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考訓(卷第六至卷第十)(嘉興藏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六

  錢唐俍亭和尚凈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世辟

  軒轅訪道漢武求仙苟知崔浩之非自鮮阿闍之難故登列辟致儆將來。

  黃帝訪道崆峒得天真皇人之書其言與佛乘合。

  漢明帝夢金人長大項有日光飛至殿庭詔問群臣無知者傅毅王遵等推周書異記謂西域有佛身黃金色是其祥也帝遣博士中郎一十八人入西域求佛法至月氏國遇梵僧攝摩騰竺法蘭奉佛經像來京師詔於西雍門外立寺因白馬馱經遂名白馬寺永平十四年詔道士費叔牙等與沙門辯法時正月十五日火大作佛經像不毀方士稽首欽服。

  摩騰法蘭言如來入滅遺舍利育王設塔在支那者共十九處雒陽城東其一也夜有光怪民呼聖冢即日駕幸其處見三身現圓光中侍衛呼萬歲因為建塔凡九層高二百尺明年有金色手現塔頂。

  永平中楚王英喜為浮圖每齋戒奉縑贖譴帝還之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簡文帝時沙門竺法義講經殿中王導孔敷承風敬友武帝亦預席。

  簡文帝嘗作十空詩有雲空持生識縳徒用長心災六塵俱不實三界信悠哉又雲息形影方止逐物慮恆侵若悟假名淺方知實相深。

  晉武帝太元六年立精舍殿內延諸沙門講道。

  晉哀帝興寧中沙門竺法潛講般若于禁中著屐上殿都人聚觀帝強以衣冠不允及寧康中入寂帝錫詔曰法師理悟虛遠風鑒清高棄宰輔之榮襲染衣之素山居世外篤勤匪懈賜緡錢十萬助建塋塔敕葬沙門自潛始。

  宋文帝謂丹陽尹何尚之曰適見顏延之宗炳著論發明佛法甚為名理並是開獎人意若使率土之濱皆感此化朕則垂拱致太平矣。

  西域獻火浣布袈裟宋文帝嘗自服之。

  宋文帝欲持齋不殺那跋摩尊者謂之曰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安在輟半日之餐全一物之命然後為弘濟耶須貽勤儉綏邦國耳帝撫幾嘆曰俗迷遠理僧滯近教如師之言可謂天人之際矣。

  宋明帝旦食常齋日誦般若經感舍利自空而下造湘宮寺又造弘普寺設丈六金像奉之。

  竟陵文宣王齊之諸公子也篤意清尚雅好賓客每招致僧侶講論佛法弘支許之風親為眾僧行水賦食。

  北齊文宣帝詔僧稠至京師受菩薩戒因建雲門寺於鄴以居之。

  北齊成帝受菩薩戒於法上沙門修布發掩泥故事梁武帝作金剛懺文有雲無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說菩薩深見無說之深(武帝足行離地頂有祥光日中無影)。

  梁天監中賜法師慧超為壽光學士。

  梁武帝自披袈裟講放光般若經感天雨花地變金色時謂之佛心天子。

  武帝於華林園重雲殿集四部眾自講三慧般若經時傅大士在會王太子問法又劉中丞亦問法士曰日月停景四時和適雲。

  武帝嘗於含光殿焚疏默請雲光法師及志公齋翌日誌公果至。

  志公年九十三入滅梁武帝以金二十萬易建康鐘山葬之建浮圖五級敕玉筠勒碑其上。

  昭明太子創惠義殿於東宮招天下名僧居之。

  北魏獻文帝雅好浮圖禪位太子自稱太上徙居崇光宮宮在北苑建鹿野浮圖於苑中招致僧徒與譚禪理。

  獻文帝嘗造天宮寺作佛像四十三尺又於長安北台起永寧寺塔七級高三十丈又雲中造建明寺四方諸寺一千餘所度僧尼七萬七千人時頗稱治。

  魏孝文帝令六宮侍女持六齋慕道者放之出家度僧尼萬四千人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

  孝文帝詔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命佛陀禪師居之(同時選孔氏宗子一人封崇聖侯奉祠祭)。

  魏宣武帝自講維摩經於式干殿令沙門流支譯論於紫極殿又別立永明寺瑤光寺凡寺一萬三千僧二百萬。

  北魏胡太后造石窟寺於伊闕設金玉像為浮圖九層高九十丈又造永寧寺於宮側頗極華侈。

  陳文帝天嘉四年設無遮大會於太極殿僧徒十萬人。

  陳太建二年建靈剎高十有五丈下安佛爪長二寸闊一寸藏諸寶篋光飛五色焰起一尋傳以為異。

  陳文帝嘗作法華懺文有雲理無二極趣必同歸但因業因心稟萬類之識隨見隨著異群生之相。

  隋文帝微時嘗遇梵僧授舍利一褁及即位奉佛甚謹詔泰華嵩衡等州三十處各建舍利塔復分舍利於岐陝等五十三州同時建塔期用四月八日。

  隋文帝嘗雲朕興崇佛法好食麻豆前身是從道人中來少時在寺至今樂聞鐘鼓之聲史曰帝故同州般若寺尼所抱子那羅延也。

  隋文帝嘗與後食從齒下得舍利以銀碗水浮其一示百官須臾忽化二粒先後得舍利十九粒盡放光明。

  隋煬帝初封晉王任總江淮因從智者受菩薩戒既而淫侈毀戒每出入以女冠道士自隨又傍龍山作彌陀坐像高百三十尺及難作為近臣所弒蕭後與宮人撤漆版為小棺殯於西苑學佛不終可鑒也。

  唐高祖舍晉陽舊第為興聖寺齋供千僧建道場於朱雀門南又於太極殿前七日行道。

  唐太宗舍終南舊宮為龍田寺更名翠微寺又以太原舊第為天宮寺。

  唐文皇以七寶箱奉舍利三十自內而出置金琉璃瓶分道往送三十州幢蓋伎樂種種供養。

  唐文皇行方等懺悔法每空中放大光明七佛現相唐文皇寫經四十六藏十三萬卷修治故經四百部造金銅檀像六千餘萬區修治故像一百五十萬九千宮內造刺繡織成像及畫像五彩珠幡以億計崇緝寺宇五十餘所隋智高等齎梵經自西域還帝親為撰序又敕文臣虞世南李伯葯褚遂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等分撰新寺碑誌。

  貞觀五年立瑤台寺顯慶四年以玉華宮為寺又以御服施諸寺僧禮薦所誅戮者。

  太宗敕法師玄琬入宮為妃嬪及皇太子諸王受菩薩戒。

  貞觀十九年召見三藏法師於鸞儀殿從平章房玄齡之請也又賜法師百金磨衲並寶剃刀尊重無比玄宗開元中嘗御華萼樓召法師道氤與道士尹謙論辯氤雄論奮發海注河傾謙對答失次理屈辭殫帝嘆羨氤賜絹五百充法施另集佛道論衡一本庭議咸服。

  唐肅宗志慕禪宗禮南陽為國師晨夕問道。

  肅宗乾元中詔不空三藏入內廷為帝受轉輪王位七寶灌頂。

  乾元中詔僧無漏入禁中立化足去地尺許。

  代宗大曆中詔不空三藏為內侍大臣及諸將帥悉授灌頂加號大廣智三藏法師。

  大曆中沙門崇慧與道士史華角法華履刃招慧慧躡而升往返無害慧薪烈火於庭自入呼華華慚汗不敢視時代宗帥百僚臨觀之賜慧號護國三藏慧嘗持首楞嚴咒論者謂為咒力也後不知所終。

  大曆中命作盂蘭盆會于禁中建巨幡自太廟迎入翌日太廟三室生靈芝帝賦詩稱美貞元間復建會尋故事雲。

  貞元四年詔迎岐州無憂王寺佛指骨入禁中供養貞元二年詔律師道澄入宮為妃嬪內侍授戒。

  唐德宗嘗雲萬有之法本原於心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故以心觀心心外無法心惟常住道其遠乎。

