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民主進化論
早報特約記者李梓新發自倫敦
最美國化的一次英國大選;
最多元化的種族參選;
「千年老三」的最風光亮相;
三黨並駕齊驅的最激烈較量;
催生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和近40年來首次聯合政府。
……
無論從哪種意義上講,將於今天拉開帷幕的新一屆英國下院議會選舉都是無與倫比的。
今天夜裡,一切謎底將揭曉。英國是否會產生一個「改朝換代」的新政府,打破已連續執政13年的工黨壟斷,令世人矚目。但不論結果如何,本屆大選跌宕起伏且手法出新,揭示了這個作為民主發源地之一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民主制度建設上的不斷探索之路。
Twitter提前曝票數
27歲的克萊爾·沙基成為了英國少數提前看到今年大選選票的選民之一。家住利物浦的她今年在倫敦大學學院讀書,便申請了郵政投票的方式。家鄉的選舉委員會寄給她兩張選票和兩個供免費回郵的信封。兩張選票中,一張是選舉國會議員,一張是選舉地方議員。5月6日這一天,本來是早已定下的地方議員選舉日。一個月之前,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將在這一天同時進行下院議員選舉,也就是英國大選。此舉是為了增加投票率,讓大家把該投的票在同一天都投了。美國人也經常這麼安排,所以他們的選票,有時厚如一本書,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地方議題在同一天交給選民投票,再附上各種指導說明,讓英語不是母語的選民望而生畏。
克萊爾需要把選票寄回利物浦當地的一個選票回收辦公室。按理這個辦公室應該在大選之前保密投票情況,但是就在大選前一周的4月29日,布里斯托爾東部選區的工黨候選人凱莉·麥卡錫將她從當地選票回收辦公室聽來的部分投票情況公布在自己的Twitter上,以顯示自己正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結果被檢控觸犯法律,接受調查。
如同奧巴馬2008年在美國大選中一樣,Twitter已經成為候選人的一大利器。英國大選的美國化痕迹也可見一斑。
更明顯的「美國化」標誌是電視辯論的引入。這是自1832年選舉改革法奠定的英國現代大選以來近170年間第一次採用這種美國人50年前開始的方式。三場電視辯論在大選開始前三周的每周四舉行,為排名前三位的黨派領導人——工黨的戈登·布朗、保守黨的大衛·卡梅隆和自由民主黨的尼克·克萊格提供唇槍舌劍的競賽舞台,並分別由獨立電視台(ITV)、天空電視台和BBC現場直播,猶如英國人習慣看的周中英超夜場。辯論後還馬上進行電視評論以及支持率統計。三位候選人齊頭並進的局面和本賽季的英超局勢倒也類似,曼聯、切爾西和阿森納就廝殺得難解難分。
英超比賽常有黑馬湧現,英國大選亦然。在電視辯論前被選民認為「千年老三」的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居然在第一場辯論後就一炮走紅。在布朗和卡梅隆不遺餘力地互相攻擊對方之時,站在一旁的克萊格就像得利的漁翁,他說:「他們越吵,我就覺得他們越相像,沒有分別。」而他提供的是「第三條道路」的誘惑。在英國選民厭倦了自1922年以來近90年的工黨和保守黨兩黨交替坐莊之後,克萊格的自民黨在亂世之中脫穎而出,成為經濟危機下英國選民的新選擇之一。而且媒體大讚他溫文爾雅,眼神懇切,有托尼·布萊爾之風。
相比之下,布朗雖然竭盡全力,但顯得廉頗老矣。兩場電視辯論之後,工黨支持率一路下挫,從第二位跌到第三位,焦頭爛額的布朗更因疏忽犯下大錯。4月28日,當他到小城羅奇代爾拜訪選民時,被一位66歲的老婦人達菲夫人纏住,問他關於東歐移民的事情。他應付幾句後便轉身離開,還抱怨剛剛這個婦女選民是個「偏執狂」,和她見面是「一場災難」。但他忘記了隨身的麥克風還開著,這幾句話被天空電視台直播出去,引起軒然大波。布朗的支持率更加雪上加霜,就像英超三強爭霸中率先掉隊的阿森納。而達菲夫人一夜之間成為明星,《太陽報》出資10萬英鎊獲得她的專訪權,可惜因為她批評布朗太過火,報社最終放棄刊登該報道。
達菲夫人就像2008年美國大選中在俄亥俄州集會上當面直斥奧巴馬的管道工喬。每一次大選,都會有一些這樣的平凡人因為和候選人發生某個插曲而一夜成名。當然,隨著大選結束,他們也即刻過氣。
選票上沒有首相候選人
麥克·弗里爾坐在亨頓鎮敞亮的辦公樓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這位前巴克萊銀行經理是一位典型的英國人,圓臉,粗壯,語速很快。目前他正代表保守黨在競選當地芬奇利選區的國會議員。
英國大選和美國大選最大的區別是,英國是議會民主制,美國是總統制。所以英國雖然看似是選舉內閣首相,但其實是選他們背後代表的政黨,只有他們的政黨在議會的650個議席中獲得了絕對多數,黨派領導人才能當選首相,上台組閣。因而在英國的選票上,是看不到布朗、卡梅隆和克萊格的名字的,取而代之的是每個單獨選區的候選人名字,按姓氏字母順序排列。投弗里爾一票就是投卡梅隆一票。他的名字相信會比較靠前(F開頭)。根據選舉心理學的研究,候選人名字排列也會對選民造成心理暗示。
650個議席也就是將全國劃分成650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議會成員。每過若干年,這些選區的劃分範圍還會發生變化,改變選民比例的構成,避免因循守舊的情況發生。因而,每一次變動都可能使競選者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本次大選前,重新劃分選區之後,保守黨發現在今年的一個新組合成的選區內,他們的潛在票數與工黨不相上下,因而將該區作為重點進攻區域。而且該區意義重大,是歷史上主政英國11年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所在的選區——位於倫敦北區的芬奇利選區。但自1997年工黨執政以來,這個選區的議席居然一直由工黨所把持,令保守黨不能容忍。
