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水流韻?輝耀千載-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

贛水流韻輝耀千載--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

(2014-10-09 19:43:23)

轉載

標籤: 歷史 文化

2014年2月份25日是江西古代文物展在首博開展的日子。一天,我們幾個好友約好去看展,碰到了好幾位志願者老師,經常的三生有幸,真是幸福啊!

這次江西省給我們帶來了塵封了三千年的藝術珍品。數量龐大而精美絕倫的出土另世人驚歎。這次的出土是繼河南安陽殷墟,四川廣漢三星堆之後,商代考古的又一個里程碑。

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失落已久且神秘玄幻的青銅王國的世界吧!

商代 獸面紋羊首青銅罍罍是大型的酒器。用於重大的祭祀和宴饗場合。此罍鑄工精緻、形體宏偉,腹部高浮雕獸面紋和肩部的立體羊首更添壯觀氣勢。它的腹部與高足具有長江流域銅罍的特徵。是大洋洲出土的大型青銅器之一。

大象鼻子。商代 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1989年出土

甗是古代蒸煮器。就像我們現在家裡用的蒸鍋。這件甗重逹78.5千克,是現存已知最大的青銅「甗王」,還是四足的。它的雙耳外側裝飾燕尾紋,雙耳上各立一雄鹿和雌鹿,回首瞭望,生動真實,乖巧可愛。器身上立獸是商代江西青銅文化的地域特點。整器一次渾鑄成形,說明當地在商代就已掌握高超的青銅范鑄工藝了。在威嚴莊重的禮儀重器上裝飾鹿,體現了先民對鹿的崇拜,有學者認為可能是象徵鹽神或生殖神。

商代伏鳥雙尾青銅虎 1989年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出土

此虎雖樣貌憨態可掬,卻不失威武勇猛之風,體態蓄勢待發,盡顯王霸氣像。虎後長著兩隻尾巴,違背自然常理,不知新干大洋洲先民為何有此新奇想法,是單純為了設計美觀呢?還是另有神秘意圖?這個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虎背上靜靜地卧著一隻小鳥,揚起脖頸,悠然自得,與身下那隻兇猛大蟲形成動與靜、強與弱、大與小的鮮明對比,有點黑色幽默的感覺。鳥兒雖然渺小,卻全然不懼猛虎之威嚴,宛若猛虎的駕馭者,頗有以柔克剛之哲學意味。這件青銅虎應是傳說中「虎方」國的圖騰之物。銅禮器新干大洋洲出土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它明顯的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有些禮器與商代前期(二里崗)器物很相似,更多器物體現了商代後期風格;但大對數在中原的基礎上改造而成。但是,它也有不同於中原文化之處。新干大洋洲青銅禮器中,「鼎」佔半數以上,並以中原不常見的「扁足鼎」為主。在酒器上,只有盛酒器與注酒器,卻沒有爵、觚、斝、角、觶等飲酒器,這與「重酒」的商代文化有大不同。再有,新干大洋洲青銅禮器中沒有一件器物刻有銘文,而在中原很常見。還有就是,在造型、紋樣方面,新干大洋洲具有濃郁的區域特色,例如簋、豆等容器的假腹,鼎足與鼎耳的動物造型,以及燕尾紋、牛首紋等紋飾,都是中原不常見的風格。

商代 獸面紋雙耳青銅簋1989年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出土

簋用來盛放飯食。此簋器形與中原文化的銅簋相近,但圈足較高、內腹甚淺,稱為假腹,較為罕見。這件器皿的雙耳飾高浮雕羊角獸面紋,腹部飾卷角獸面紋,內底中央陰刻一龜。

商代 獸面紋青銅豆豆為盛食器。商代陶豆多見,青銅豆罕見。此豆腹部很淺,是現已發現的商代青銅豆中時代最古老,造型最精美的。

商代 獸面紋貫耳青銅扁壺壺主要用來盛酒和水。兩側貫耳用以穿繩。

商代獸面紋青銅胄胄就是頭盔。商周時期主要用皮冑,目前發現的銅胄極少。此冑呈尖帽形,正面飾獸面紋,壁厚達0.3厘米,胄頂上有小圓管插纓飾,側邊各有一小孔用以穿繩,冑內還需墊襯軟性織物才能佩戴。此胄鑄造精湛,威武精緻,重量、形狀也符合人體結構,是公認的存世最精美的青銅冑,為高級將領或君王所有之物。

商代 雙面神人青銅頭像這種大型青銅頭像僅見於江西,非常奇特。頭部五官似人,卻有獠牙、圓目、闊鼻、尖耳和雙角,半人半神。頭頂有圓管可插羽冠,下端有方銎(qióng,插柄的孔)可插柄。此頭像兩面對稱,神秘詭異、威嚴懾人,與四川三星堆的青銅人頭像有一拼,可能是象徵通行於人與神之間的巫師。頂上圓管、下部方銎,似隱含「天圓地方」的理念。這些特點都寓含著貫通天地,溝通人神的功能。

