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菩薩來人間的問題!
06-19
樓主您好! 菩薩從發無上菩提心開始,直至最後身的「妙覺位菩薩」(住在兜率天內院,觀眾生因緣成熟就會成佛出世)。共有52個位階: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等覺位、妙覺位。 初信位到六住位(前16位階),叫做「凡夫菩薩」:雖然有不同程度的菩薩性,卻因未證真心(開悟明心),乃至未斷我見(小乘初果)。因此仍然與凡夫一樣:在六道中生死輪迴。 七住位到第十迴向位(17位到40位):因為開悟明心,實證法界實相心,同時得到解脫道初果至三果的功德,壽終之後,要麼再得人身,要麼得到天身,不會墜入惡道。而且,有能力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能解脫生死(其實菩薩永遠不會取無餘涅盤)。這樣的菩薩,就不再是凡夫菩薩了,叫做「賢位菩薩」。賢位菩薩在成佛之道上不會再轉退。但是,卻因種種習氣未除,很可能每一次進修更高階位時都會耽誤很長時間。 上述40個位階,都可以叫做「小菩薩」。成佛之道需要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到這裡算是走完了三分之一: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 接下來,就進入初地位。從初地開始的12個位階,就叫做「聖位菩薩」。初地菩薩,能得到十方諸佛的公開授記:將於何時成佛,名號如何,度生幾何,正像末法各幾何。這是因為初地以上菩薩,已經不會再有「不確定因素」影響成佛的進度,所以諸佛能夠預見其成佛的時劫,又因為聖位菩薩可以隨緣供養十方諸佛,在供養的時候就能得到授記。這也是十方諸佛的加持。 初地以上菩薩,名為「菩薩摩訶薩」。摩訶的意思就是「大」,所以,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都是「大菩薩」。 那麼,要到哪一個階位才沒有「隔陰之迷」呢?這要三地滿心之時,也就是說,要完成三地菩薩的全部功德,即將進入四地之時。 這個「隔陰之迷」,也許凡夫菩薩乃至外道都可能因修得「宿命通」而沒有(神通只能存在一世,每一世都要重修);也可能直到三地的聖位菩薩還仍然有。這不一定。 菩薩的修行,不會注重於神通的修得:凡夫菩薩,求證於開悟明心;賢位菩薩,求眼見佛性以及了知生死的全部細節,修滿下一階位的功德以便進入初地;聖位菩薩,是求真心之中無始無明塵沙惑的修除(完全修除就是佛地)。全過程中,必須乘「四大宏願」(初地以上還需「十無盡願」),所以,廣度眾生、利樂有情是菩薩道。 三地滿心時,若無四禪八定五神通的修得,就不能進修四地。因此,菩薩此時不得不修五神通(此時修神通易如反掌),從此之後再無隔陰之迷。 凡夫菩薩怎麼「乘願再來」呢?一是因為往昔無量世無數次發無上菩提心,無數次發願「生生世世得聞佛法」。所以,雖未開悟明心,也是「久學菩薩」。比如《金剛經》中所說:聽聞此經妙義而心不驚怖者,是往昔在無量諸佛所種諸善根的原因。二是因為受持五戒十善,能夠保住人身。三是無量世培植大悲心,乃至不願往生諸佛凈土,只願生生世世受生人間利樂有情。這種不畏懼生死(因為身為凡夫,不能保證某一世下墜三惡道)而能生生世世受生人間的菩薩,就算尚在凡夫位,也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種菩薩,如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大悲所成」故。 因此,若是菩薩種性比較堅固的凡夫菩薩,應當每一世發無上菩提心,受持三皈五戒乃至菩薩戒,這就可以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跟隨本師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乃至賢劫千佛、星宿劫千佛.......生生世世廣修六度萬行。早日圓成佛道。 另:如果發願往生西方,當知西天一日等於娑婆一劫。若是下品下生,需要在蓮胞中住滿十二大劫(相當於娑婆世界不可思議極長久劫)。此時,娑婆世界已經過無量諸佛。當然,若是在娑婆造地獄罪,等到再次得到人身乃至得聞佛法,時劫之長久也是不可思議;也可能已經錯過無量諸佛。而往生西方,絕無可能造地獄罪。所以,發願生於娑婆,是雙刃劍。也是菩薩種性很堅固的人才能發起此願。 受持菩薩戒之後,當知「犯戒是菩薩,不犯是外道」。何以故?受戒者多為凡夫菩薩,就算是開悟明心不久的賢位菩薩,習氣也很重(當然比普通人輕得多),也難免犯戒。其次,受戒才可能犯戒,外道不受菩薩戒,當然也就無戒可犯。所以,世尊施設菩薩戒和懺悔之法。以護持佛法中的菩薩子。樓主所問,只要如法懺悔,逐漸就能做到少犯乃至不犯;由此多次「自責其心,後不復造」的懺悔。能逐漸清凈自己的意根,能淡化貪嗔痴等習氣。能積累福德資糧。令菩薩早日開悟明心,成為大乘實義菩薩。 樓主若是大心人,欲學如來乘。上述相關法義,請閱《悲華經》《菩薩瓔珞本業經》《梵網經》《優婆塞戒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的意義】
※觀世音菩薩滅業障真言(咒語教念)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第十九卷
※究竟一乘寶性論----彌勒菩薩 造
※第八章 辯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