弗里爾挑起了這一「顛覆」重任。他原是芬奇利選區所在大區巴內特的前任地方議員領袖。地方議員是英國民主的細胞。每一個面積類似於中國街道居委管轄的範圍里,每四年選出3名地方議員,這3名地方議員可能不屬於同一個政黨,但他們一起為該區域的居民服務。而一個大區通常有十幾個這樣面積的區域,因而每個大區有50名左右的地方議員,由他們組成一個委員會,成為大區最高的行政機構。50名議員裡面,占多數的黨派自然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弗里爾就是這個巴內特大區多數黨派保守黨的黨魁,也是巴內特大區之前的實際「區長」。
東芬奇利「街道」的工黨地方議員科林·羅傑斯無奈地說,這個大區里所有的事務其實都是由占多數地位的保守黨決定的。儘管這個區的國會議員魯迪·維斯是工黨的,但他只負責向議會提交議案這些立法事宜,對地方行政事務無權干涉。耐人尋味的是,有過銀行經理背景的弗里爾居然決定將2700萬鎊的地方經費投資在冰島銀行里,結果因為冰島金融危機而虧損嚴重。
弗里爾在半年前決定參加國會議員競選時就辭去了他的「區長」職務,雖然這並不是憲法要求,但是他聲稱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當然投資冰島銀行虧損也成為他的一個污點。「撒切爾夫人有時會指導我們的工作,她平易近人,又對政治局勢洞察透徹。我們必須為她贏回這個選區。」他顯得信心滿滿。
值得注意的是,弗里爾還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當記者問他當選是否會為同性戀者爭取權利時,他說:「如果我想被平等地對待,我也需要平等地為所有人謀福利。」
華人參政元年
這是一場在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去之時舉行的大選。金融產業是這個國家的支柱,大選前公布的失業指數令人難以樂觀,共有250萬人失業,失業率達到8%。眾多英國人將失業率高企歸咎於日益湧入的東歐及其他各國移民搶了飯碗。因而移民成為這次大選的第一議題。右派的保守黨主張設定每年的移民限額,左派的工黨不主張設置限額,但提出每年逐步減少移民數量,他們都一致攻擊據傳曾提出要對非法移民實施大赦的自民黨領袖克萊格,克萊格在電視辯論中予以了否認。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人群的高度融合已經不可避免。一大標誌便是,本次英國大選破天荒地出現了8位具備華人血統的議員候選人。倫敦唐人街報紙稱之為「華人參政元年」。其中,來自利物浦河畔選區的吳克剛,更是歷史上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候選人。他來自廣東潮州,曾在華南師範大學教書,在英國讀博士後留在利物浦大學教書,後進軍商界,這次他成為了保守黨的候選人。
吳克剛說:「作為華人移民,我對過去近20年來英國的社會發展、政策利弊,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我認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需要多聽聽華人社區的訴求,多參考華人的意見。我有信心擔當華人代言人的角色。而對中英關係的發展,我也能有所貢獻。」
其他的華人候選人多是香港或新馬背景。曾在英國警隊中當到督察高位的香港移民李澤文代表保守黨競選倫敦中心的霍爾本選區。新加坡裔華人杜淑真代表自民黨競選倫敦的另一個選區漢默斯密斯。她的競爭對手是另一位少數族裔代表:保守黨的黑人代表肖恩·拜利。他出身貧寒,曾經是溫布利大球場的看門人。讓各種背景的人都能夠自由參選,是英國議會制度的一大精神。
眾多新元素的加入,使本屆英國大選更加撲朔迷離。目前保守黨候選人大衛·卡梅隆在民意調查中略為領先。他是「保守黨的布萊爾」。1997年,44歲的布萊爾當選首相,終結保守黨23年的壟斷,人們為他的年少氣盛歡呼。遭受重挫的保守黨卧薪嘗膽,經過一番人事更迭,在2005年把時年只有38歲的卡梅隆送上黨魁之位。保守黨的目的是要擺脫其老氣橫秋的形象,吸引年輕選民。如果卡梅隆當選首相,他比布萊爾當選時還將年輕半歲。而黑馬克萊格比卡梅隆還要年輕三個月。無論他們倆誰當選,都將是自1812年起近200年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
這次競選也是英國政壇歷史上少見的一幕:三駕馬車並駕齊驅。原本慣於左派激進的工黨黨魁由一位年近花甲的長者布朗擔當,來挑戰兩位血氣方剛的少壯派——他們代表的是英國政壇歷史最古老的兩個政黨(保守黨和自民黨分別源於歷史上傳統的托利黨和輝格黨)。而按照目前的形勢,即使卡梅隆能夠以微弱優勢當選,他也很難以過半數議席的絕對優勢組成保守黨政府,如果這樣他將被迫和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以確保獲得議會的多數支持。這也將是近40年來英國第一次出現聯合政府。
一切將在當地時間今天晚上揭曉。任一種因素都可能左右這場前所未有的激烈大選的走向,甚至包括今天的天氣。天氣差的時候,收入較低的人群因為沒有私家車,可能就不願意出門投票。這場充滿新元素的大選可能最終就由某些蝴蝶效應而決定結局。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
推薦閱讀:
※朱立倫定調:國民黨不再有榮譽主席(圖)
※中國民間諺語選
※從春秋到明清——國民性的「大退步」
※德國民眾和社會精英怎麼評價中國
※黃宗智:中國民事判決的過去和現在