商代 目雷紋虎耳扁形虎足青銅鼎此鼎的三隻扁足均為抽象虎形,虎口承鼎,虎尾為足,有強烈的設計感。腹部主紋飾帶為雷紋,形如眼睛,以斜線分成三組,布局奇特。雙耳上面各卧一虎。有觀點認為新干大洋洲遺存為商代方國「虎方」的物證,所以很多出土器物都以該族的圖騰「虎」為裝飾。新干大洋洲文物出現各種造型的虎有56隻之多,可謂虎多成群,蔚為大觀,為其他地區所不見,因而「虎」成為大洋洲文物中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標識。

商代獸面紋提梁方腹青銅卣(yǒu)卣是盛酒器。此卣不僅紋飾纖細精美,而且造型獨特,腹部四面開口相通,形成雙層底。夾層可置炭火溫酒,也可將卣浸入熱水中通過腹部開口加速酒溫上升,頗為新奇,堪稱上古時代的水熱溫酒器。提梁可拆卸下來。此卣不但構思精巧,方腹的渾鑄成形難度也很大,表現了極高的工藝技術。

商代夔紋直脊翹首青銅刀這把刀外形與中原殷墟文化銅刀基本一致,但局部體現了土著文化的因素,比如:刀寬而平,刀背裝飾有蟬紋帶。大洋洲出土的一件此型銅刀長67.9釐米,是目前已知最大、最重的商代青銅刀,堪稱「刀王」。

商代卷雲紋青銅匕首這件匕首非常扁薄輕巧,對銅材物理性能要求高,體現了高超的青銅冶鑄工藝。其造型也僅見於江西。

商代 鏤空寬翼青銅鏃(5枚)左透過這組箭鏃,我們彷彿看到了古人對空氣動力學的原始利用。翅膀一樣的流線形側翼能夠使箭只在飛行過程中保持平穩,並成功克服空氣阻力,疾速而精準地命中目標。碩大的寬翼增加了動能、擴大了受創面積,適於獵殺大型目標。鏤空的造型既美觀,又能減輕寬翼的重量。這組小小箭鏃,堪稱美與力量相結合的典範。

商代 弧刃寬翼銅鏃(右)脊甚短、寬翼優美修長是大洋洲土著文化銅鏃的地域特點。其體大厚重,重心靠前,在近程獵殺中具有更大的動能和殺傷力。

商代獸面紋青銅鐏鐏安於柲(兵器的長柄)下端用以保護柲端,並用以插立在地上便於拿取。這件銅鐏的橢圓形銎口說明是戈鐏,因為柲截面亦為橢圓形,戰士憑手感就能知道戈鋒的位置和朝向。矛鋒向前直刺,故矛柲和矛鐏的截面是圓形。

商代方耳帶銎青銅鉞銅鉞有大小之分,持有者的權利與地位也有高下之別。這件小鉞銎孔在鉞背,插柄後鋒刃朝上,機位奇特罕見。大洋洲出土大小銅鉞共6件,是目前所見出土銅鉞最多的商代遺存,商王武丁配偶婦好的墓葬也僅出土4件銅鉞,足見這個青銅王國不同一般。

商代嵌紅銅雲紋青銅鉞鉞是一種儀仗兵器。此件大型青銅鉞是威嚴的儀仗用具,象徵著君權和征伐刑殺之權。此鉞體中部有一近似闊嘴的長方形鏤孔,露出兩排利齒,猙獰畢現。此鉞重11.4公斤,是現存最重的青銅「鉞王」。雲紋中填嵌紅銅絲,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鑲嵌金屬工藝之一。這樣罕見的銅鉞,一定是君王所有。

商代目雲紋直握青銅刀

就算是農具也鑄造的一絲不苟,捨得用嗎?

大家猜猜這是什麼呢?哈哈!這是一件商代的青銅砧板。好像是用來鍛打用的。雖說當時早已使用先進的塊范鑄造。推測可能是銅器鑄造後置於其上完成打磨、修邊等修整工序用的。

商代 獸面紋立鳥青銅鎛(bó)商代樂器與「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的禮器並重,祭祀、喪葬、征伐、宴饗等重大禮儀場合無不用樂。鎛是一種打擊樂器,頂正中環鈕以備懸掛,敲擊口部中間與兩側發音,發聲渾厚悠遠,起到指揮定音的作用。此鎛正面裝飾有極具地方特色的牛首紋,牛角向上高高聳起,合抱一團由魚形幾何紋環繞的圓渦紋,非常有神秘感。