  唐憲宗元和中詔鵝湖大義禪師於麟德殿問道又詔重雲暉禪師住章敬召問便殿輒契玄旨。

  唐宣宗大中間興崇禪學五宗始盛宣宗初依鹽官為沙彌避宮掖之厄也住水西更名資聖嘗作口號有雲樓閣凌雲接爽溪鐘聲遙與櫓聲齊長安若問江南事報道風光在水西爽溪即月河也今秀州北城外三四里地近月河有古資聖寺存焉一名萬壽唐宣宗太子慕道嘗自霍至衡西望峰頂見文殊出現因以其山為太室號玉鏡峰至今常現瑞光晶彩如玉。

  後唐庄宗見興化以手摸襆頭角又禮華嚴和尚奉為國師(燕王奉趙州閩王奉雪峰江南李主奉法眼吳越武肅王奉韶國師奉永明壽不可殫述)。

  宋太祖屢造佛寺每歲度僧八千人修京師封禪寺為開寶寺北鎮五丈河極其巨[(一*一)/昍]。

  建隆三年詔僧明童行試經得度通法華者乃准披剃。

  開寶元年敕侍郎劉熙古監造金字銀字佛經各一藏四年再造金字佛經一藏五年敕雕佛經板一藏宋太祖嘗詔僧贊寧進阿育王塔舍利入禁中供奉因以開寶寺西北造浮圖十一級下作天宮以納之宋太祖嘗奉佛牙於東京大相國寺太宗因為之贊贊曰數重金色潤一片玉光寒廷臣一時稱善佛牙者唐高宗顯慶間得自宣律師世傳不絕者也真宗仁宗亦為制贊。

  乾德二年詔沙門繼業等三百人往天竺求舍利及貝多葉至開寶九年始歸得涅槃經一函四十二卷乾德三年滄洲僧道圓自西域還得佛舍利及貝葉經四十夾。

  宋太祖每長春節召三學僧入殿試義是日仍請大僧升座說法著為令。

  宋太宗每設問端考驗禪者時駙馬李遵勖頗擅玄學帝加寵眷。

  大平興國中普度天下童行為僧自元年至八年度僧一十七萬。

  宋真宗咸平中新譯經成御制序又御製法音集入藏。

  慶曆三年詔迎佛牙于禁中禱雨以海上薔薇水灌之得舍利一顆貯琉璃瓶中七寶嚴飾藉以白迭覆以瓔珞龍鳳衣供奉逾月。

  宋仁宗雅好禪學嘗閱投子語至僧問如何是露地白牛投子連叱遂有省因作釋典頌十四篇其首章曰若問主人公真寂合太空三頭並六臂臘月正春風后以賜大覺璉璉因屬和。

  哲宗元符三年治少室更名面壁庵時出芝一十二本華各異色甘露雨於池夜有光四起燭天人以為異。

  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夜開寶塔表裡通明徹旦宮中降御香祀之。

  天聖九年詔迎曹溪衣缽入禁中清凈堂供養尋遣使送還(高宗奉德朋禪師作詩為贈有草深炯景重林茂夕陽微之句德朋住崇先即真歇嗣也)。

  徽宗崇寧中禮佛牙入大內御制贊展敬次舍利隔水晶躍出如雨點。

  政和三年詔尼慧光入內庭對御升座說法賜號凈智大師尼說法且對御非制矣。

  宋孝宗與僧問答有空手鐵牛之句叢林傳之。

  宋少帝度宗長子即德祐皇帝也宋亡才七歲元世祖攜之北去降封瀛國公後習梵字為僧母金太后為尼宮人皆祝髮供送衣糧賜地頃畝(初妻公主後居沙漠為僧)。

  金章宗嘗請報恩秀禪師宮掖說法妃主以下並拜感祥雲甘露之應。

  元世祖嘗問僧元一曰孔老徒眾何以至少如來徒眾何以至多元一曰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元世祖嘗問眾臣僚雲每日還不放間也無群臣無以對世祖乃於袖中出數珠示之。

  元世祖嘗於宮中設齋齋畢天雨金花繽紛而下詔中林禪師焚道藏偽經。

  世祖嘗賜大藏經三十六藏於歸化諸國寫泥金藏經一部貯以七寶琅函度僧尼無算詔免僧寺租稅洪武初為鐘山之會三學名僧一時並集帝親臨睹之頗極禪講之盛。

  洪武四年詔江南高僧十人於蔣山大建法會駕親臨幸天花墜地竣事還宮佛光五道貫月燭天良久乃已。

  永樂中文皇帝自製聖教序如唐貞觀故事於是南北兩藏極簽軸之勝。

  永樂初仁孝皇后夢感佛說大希有功德經仁宗及漢王趙王皆為之序。

  永樂十七年頒賜佛經於大報恩寺及淮安等處時彩雲滿天雲中現菩薩羅漢龍鳳獅象及七寶浮屠等天雨金花祥光大集有紅鳥白鶴飛繞盤旋移時不去。

  建文帝以靖難兵至去為僧初太祖遺帝一小篋雲有急視此及啟視但度牒而已帝遂披剃由湘湖入蜀至雲南去閩又游廣西居壽佛寺十五年升座說法歸者甚眾正統中思恩知州岑瑛聞於御史奏之驛送入京號為老佛有詩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影暗昭陽殿里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後終於大內(弘光時加封讓皇帝)。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七

  錢唐俍亭和尚凈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儒流

  赤文綠字本絕筌蹄白馬玄龜自離聞見授之闕里之堂授彼儒童之跡。

  孔子嘗雲西方有大聖人不治而不亂語見列子。

  華嚴演義雲儒道深妙不越三玄周易為真玄老子為虛玄莊子為譚玄。

  須彌四域經謂伏羲即寶曆菩薩女媧即吉祥菩薩辯正論亦稱太昊為應聲菩薩。

  破邪論雲孔子即儒童菩薩顏子即光凈菩薩老子即迦葉菩薩法行經亦稱顏子為月光菩薩今溧水縣南七十五里有儒童寺本孔子廟也唐景福二年立。

  宣律師傳雲周穆王時文殊目連來化穆王乃迦葉佛第三會說法也列子云穆王見化人其言有本也顏之推家訓雲三世之事信而有徴家業歸心勿輕慢也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慧豈徒七經百氏之傳哉明非堯舜周孔所及也。

  顏氏又雲內外兩教本為一體內典五禁外典五德適相符也仁者不殺義者不盜禮者不邪智者不淫信者不妄至如畋狩軍旅燕享刑罰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為之節使不淫濫歸周孔而背釋宗抑何迷也。

  顏氏又雲凡人之信惟耳與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漢武不信弦膠魏文不信火布比比然矣執凡人之臆說迷大聖之妙旨而謂必無恆沙世界微塵數劫豈其然哉又世有咒師及諸幻術履火蹈刃移井種瓜十變五化尚能如此何況神通感應不可思量千里寶幢百由旬座化成凈土湧出妙塔其不足疑明矣。

  顏氏又雲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九流百氏皆同此論如以行善而偶鍾禍報為惡而倘值福徴便可怨尤即為欺詭彼頃橐顏回之短折原憲伯夷之凍餒盜跖庄蹺之福壽齊景醒魋之富強抑又何也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或精誡不深業緣未感時倘差違終當獲報耳。

