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9論中國哲學史(115)
辯證9論中國哲學史(115)
徐敏豪
2016年6月18日周六農曆五月十四
1.論國學。今清晨,本人開電腦瀏覽要聞,昨日各主媒競相報道: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道德經》、《史記》等12部入選首批書目。近日,由中宣部支持指導、文化部委託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工作,召開編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編委會研究決定,將12部書目列入2016年編纂計劃。「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委會。
2.論經典。由袁行霈任主任委員,聘請馮其庸、葉嘉瑩、章開沅等18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編纂目標:以習主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方向、宗旨為引領,充分體現繼承、民族、原創、時代、系統、專業6特性,激活經典、熔古鑄今,立足學術、面向大眾,當代價值、傳之久遠,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套具學術性。
3.論顧問。通俗讀本。2016年編纂計劃、12部書目:《尚書》、《周易》、《老子》、《詩經》、《論語》、《墨子》、《孟子》、《孫子兵法》、《莊子》、《荀子》、《史記》、《內經》。學術指導顧問、18位專家學者:馮其庸、葉嘉瑩、章開沅、張豈之、劉家和、烏丙安、程毅中、陳先達、汝信、李學勤、錢遜、王蒙、樓宇烈、陳鼓應、董光璧、王寧、李致忠、杜維明。
4.論編委。編委會成員與作者團隊:均由國內哲學、歷史、宗教、文學等多學科領域一流專家學者,及功底紮實、年富力強中青年學者擔綱。中國文明網轉載廣大讀者心聲「三盼」(文字經本人邏輯整理):一盼接地氣。重新編輯文化經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字上,針對不同受眾,繁簡分開,以簡體字為主、便於國人閱讀。註解上,力求現代化。
5.論受眾。力避讀不懂、恍如隔世。人類僅昨今明3天,重拾歷史溫度、感知先民,如跨時空對話,親切、自然。艱深文字、深入淺出;走出象牙塔、走入百姓家。觀點上,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刻畫本質。二盼時尚感。章節上,注重點線面體,既相對獨立,又紅線貫穿,更畫龍點睛,符合學習曲線原理。排版上,符合現代閱讀習慣。
5.論受眾。裝幀上,不必拘泥於古色古香,符合現代人審美心理。價格上,分層、分群,經濟型為主、重在普及。三盼多類型。載體上,傳統紙質書、口袋書,與現代互聯網電腦書、手機書等結合,如影隨形、隨時可讀。百度編委會主任委員袁行霈:男、漢族,1936年4月18日生於濟南,祖籍蘇武進,北大中文教授,人文學部主任、國學院長(2000)。
6.論頭羊。北大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學研究》年刊主編(1992)、北大校委。社會兼職:全國政協常委(8、9屆)、全國人大常委、(10屆)、民盟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暨學術委副主任、教育部教改顧問、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中央文史館長(2016.1.18)。代表作:主編《中國文學史》。出身讀書人。
7.論主任。家庭,1953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57年畢業留校任教,1979年任講師,1980年任副教授,1984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導,1997年赴美訪問學者,2005年北大資深教授、享理科院士待遇。1987年《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出版,1987年《中國文學概論》出版,1995年主編《中國文學史》。1999年中央文史研究館第7任館長(前任:符定一、章士釗。
8.論家學。楊東蒓、葉聖陶、蕭乾、啟功)。家庭成員:曾祖父袁績懋,道光27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曾歷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閩候補道台署理延建紹道,後因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死守順昌縣城,於咸豐八年九月十二日(公元1858年10月18日)破城死於軍陣;曾祖母左錫璇,擅文學,作品現存詩草2卷、詩餘1卷傳世;曾外祖父。
9.論觀點。曾泳,清朝進士,曾歷任蘇常州武進知縣、贛吉安知府;祖父袁學昌,光緒5年舉人,曾歷任皖滁州全椒知縣、湘提法使;祖母曾懿,清末名女中醫、詩人,著叢書《醫書三種》(內含醫學8卷、女學、中饋各1卷)、《詩詞集》(含詩3卷、詞1卷)傳世;二伯父袁勵准,晚清翰林,光緒24年進士,曾歷任入值南書房、醇親王載灃子溥儀師、京師大學堂(今北大)提調、清室遜位後任清史館編修、輔仁大學教授,名書畫、收藏家。袁行霈觀點:一向認為,國學不能救中國,也不能引導中國走向現代化。然而,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中國國情,既包括現狀,也包括歷史,以及學術文化傳統。因此,深入研究國學,很有必要。無論承認、好惡與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國家文化傳統中,並以自己言行,顯示該傳統優劣、特色。國學作為固有文化傳統深層部分,已滲入民眾心靈,直間接參與現代生活。所以,對國學,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必須認真面對、研究,取其精華、除其糟粕,應持分析、開放、發展態度來對待;此過程,漫長、潛移默化。
啟示一:重拾國學,重在發掘原創、文化自信,而非妄自菲薄、數典忘祖。
啟示二:重拾國學,重在以古鑒今、古為今用,而非仿古復古、復辟倒退。
啟示三:重拾國學,重在批判繼承、去偽存真,而非良莠不辨、全盤照收。
啟示四:重拾國學,重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而非亦步亦趨、重蹈覆轍。
啟示五:重拾國學,重在造福中國、貢獻世界,而非夜郎自大、昏己昭人。
啟示六:重拾國學,重在立天地心、立生民命,而非背離天道、罔顧民意。
啟示七:重拾國學,重在繼千秋學、開萬世新,而非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赤子之心、蒼天可鑒;不到之處、萬望海涵。
(未完,待續)
(註:本文根據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哲學網,百度(經中國百科專委會審核)等相關信息撰寫,皆有出處,特此說明)
推薦閱讀:
※撕開我們的認知面具
※呂克·費希《最美的哲學史》,胡揚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424頁,48元(平裝)。
※自我意識在西方哲學史上的發展歷程
※待整理片段:異化、末人、費拉、娛樂至死
※哲學家,就是等待悟空理解的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