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的吟唱 把輝煌、破舊還有一種生活帶向歷史
金陵東路騎樓已不復往昔的熱鬧,但古老滄桑卻累積出另外的財富。
晨報記者 何雯亞 攝影報道
金陵東路的騎樓要拆了?一位上海石庫門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的微博,讓金陵東路的騎樓再次引起關注。眾所周知,「騎樓」是金陵東路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
所謂「騎樓」,就是在建築物一樓臨街部分打通為行人走廊,上方的二樓樓層狀如「騎」在一樓之上。騎樓的由來,有說中國古已有之,系傳統「不見天街」的變形;有說乃洋人東來,不適應熱帶氣候,為求涼爽,在洋樓前加蓋一層「廊房」,隨著洋勢力擴張,便在南亞、東南亞、華南遍地開花。
原名法大馬路的金陵東路,由從閩廣遷來的許多廣東籍居民聚居於此,並修建起廣東騎樓式建築。這種騎樓既能擋雨又能避陽。據記載,這些騎樓於1912年至1929年陸續興建。可以說,上海「騎樓」是南洋文化的一種傳承。
上世紀80年代初,為減輕南京路、淮海路的客流壓力,上海在金陵東路開闢出新的商市街,南京路上許多名特商店都在此設有分號。當然,隨著新的商業中心崛起,如今的金陵東路不復往日熱鬧。10多年前,由於城市的發展,金陵東路上的騎樓拆掉了一部分。
來到江西南路金陵東路路口,騎樓的牆壁已寫上「拆」字。當記者走進這些百年歷史的老房子,大多數老住客已搬走。沿街商鋪的老人介紹,因為老房子要合用灶披間,洗浴也不方便,老房客一直在流失,堅守的多是年邁的老人和外來租客。順著木質樓梯拾級而上,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由於年久失修,不少房子的牆壁斑駁,所有能儲物的空間幾乎被佔滿。
毫無疑問,有的人願意離開這裡改善居住條件,有的人仍留戀著這裡的氣息。還有,就是一些歷史建築愛好者希望能保留這一份獨特。沒有誰錯。
大約如此吧,騎樓不僅僅是一種建築風格,更承載了一段珍貴的時空密碼,倘若丟失了,找回就很難。聽說,騎樓門面將保留。
從金陵東路向陸家嘴望去,上海的三座高樓魏然聳立,彷彿近在咫尺。騎樓如果是人的話,此刻會湧起怎樣的感受?但願不是自慚形穢。因為,你也有他們沒有的東西,老建築的外表下潛伏著的是溫潤生動的城市記憶。
推薦閱讀:
※歷史城建規劃演變過程及推演
※馮玉祥一生八次倒戈,三姓家奴毫無原則,為什麼還被標榜成愛國人士?
※真實歷史上的關羽究竟是什麼樣?
※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