  顏氏又雲內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誠孝在心仁惠為本須達流水不必剃落鬚髮豈令罄井田為塔廟窮編戶為僧尼也若謂僧寺眾多賦役衰少執此而論是大不然昔妙樂之世穰佉之國自然稱米無盡寶藏時和年豐未必盡由農織也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場康樂和平實始於此。

  顏氏又雲形體雖死精神猶存人生在世望於後身似不相屬及其歿後則與前身猶老少耳念念隨滅生生不斷人身難得勿虛過也。

  沈休文著六道相續作佛義有雲佛知不異眾生知語亦有本。

  李義山贊佛偈雲吾儒之師曰魯仲尼仲尼師聃龍吾不知聃師天竺善入無為稽首大覺吾師師之。

  柳子厚嘗為曹溪作碑略雲其道以無為為有以空洞為實以廣大不盪為歸幾及千言務為褒顯蘇子瞻過而讀之謂其言與孟軻合。

  劉禹錫佛衣銘曰不有信器眾生曷歸是開便門非止傳衣初必有終傳豈無己物必歸盡衣胡久持先終知終用乃不窮我道無朽衣於何有其用已陳孰非芻狗。

  王貞白參雲居和尚偈雲巘路躡雲上來參出世僧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水不說有為法非傳無盡燈瞭然方寸內應始見南能。

  獨孤及見開悟禪師問心法次第因作詩寄韓郎中有曰障深聞道晚根鈍出塵難濁劫相從慣迷途自謂安得知身垢妄始喜額珠完欲識真如體君嘗法味看。

  司空圖與伏牛和尚偈雲不算菩提與闡提惟應執著便生迷無端指個清涼地凍殺胡僧雪嶺西。

  顏真卿詩云忽??塵外軫遠訪區中緣萬法原無著一心惟趨禪。

  太尉王旦久居政府病革囑翰林學士楊億曰吾未來願為苾芻林間宴坐觀心為樂至易簀時君為我剃鬚發著壞色三衣用火葬禮營骨塔於先營之側億曰公職居宰輔未可以私廢公也與諸孤議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寶玉而已。

  夏英公竦宋宣獻公綬並在政府試童行因各取法華經七軸諷覽宋公十日夏公七日不遺一字。

  歐陽永叔每誹斥佛氏已而參知政事輒病夢至一所十人冠冕環坐一人曰參政安得至此宜速反舍公出門數步復往問之曰君等豈非釋氏所稱十王者乎曰然公由是篤信佛法。

  歐陽永叔詩云巾履諸方遍莓苔一室前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圓齋缽都人施譚機海外傳時應暮鐘響來度禁城炯。

  蘇子瞻地獄變相偈雲我聞吳道子初作酆都變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此畫無實相筆墨假合成譬如說食飽何從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子瞻蓋五祖戒後身也。

  蘇子由獻佛印偈雲塵沙印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遠來還要否更無一物可增添。

  子由參順禪師言下大悟呈偈曰中年聞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搐鼻徑參真面目掉頭不用別鉗錘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慚愧東軒殘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飴。

  楊龜山和陳了翁偈曰盈科日進幾時休到海方能止眾流只恐達多狂未歇坐馳還愛鏡中頭。

  胡安國頌南泉斬貓話有雲手握乾坤殺活機縱橫施設在臨時玉堂兔馬非龍象大用堂堂總不知煞有手眼。

  韓昌黎嘗訪大顛有三致書及留衣故事周濂溪作詩憶之雲昌黎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釋老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

  周濂溪參佛印禪師一日忽見草生有省以偈呈印曰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會豁幽潛草深窗外松當道盡日令人看不厭。

  范希文呈琅玡覺禪師偈曰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間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入玄關希文誦金剛般若經輒有冥契。

  陳忠肅公寄靈源清禪師偈書堂兀兀萬機休日暖風柔草木幽誰謂二千年底事如今只在眼睛頭。

  邵康節學佛吟雲飽食豐衣不易過日長時節奈愁何求名壯歲投宣聖怕死老來親釋迦妄欲斷緣緣愈重徼求去病病還多長江一片平如練幸自無風又起波。

  邵堯夫著元運會世說謂世界至寅而開至戌而閉其論與梵典合梵典謂世界磨滅經無量時重雲遍覆雨注梵天大風披拂吹彼聚沫旋至空中建立天地由此始也及三災起阿耨池竭大海乾枯七日並出煙焰彌空天下洞然謂為一劫開已復闔闔已更開其說如此。

  陸龜蒙詩云自有家山供衲線不離溪曲取庵茅舊曾聞說林中鳥定後長來頂上巢。

  游定夫與呂本中書曰佛書所說世儒亦未深考前輩不看佛書往往詆之殊不知其所辟者皆佛自以為不然者也。

  朱晦庵參天童滅問如何是毋不敬滅叉手示之庵改容作禮。

  朱晦庵齋居誦經詩曰端居獨無事聊披釋氏書暫息塵累牽超然與道俱門掩竹林密禽鳴山雨余了此無為法身心同宴如。

  朱晦庵寄山中僧有雲個中有句無人薦不是諸方五味禪晦庵未嘗以禪為諱。

  劉克莊題達磨有雲直以心為佛西來說最高始知周孔外別自有英豪。

  朱晦庵語錄雲達磨一切掃蕩不立文字實高妙於義學紫陽晚年近道故有此言。

  真西山泉州題句雲飽食安居樂矣哉這場春夢幾時回若還要醒如今醒莫待藤枯樹倒來。

  張南軒參萬庵顏禪師豁然有省乃留偈曰聞聲見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脫似虛空藏碧落曾無少剩一毫芒。

  如如居士三教詠雲硬似綿團軟似鐵六月炎天一點雪露柱燈籠笑點頭啞子得夢向誰說古來三教強安名釋迦掩室於磨竭夫子謂默而識之老聃謂大辯若訥直饒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

  王荊公讀維摩偈雲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刮香塗共一空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

  王荊公與真凈文蔣山元為方外友極嚴憚之元嘗謂公曰公有障道者三入道者一更一生兩生乃純熟耳公深服之。

  或問程明道有鬼神否明道曰道無你怎生信道有你但去尋討著又問張橫渠渠曰自家要有便有要無便無。

  元城先生曰世間事有大於生死者乎此事獨一味理會有個見處則於貴賤禍福輕矣。

  司馬光嘗作華嚴法堂記有雲佛之為人也清儉而寡慾慈惠而愛物雖草木蟲魚不敢妄殺蓋欲與物並生不相害也聖人之道何以異此。

  李綱作詩送琮公往天台因為序略曰琮師隱居湖岩絕不至城市超然拔俗嘗從長蘆了遊了居長蘆聚徒五百餘道價籍甚余雖不之識然聲氣相合今見琮益知了之門風孤峻真楷老兒孫也退處天台琮將浮海訪之因賦詩贈琮且簡了公異時得歸決須相隨於石橋側可以握手一笑末有雲煩師飛錫過天台為問了公何事了。

  楊龜山曰莊子逍遙遊蓋無入不自得也養生主蓋行其所無事也曲譬廣喻張大其詞此即禪宗呵佛罵祖之意。

  龜山曰為佛者既不讀儒書儒者又自小然則道何由明哉。

  張文定公讀楞嚴有感述偈雲一念在生滅千機縳有無神鋒輕舉處透出走盤珠。

  張魏公參圓悟有偈雲教外單傳佛祖機本來無悟亦無迷浮雲散盡青天在日出東方夜落西。

  王子文諱或自號照了居士崇寧間棄官學佛往來登封盧氏山中二十年布衣蔬食井臼自親人傳其異嘗有偈雲來何遲去何早二五不多十不少一聲杓木遍虛空誰識堂堂真照了。

  趙黃山題仙和尚坐脫偈雲桶底脫時無一物機輪轉處有三玄火中留得一莖草依舊光明燦大千。

  文文山至南華山有詩云北行近千里迷復忘西東行行至南華忽忽如夢中物化知風塵患乃與我同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門前坐松風晁沖之贈友詩云此老絕瀟洒久參曹洞禪胸中有丘壑手裡斫山川樹小風聲細岩深日影圓江湖不歸客相對一茫然。

