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智慧23:積極、熱情、主動之源的責任

孟子日:「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孫中山先生說:「吾國人果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則人人當奮矣。」  英學者史密斯說:「接受責任的能力是衡量人的標準。」  古今中外的偉人、哲人都非常強調做人的責任。  責任,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所屬的群體、所生活的社會應承擔的任務、應盡的義務的自覺態度。  責任,用先哲的話來說,是社會對生活於該社會中的個人的一種規定,一種使命,而對個人來說則是一種無可推託、必須完成的「任務」。  所以,責任,是一種道德認識、道德態度,更是一種道德行為的實踐;是人的一種精神面貌,更是人的一種可貴的品性。其中,社會責任意識是個人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集中體現。  人為什麼要有責任?因為人活在世界上,並不僅僅是權利的獲得,並不僅僅是美好的索取,還必須是義務的付出,必須要為社會做出某種貢獻。當一個社會的所有成員能積極地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時,這個社會就能有序地運營;當一個人能正確地處理索取和貢獻的關係時,這個人就能健康地發展,而協調其間關係的就是人的責任。  責任,有大有小。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法律責任、經濟責任、生產責任、學習責任、家庭責任等等;報國濟民有責任,事業工作成就有責任,人際交往有責任,婚姻家庭有責任,養老養小有責任,對待自己的身體也有責任……總之,它無所不有,無所不在,滲透到人的社會生活所有方面。  責任,有主有次,有輕有重。最重要的當然是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將個人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置於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之上,這不是我們社會提倡的責任;當然,那種只強調社會責任而輕視個人利益的責任,是一種有缺陷的、不完善的責任。  責任,是人前進的動力。當人獲得成功時,想到了責任,所以會不自滿,會將成功作為新的起點;當人遭到失敗時,想到了責任,就會不灰心、不氣餒,繼續奮鬥,直至成功為止。  責任,是一種寶貴的進取精神。領導在時有責任;領導不在時也有責任;一個人工作時有責任,集體工作時也有責任;工作容易時有責任,工作艱難時也有責任;有榮譽的工作有責任,沒有榮譽的工作也有責任……總之,有責任的人,工作主動、熱情、積極,因而工作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而無責任的人,對待工作厭惡、倦怠、投機取巧。  責任,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想負責任就負責任,不想負責任時就不負責任,這本身就是沒有責任。責任是一種自覺。在他人強迫下的行為,他可以去履行,但有時可能出於一種無奈,也就轉化不了積極的行動,這是被迫的責任;只有將社會的要求、群體的規範真正「內化」為一種自覺,「內化」為自身的要求,才是真正的責任,他才會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這時才可以說:你已經有了高度的責任。有的人為什麼缺乏社會責任心?缺乏公德心?缺乏應有的敬業精神?我想,可能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私慾太強的人是不會負責任的。這類人自私、貪婪,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去算計他人,如何想執法去坑害他人,自我發達意識膨脹,這類人甚至公開聲言:現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是「天下興亡,與我無關!」因而做什麼事只對自己負責,至於社會、集體和他人,自然就缺乏責任心。無大志者是不會有責任的。這類人缺乏信仰,缺乏目標,糊塗過日子,生活懶散、疲乏,對自己的要求很不嚴格,總是行動不起來,工作得過且過,做一天和撞一天鐘。當今,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硬是將權利與責任、義務對立了起來。只要權利、不要責任,只想獲得、不想付出,只想索取不想貢獻,將權利或利益的獲得視作為「天經地義」的,是社會「欠」了自己的,將人生當作名利的角逐場,而對責任與義務的付出卻視作為可有可無的,或根本上就認為是與己無關的事。因而表現在權利獲得時,一個個都表現得「爭先恐後」和「情緒激動」,而當社會需要人們去完成一種需要付出代價的「使命」時,卻表現出異常地冷淡,甚至表現起不屑一顧的樣子來。那麼,應該怎樣加強個人的責任呢?要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各種挫折和失敗。要知道,人生之中,天災人禍、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是經常發生的、不可避免的,關鍵並不在挫折是不是發生,而是在於我們對挫折的態度。歌德曾經說過:「如果沒有痛苦,就無法嘗到人生的滋味。」不能在挫折和失敗面前低頭,要承認失敗,但不能一敗不起;要經受得往挫折的考驗和「折魔」,但不能使自己成為挫折的奴隸;要反省失敗,但不能永遠停滯在無限的反思之中。總之,一定要有東山再起的信心,要做駕馭挫折的主人。要認真總結自己失敗的教訓。治療「無責任心態」有兩種方法:一是認真查出怠倦發生的原因,二是想法設法改變自己的心態。自我檢討、自我反省是基礎。一個人最怕的就是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不知道問題發生的癥結何在。而且一個很可悲的是,某些「患」有此類癥狀的「患者」會因為自己「過於自信」、「過於驕橫」、「過於悲觀」、「過於頑固」的個性而拒絕他人幫助,使他不能正確對待自己怠倦的原因,於是,留下來的唯一方法就是逃避失敗、逃避責任和逃避現實。要在理想與金錢、精神追求與物質享受方面,拋棄那種非此即彼的「二極化」思維方式,力圖二者兼顧,保持平衡,要逐漸培養那種「魚與熊掌」兼得的本領,把自己的理想與責任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在為社會、為人民貢獻力量,但同時也要求索取應該得到的報酬,並只有這樣才能享受人生之快樂。要在任何時候不要忘掉自己生活的志向。每一個人都應在自己的生活坐標軸上找到奮鬥的方向。英國有位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所缺的不是才幹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志。」的確如此,「無責任心態」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忘掉自己原來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有目標的生活,才能有生存的勇氣,才能激勵自己向前走,才能體會生命的真正意義。要切記勤勞,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能心猿意馬,腳踩兩隻船,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出工不出力,要認真努力地工作,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勤勞,能使我們保持身體的健康、頭腦的聰慧、內心的完美和成功後的最大的喜悅。而「無責任心態」的人行為表現就是懶惰。工作對他們來說不是幸福,而是痛苦,懶一點好一點,然而這意味著什麼呢?只是「罪惡」!要多學學中國的傳統文化,要以優秀的民族精神鼓舞自己。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女都是「以天下為己任」,如戰國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南宋陸遊的「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明末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要求自己、鼓勵自己、鞭策自己。 總之,從某種意義來說,責任是社會對人的一種「苛求」,—種誰都必須去完成的「苛求」。誰對這種「苛求」逃避、背離、投機取巧,那麼,他就一定會受到社會某種形式的「懲罰」。
推薦閱讀:

聆聽 | 邁克爾:怎樣才能熱情滿滿,輕鬆賺錢
解讀手掌「感情線」,你對感情「熱情」還是「冷淡」,一目了然!
井噴的移民熱情
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35 熱情的小主人

TAG:責任 | 智慧 | 生存 | 熱情 | 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