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兒多動症的家庭原因|精神之家
本帖被 慕容小刀 從 健康貼士 移動到本區(2010-08-26)
家庭因素在小兒多動症發生中所起的作用至今不是很清楚,但對其發生、發展和結局都有一定的影響。兒童行為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的家庭和社會背景。早在1897年Baldwin就發現兒童與父母間存在一定的相互影響,兒童並非完全地接受社會對他的影響,其行為也不是父母想怎樣塑造就怎樣塑造的。一、小兒多動症家庭成員自身的因素(一)不良家庭環境Biederman以父母的病理心理水平和父母間矛盾衝突的程度作為不良家庭環境的評價指標,對140名年齡在6~17歲的小兒多動症患兒和120名正常兒童作了對照研究,結果發現,父母矛盾衝突的程度與ADHD的病理心理水平及社會功能缺陷有明顯相關。後來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ADHD家庭關係的親密程度、社會心理問題、品行障礙、情緒和焦慮障礙的共病現象等因素,可以預測兒童ADHD是否會持續到成年期,並且隨著不良家庭環境因素的增加,小兒多動症的異常行為及其相關的病理心理水平也增高,認知及社會功能損害的程度也增加。Barkley等曾將83名ADHD青少年患者分為單純的小兒多動症組和小兒多動症合併對立違抗性障礙(ODD)組,每組分別為27人和56人,並與正常兒童作對照,研究其家庭矛盾、家庭信仰、父母的適應能力、母親和青少年間的相互作用的特點,結果發現,兩組ADHD患者的家庭矛盾衝突均多於正常對照組。和正常對照組相比,只有ADHD合併ODD組有極為突出的家庭矛盾衝突,且父母對親子關係持極端不合理的觀點,並有明顯的婚姻不和、情緒抑鬱的表現。(二)父母的精神病理父母的精神疾病史,酒精濫用史,家庭結構功能不良是小兒多動症或亞臨床小兒多動症的預測因素。Eddy等曾對263名兒童作橫斷面調查,評估了低社會經濟階層、大家庭、一級親屬的精神病史、父母的物質濫用、母親的心理問題、兒童圍生期問題、童年早期的急躁脾氣,以及左利手、神經系統軟體征、言語發育遲滯、低自尊、焦慮和抑鬱情緒等相關因素,結果表明,大家庭、兒童期脾氣急躁、左利手、低自尊與ADHD有關,而父母的養育方式卻與ADHD無關。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與兒童活動過度有關。研究發現小兒多動症D兒童及父母存在各種精神問題,多動症兒童的父母和正常兒童的父母相比,表現有更多的歇斯底里、抑鬱和精神病性癥狀。如果母親患有抑鬱症和注意力不集中,2~3歲的兒童也可產生與母親相似的抑鬱情緒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早期母愛被剝奪的幼兒到後來也可出現坐立不安和注意力易分散的現象。McCor-mick等研究了ADHD患兒母親的抑鬱情況,發現重性抑鬱的發生率為17.9%,輕度抑鬱的發生率為20.5%,提示當兒童被診斷為小兒多動症時,應常規考慮母親的抑鬱情況。ADHD患兒母親的抑鬱情緒,既可能是母親對患兒難以管理的一種心理反應,也可能是內源性抑鬱的表現。此外,多動兒童的父母較正常兒童的父母及多動兒童的養父母有更多的注意廣度和衝動控制障礙,父母的癥狀與多動兒童自身的癥狀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三)父母的不良嗜好小兒多動症患兒的父母較正常兒童的父母有更多的吸煙和飲酒現象。孕期母親吸煙被認為是影響兒童認知和行為的重要因素,母親飲酒會增加兒童發育過程中出現多動和注意問題的危險性,母親吸毒或物質濫用也是ADHD的高危因素。二、小兒多動症家庭成員間的相互影響多動兒童父母的婚姻關係多不和諧,常常出現爭吵,家庭成員間的情緒氛圍很不協調。父母對患兒往往採用懲罰、管制的養育方法。缺乏安全感和穩定的家庭關係的兒童易出現多動癥狀,兒童從小缺乏母愛,必需的情感和物質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常常出現活動過度和注意力不集中,但多動兒童若為良好家庭所領養,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庭里可有所改善,而在學校里注意力不集中的改善需要的時間則較長。20世紀60年代過分地強調了父母對兒童的影響,而忽視了兒童對父母的影響。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1.父母方面影響親子關係的因素主要指父母親的社會經濟階層、智力及教育水平,尤其是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低社會階層的父母很少對兒童進行陽性獎賞,往往採取限制懲罰的方式。父母的生理特徵如年齡、性別、健康狀況等對親子作用的方式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年齡偏小或年齡偏大的父母和中年父母相比,他們與孩子的交往相對較單一,老年父母一般不大可能約束孩子的行為。在性別差異上,母親處理兒童的不良行為時比父親遇到的麻煩更多。與兒童性別相同的父母更易於直接地控制兒童的不良行為。父母婚姻不和諧也改變家庭成員相互作用的方式。就整體而言,小兒多動症患兒父母比正常兒童父母存在更多的婚姻問題,這種婚姻的不和諧也可能是父母處理患兒不良行為的方法不一致所引起的。此外,父母的社交能力也與其對小兒多動症患兒的教養方式有關。社交範圍窄的父母缺少教養兒童的具體方法,而且父母對ADHD患兒的教養所花的時間更多,減少了父母本身的社會化程度,因此,小兒多動症患兒的異常行為影響了其家庭的社會功能。2.小兒多動症患兒本身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兒童總的健康水平或患病情況可影響父母與兒童的相互作用,兒童的慢性疾病更是如此。兒童的軀體或心理發育水平影響其與父母的相互交往。尤其是兒童的智力水平、特定技能的發育水平以及語言能力。學校的學業成績也影響兒童與父母的交往,成績差的孩子和父母交往時往往表現出挫折感、抑鬱或低自尊現象。父母對孩子的關切、焦慮、失望等情緒反應也必然對親子關係產生影響。三、小兒多動症家庭生活的環境Paternite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和養育方式與小兒多動症的繼發性癥狀如攻擊行為、衝動破壞及缺乏自尊等有關。長期追蹤觀察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ADHD的影響不一,但父母和(或)教師對兒童缺乏理解,採取打罵或侮辱人格的教養方式,都嚴重影響兒童的情緒和行為的發展,導致多動行為的發生。家庭的自然環境也影響父母對兒童的行為反應,如溫度、雜訊水平、住房內人員的密度等。是否有他人在場也影響父母對小兒多動症患兒的教養方式,如在公共場所或家中有客人的情況下,父母對兒童多採取積極的教育方式。在特定的情景下,如父母離婚、親人死亡、家庭氣氛緊張、學習負擔過重、環境過分擁擠等情況下,兒童可能出現境遇性活動過度和注意力不集中,但持續時間不長,不良環境改善後活動過度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能消除,應與小兒多動症相區別。但兒童長期生活在不良家庭環境中,則有可能發展為小兒多動症。
推薦閱讀:
※教育始於家庭 樹人源自父母
※為什麼常常做家務活會加速衰老,而運動反而年輕?
※出生在富裕家庭 vs 家裡一夜暴富的小孩,在性格和行為上有什麼區別?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和《蠟筆小新》如何比較?
※你必須告訴孩子的7個關鍵詞,無論什麼時候都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