  饒德摻與友人詩云好貸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風。

  陳希賢坐禪偈雲殿古寒爐空流塵暗金碧獨坐偶無人薦得真消息。

  趙東山題陸子靜贊雲儒者曰汝學似禪佛者曰我法無是超然獨契本心以俟聖人百世。

  戴叔倫守歲詩云無人更獻椒花頌有客同參柏子禪已悟化城非樂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貫酸齋諱雲石高士也嘗作辭世吟有雲洞花幽草結良緣被我瞞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圓。

  宋雪岩偈雲立錐無地未為窮況有三椽似鶴籠語如東野肩頭瘦禪與西來鼻孔同。

  吳草廬題羅漢圖有雲四大假合成幻身大地山河俱幻境傀奇磥砢十六尊得遇世尊為摩頂諸多伎倆近狡獪雖未大乘亦機警有能領取像外意閉目超然發深省。

  李純甫詩云空譯流沙語難參少室禪泥牛耕海底玉犬吠雲邊仰嶠圓茶夢曹山放酒顛書生眼如月休被衲僧穿。

  屏山李居士嘗謁萬松有得因閱諸儒鳴道集廢卷嘆曰食我園椹不見好音乃為說以辨之大闡玄風指歸佛祖時耶律楚材為之序。

  學士宋濂字景濂謚文獻相傳為永明壽後身也元時隱居自號幅巾居士博通內典撰護法錄行於世龍溪先生姓王氏學以陽明為宗與法舟濟禪師譚次溪忽謂濟雲請師閉口濟雲鼻孔撩天作么生閉溪雲多口阿師。

  羅念庵諱洪先中狀元棄家學道嘗游天寧佛閣次唐荊川韻有雲高閣春殘始一登忽亡去住似游僧齋鍾已罷鳥初下江雨欲來雲自蒸笑指風幡看動息屢從火宅試飛騰年來漸解無生法誰信前身也謝曾。

  包鴻逵解元潛心禪理闈中以如切如磋八句命題公文有迷中得悟易辨悟後之迷難二語主司奇之拔第一後仕宦盡捐祿入流通藏經(先世瑞溪心弦兩公並弘藏典)。

  陽明子姓王氏諱守仁其學以良知為宗嘗有言曰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用知善知惡是致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論者謂與禪為近。

  徐愛字曰仁弘姚江之學與龍溪心齋並譚玄理著傳習錄行於世。

  幻寄居士姓瞿氏輯指月錄行於世論三玄五位甚晰。

  五台居士姓陸氏平湖人博通內典多所著述三學禪士每奔走之參無趣空禪師傳斷橋一派。

  馮具區會元與龔勉太守游真如寺龔指塔雲琅玡爪發再生莫入定否馮雲是龔雲幾時出定馮雲待彌勒下生龔雲彌勒幾時下生馮雲待琅玡出定乃大笑。

  王侍郎嘗語云棲曰夜來老鼠唧唧說盡一部華嚴經棲遽問曰貓兒突出時如何侍郎無語棲自代雲走卻法師留下講案。

  近溪先生姓羅氏嘗與壽昌唱和已而坐脫弟子輩遽呼之曰先生何乃爾耶公復起與語良久化去。

  海門先生姓周氏辨朱陸異同輯聖學宗傳一書學者奉為標準參散木老人投契。

  陶石樑會稽人蔘散木和尚輯宗鏡具體行於世著喃喃錄。

  汪魏美居士舉孝廉參愚庵老人二十年不入城市臨歿作詩曰大化無停軌道術久殊轍住世守頑形問途猶未徹至人本神運可會不可說冰泮水還清雲開月方潔一旦破樊籠逍遙從此別輾然而逝。

  王念西太史諱肯堂留心宗乘博通內典嘗題紫柏像雲稽首紫柏大尊者威光殊盛魔外攝手中拂子生殺柄一切龍蛇受賞罰又著綱目準繩諸書行世世多宗之。

  袁了凡職方學以慎獨為宗嘗參雲谷禪師著功過格立命篇以訓世。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八

  錢唐俍亭和尚凈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慧業

  中朝宰相獨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魚山之響舊矣竹林之意終焉。

  范曄西域傳論雲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神跡跪異則理絕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漢自楚王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之飾將微義未譯而但神明之耶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

  曹子建每讀佛經流連嗟玩游魚山聞有聲哀婉因作梵贊今魚山梵其餘奏也。

  支遁與謝太傅王右軍友善謝致書有雲終日戚戚遲君一來以晤言消遣之一日千載也(右軍子獻之舍宅為寺)。

  道林入滅戴逵過之曰德音未遠拱木已繁計神理綿綿不與氣運俱盡也。

  阮孝緒學佛嘗依鹿林為精舍杜絕交遊任彥升欲訪焉不敢據進乃指鹿林謂其兄曰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著佛法錄五千四百卷。

  孫綽嘗作遂初賦以示道林林曰君何如許綽曰高情遠志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許將北面。

  許詢澡心學佛為時所重簡文帝高其風每月白風恬思清言妙簡文不覺前席達旦忘倦(許詢江淹並舍宅為寺)。

  陶弘景號山中學士於阿育王塔前受優婆塞戒隱居華陽著頌雲宅無乃生有在有則還空靈構不待匠虛影自成功頗擅玄理。

  劉勰字彥和梁通事舍人也著文心雕龍行於世大同二年表求出家賜法名曰慧地。

  王胄述凈名詩云毗城有長者生平宿所尚復藉大因緣於焉念實相水沫本難摩干城空有狀是生非至理是我皆成妄求之不可得誰其受業障。

  梁天監中諸臣各持八關戒齋時徐防孔燾諸葛嵦庾肩吾沈約王台卿李鏡遠並集分賦四城門詩一詠生雲經行林樹下求道志能堅既有神通力振錫乘遠煙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不貪曠劫壽無論延促年二詠老雲昔類紅蓮草自玩綠池邊今如白花樹還悲明鏡前壯心欲何在余日乃西遷清樽不復樂蓬鬢豈還妍三詠病雲拔劍平四海橫戈卻萬夫一朝床枕上迴轉仰人扶狀色隨肌減呻吟與病俱綺羅雖滿目愁眉獨向隅四詠死雲誰忍心中愛分為別後思幾時相握手嗚咽不能辭雖言萬里隔猶有望還期如何九泉下更無相見時詞旨並妙。

  徐陵字孝穆稱天上石麒麟者是也相傳陵後身為天台第六祖。

  庾子山送炅法師葬詩云玉匣摧譚柄懸河落辯鋒性靈如不滅神理定何從意言警拔。

  張說雜詩有雲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後生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燕公嘗奉詔譯經語多雋朗。

  王摩詰詩云植福祠迦葉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輈念此聞思者胡為多阻修。

  王維與弟縉篤志奉佛食不葷血衣不文采居別墅在輞川有華子崗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溯辛夷塢與裴迪游其間賦詩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喪表請以輞川第施為佛寺。

