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兵:我的道教觀

文/陳兵

許多讀者大概知道:近一二十年來,我以一個佛教學者的身份出現於世,著書立說,知道我研究道教的人可能不多了。其實,三十多年來,我功夫雖然主要用在佛學上,但在學術界乃道教研究出身,是「文革」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的第一屆道教專業研究生,師從任繼愈先生。1981年畢業後,在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工作過六年,重點研究宋元明清道教,研究成果主要編在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道藏提要》,卿希泰主編的《中國道教史》第三卷及《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李養正主編的《道教手冊》,牟鍾鑒主編的《道教通論》等書中,大約有六十萬字。雖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多數依據從來無人涉足的原始資料,基本理清了宋代以來道教的歷史脈絡和道派的分化、思想的發展,在學術上不能說沒有貢獻吧。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我的人格、性格,無疑滲透道家、道教的精神。我天性孤僻,不隨流俗,總能保持精神上的獨立,生活情趣基本是個唐宋人,現代各種新鮮生活方式,我都覺索然無味。有人說我幾乎不受時代影響,有人稱我站在雲端里看人間,有人說我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似非無據。我天生正直得近乎無情,自幼便覺得有神明在冥冥中監視人類,確信因果必有報應;我有惜福節儉的習性,至今尚連一張廢紙也不忍浪費。廣東雲門寺的龍山法師說我:「你有一種仙風道骨,你自己不覺得。」南普陀寺的一位老僧看了我一眼說:「你不是今生研究道家,就是前世學道。」

我今生未皈依道門,非道教徒,對道祖雖然很有感情,但不想修道成仙,打算依靠佛法了脫生死,故不勸化人信仰道教或不信道教。作為與道教有特殊緣分、又有與道教有關的特殊宗教體驗、寫過不少道教文字的人,想藉此書出版之機,講講自己對道教的真實看法。

我認為,宗教(不包括邪教)的實質,是人神交通與人們內心的宗教需求相結合的產物。人們信仰的神佛上帝,未必是子虛烏有,蓋多屬人間之外的智慧生命,但人們對神佛上帝的信仰和理解,多少出於自己的需要、理想、揣測,難免沒有迷信的成分在內。人,終歸不可能完全了解比自己高的上帝神佛。信仰無限、無上的神明,確信按神明的教諭做人會獲得永生,從心理學和社會教化來講,對個人、社會皆不無積極作用,也可能產生某些消極影響。

佛教和道教,與一般神教信仰頗有不同,皆以絕對的真實「真如」「道」為最高信仰,重在依靠自力修行而超越生死。道教比起佛教,不大真實的成分要多些,如多數道經,乃通過扶鸞寫出或道士所造,不像佛經那樣多屬佛祖說法的記錄。道經中最真實可靠、水平最高的,實際上還是老莊所著的(稱《道德經》《南華經》),後世的道教理論家,多數思辨能力和修證境界皆不及老莊,一如後世的佛弟子修證皆不及佛祖。

道教,乃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宗教,其教團的成立雖然晚至佛教入華之後的後漢末年,但其淵源,其實極其久遠,可能是人間所有宗教中最年長者。學界一般認為道教教團的創始者為漢末張道陵。他溯其道源於老子(太上老君),六朝以來逐漸以元始天尊等「三清」為道祖。中國道教協會首任會長陳攖寧先生尊《莊子》中所記載黃帝從之問道、當時已一千二百歲的廣成子為道祖,這位廣成子,當生於六千年以前。南北朝以來,道教逐漸以元始天尊為道祖,元始天尊,當即開天闢地的盤古王,我相信此說有其宗教經驗的依據。

道教的信仰,一言以蔽之曰:神仙。一是信仰神、仙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滿足人的多種祈求;二是信仰人可以修鍊成神仙。前者屬多神崇拜,實即高級巫術,隨時代的進化,市場越來越小,本人對此從無興趣;後者靠自己的努力實現生命的變革,精神頗為積極,陳攖寧先生曾將它與有教團組織的道教分開,名曰「中華仙學」,即是本書所謂「煉養學」,其淵源十分久遠。道教產生之後,全面繼承了古代諸家尤其是「中華仙學」的煉養術,以之為修鍊成仙的主要途徑。

圍繞煉養成仙的宗旨,道教把氣功禪定與戒律、倫理、攝養衛生之道、符籙方術等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家龐大駁雜的煉養之學,其學以形神共煉、性命雙修、內外並重、人天合一為特徵,包括數百種煉養方法。其中煉神、服氣、守竅、存思、內丹等類,從佛學看屬於禪定;導引、服餌、辟穀、按摩、叩咽、房中、攝養、武術、符籙等,或屬氣功動功,或屬氣功禪定的輔助功。

道教在先秦道家學說的基礎上,廣收博採佛、儒、墨、易、醫、陰陽五行等諸家之學,及古代天文學、化學、冶金學、軍事學等方面的知識,建立起煉養理論,其說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論為基本立場,以形神、形氣、神氣精的關係為中心,對天人關係、人體生命,具有自家獨特的觀察方法與見解。道教煉養家們在論述這些問題時,各抒己見,傾向不一。在中國古代諸家學說,尤其是儒釋道三教中,道教被公認為以擅長養生著稱,宋孝宗雲「以道治身」,擅長治身,確為道教與佛教、儒家相比而凸顯的特長。

