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三1861年8月21日,咸豐帝病逝,年僅6歲的載淳繼承皇位。兩宮皇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手發動宮廷政變,清除以肅順為首的「贊襄政務大臣」集團。兩宮垂簾聽政後,慈禧一改咸豐帝慎用漢族將領的成規,上台僅12天,就任命曾國藩統轄蘇、皖、贛、浙軍務,四省所有巡撫、提督、總兵以下各官,均歸其節制。兩個月後,又加賞他協辦大學士銜。位居人臣之極,曾國藩驚喜之餘,更多的是疑慮與擔憂。「皎皎者易污,嶢嶢者易折。」身居高位,他沒有半點自傲自大,反比過去更加勤勉謹慎,唯恐無意間招致禍患。他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當時就有不少權臣向慈禧進言:「楚軍遍天下,曾國藩權太重,恐有尾大不掉之勢。」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率軍攻入天京,失去控制的湘軍士兵為報久困城下、死傷慘重之仇,他們逢人便殺,遇財就搶,見屋即燒。與清朝整整對峙長達11年之久的太平天國心臟之所在,就這樣成為湘軍的一處發泄之地。天京陷落,也就意味著剿滅太平天國的目的業已實現,曾國藩的「事功」也由此而達至峰巔。本該揚眉吐氣、高興陶醉的他,卻面臨著一連串新的操持、疑懼、憂心、困惑與煩惱。攻克天京,原以為清廷會加功封賞,而實際上曾國藩得到的卻是接二連三的嚴責與警告。如果說口頭的或書面的指責尚能忍受,那麼軍事上的防範之舉,曾國藩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就在湘軍合圍天京之時,清廷以種種借口調動其他軍事力量,在長江中下游屯兵布防。清廷意圖昭然若揭,針對的已不是太平軍,而是對清王朝忠心耿耿的曾國藩了。一旦湘軍輕舉妄動,就會遭致其他清軍圍攻。不僅如此,清廷還暗中支持左宗棠的左系湘軍脫離曾國藩,與其分庭抗禮,以收內部瓦解之功。「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歷史常以驚人的相似重複上演過去的一幕幕悲喜劇,達到事業頂峰的曾國藩同樣不得不面臨中國古代歷史的盲點與困局。擺在他面前的道路無非三條:一是起兵反叛清朝,問鼎中原;二是保持實力,維持現狀;三是裁撤湘軍,自剪羽翼,以明心志。此時的曾國藩如若反戈一擊,只要他打出「驅除韃虜、恢復漢人江山」的旗號,草擬一封類似於《討粵匪檄》的《討滿清檄》,振臂一呼,必能起到豪傑景從、天下歸心之效。這天晚上,剛審完被俘的李秀成進入卧室休息,就有30多名湘軍將領集於前廳「逼宮」,要求曾國藩接見表態,打到北京奪下「鳥位」。他良久不語,後命人取來筆墨,寫下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就在眾人呈出咋舌、嘆息、搖頭、頷首、呆然等各種表情之時,曾國藩早已擲筆而去。
推薦閱讀:

曾國藩權臣安身之道揭秘
曾國藩:持平常心,行本分事,做厚道人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風水
曾國藩:突出優勢 揚長避短
曾國藩: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TAG: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