  宰相杜鴻漸嘗詣白崖山與無住禪師問法妙得禪解臨歿用朝服加僧伽黎剃鬚發而逝遺命以沙門禮葬之。

  蕭瑀梁明帝子也貞觀中入相嘗欲為僧已而不果唐史曰蕭梁有功在民余祉及其後裔自瑀逮遘八葉宰相名德相望古未有也。

  元德秀字紫芝性至孝終身不娶嘗刺血寫佛經異香芬馥彌日而息兄子在襁褓絕乳德秀自乳之數日涌流家貧或日一爨鼓琴以自娛房管嘗雲見紫芝眉宇名利之心頓盡。

  劉禹錫題白樂天家居詩有雲五月長齋戒深居絕送迎不離通德里便是法王城舉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無上道結念未來生賓閣緇衣占書堂信鼓鳴戲童為塔像啼鳥學經聲蟲網籠歌扇流塵暗酒鐺不知何處道作佛幾時成白傅答雲賓客懶逢迎翛然池館清檐閑空燕語林靜未蟬鳴葷血還休食杯觴亦罷傾三春多放逸五月暫修行香印朝炯細紗燈夕焰明交遊諸長老師事古先生禪後心彌寂齋來體更輕不唯忘肉味兼擬減風情蒙以聲聞待唯將戲論爭虛空若有佛靈運恐先成。

  李白詩云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譚笑。

  杜少陵詩云遲暮身何待登臨意惘然誰能解金印蕭灑共安禪。

  李白東林詩云我尋青蓮宅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柳宗元詩云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孟東野詩云古樹少枝葉真僧亦相依山水自曲直道人無是非手持維摩偈心向居士歸空景忽開霽雪花猶在衣洗然水溪晝寒物生光輝。

  許渾詩云開門新樹綠登閣舊山青遙想論禪處松陰水一瓶。

  岑參禮鄭和尚詩云暫詣高僧話來尋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木映風爐頂上巢新鵲衣中帶舊珠譚禪未得去輟棹見踟躕可謂心乎愛矣。

  元結詩云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欲問其心不能問我到山中得無悶。

  劉長卿聆梵唄詩有雲靜分岩響答散逐海潮還幸得風吹去隨人到世間。

  高適聽講金剛經詩云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深知億劫苦善喻恆沙大舍施割肌膚攀援雲親愛心持佛印久剽刮魔軍退。

  胡宏讀禪要法詩有雲天王如來現千世文殊思住問法義便遭貶向鐵圍山須臾復攝文殊至文殊拜起依位住問我此謫坐何過佛言汝自墮艱難故起現行為不可佛邊女子名離意端然入定方七歲又問何以不逐之佛言此女久無意女以無意遂獲免十方來眾何不遣如來自在神足禪有意測之近成遠。

  黃魯直好作艷詞及參黃龍輒悟無隱之旨。

  蘇子瞻薦亡父母嘗為彌陀作頌有雲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凈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橐雖有大聖智亦不能分別願我先父母與一切眾生在處為西方所過皆極樂人人無量壽無往亦無來。

  秦少游次辨才法師原韻詩有雲尚有眾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諸禪少游不專為綺語。

  文與可寄開元澤上人詩云澤師瘦健如老鶴壞衲幾尺披左肩手持數珠讀梵筴不肯出院求齋錢我亦生平苦如此但恨尚有區中緣何時相對月明下坐徹清影譚幽禪澤師種竹與可畫竹固有同好也米元章晚年學禪有得卒於淮陽軍先一月焚其所好書畫奇物預置一棺坐卧其中及期遍請群寮舉拂示眾曰眾香國中來眾香國中去合掌而逝。

  貢南湖送無學禪師歸江南詩有雲拈花消息悟靈峰新賜袈裟染茜紅貝葉有書馱白馬葛藤無語問黃龍。

  陸放翁詩云匆匆過三十夢境日已蹙誰知嘆亡羊但有喜得鹿本來亦何面認此逆旅屋逢人吹布毛出世不忍獨。

  白玉蟬詩云已把功名等風絮鶴氅星冠懶成趣谷口人尋虎跡來林間庵在猿啼處好向青山白雲中參取翠竹黃花句道人珍重老維摩明日千峰萬峰去。

  裘竹齋詩云試為眾生破一塵出經為筏度滄溟待渠到岸無驚畏復破微塵納此經。

  楊用修博學無不窺嘗讀洞山廣錄惜不傳於世。

  李滄溟詩云佛土秋逾凈花台夜復香一燈醒夢幻孤磬散清涼月上梵輪滿湖開天鏡光新詩分妙偈病客對空王。

  王元美嘗雲赫連勃勃畫佛於背迫僧禮拜為雷震死魏太武誅僧毀寺見弒人手周武帝除佛法次年晏駕子夭國亡唐武宗去塔寺亦崩無子宋徽宗改佛為金仙約僧留髮尋有播遷之禍吁可畏已。

  屠緯真諱隆字赤水著娑羅園清語行於世。

  鍾伯敬諱惺楚人也能詩文習佛乘有楞嚴如說行於世(嘗與楊中丞鶴過德善山偶閱舊碑載德山鑒禪師譜牒出天皇石頭甚悉伯敬作詩紀其事)。

  李贄字卓吾著藏書焚書與黃檗和尚妙譚禪理。

  倪文正公有家傳泥金法華經親為之跋略雲黃金作字古錦為裝右軍神助之書長庚通靈之畫溯所由來非一夕矣文皇帝傳自民間純皇帝頒之戚里先君遊宦京師獲茲異寶余兄弟負薪執雉實感靈奇威王余績非虛語也宋呂許公曰子孫不信三寶者願勿生我家是用星列以貽永久公諱元璐仕兵部尚書崇禎間殉節。

  徐忠懿公禮佛詩有雲擬從方外學逃禪雨雨風風一棹偏海氣迸衣寒五月龍涎襄寺濕諸天危磯樹里鷗情遠幽夢燈殘雁影聯久點朝班愧前哲好將白法問南泉公諱石麒以吏部尚書殉節(公先世為宋翰林尚主兄弟三人並殉節家世奉佛再傳臧字子扎號日覺居士配劉將軍錡女負鹿門之志以禪悅老焉)。

  祁忠敏公家世學佛舍宅為寺兄弟並從愚庵老人大弘西來之教公諱彪佳以大中丞殉節。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九

  錢唐俍亭和尚凈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玉卮

  高譚名理崇尚虛無比諸樂廣之徒竟為裴頠所誚然人生正有餘閑況齊諧不妨志怪。

  梵志詩云皇天未生我冥冥無所知皇天既生我生我亦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飢還天初生我還我未生時。

  支遁詠懷詩云蕭蕭柱下回寂寂蒙邑虛廓矣千載事消液歸空無無矣復何傷萬殊歸一塗道會貴冥想妄象掇玄珠。

  支遁嘗寓書法潛求買勝地結廬答曰欲求當給不聞巢由買山而隱。

  支道林投跡剡山於沃洲卜嶺立寺行道有遺以馬者畜之曰吾賞其神駿耳有遺以鶴者縱之曰衝天之物豈耳目近玩哉人以為達。

  阮嗣宗詩云自然有成理生死道無常智巧萬端出大要不易方。

  嵇中散詩云位高勢重禍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難治如何貪人不思。

  陸士衡詩云澄神玄漠流棲心太素域弭節欣高視俟我大夢覺。

  庾僧淵詩云胡不絕我欲反宗歸無生達觀均有無蟬蛻豁朗明。

  陶淵明神釋詩有雲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劉勰新論雲水性宜冷而有華陽之溫泉火性宜熱而有蕭丘之寒焰按蕭丘在海中有自生火春起秋滅著木不焚故云。

