約稿,其中有些作者當時根本不是作家。她們在稿費標準上也不吝嗇。在韓寒開出千字千元的稿費之前,張悅然的《鯉》是同類刊物里稿費標準最高的。千字兩百元的稿費大大高出傳統文學刊物,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優秀文學作者為刊物寫稿,青年作家路內、於是、蘇德都成了《鯉》的固定作者。  正忙於組稿的庄滌坤也表示,自己利用各種朋友關係約稿,但不希望是在媒體上經常發言的那些人,也不必是曝光過度的名人,更傾向於那些知名度不高、但稿件質量高的作者。「我們定位小眾,不想直接沖著開拓市場去,還想留下一點有獨立思考的東西。這些不太有名的人反而可能有新鮮的想法。」  《大方》則聲稱立足於全球視野,遴選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及作品,就是為了跟速食式閱讀拉開距離。「為了保證稿件的質量,我們目前只約稿,還沒有開始接受來稿,以後會怎麼樣,還會慢慢再商量。」安妮寶貝說。  主編們大多表示很少看傳統文學期刊,也不認同他們的選稿標準。事實上,安妮寶貝成名於網路,張悅然、孫睿等80後作家則成名於出版商的助推,並不像前幾代作家必須依賴傳統文學期刊才能發表作品。而傳統文學期刊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很少推出知名年輕作家,主要為各地作協會員服務,一些早已成名的老面孔更是長期佔據著雜誌的主要版面。  從「上游」截走青少年文學讀者  這些年輕作家主編的雜誌市場發行量雖然各不相同,但整體上比傳統文學期刊要強得多。《最小說》數十萬冊的發行量不必說了,目前,《鯉》的發行量每期也有數萬冊,《大方》更是擺出訂閱百萬冊的架勢。這些雜誌吸引了大批年輕的文學讀者。  為了爭取到更多的讀者,雜誌的主辦者可謂費盡心思。霍艷曾列出一個全國文藝書店的名單,先從北京開始,跟類似單向街這種書店聯繫,帶著《鯉》逐家進行推廣。同時,為了擴大雜誌的影響,她們還搞了一些讀書沙龍,邀請相應的讀者參加,並向大學裡的文學社定期寄書、組稿等。傳統文學期刊一般是很少做這些事的。  這類文學雜誌的興起,吸引了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讀者,對於傳統文學雜誌的潛在讀者,事實上從「上游」進行了「截流」。「確實分流了一批年輕讀者,同齡人都讀他們的作品。《最小說》、《文藝風賞》發行量都上十萬冊,傳統文學期刊望塵莫及。」《北京文學》主編楊曉升感嘆到。這也說明,傳統文學期刊對年輕作家重視不夠。  傳統文學期刊如《人民文學》、《收穫》曾主動刊發郭敬明、張悅然等人的作品,想以此招攬年輕讀者,但效果並不明顯,發行量並沒有大增。這是因為,如果傳統文學期刊不從根本上改變其文學觀、審美觀的話,那麼,很有可能離年輕讀者會越來越遠,也很難對青年作者產生吸引力。不過,在白燁看來,從長遠來看,這些新興文學雜誌,帶動了青少年進入文學,並促其成長,在整體文學格局上,起到了培養文學新人,擴大閱讀群體的作用。  也有話說  傳統文學期刊  日子並不難過  傳統文學期刊在上世紀80年代的確火過,那時,文學刊物的發行量動輒以10萬計。進入90年代之後,文學期刊開始走下坡路,發行量也一路下滑。據《人民文學》編輯部主任邱華棟介紹,目前,傳統文學期刊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但發行量普遍不高。他透露,眼下國內現存傳統文學期刊400家左右,能維持正常循環的不到100家,發行量過萬的不超過10家,大部分刊物也就是兩三千份的樣子,有的僅維持百餘份。  傳統文學雜誌分為兩類,一類是各級文聯、作協主辦的,比如各省、市的文學刊物如《北京文學》、《上海文學》;一類是出版社主辦的,像人民文學出版社辦的《當代》。