道教因追求肉體長生不死而又難以提供令眾人信服的證據,大大降低了吸引力,一直沒能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成為統治全民精神王國的權威宗教,其實力和影響多時只及外來佛教的十分之一,至近現代更呈衰落之勢。然不能就此說它偽妄不實、沒有價值。

道教的煉養之術,低則有養生健體乃至延年益壽之效,實際上與宗教信仰無關,任何人都可以修鍊。高則如內丹,乃一種禪定,體系嚴整,較易入手,實踐經驗甚多,如法修鍊,可以深入佛教所謂正定——四禪八定,獲五神通,上生於欲界、色界、無色界天,這從佛法看也是真實不虛的。甚至還可改造肉體結構,實現「形神俱妙」,散則為氣,聚則為形,猶如修藏密的最高成就——大遷轉身。佛教《楞嚴經》說有十種仙人,居於深山海島,壽千萬歲,即道教所謂的仙。

即便具足條件,得以修鍊成仙,乃至上生色界、無色界天(蓋即道教所謂「大羅天」「種民天」),壽長經劫,在佛法看來,也不出三界,如《楞嚴經》所言「報盡還來,散入諸趣」,佛教人士因此斥道教徒為「落空亡的外道」「守屍鬼」,自有其理由在。

道教修鍊難以超出三界生死、不及佛法的原因,在於其理論之不究竟。道教雖然也以心契合於道為成仙之要,所謂「與道合真」,以道為真實不變易的理,但探究道的思維方法,主要是從宇宙生成的程序去追究萬有本元,以道的理則為「虛無」,不像佛法從如實分析萬有的緣起發現自性畢竟空為普遍一切的究竟真實。道教雖然以虛無或空為道而做心契於道的功夫,但這虛無、空是萬物產生之前的虛無、空,尚不離意識的分別構建,非佛法緣起性空、空有不二意義上的本來空性,故縱使心契虛無、空,乃至「打破虛空」,一般也無力打破作為生死根源的俱生我執,不能斷盡煩惱、超出三界,最高只能達到無色界定。道教以「一念不生」為本來真性,從佛法看也只是初禪未到地定或「有分心」,乃無始無明。道教內丹家自唐宋以來對此頗有認識,多於道功的高級階段參究禪宗,乃至如張伯端之以佛法「究竟空寂之本源」為歸宿。

儘管如此,道教也仍然不失其特有的價值:道教從宗教煉養的角度,繼承、總結、發展了中華傳統的養生之道,開拓了多條行之有效的煉養途徑,積澱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留下了幾百種煉養著述,對人類不無其貢獻。道教的倫理思想、勸善書,多與佛法相同、相通並更契合中土文化,道教修心見性的方法也多切實可行。道教天人合一、崇重自然的精神,很是寶貴。道教對修鍊中身心尤其身體、精氣神的變化及對待方法,比佛教說得清楚,內丹學的精氣神說,較藏密氣脈明點說更具理論深度、更切實。不僅道教徒,修習佛教禪定尤其密法者,若能參考道功,應有益處。道教貴柔守雌、樸素寧靜、謙讓不爭的風格,頗令人欣賞。此外,道教還有諸多為其他宗教乃至佛教也不具的優點:重視女性、兼容並蓄、不固守一說、不排斥他教、不自以為最尊等,表現出華夏民族文化心理的風格。

道教煉養學典籍浩瀚,說法紛紜,很多是滿篇譬喻,隱晦詰屈,給研讀者造成障礙。道教的煉養方法,除文獻中所載之外,還有不少從來是秘傳口授,不筆之於書,或業已失傳,或尚流傳於道教界、民間。本書只是對《道藏》文字中的煉養學精華做一介紹,對難懂者略做解釋,供對道教煉養學有興趣的讀者參考。若修鍊高級道功,尤其修鍊精氣脈道的命功,須依止明師,切忌貿然修習。內丹學強調「心性可以自悟,命功必賴師傳」,而明師必須修鍊有成,具實踐經驗,這是完全正確的。

就道教煉養學應有的內容而言,這本書顯然過於單薄,很不完備。疏漏錯謬,在所難免,懇望方家教正。

我在內丹學方面的知識,主要得益於中國道教協會研究室王沐老先生的精心講授,並參考了山西大同鐵路醫院陳述堂醫師的《靜功養生之道》,藉此書出版之機,特向他們二位前輩表示衷心的謝忱!對已經作古的王沐老師,表示深心的懷念。

本文為《道教修鍊養生學》代序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榮譽出品

微信號:shanshidashe

微博:@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文學、歷史、哲學社科

大眾出版、學術出版、教育出版

回復關鍵詞查看對應內容:

施蟄存|賈平凹|陳忠實|熊召政|嚴歌苓|穆濤|高建群|吳克敬|霍松林|蒙曼|於賡哲|曾仕強|金正昆|佛源|陳兵|歸靜清源|神話學|紅色延安|悅經典|外國文學|推理小說|百家講壇|檔案|泥彩塑|圖說|傳記|名人|陝西本土


推薦閱讀:

振興道教
道教四大天師
佛教和道教都有什麼不錯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呢?
四書五經與道教的關係是怎樣的,為何很多高道和神仙們都推薦有志修道之士學習四書五經?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