  江總游西霞詩有雲敬仰高人德抗志塵物表三空豁已悟萬有一何小始從情所寄冥期諒不少平生忘是非朽謝豈矜矯。

  常建詩云牧馬古道旁道旁多古墓蕭條愁殺人蟬鳴白楊樹回頭望京邑合沓生塵霧。

  宋之問詩云空山惟習靜中夜寂無喧說法初聞鳥看心欲定猿。

  綦母潛詩云白月傳心靜青蓮喻法微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韋蘇州詩云釋子喜相偶幽林俱避喧安居同僧夏清夜諷道言對閣景怕宴步庭陰始繁逍遙無一事松風入南軒。

  孟浩然詩云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韓翃詩云披衣聞客至關鎖此時開鳴磬夕陽盡捲簾秋色來名香連竹徑清梵出花台身在心無住他方到幾回。

  釋齊己嘗有詩曰莫把毛生刺彽徊謁李膺須防知佛者解笑愛名僧聞者足戒。

  寒山詩有雲重岩我卜居鳥道絕人跡庭際何所有白雲抱幽石住茲凡幾年屢見春冬易寄語鐘鼎家虛名定何益。

  拾得詩有雲悠悠塵里人常樂塵中趣我見塵中人心多生憫顧何哉憫此流念彼塵中苦。

  亡名釋嘗有詩云先去非長別後來非久親新墳將舊冢相次似魚鱗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千年與昨日一種並成塵定知今世上還是昔時人焉能取他骨復持埋我身語甚超詣。

  周釋詩云可患身為患生將憂共生心神怕獨苦寵辱橫相驚朝光非久照夜燭幾時明終成一聚土強覓千年名。

  護國禪師歸山作有雲諠靜各有路偶隨心所安縱然好朝市終不忘林巒四皓將拂衣二疏能掛冠窗前隱逸傳每日三時看靳尚那可論屈原亦可嘆至今黃泉下名及青雲端松牖見初月花間禮古壇何處論心懷世上空漫漫。

  蘇子瞻詩云欲識當年杜伯升飄然雲水一孤僧若教俯首隨韁鎖料得如今似我能伯升名暹成都人中進士後出家往來吳越中頗擅名理。

  宋子虛詩云雪頂霜眉齒半稀跏趺苔石看雲歸山童掃葉鶴飛起狼藉松花滿衲衣。

  李彌遜訪真歇禪師詩云紅塵白髮不相投來就僧房借板頭大士法中龍象賁老翁心外水雲浮長蘆江靜千山月枯木岩寒一葉秋別後相逢重著語牧童橫笛倒騎牛時真歇住雪峰遠近皈仰。

  方千詩云原上桑柘瘦再來還見貧滄洲幾年隱白髮一朝新敗葉平空塹殘陽滿近鄰閑言說知己半是學禪人情詞澹逸。

  謝皋羽宿雪竇詩有雲竇分滄海月禪入沃洲歌此地精靈聚中宵弄薜蘿亦復領略不淺。

  凈因臻禪師嘗使文與可畫竹於壁曰使人見之心自清涼此君蓋助我說法也王晉卿訪法雲秀值秀他出因掃墨竹於壁秀不懌輒去之二公不同如此唐方士邢和璞與房管游至夏口璞钁於古松下得婁師德像謂管曰能憶此乎管忽憶前身為永禪師也永字師德。

  韋皋初生有異僧見之曰此諸葛武侯後身也宜字之武言訖忽不見其後皋果仕蜀有美政。

  張方平游琅玡忽悟前身為知藏僧書楞伽未終乃續書之筆跡宛然因號二生經方平字道安。

  沙門圓澤與李源友善偶相率游峨嵋舟次荊州南浦見錦襠婦人負罌而汲澤曰婦孕三年矣遲我為子三日浴兒願公臨顧一笑為信後十三年當於杭州天竺寺外與公相見耳至暮而澤亡婦乳三日源往見之兒果一笑源尋返雒後十三年自雒之吳於西山葛洪井耕見牧童扣角而歌源曰澤公健否答曰李君信士也有吳越江山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之句今傳三生石本此。

  海印信禪師受供於防禦使宋氏再生為防禦女時圓照本住瑞光懸知其事往訪之甫月餘一見便笑本曰海印錯也女哭數聲而絕。

  子瞻有子生四歲不能步履見辨才法師為摩頂行步如飛子瞻作詩紀其事詩曰我有長頭兒角頰峙犀玉四歲不能行抱負煩背腹師來為摩頂起走趁奔鹿乃知戒律中妙用謝羈束何必言法華佯狂啖魚肉。

  日本國王子七歲悟佛法於菩提寺講經感天雨華梁太學博士江泌女八歲閉目靜坐誦出眾經闇與古合。

  顏魯公既歿髮長數尺金色指爪出於手背。

  天寶初有老僧九十餘自言徐敬業也已證第四果永徽中龍懷僧曇相入寂語人曰七年後當覓我廣漢王氏家行復歸此後七年弟子往求果符夙記。

  理宗朝封弟竑為濟王將嗣大統已而無罪被殺德祐二年太后夢濟王介胄入曰吾且將兵由獨松滅汝社稷矣及元兵侵宋果由獨松關入有黃頭先鋒者酷類濟王固知其為再世也。

  元順帝本宋少帝子也少帝既老住沙漠有貴人者憐之予一回回女有娠延祐七年四月十六日生一子明宗感異徴奪為太子文宗嘗謂學士虞集曰太子非明宗子也後竟嗣位為順帝亡元。

  夏侯太初為司馬景王所殺族人祭之見太初來座脫頭置座旁悉取飲食納頸中還置頭其上為言曰已得訴於上帝奪司馬之嗣矣既而果應。

  孫策既殺于吉偶對鏡見吉在鏡中顧則無之因撲鏡大叫須臾而死。

  貞元中鹽官戴文家富性貪後死鄰家生一黑犢脅下白毛字曰戴文呼之輒應。

  劉禹錫嘉話載畫工解奉先私人貲入已佯誓曰若爾當為牛報後死果為人家一犢背有文作解奉先字。

  洪武乙酉杭州三茅觀雷擊白蜈蚣長尺余有紅色楷書秦白起三字。

  陸允成家烹雞雞背宛然李林甫三字。

  萬曆丙子杭人屠豬腹下有丹書五字曰秦檜十世身京口鄔汝翼親見。

  葉文鳳溫陵人登進士第調官天台簿遇生於旅邸假寐夢人請食麻糍既覺聞鄰居老嫗號哭問之曰忘兒忌目作麻糍祭享感泣耳文鳳問其所業曰業詩命取其舊業視乃與葉及第文一字無異因拜嫗為母奉之別所。

  宋徽宗前身江南李後主也神祖見江南秘閣李主像嘆其人物俊雅而徽宗生時夢李主來謁故其風流文采與李主較近及北狩女直用江南李主見藝祖故事何報之速也高宗於韋後生時徽宗夢錢王乞還兩浙夢覺與韋後言之而後夢亦同建炎渡錢唐建都百有餘載乞兩浙之應矣。

  干離不陷汴京狀貌酷似藝祖伯顏下臨安形容似周世宗人疑以為再世。

  唐開元末上蔡南李村百姓李簡癇病卒瘞後十餘日有汝陽百姓張弘義亦同病死經宿卻活不復問父母妻子且言我是李簡家居上蔡父名亮徑入亮家蓋借屍復活也。

  顧況暮年有一子字非熊暴亡況哀悼不勝乃作詩曰老年喪愛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非熊冥間聞之以情告冥官冥官憫之卻令再生況家二歲能言憶在冥聞父苦吟求再生事猶歷歷韓滉有吏作陰官滉疑之謂明旦某當何食吏乞疏於紙以驗及旦應詔適大官進糕糜一器上以半賜公公食過飽歸第醫者進橘皮湯至夜但飲漿水俄憶吏言取疏觀之果信。