據邱華棟介紹,各家文學期刊的生存之道不盡相同,發行收入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來自企業贊助,或搞徵文活動。至於省、市文聯或作協主辦的文學期刊,如果沒有財政撥款,他們中的大部分早就死掉了。  與年輕作家主辦的刊物不同,目前,傳統文學期刊的市場壓力並不大。「上世紀90年代財政撥款比較少,但新世紀以來,政府更加重視文化投入,撥款額度有所增加。」據楊曉升介紹,《北京文學》現在每年一半以上的支出來自財政撥款,加上發行收入,日子過得相對寬裕。在他看來,傳統文學期刊肩負著培養作家的責任,不可能完全市場化。對於《大方》、《鯉》這類雜誌,他覺得,這些作家更加註重傳達青春情緒,對當代生活的捕捉更敏感,但對傳統文學期刊不會構成多大衝擊。  《當代》雜誌社副總編輯洪清波透露,該雜誌沒有政府的財政補貼,完全依靠發行收入盈利。稿費按照國家標準80元/千字,一期40萬字,大約32000元稿費。「每期12元的定價,每本利潤和一本圖書差不多。所以說,我們的日子還能過,並不像一些媒體炒得那樣揭不開鍋。」他還提到市場細分下「分眾」的概念,「我們的讀者群跟安妮寶貝、張悅然等人的不一樣,傳統文學期刊的讀者關心現實生活,她們的讀者就是看情調、解悶兒。」  據他介紹,《當代》的讀者群主要是低收入、城鄉接合部的小知識分子,年齡在35歲以上,生活中有困惑。「現在,80後就要步入中年,要食人間煙火,遇到人生困惑都差不多,只要他們還讀書,就會慢慢成為我們的讀者。」洪清波還表示,安妮寶貝等人只有明星效應,並沒有真正的文學個性,傳統文學期刊堅持的才是純文學標準。很多年輕作家要想加入作協,還是很看重傳統文學期刊的。  鏈接  創刊時間:2011年3月  主編和編輯團隊:安妮寶貝主編,編委:止庵、馬家輝、葉美瑤、胡朗  目標讀者:文學愛好者  出版機構:新經典文化  刊物特點:希望區別於市面上報紙的副刊,也區別於其他雜誌書。力爭打破小說、隨筆、遊記的體裁框框,打破地域界限,甚至還要打破時代的界限。它是給年輕人看的讀物,消除暮氣沉沉的痕迹,與讀雜誌的新青年產生共鳴。  創刊時間:2008年7月  主編和編輯團隊:孫睿主編  目標讀者:現代都市人  出版機構:萬卷出版社  刊物特點:以漫畫、武術、社會熱點話題、感情、網路熱點話題等為素材,以獨特的語言將其轉化為幽默搞笑的小說,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快樂。  創刊時間:2008年6月  主編和團隊:張悅然主編,周嘉寧、顏禾、霍艷等  目標讀者:80後、90後女性  出版機構:上海文藝出版社  刊物特點:打造「主題書」概念,在形式上沿襲書籍的形態,在編輯和設計上融合了雜誌的概念,在內容上跨越了傳統書籍的樊籬。每一期圍繞著同一主題展開,題材上關照的是當下青年女性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使她們找到自己成長曆程中的同伴,認識真正的自己。目前該雜誌的視野逐漸伸展開闊,不再局限於青年女性話題。  創刊時間:2006年10月  主編和編輯團隊:郭敬明主編,作者團隊前後包括落落、蘇小懶、七堇年、消失賓妮等。  目標讀者:年輕讀者和學生  出版機構:長江文藝出版社  刊物特點:以青春題材小說為主,資訊娛樂以及年輕人心目中的流行指標為輔,每月發行兩期,旨在刊登優秀精彩的小說,力求打造成年輕讀者和學生最喜歡的課外閱讀雜誌。 (本文來源:北京日報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4 年中國作家榜?
王朔是一位怎樣的作家?
紀念作家姚雪垠
馮唐,唐缺,唐門三少是一個人嗎?如果不是,那各自水平如何?代表作有哪些?
莊子在文學史上的獨特性體現在哪?

TAG:作家 | 青年 | 青年作家 | 刊物 | 辦刊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