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1
《一個人的遭遇》教學設計
執教者:奉化二中單琦娜
【教學目標】
一、理清課文主要情節,掌握主人公索科洛夫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體會他內心的悲喜之情。
二、體味課文中四處跟眼淚有關的情節,感受索科洛夫由於戰爭所受的傷害、摧殘。
三、通過一些列圖片和數據,體悟戰爭所造成的血與淚的控訴,理解「一個人的遭遇」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苦難,戰爭更是一個民族的災難,也是整個人類的噩夢。
四、聯繫實際,當今世界總體上呈和平態勢,但世界並不太平,局部戰爭仍頻頻發生,戰爭的種子仍在不斷醞釀,我們應該祈求和平,並且思考應該為和平做些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
體味課文中四處跟眼淚有關的情節,感受索科洛夫由於戰爭所受的傷害、摧殘,理解「一個人的遭遇」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苦難,戰爭更是一個民族的災難,也是整個人類的噩夢。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型】
教讀課
【教學方法】
電教法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
教師語:「依照慣例,首先是我們的『課前五分鐘展示』(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我們都深知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價值,但是生命卻是非常脆弱的,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會讓生命之花凋零枯萎。而戰爭正是最為沉重、最為慘烈、最具破壞性的人禍,它對生命的踐踏是何其血腥、何其殘忍。我們一起來看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學生齊讀)
己亥歲 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爭讓許多人失去生命,也讓很多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一個人的遭遇》,聽聽那親歷戰爭之人對它的控訴吧!」
二、檢查預習(字詞)
著想 zhúo 梗概 gěng gài 如鯁在喉 gěng
哽咽 gěng yè 邂逅 xiè hòu 狼吞虎咽 yàn
勳章 xūn 嗜好 shì 狙擊手 jū
耽擱 dān 胡謅 zhōu 一撮鹽 cuō
絞痛 jiǎo 吝嗇 lìn sè 小雛兒 chú
三、作家簡介
肖洛霍夫
蘇聯作家,生於俄羅斯的一個磨坊主家庭,1918年在中學讀書時,因國內戰爭輟學。1926年肖洛霍夫開始構思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14年間完成四卷本。小說引起多方爭議,但仍獲得廣泛的聲譽,並獲得斯大林獎。
本文發表於1956年,當時衛國戰爭結束已經10年,戰爭結束時肖洛霍夫遇見過一位家破人亡的軍人,根據他的講述,構思成小說。
四、文本研習
小說題目為「一個人的遭遇」,那麼小說寫了誰的遭遇?怎樣的遭遇?最好是用曲線圖的形式,標註出「我」的人生起伏
五、與文本對話
中國有個說法,以為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早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失子,而索科洛夫幾乎遭遇了人生中的所有最大的不幸,在面對著種種不幸時,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被生活擊倒,有的人只會無助地哭泣流淚,那麼索科洛夫面對這種種不幸時又是怎樣的反應?他哭了嗎?流淚了嗎?
找出小說中有關流淚哭泣的描寫,注意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說說人物為什麼而哭?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樣的個性?
1、在戰爭結束的那一天,眼看夢想實現的時候,卻傳來兒子阿拿多里犧牲的噩耗。
阿拿多里的同志們朋友們都「擦著眼淚」,「但是我沒有哭」 「我的眼淚在心裡乾枯了」這是否是他的無情?
戰爭毀滅了家園,如果說沒有了家,還有親人的存在,就還有重建家園的希望,有親人就有家。可親人又一次被奪走生命,則奪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後一點小小的願望也隨之破滅,他被拋進了徹底絕望的低谷。戰爭在他心裡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流走了眼淚留下了苦痛和悲傷,留下了對敵人對戰爭的痛恨。
那麼他的眼淚「乾枯」是否是因為心靈的麻木了呢?