  韓擒虎將歿有甲士直入叩頭呼閻羅天子左右曰誰甲士曰迎相公蒞任已忽不見其子惡之擒虎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不亦可乎無疾而逝。

  錢唐陸培官大行殉節有沉生入冥見之冠佩殊異天寶中雅禪師於東都建蘭若庭多古桐一日桐始華有蜂作聲如人吟詠諦視之具體人也師網獲其人置紗籠中經月忽其類數百積於籠外語聲甚細亦不懼人師隱而聽之有曰孔升君為君筮不祥君頗記否有曰君已除死籍又何懼焉有曰叱叱予與青桐君奕勝琅玕紙十幅師舉籠放之次日有人長三尺狀如天女詣師謝雲是三清上仙也其事頗異崖州海外有鬼哭灘極怪異舟至則百千鬼卒沒頭只手獨足短項互相爭趨舟人以米飯投之輒止。

  晉僧朗住金榆山及卒所乘驢化為金相僧朗嘗語人曰金驢鳴天下平。

  廣陵龍口寺僧於水潭獲小盆投少銀谷經夕充牣取其所得廣為營建後擲於潭化為金雁而去。

  普光寺僧明解姓姚氏頗聰慧彈琴賦詩工書法善畫兼飲酒喜交士大夫馳情俗網已而射策升第竟歸俗尋卒龍朔三年畫工張生者夢解來乞為寫經懺罪執手殷勤賦詩言別張寤猶憶之詩曰握手不能別撫膺還自傷痛矣時陰短悲哉泉路長松林驚野吹荒隧落寒霜言離何以贈留心內典章張素不識字倩人錄之如此。

  姚少師名廣孝字道衍以僧從燕王為靖難之役著道余錄行世先是相士袁珙一見衍謂曰劉秉忠之屬也秉忠字仲誨本為僧仕元署光祿大夫領中書省。

  天界僧戒泐每涉世緣不專戒律高皇諭之曰爾本清蟬入霄漢麗天風飲高露甚善乃故低飛掠殘花啖味甚於蛙蟻蝶乎泐慚悚。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十

  錢唐俍亭和尚凈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稗乘

  玄圃積玉安石碎金在劉生七略之餘置茂先十乘之外義有取乎毗曇事或殊於左道。

  秦穆公時獲一石佛公不識問由余由余曰穆王時有化人來此國或雲是佛嘗於終南山造中天台奉之非此像耶穆公於是築台名高世台安置石像。

  秦皇二十九年沙門室利防等一十八人來自西域皇惡其異置之獄有金剛神碎獄門而出之始皇大懼具禮遣還。

  牟子云堯事尹壽舜事務成旦學呂望丘學老??四師雖聖比之於佛猶白鹿之與麒麟燕鳥之與鳳凰也牟子生東漢初平中著理惑三十七篇梁僧佑律師載之宏明集。

  漢武帝嘗得劫灰人不之識問東方朔朔乃識之按梵志雲劫石廣長各八萬四千由旬歷五百年有天人下來以六銖衣袖拂石一下更五百年再一拂拂盡此石為一劫劫壞成灰故名劫灰。

  漢武故事昆邪王殺休屠王以其眾來降得金神長丈六置之甘泉宮其祭不用牛羊惟焚香作拜而已金神蓋郎像教也。

  漢武帝嘗遣使張騫入西域聞釋氏之說心嚮往之惜莫能致。

  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慮受大月氐王使口傳佛經一卷浮屠之說自此始其人名復豆雲。

  劉向列仙傳雲百家之中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經故撰記者七十。

  永初間疏勒國獻佛袈裟長二丈帝曰審是佛衣必有靈異因置猛火上試之經日不壞。

  大同五年扶南獻佛髮長一丈二尺詔沙門雲寶往迎之。

  大同中梁武帝改造阿育王塔出佛舍利及爪發發紺青色長短無定旋曲如蠡。

  武德中娑羅僧進佛齒所擊輒碎堅如金剛士女往觀羅拜盡敬。

  陸士衡文如玄圃積玉無非夜光按玄圃山郎昆崙山也十洲記曰山有三角正北為閬風嶺正西為玄圃台正東為崑崙宮廣三百六十億萬里七寶宮殿西域記雲月生至滿謂之白月月虧至晦謂之黑月中國以月晦為一月天竺以月滿為一月中邊不同也。

  梁四公傳雲西海中有島島上有大林林皆寶樹中有萬餘家其人能造寶器所謂佛林國也島西北有坑盤掏深千餘尺傳言是色界天王之寶藏也。

  王玄策西國傳雲泥婆羅國西南至頗羅渡村東有水火池火焰從水中出以水沃之轉熾漢使曾於池架釜炊飯尋熟大海中有火出逾信也。

  廣異記雲天后時西域獻毗婁博義天王下頷骨及辟支佛舌頷大如胡床舌青蓮色。

  昨夢錄雲滑台南一二里沙上有浮圖中安佛髮長及二丈有奇拳為巨螺其大如容數升物器非赤非青非綠根大於人指使兩人對牽之人自其中往來無礙又僧伽雲佛發青紺如藕絲莖。

  西域有七枝秀草若羅漢生則此草生第三祖商那和修摩尊者生時九枝秀草應時而育。

  玄裝傳雲醯羅城中有佛頂骨周尺二寸佛髑髏如荷葉盤伽藍記雲那迦羅阿國有佛頂骨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閃然如仰蜂窠蓋佛滅度時頂骨四牙不壞故至今有存者。

  王勃益州善寂寺碑雲握仁王之寶鏡日月舍光碟機梵帝之金輪雷霆靜祲蓋中國者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慈恩經雲輪王威定諸方亦有差別鐵輪奮戈始定銅輪奮威乃服銀輪遣使方降金輪望風順化優曇花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世。

  玄裝法師入西域至罽賓大林等國通三藏學後與胡商八十餘人渡殑伽河至毗婆沙國彼俗以人祀天裝與諸商被執以裝風度特異將戮以祭俄大風作塵沙漲天晝日晦瞑彼眾驚懼以裝為聖人遂釋之後復至中天竺入王舍城采大乘秘典得青象名馬馱經而還。

  玄裝法師往西域取經手摩靈岩寺松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長吾歸即東向既去其枝年年西指忽一年東向弟子曰教主歸矣果還因謂之摩頂松仙傳拾遺雲五台山五峰之巔皆有奇寶以鎮其巔東峰則有離岳火珠西峰則有麗農瑤室南峰則有洞光珠樹北峰則有玉澗瓊芝中峰有自明之金環光之璧每眾寶交光照灼岩嶺春曉秋旦氣嘗屬天燦爛雲表(文殊化騎牛老人出現其處)。

  雞足僧小沉與二僧乞食問識何法對曰能使死者生極東界或請入棺試之及啟棺則竟死矣有頃遂蘇曰我生在七寶宮殿中何復來此耶人始驚服他日沉叩迦葉門門訇然中開隱身而入二人追呼門則閉矣固知小沉為迦葉化身也。