商代曲脊翹首青銅刀此刀刀首為尖靴形,是罕見的土著兵器。商代的青銅大刀均需夾以木柄、用套環固定才能握持,是高級將領與貴族才能使用的,與禮器一樣具有「明貴賤、辨等列」的禮儀功能在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銅器中不僅禮器精美絕倫,就連手工生產工具也十分豐富且不乏精美。從這些工具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贛江流域生產的水平是很高的,社會分工有了新的進展。

商代雲紋青銅鍤銅鍤套接在木板前端,用作起土工具,類似鐵鍬。如此鍤這般在鋒刃上裝飾紋飾,不可能是實用器,而是農業典禮使用的禮儀用器。甲骨文等文獻記載了商王與貴族大臣在春耕時舉行盛大的親耕「耤田」大典,祭祀社神時要舉行「扶犁」之舞,為消除災荒要舉行「御」祭。這些典禮場合都要使用農具耕田,或掩埋農具祭祀,甚至要以農具殺死人牲。

商代獸面紋青銅錵錵就是犁頭。犁的發明是農業技術史上的一大革新,犁耕對土地的間歇垂力變為連續平力,大大提高了效率。現存商代銅犁屈指可數,新干大洋洲就出土二件,而且時代最早。此錵形體小、沒有犁壁,形態源自史前江南的三角形石犁錵,只能鬆土不能翻地,還不能一次性改變土壤結構,較為原始。處在原始農業向精耕細農葉發展過渡階段。效率仍是鋤耕的兩倍。

商代獸面紋窄刃青銅斨(qiang搶)就是方斧頭,砍伐用具

下面就該介紹江西的陶瓷了。江西陶瓷史,從上饒萬年仙人洞出土的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算起,已有兩萬多年的歲月了。自商、秦以來,基本上都是中國著名的窯場。鮮為人知的吉州窯,景德鎮都出自這裡啊!

印紋環底紅陶罐新時期時代

凸弦紋高足陶杯新時期時代

商代圈點紋假腹原始瓷豆原始青瓷出現於商代,是陶器向瓷器過度的產物。它以高嶺土製胎,表面施石灰釉,經過1200°c高溫燒成,已具備了早期瓷器的特徵。因其胎體不細膩,釉色不穩定,造型不規整而成為原始青瓷。我看夠規整,夠細膩的了,那是什麼年代呀!此豆為原始瓷質。從外表看這件瓷豆好像腹很深,實為淺盤腹,所以成為假腹豆。

東周雲雷紋獸首提梁黑陶盉這件黑陶盉仿自外形相似的青銅盉。它的表面烏黑髮亮,是仿銅器之珍品。盉本為商周青銅器中的酒器。像這樣腹部扁圓,帶有獸首提梁的青銅盉流行於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的中原和兩湖地區。

唐代洪洲窯褐釉辟雍硯辟雍硯是一種獨特的硯式,系古代工匠仿天子講學的辟雍造型而得名。此硯硯堂與墨池相連,硯台中心突起,周圍有儲水槽,便於潤筆蘸墨,恰如辟雍。硯面周邊一個凹水槽,硯邊塑有20個馬蹄足,一側塑一對橢圓形斂小罐。似為插筆之用

南宋吉州窯彩繪躍鹿卷草紋瓶此瓶採用吉州窯典型的釉下褐彩裝飾,用兩面對稱開光手法,繪製奔鹿和幾根小草,外繞卷葉紋。吉州窯燒造了各種各樣的花瓶,見證了宋代插花的流行。

宋代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碗吉州窯是南宋到元代以生產民間日用陶瓷為主的民窯。木業貼花是吉州窯獨創的一種典型的黑釉瓷裝飾,其方法是待天然桑葉浸水腐爛後,將留存的葉脈貼在已施黑釉的坯胎上,再敷透明黃鼬經高溫一次燒製而成。燒成後黑釉上出現清晰的葉脈,桑葉呈黃色,多用於裝飾碗的內壁。宋代流行鬥茶,茶色貴白,鬥茶喜歡用黑盞,黑盞可以襯出茶湯之白。故而黑釉盞的燒造是適應宋代飲茶文化的需要而產生的。

宋代吉州窯貼花「福壽康寧」盞剪紙貼花又是吉州窯獨創的一種裝飾工藝。其方法是將各種民間剪紙貼在施黑釉或未施釉的器物上,揭除剪紙後,直接焙燒,或於紋樣上施釉後燒制,燒成後具有剪紙效果。此碗與眾不同的是剪紙貼花為海棠形開光文字圖案,分別為「金玉滿堂」、「富貴其中」、「福壽康寧」,這些字樣表現出當時民間流行的吉祥文字,展現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