不是。因為他明白「你既然是個男人,既然是個軍人,就得忍受一切,應付一切」,在他看來,也是在蘇聯人民看來,戰爭是男人和軍人的事情,女人和孩子應該避開。索科洛夫完全懂得失去的一切對他具有的意義,他憑著頑強的意志經受住了這系列打擊,無淚的心痛這恰是他這一男子漢堅毅品格的體現。
2、收養凡尼亞的時候「我的眼淚怎麼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裡蒙上了霧」前文說他的淚早已乾枯了,可這裡索科洛夫為什麼又會流淚而且「忍不住」呢?他為什麼要收養凡尼亞?(聽老師範讀課文,討論思考)
他知道凡尼亞是戰爭孤兒,又是「這樣的小雛兒,可已經學會嘆氣了」戰爭在他身上也留下了痕迹,難道他也應該來這一套嗎?由於戰爭給自己帶來不幸,使他更能理解和同情別人的不幸;由於自己失去了家,他更能理解和同情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的艱難。索科洛夫儘管沒有力量改變自己的「被摧殘得命運」,不能使自己「死氣沉沉的眼睛」獲得新的生命,但是他卻能夠改變這孩子的生活和命運。為了使孩子亮得像雨後黑夜的星光的眼睛,不再被蒙蒙的雨水澆滅,為了這個孩子不再去做一個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索科洛夫決定收養凡尼亞,並決定與他再也不分開了。
戰爭並未使他的心靈枯竭,相反的陶冶了他的心靈,使其煥發出了溫暖的光輝。她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以及收養凡尼亞,恰是索科洛夫溫情的顯現。另外,索科洛夫還在孩子身上又一次看到了「家」的希望,他可以使孩子確實像一個孩子那樣生活下去,而且這孩子也可以使他這個男人「剛強起來」——永遠有信心,永遠是一個男子漢。
作者讓這兩個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人、失去一切的人,走到一起有何用意呢?
這個合二而一的共有命運,證明了遭遇戰爭失去親人遭受心靈創傷的,不僅僅是索科洛夫「一個人的遭遇」,而是俄羅斯蘇維埃人的命運,是「人的命運」。
由此還表現出作者關懷備至的培養春天的幼芽,竭盡全力不讓任何陰影籠罩孩子的心靈世界的反戰思想。
3、「夜裡醒來,整個枕頭總是給淚水浸透了」,為什麼又會在他不知覺的時候流淚呢?而且「浸透了」?
戰爭給索科洛夫帶來了不幸的遭遇,儘管白天他表現得很堅強,但戰爭給他造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心靈創傷,這一心靈創傷時時在隱隱作痛,也就難免「夜裡醒來,整個枕頭總是給淚水浸透了」。
4、「剎那間,彷彿有一隻柔軟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轉過臉去。」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他為什麼要及時轉過臉去?
一方面,戰爭的災難給人帶了不幸,可是索科洛夫或者說俄羅斯人能夠直面一切苦難的不屈不撓的意志,接受命運安排的堅忍深深地打動了「我」;另一方面,凡尼亞揮動著的粉紅小手更觸動了「我」的悲憫之心,這使「我」在「清醒」的時候也流淚。
「我」所以轉過頭去,是不想讓孩子看到經歷過戰爭的人的眼淚,是不想讓孩子知道戰爭帶給人的痛苦,不想讓他知道戰爭的真相,是為了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保住一些童心,為了他們不再成為孤兒,為了他們不再經歷戰火,正所謂是「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魯迅)。
五、拓展延伸
1、戰爭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巨大破壞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總計高達3500萬;各種損失摺合當時美元計算數額高達1000億。
二戰各國死亡人數約5265萬,其中軍隊1473萬。 一戰累計死亡847萬人,傷殘2120萬人。
據外國學者統計,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如果摺合成黃金,可以鋪成一條寬150公里,厚1O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質腰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37年里,世界接連爆發了470餘起局部戰爭,至少有1000萬人死於兵火,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戰爭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過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據外國學者統計,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如果摺合成黃金,可以鋪成一條寬150公里,厚1O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質腰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人類蒙受空前災難。戰火蔓延到40個國家,有56個國家參戰。在抗擊德意日法西斯的戰爭中,雙方動用軍事力量9000萬人,其中蘇聯2200萬人,中國有4?5億人捲入戰爭。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其中蘇聯傷亡約3000萬人,中國傷亡約3500萬人。
死亡者達5500萬人,是歷次戰爭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蘇聯死亡2700萬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無辜的平民。
其實,不只是一個人在戰爭中的遭遇,是一個民族在戰爭中的遭遇,是人在戰爭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淚水濃縮了民族的苦難,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藝術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2、當今世界總體上呈和平態勢,但世界並不太平,局部戰爭仍頻頻發生,戰爭的種子仍在不斷醞釀,我們應該祈求和平,並且思考應該為和平做些什麼。
看看當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戰火紛飛,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著鮮血,仍然有人還在參拜二次大戰中的戰犯。為了索科洛夫們的遭遇不再重演,為了凡尼亞們不再成為孤兒,為了愛好和平的人不再為戰爭而流淚,讓我們為和平而祈禱吧!
六、布置作業
借鑒本文描寫淚水的寫法,把文中的「我」在彈坑前的畫面擴展成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板書設計】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
【蘇聯】肖洛霍夫
索科洛夫
失去妻兒,精神受創
戰爭 典型
失去父母,街頭流浪
凡尼亞
推薦閱讀:
※對「對分課堂」的幾點看法及自我反思
※彰顯「詞」教學的文化品位——《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
※《雨霖鈴》的教學設計
※《識字5》教學設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