  南詔張子辰習天竺法詔問修建有何功德辰乃坐露地前置一缽頃之有水晶觀音自缽中乘雲升空而去。

  司馬承禎腦中有小兒誦經聲玲玲如振玉額如錢照射一席。

  唐釋慧琳供養塑像忽生須三十六莖人以為異。

  太康中竹林寺尼凈簡見天女持五色花自空中來尼遂騰身直上。

  宋元嘉中那跋摩住祗洹寺奄化眾見一物如龍直上空中。

  楚中鴉葬婆誦金剛經立化群鴉銜土而葬。

  天寶中西番康居等三國圍涼州帝請不空祈陰兵往救有介胄神至帝問何神空曰北方毗沙門天王長子也既而西涼奏報城東北雲霧間神兵影現鼓角凌雲西番遁去因敕諸道城樓置天王像。

  咸亨二年長安法海寺僧英見一異人自稱弟子謂之曰吳僧義濟藏有水陸儀文願師往求來月修設苟釋[狴-比+升]牢敢不知報英遂詣義濟果得儀文如法修設次日昏暮復見異人來謝曰弟子秦莊襄王也因指其屬十數輩雲此范睢此穰侯此白起此王翦此陳軫此張儀各坐本罪幽囚陰府大夜冥冥無能救護昔梁武帝於金山寺設此齋前代紂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爾時亦得暫息然以獄情未決不便出離今蒙設齋此徒與列侯眾等皆乘善力將生人間念世異國殊故來相謝耳言訖不見。

  武帝嘗假志公神力見地獄諸相問何以止之志公曰惟聞鐘聲其苦暫息。

  稠禪師方造寺諸方施木數千師咒之諸木起空中自相搏擊聲若雷霆斗觸摧折紛繽如雨。

  鄧州一僧名隱慧日食二鳩或笑之師張口鳩從口出一能行一匍匐在地。

  孝建中僧法朗多異跡能戶籥中入(後往龜茲國焚骸涌空而去)。

  東魏天平中定州民孫敬德奉觀音甚虔後為賊橫引誣伏將赴市曹夢僧教誦觀音經凡十句誦之臨刑刀三折有司具狀聞丞相高歡審實表請免死所傳高王觀音經是也。

  元豐三年使臣王舜封往三韓抵補怛洛伽山黑風驟起龜負舟大士現相得免表聞移建寺於梅岑賜額寶陀紀靈異也先是唐宣宗大中間有天竺僧至洞中親見大士與說法要後梁貞明始建寺雲。

  智者大師嘗夢登高山見一僧以手招引及至天台定光出迎曰憶昨相見否師大驚異因創庵居之後歸寂石城果如夢感。

  晉蘇峻劫成帝幸石頭京城宮室悉皆煨燼獨太寧殿壁明帝手畫佛像屹然不壞。

  張僧繇善畫有所畫地藏菩薩像在益州法聚寺一日忽放光於是展轉圖寫光明轉盛時麟德二年也劍州古延福寺有千年樹一株甚巨二白羊往來其下近之則不見。

  有僧誦華嚴經忽一紫兔自至馴服不去隨僧起坐惟食菊飲清泉而已。

  熙寧中李賓知潤州園中菜花悉作荷花中各有佛形如雕刻。

  香闍黎止益州青城寺三月三日諸檀越所奉酒食隨得隨盡若填巨壑及晚臨坑大吐雉羊等肉自口出郎能飛走瀉酒滿坑魚鶩交錯。

  經雲佛為郁伽長者荒醉之人而說佛法即離酒失得佛法要淵明嗜酒嘗坐籃輿過遠公世因傳遠公[酉*右]酒誤也(陶淵明著搜神錄載佛靈跡不同干實所記)。

  宋熙寧中京輔旱神宗齋禱甚力夜夢一僧馳馬空中口吐雲霧已而大雨使以像求之固五百羅漢中第十三尊者也參政作詩為賀有仙驥乘雲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之句。

  南城縣有石壁出泉如乳泡沫皆成佛面因名佛面泉。

  天竺人屍羅有道術嘗於指端出浮屠一層高三尺諸神仙張幡蓋繞塔而行長不過五六分皆唱梵唄景龍中瀛州進一女子身上皆起浮屠塔廟及諸佛形像。

  唐太宗時北斗七星皆化為僧遨遊西市。

  輿地誌雲少室山有自然五穀神芝仙藥周太子晉學道上仙處也故達磨面壁在焉祖道相傳不絕。

  瓦屋山嘗現辟支佛及普賢瑞相夜有神燈。

  宣和中李伯源自廣南還楚攜有琉璃瓶貯佛舍利道由江上龍神乞之示以兆伯源乃跪船舷以瓶下投水忽開裂觀見其間神鬼百怪寶幢羽蓋迎導甚眾而不沾濕一人拱手上承舍利既下水即隨合舟柁輕颺轉首之間行百里矣。

  呂相國端奉使高麗過海祝曰回目無虞當以金書摩詰經為謝比迴風濤輒作遂取經沉之聞絲竹之聲起於舟下音韻清越非人間比。

  宣和間泗州僧伽大士忽見於大明堂頂雲龍之上凝立空中風飄飄然吹衣而動傍侍惠岸木又皆在焉萬眾咸睹迨夕而沒。

  洪武初武林翁祥卿得一圓石大可六七寸上現觀音大士莊嚴寶相坐寶蓮花善財童子合爪侍側學士宋濂曾為之贊。

  馬郎婦者元和中見陝右美姿容人爭為偶女曰三日誦法華七卷乃可耳馬氏子能之女以身許至期復謂曰體中不佳俟稍安相見客未散已化去矣越數日有老僧杖錫至女所撥之不見惟黃金骨存焉且曰觀音大士垂方便化汝耳言訖飛空而去。

  陳玄祐離魂記雲清河張鎰女倩娘許配王宙後有賓僚來求張欲改許女聞鬱抑宙亦深恚托他事赴京日暮上船數里聞岸上行聲甚速問之乃倩娘也宙驚喜匿之於船連夜遁去倍道至蜀凡五年生兩子後忽思父母與婿俱歸婿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久病深閨數年何有此事婿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使人驗之果信室中女聞笑而不語起飾妝更衣出與相迎翕然合為一體衣裳皆重今所傳倩女離魂是也五祖室中嘗舉此以驗學者。

  宗鏡錄雲有僧坐禪見一人擎一屍來云何故殺我阿母心知是魔取斧斫之須臾覺股上濕乃見血流蓋自斫其股也又一僧坐禪見一豬心知是魔以手拽豬鼻叫火來及攜火至乃自拽其鼻耳。

  趙州投子有侯白侯黑語解者曰侯白名君素隋人見知楊素滑稽雄辯之才也所著有旌異記侯白侯黑猶李白李赤也李赤亦唐人效李白為詩甚不類(或作猴白猴黑或作候白候黑)。

  隋李知章能辯論令人結舌號斷舌才又賀若弼父敦冤死臨刑呼弼曰吾以舌死子其慎之洞山正中來頌謂此。

  宗泐嘗奉命西域取經一月而返上怪其速問之泐曰比至玉門關見一老僧騎白驢以經授臣並以文一紙寄上臣馬行數步不覺至此上取經及文驗之乃國初時御制祭寶志公文也上益嘆異。

  永隆吳中神僧也洪武中下度僧之令有冒請者上怒將刑隆請焚身以代上允之隆乃秉炬自焚骸骨不倒異香逼人群鶴旋舞。

  雪庵和尚靖難後落髮為僧率其徒數十人[日*斥]夕誦經山中人謂且誦佛經不知其誦易乾卦也又好觀楚詞時棹舟中流朗誦一葉輒投一葉於水投已輒哭哭已又讀終卷乃已工於為文有詩若干首傳於世與河西佣補鍋匠東湖樵夫避姓名終隱或曰雪庵諱暨即松陽葉希賢也建文時官御史台屢疏言兵事多所表見。

  (浙江嘉興府楞嚴寺般若堂本年坊貲刻  計字三萬七千八百九十九個  該銀一十八兩九錢伍分  康熙十年六月  日)


推薦閱讀:

楞嚴經貫攝(6卷---10卷)(嘉興藏B263)
嘉興平湖新城金樾——為什麼這麼火?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傳授三壇弘戒法儀(嘉興藏B397)
心經開度(嘉興藏B043)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嘉興藏B003)

TAG:學佛 | 嘉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