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針對社會老齡化調整計生政策
2009-10-29 經濟觀察網
郭志剛/文 央視在九九重陽節這一天的《新聞1+1》節目中談老年人養老當然是切中話題,還提出了計劃生育政策要隨人口年齡格局而變化的問題。然而我想說的是,人口老齡化的影響絕不只是老年人養老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還將繼續加重,並且老年人口內部還將變得高齡化,無論是老年人的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能切身感受到這個新特點。並且,現在勞動年齡人口內部也正在老齡化,它對國家經濟動力和社會發展將有哪些影響,也是我們面對的重大課題。與此類似,育齡婦女人口也正處於老齡化之中,2000年時育齡婦女年齡中位數為31.6歲(即育齡婦女中有一半人大於這個年齡,而另一半人小於這個年齡),今年則已經達到33.4歲,這就意味著處於生育旺盛期的育齡婦女比例在減少。這些方面的人口老齡化都與我國開展計劃生育以來出生人數迅速下降密切聯繫。由於對這個重大的趨勢性變化認識不足,前些年希望小學校舍雖然建了不少,但還沒用兩年就因沒有學生而閑置或轉作他用。今年高考考生人數的減少引起了社會關注,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金融海嘯及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好的原因,其實背後同樣體現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今後十幾年的趨勢是考生適齡人口數平均每年遞減4%。同樣,每年新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數量也呈同一遞減趨勢,這也是民工潮正在變為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要的是,這些可感知的新跡象並不是暫時現象,而是人口長期趨勢的先兆。政策是一種導向,必須符合形勢發展。白岩松提問,面對新形勢計劃生育政策什麼時候變?然而我們應該先搞清楚,到底計劃生育方面哪些東西需要改變。我國計劃生育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國家推行和直接行政干預的方式,二是對每個家庭有明確的生育指標具體要求,三是這種具體生育要求非常嚴格。根據推算,現行生育政策要求每對夫婦平均生育1.47個孩子,遠低於生育率的更替水平(即每對夫婦平均生育2個孩子),它意味著有60%以上的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換句話說,計劃生育國策的目標是要追求人口與社會經濟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然而具體到獨生子女政策則是在特定歷史階段中採取的帶有矯枉過正性質的具體策略。這種嚴格的生育政策是30年前出台的,目的是為了儘快降低生育率以迅速扭轉人口過快增長的局面。在這30多年中,計劃生育減少了幾億出生,並使我國生育率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到2005年時我國已經有1.4億獨生子女家庭。這種過嚴的生育政策要求本來只是手段,但是由於一些含有錯誤的長期強化宣傳,久而久之,它本身好像已經變成了計劃生育的目的,甚至成了判斷是非的標準。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獨生子女政策再長期繼續下去並不符合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要求,反而會使一些新人口問題變得更加尖銳。所以,面對十幾年來持續的低生育水平和一系列初露端倪的人口新問題,當務之急需要調整的是這種過嚴的獨生子女政策,應當逐步轉向每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的生育政策。這不僅可以促進社會和諧,也可以避免使生育率降得過低,導致未來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過於嚴重。然而,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中,尤其是在生育政策調整階段,計劃生育採取直接行政干預方式與每個家庭有明確的生育指標要求這兩個方面則不僅不會改變,反而是必不可少的。郭志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推薦閱讀:
※於市偶得
※別瞎忙!做居家養老的您一定要搞清楚這些事情!
※誰來帶我們的孫子孫女?
※日本少子老齡化加劇 勞動力不足日趨嚴峻
※下一個20年:老齡化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