元代釉里紅開光花鳥紋罐釉里紅是元代創燒的釉下彩瓷器品種,體現了中國古代科技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釉里紅用銅紅料作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紋飾,再罩以透明釉,在高溫下燒成,釉下呈現紅色花紋。釉里紅瓷器的燒造對窯內氣氛要求很高,很不容易燒成純正的紅色。此罐為多段銜接成型,腹部主體紋是在四個對稱的菱花開光內的吉祥圖案。開光圖案極具民間剪紙藝術效果,線條細膩,代表了元代釉里紅瓷燒造水平。

宋代 青白釉褐彩生肖瓷俑此為一套人捧十二生肖俑,缺少牛和兔,只存十件。每件生肖俑都為人形,手捧不同的生肖動物於胸前,身著褐彩長衫。古代常把這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結合用來紀年,如:子鼠、丑牛···最遲在東漢時期,十二生肖已經定型。十二生肖俑作為一種隨葬品,最早出現於唐、宋時期的墓葬中,多數成套隨葬,少數隨葬單個俑。隨葬的十二生肖俑依據墓主人的等級有嚴格的尺寸規定,它們是用來辟邪,保護墓主人的。

元代釉里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此高足杯的特色在於杯與杯把可自由轉動。杯身與把柄分為兩段製作。此杯採用多重裝飾手法:杯內壁依次模印有折枝梅和纏枝菊紋;杯心塗酒紅斑數塊;外壁貼捏塑蟠螭龍一條。而杯身又可以轉動,當杯身旋轉時紅色彩斑好像天邊的晚霞,映襯著杯身上的堆塑龍,似蛟龍在落霞中翻滾。這件高足杯集設計與多種工藝於一體,被譽為元代釉里紅瓷器之絕品。

元代 釉里紅蘆雁紋匜此釉里紅匜的製作比較特別,常常先在器內刻花紋飾,窯工在著色時以刻劃紋為基準,上面平塗釉里紅,其他位置留白,這樣畫出的雁銜蘆葦形象生動。這件瓷匜是我們目前所見到釉里紅在刻劃紋飾之上使用效果最佳的器物。

經過千百年的醞釀和積澱,江西文化在宋、明時期獨領風騷、百花綻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宋、明兩代出現了一批文化名人:詞人晏殊、晏幾道、姜夔,詩人黃庭堅、楊萬里、文天祥等譜寫了一首首蕩氣迴腸的千古名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的傳世佳作,湯顯祖的《牡丹亭》,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八大山人的妙筆丹青,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清代 朱耷孤松紙本圖軸畫面中心為一飽經風霜的孤松,枝葉稀疏。右上有「寫為藺皋先生八大山人」款。左下有吳昌碩題跋。朱耷字畫中所書「八大山人」含意深刻,草書「八大」與「山人」緊聯起來,很像「哭之笑之」,作為他那隱痛的寄意,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朱耷作品筆墨簡練,多奇特、誇張之處。此松墨色乾濕,濃淡適當,揮灑自如,顯出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力。

清代朱耷草書五言紙本詩軸紙本草書五言詩一首,內容為「客自短長亭,願畫鳧與鶴。老夫時患胛,鶴勢打得著」。

清代朱耷枯木立鷹軸《枯木立鷹軸》是一幅紙本寫意畫。畫面一棵枯樹上單足立著一隻小鷹,上部有幾枝枯葉垂下。整個畫面著墨不多。

清代 朱耷雙鵲大石圖軸《雙鵲大石圖軸》是紙本寫意花鳥畫。畫面中下部有一塊大石,兩隻鳥鵲上下互應。此圖筆法簡潔、精美,寥寥幾筆,卻把雙鵲的動態和神氣,表現得活靈活現,是八大山人畫中精品。

清代朱耷行書題畫詩軸行書題畫詩一首:「深樹雲來鳥不知,知來緣想景當時,小臣善謔宗何處,莊子圖南近在茲」。為了保證畫面的簡潔、完整,八大山人題畫詩一般都另寫一張,不題在畫面。

清代 朱耷仿文嘉山水軸整個畫面淺絳著色,上部是遠山,下部有三個人物。此作品在八大山人山水畫中很有代表性,可以窺出其即有傳統又有創新的風格。 來自江西省多家博物館的160餘件(組)精美文物向我們展示了贛鄱大地璀璨瑰麗的歷史風貌,青銅、瓷器、玉器、金銀、織物、書畫等熠熠生輝、交相輝映,凝聚著江西這片古老土地的永恆靈魂。


推薦閱讀: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銷路和前景如何?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現在文物的大量仿製和造假大部分是打著「文創」的旗號?
[考古日報Vol.146]陝西周原遺址發現西周時期大型馬車
五千年前珍貴文物玉制C型龍亮相內蒙古
亞里士多德是如何寫出千萬字作品的?
戰爭時期獲得的他國文物在和平時期是否應當歸還原國?

TAG:文物 | 古代 | 江西 |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